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东西都收拾收拾,咱们过些日子就要回去了。”
春杏前阵子也成亲了,如今静涵身边,是春柳和春草在服侍着。另外又找来了四个小丫头,都是有春柳先带着,等着过阵子都顺手了,就可以放到身边服侍了。
这丫头一茬茬的来了又去,静涵总觉得自己有些舍不得,可是又不能耽误人家,女孩子早晚都得嫁人的。好在这些个丫头,基本上都配给了家里的管事,以后虽然不在身边伺候,但是还可以经常见面的,也算是一点安慰了吧。
春柳也是个能干的,带着两个小丫头就去收拾东西了。
子轩四五年没有回家,静涵也两年多没回去了,这下子要带的东西可是不少。静涵吩咐人,杀了四头牛,还有十来只羊,另外还从月亮泡那边弄了两车的鱼,个头都老大,看起来就特别的稀罕人。
当然了,也少不了当地的一些土产,黄盈盈的小米,籽粒饱满的油嗑瓜子,色泽翠绿的绿豆,晶莹透亮的粉条,还有金黄的烟叶,这些都预备了不少。
子轩夫妻今年要回乡的事情被传了出去,一时间,州城里很多的人都来送了礼物,子轩自然是不要的。当初商会的那些人,如今也都转过弯来了,他们也明白,子轩是真心为了百姓好的。所以这次非得要请子轩不可,后来子轩没有办法就跟他们一起吃了顿饭。酒席之上,那些人全都表示,以后全力支持州衙做出的决定。
草原上的牧民也来了,乌雅和巴图夫妇,如今已经是部落里的首领了呢。他们送来了洁白的毡毯,还有花色美丽的地毯。这地毯,是草原上的妇女,是受到了静涵弄毛线等的启发,后来慢慢研究出来的。羊毛纺成纱线,然后染成各种艳丽的颜色,最后再经过这些妇人的巧手,织出了花纹瑰丽的地毯来。如今草原上的妇女,都学会了织这种毯子,光是这些,就有不菲的收入。静涵从乌雅等人的口中,知道如今草原上也都建起了牲畜的圈舍,静涵这才放心。要知道牧民们原本过得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形成如今的定居模式,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呢。这还是牧民们感念子轩夫妻的恩情,所以才会照做的。
☆、第二百五十六章到家
这个时节,天气最冷的。都说是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刚刚过了腊八没两天,冻得人恨不得在热炕头上趴着不出屋的。
外面赶车的人都穿着厚厚的皮袄皮裤,脚上也都穿着皮靴子。别看他们坐在车辕上,不太动弹,但是这些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再者赶车也是个力气活,那握着鞭子的右手,手心里都能出汗的。
倒是静涵他们坐在车里的,不光身上穿的厚,身下都铺了厚厚的皮毛,上面还盖着被子,就连手里,也捧着暖炉才行呢。
清远穿的比较多,本来就小小的个子,这下更是成了毛茸茸的一个圆球了。钱氏搂着清远,春柳抱着清遥,这几个人坐在一辆车里。
子轩自然是跟静涵坐在一辆车上,将怕冷的静涵搂在了怀里,大手握住了静涵略微有些发凉的小手。“不是有暖炉的么?怎么手还凉呢?”
