宜家-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河边的桃花开了,你想办一个桃花宴?”苏若尘假意的猜到,其实心里也知道这时候,要是办什么大型的宴会,徐静儿还是不敢的,果然见徐静儿摇了摇头,苏若尘又笑了一笑,然后侧头脑袋好似想不明白的样子,逗着徐静儿咯咯直笑,好一会子,苏若尘这才说道:“那可是知道我又研出了一种新式的点心,要尝尝看?”
“什么点心,你又做出了什么点心?”
苏若尘上次研做出来了蛋挞,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她命人仿着烤炉做出来的大烤房里,慢慢烘烤而出来,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当时刚出来的时候就差点让徐静儿吃掉了舌头,只可惜苏若尘的楼坊经营的生意不适合她去吃,只好天天来苏若尘的家里来尝尝鲜,好在苏若尘也从中看到了商机,特意在临街租了一个小店面,专业卖这些小点心,价格还不低,狠是赚了这些长安城里的小姐,夫人们一大笔。
所以这一次,徐静儿一听到苏若尘又做出了新式的点心,当下脸上的表情就精彩了,她立时一把扯着苏若尘的袖子说道:“拿来,拿来,让我尝尝。”
苏若尘只是捂着嘴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说道:“知道你嘴馋,让小叶去准备了。”
徐静儿这才露出了几分笑容,然后一把拉着苏若尘,带着几分笑的说道:“还是你最疼我,以后我只和你好。”
苏若尘听到这样话,也知道她在拿话哄自己,可是看着她有点婴儿肥的小脸,就是没来的由的心里生了几分喜欢,这才真心的笑了起来,徐静儿这才依着苏若尘的座位坐好,然后瞧着她半天,接着说道:“错了。”
苏若尘见到她这样子,只得笑了起来,然后,一推双手,淡淡的说道:“那你自己说嘛,我可不知道。”
徐静儿这才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书信,接着有些不紧不慢的缓缓说道:“我爹不是领军出征了嘛?”
“嗯?”苏若尘实在不知道这徐帅出征与她有什么关系。
徐静儿却是对着她眨巴着眼,然后淡如清风的笑了起来,好半天才说道:“我爹在行军中遇上一个人。”
“嗯!!”这一下苏若尘的精神打了起来,莫不是遇上了华秀?还是苏诺悠?
瞧着苏若尘立时有了反应的样子,徐静儿这才得意的一笑,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书信,瞧着她说道:“是你哥。”
苏诺悠?
苏若尘立时站起身来要接过书信,徐静儿瞧了一眼她的样子,正要说话的时候,突然惊叫了一声,接着说道:“惨了,我的手链呢?”
苏若尘才这一抬眼打量起了徐静儿的那白洁如玉的手腕上空空如野,她平时常戴在手上的月牙花饰的白金手链不见了,上面因为附着几颗不小的夜明珠,她一向甚是珍视,这时候一看丢了,那里还坐的住,立时便告辞离去,苏若尘一直将她送到了门,徐静儿与她两人一路上也都留意了一下,却是没有发现,徐静儿立时一边回忆着,一边对着苏若尘叨叨道:“你回头,可以把点心送到我家里去啊。”
苏若尘只能无奈的苦笑了一下,送别了徐静儿,她立时赶回了厅里便要看信,才一打开,便只觉得自己一阵头晕,她扶住自己的额头,又重重地坐回了位子,手里那书信明明是轻飘飘的一页,落在手里却好像是有万均之重。她的手甚至忍不住颤抖,似乎承受不住这样的份量,“砰”的一声,苏若尘重重的坐在了地上,屋里的人惊的,没有一个人敢发出一丝的声音,整个大厅里就好像空无一人那样的静谧,过了良久,小丫缓过神来,低声说道:“夫人。”一边挽起了苏若尘,一边抬起头来,脸上有些迟疑的说道:“可是出了什么事?”
“没事,把信给我捡起来。”小丫的脸上闪过一丝疑惑,但她知道自己现在不是多嘴的时候,恭顺地将书信捡起,交回到苏若尘的手里,苏若尘打开书信,让那里面的内容又一次涌入自己的眼帘,忽然眼睛就开始觉得一阵阵的犯酸,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个冰冷的家里苦苦挣扎?
她依然记得那一个黑如墨天一般的时候,虽然后面有着追兵,而且华秀还带着伤,但他还是温柔地对着她微笑,让她清楚的相信,这就是自己相伴服侍一生的良人。
原来一切都是假的,她竟然直到了这时候才明白,纵观整个事件,原来他所给予自己的柔情和看重都不是给那个叫做苏若尘的女子,而是给予自己身后的家族,是给予唐朝贵阀的苏家,他不是娶了她,他娶的是苏家庞大的势力和关系,娶的是唐皇赐给他的女子,一个让唐皇放心的女子。
鲛绡碎剪,不寄相思,何曾想过,发现一切的真相,居然如此痛彻心扉,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良人,说白了,不过是一个笑话,一个把痴情女子缠进去的噩梦,所谓的宠爱不过是交易一桩,一桩筑在权力基石上的交易,一方是富贵荣华,一方是美色欢爱。
易求无家宝,难得有情郎,男子无情,富贵的男子更加无情,而向往富有四海的男子,便更加无情。当初他能在突厥为了自己放弃他的家人,亲眷,为什么现在就不能为了权力放弃她呢?
原来她从头到尾都不过只是他的一个弃子,一直都不愿意去相信,可是时到今日,何有什么能说服她不去相信的呢?