静涵依偎在子轩的怀中,懒洋洋的笑道,“女人天生就是体质寒凉的,光是靠暖炉有什么用啊?”子轩的身上热乎乎的,这样倚靠着很舒服。
子轩也只好搂紧了静涵,“这大冬天的赶路,的确是遭罪了些,幸亏咱们离家还算近便的,四五天就能到了。这一路上也只能忍耐一些了,娘子若是怕冷,我就一直抱着你。”这几年来,公事越来越忙,尤其是今年,子轩觉得自己真的好久都没能这么搂着静涵好好的说话了。“咱们今天就歇在府城吧,我正好还得去看看那位知府大人。虽说之前已经跟他请了假,不过既然来了,咱们还是得去拜见一下的。”
子轩这次回乡,可是上报了的,皇帝知情。皇帝说是感念子轩在喜州的功劳,特意准许他回乡探亲。并且因为许家老爷子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五,所以给了子轩两个月的假期,等到二月回来就可以。
“对了,咱们回去,还是先别说爷爷过寿的事情。今年八月,是老爷子的六十六,咱们那时候忙的都忘了,这要是让老爷子知道了,恐怕就得生气。”静涵说的,自然是子轩的爷爷了。
子轩愣了一下,“可真是呢,我还真就忘了。这个也没法子啊,这是时间赶得好,正好在正月里。我爷爷的生日是在八月,那时候我忙的连睡觉都顾不上了,哪里还能想到回家给他老人家过寿啊?这样,咱们这次回去,就跟他们说清楚,多陪陪老人家吧。”
静涵点点头,也没再说什么。林家老爷子是个开明的,但是这种事情上,难免会有个攀比。那时候,但凡子轩能抽出点功夫来,无论如何也是得回去的。自己当时倒是想着的,也派了人送了不少的东西和银钱回去,可是就怕这老人心里有疙瘩,那可就不好办了。
马车晃悠了一天,知道外面天黑了,这才到了府城。府城那边早就接到了消息,知府大人派了府衙的人来接子轩,然后把大家送到了驿站之中。
这驿站是朝廷专门设立的,就是为了官员来往住宿以及换马匹等用途,所以驿站里面还是很不错的,比外头的客栈要强多了。
子轩扶着静涵下了马车,大家一起进了驿站里头。长顺长安等人,赶紧的把车马都安顿好,并且给了那驿站的负责人不少银两,让他们弄些上好的草料来喂马。
驿站提供的屋子自然是没有家里的大,不过里面的摆设等倒还齐全。北方的驿站,屋里全都是炕,这时炕烧的已经很热乎了。静涵抱着清遥坐在炕上,子轩抱了清远,也放到了炕上去。
“这炕烧的不错,挺热乎的。你带着孩子好好的歇会儿,让他们去张罗吃食,我得先去府衙看看。知府大人是知道我今天会到的。”子轩把清远放到静涵的腿上,然后说道。
“好,那你去吧。要是知府大人留你,就让跟着的小子回来报个信,我们可就不等你吃饭了。”静涵两手各揽着一个孩子,然后对子轩说着。
“嗯,这个我知道的,你啥也不用管了,好好的吃些东西,然后哄着这两个小东西睡觉吧。大冷天的,也没地方出去玩。”子轩临出门之前叮嘱道。
子轩去了府衙,知府大人果然留他在那边吃饭,于是静涵这些人就没等子轩,直接先吃了饭。清遥如今也能和大人一样吃饭了,这小子倒是伶俐的很,也不用别人喂,拿着个勺子自己就能吃饭。虽然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大家也没说什么,只是在他身前围了一大块柔软的棉布,随他吃去。
清远可是吃相要好看多了,端着碗吃的还挺香。静涵从这两个孩子会拿勺子开始,就让他们自己锻炼着自己吃饭,到如今,已经非常像样了。钱氏不停的往清远的碗里挑些肉给他,这个小家伙,可是属于无肉不欢的主儿,哪一顿要是没肉的话,他就觉得吃饭不香。这样倒也好,小家伙身子很壮实,从小到大,从来就没闹过什么毛病。
一顿饭吃完了,静涵就带着孩子在炕上玩,娘三个笑着闹着,疯成了一团。“好了,好了,娘认输,你们也别闹了,再闹晚上好睡不着了呢。”静涵用力搂住了清远,这个小东西年纪大,鬼心眼也不少,静涵感觉自己要斗不过儿子了。
清遥如今走的已经非常溜到了,一下子扑到静涵的怀里,奶声奶气的喊着娘亲。
看着眼前的两个小家伙,静涵自然很开心,不过,她一直都想再要个女儿的。可惜这一年来,子轩和静涵两个人聚少离多的,哪里有机会怀孩子啊?