苏若尘越想越恨,只是手紧紧的捏着袖上的银丝绣花,刺的她的掌心与指腹上,一点点的生痛,她却是说不出来,只是那样捏着,好像那痛一直传到心灵的深处一般,原来便是痛到了深处,她也从来不知道放手。
好半天她才又一次展开那信又看了一遍,里面苏诺悠除却报了一个平安外,更多的是告诉苏若尘,前线突厥的领兵将军就是华秀,苏若尘立时明白,她一直不知道,便是大家对她的保护,其实若不是因为李世民对她还念着几分亲情,只怕这时候她让人杀了献旗也不为过。
她的脸色越发难看了,可是却又能怎么样呢,她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做不了,甚至连恨也做不了,可是在这一刻。苏若尘的心里却生出了一个愿望,要当面问一句华秀,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这样的念头就生了出来,而且无比的强烈,苏若尘站起身来,便向外走去,一直走到了厅口,才想起来,这样的时候,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边关的。想到这里,她又重重走了回去,沉沉的坐在了自己座位上,好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里,她又重重走了回去,沉沉的坐在了自己座位上,好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南山卷 178 曾相恋若相离
178 曾相恋若相离
订阅的朋友们,稍后刷新,订阅的朋友们,稍后刷新
——————————————————————
到了庵庙外,又让知客的小尼们打发着离开,苏若尘这一下可真不干了,便跪在了门口,那小尼有些不忍,进去通报了一番,不多会,里面走出来一个人,主持大师心念。他年约六十。眉毛高挑,颧骨高耸,道貌岸然,腰板挺直,一身干净的装束,看着让人觉得十分的可亲,她瞧了一眼正跪在那里的苏若尘,长叹了一声,然后说道:“施主请起。”
苏若尘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愿意听了她的,便站起身来,心念打量着苏若尘,很久没有说话,长久之后,又是一叹,接着说道:“孳生而出来的这一切都是定数。”
言罢,转身入内,苏若尘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跟着她一起走进了这巍然挺立的掩庙之内,当他们踏入庙门,苏若尘便听到心念大师在前面轻声言道:过此“三解脱”之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便知人生历史暂又中断,世情扔在身后。”
苏若尘不懂,只知道她们一路走过了明镜池、水陆殿、天王殿……始见“不二法门”四个大字。大殿相当雄伟。只见香、花、油灯、幢、幡、宝盖,均罗列庄严。中央供奉了三尊紫金大佛坐像:正中是释加牟尼佛,左边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右边是阿弥陀佛。殿的两旁为十六尊尊者,东上首有文殊利菩萨,西上首则为普贤菩萨。大殿后部的观世音菩萨,立鳌鱼头上,处浩茫大海,由善财喝龙女侍在两侧。规矩很多,位置有定,在大雄宝殿下,人间英雄都得低头,何况是我辈俗人,苏若尘走进大殿,只见里面跪着数人,只是静静无声。香在焚。白烟袅袅但静定地,如冲天一线。
只见里面跪着数人,只是静静无声。香在焚。白烟袅袅但静定地,如冲天一线。
只见里面跪着数人,只是静静无声。香在焚。白烟袅袅但静定地,如冲天一线。
苏若尘走了进去,便一个一个的去打量着,没有看见苏氏,心念只是在一侧默念了一句佛号,便不再理会苏若尘,转身离去,苏若尘着急的跟在后面追着,可是心念却只是径直的向前走着,走的不快,只是苏若尘无论如何都追不上,好半天,她终于放弃了,一侧眼看见她看见不远处一个高地上建着一座塔,有几个小尼正在领着几个修士在绕塔,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便走了过去,远远看见那塔上写着佛牙塔,这才知道这里是供奉着佛牙舍利之处,修士与小师傅们看见她来了,并没有任何反映,让苏若尘原本想要打听一下苏氏的想法说不出口,她看着他们脸上那种从内心散发出来宁静气息,只觉得自己这时候如果出声打扰她们,那是一种罪孳,所以苏若尘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跟在她们的身后,慢慢的绕行在那佛牙塔下,不远处的钟声传来,长短有序,听的让人心静宁和。她突然想起来,前世的时候,她也曾在bj的八大处去游临,在那时候,她随着同去的玩伴们一起,都是赤着脚绕行在佛塔之下,那一刻的心情是那般的宁和。
突然想起那一年的绿杨才黄半未匀。她那时候最爱这种柳色,从什刹海出来,看到一整条街,都笼在这种轻烟般的柳色里。美极了,街名也非常应景,就叫“柳荫街”。一时忘情,从柳荫街一路步行到银锭桥,一点也不觉得累人,这样的春色里,便走上三五里路,又何妨?想起那次去bj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去看看那柳荫街上的恭王府,因为很小的时候她就曾特别喜欢过一个人,那是电影《火烧圆明园》里面的恭亲王,真是一表人才,朗眉星目,俊逸不凡……
苏若尘突然间想在这电影镜头中只有满树的玉兰花,似只只洁白的玉盏,微微绽放在春风里。偌大的皇家园林,帘外春色,如此动人心弦。那时候十丈繁华,软烟凡世,似乎太平景年。还是兰贵人的叶赫拉那氏唱着这首小曲,终究成为了懿贵妃。而身在外朝的恭亲王,却因为昔年夺嫡的阴影,郁郁不得志。其实论才干、才治、才学,恭王都远胜咸丰。
可惜道光皇帝一念之差,将江山没有交给最有治国之才的那个儿子。据说恭亲王输在“仁孝”二字,道光皇帝觉得咸丰更“仁孝”,可是仅仅是仁孝有什么用处,偌大的帝国需要更具有才干的统治者。很多时候命运都只是阴差阳错,一念之间,所有的事情全都改了结局。道光皇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