钱氏在旁边看着这娘三个,忍不住笑了,“你啊,这么大了,还跟孩子一起疯。时候也不早了,把他们俩给我和春柳吧,该要睡觉了。”
两个孩子从断奶之后,就不再跟静涵睡在一起了,都是跟钱氏在一块儿。以前还有春杏,现在则是春柳帮忙照看着。两个小家伙对于这个倒是适应良好,到了时间就跟钱氏睡觉去。
于是钱氏抱着清遥,春柳抱着清远,到了西间去睡觉了。静涵和子轩都是农家出身,在用人上也从来不摆那些谱儿,晚上从来不用别人伺候,所以也就不用丫头值夜什么的,大家晚上都各自休息就行。
静涵这一天也有些累,躺在炕上,不多久就睡着了。
等到子轩回来,只看见妻子睡得很熟了。子轩也没敢吵静涵,悄悄的脱了衣服,扯过另一床被子,就这么睡了。
一行人走了五天,到了十四这天的傍晚,才算是回到了村子。本来是路过镇上的,静涵却没让停下来,直接回了村子里头。他们终究是林家人,难得回乡一次,要是不先回家,而是先跑到许家去了,这样可不好的。
长顺和长安骑着马率先赶回来村子,等子轩他们到的时候,林家早就接到了消息。
兴家和子文带着家里人,等在了门外,远远地看见一大溜马车往这边来,子文就喊道,“爹,那些是大哥的车,大哥回来了呢。”
子文说着,就往前又走了几步,高声喊着,“大哥。”
子轩从进了村子,就坐到了马车外面,远远地看见了家人,心情也是很激动。朝着子文摆手,表示自己听到了。
马车来到了林家的门口,子轩一下子就从车上跳了下来。几步来到父母的面前,撩衣跪倒。“不孝子给爹娘磕头了,爹娘可安好?”
何氏眼含热泪,兴家也是满脸的激动,“好,好,起来吧,地上这么凉,冻着了可不好。赶紧进屋吧。静涵呢,让他们都下车进屋。我那两个大孙子哪去了?”
静涵从马车上下来,后面钱氏和春柳把两个小家伙也抱了下来。静涵来到兴家夫妻面前,就要跪下磕头。
何氏一把扶住了静涵,“哎呦,可使不得,这天寒地冻的,当心伤了身子。进屋吧,来,让奶奶抱抱我家大孙子。”说着,何氏就上前接过了清遥。
小清遥倒也不怕生,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眼前的这个老太太,然后再看看母亲。“娘,奶奶?”小家伙偏着头问静涵。
回来之前,静涵就跟清远和清遥说过了。回家以后,见到和钱氏差不多的老太太,就叫奶奶。清遥虽然小,但是脑子很好使,见到了何氏,就想到了母亲的叮嘱。
这一声奶奶,叫的何氏喜笑颜开,“唉,我就是你的奶奶,宝贝孙子,来,奶奶抱你回家。”
那边兴家也抱起了清远,然后大家一起往屋里走去。
子轩和静涵跟在父母的身后,一起进了院子,钱氏带着一干丫头婆子的,也进去了。子文则是留在外面,指挥着长安他们,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该放的就都放到仓房里头,行李等搬进屋里去。这次回来,光是东西就拉了十来车,这些人一起动手,也搬了半天,才算是弄好呢。
☆、第二百五十七章相聚
老两口坐在炕上,不停的往外看去,“这咋还没到啊?”老太太忍不住嘟囔着。
话音刚落,外面的门就开了。一阵脚步声之后,兴家和何氏就抱着孩子从外面进来,后面跟着子轩和静涵。
“爹,娘,看你们的重孙子。”兴家夫妻乐呵呵的把孩子放到了炕上。
子轩和静涵来到了屋里,直接就给老爷子和老太太跪下了。“孙儿,孙媳妇给爷爷奶奶磕头了。”
“起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