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明朝闺秀 >

第237章

明朝闺秀-第237章

小说: 明朝闺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三月份的时候,皇上出去游玩,落进了水里,被侍卫救上来之后,身体一直就不好,驾崩的那天,病势突然沉重,很快就死了。

谁也想不到,皇上会因为贪玩掉水里送了命,因此,从皇宫到大臣,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

朱翊宸听了,只觉着身上冷飕飕的,楚恪绮说的,竟然全都对!这样的事情,别说他们皇宫外面的人,就是皇宫内院的人也未必清楚!

楚恪绮却全都知道,而且说得分毫不差……也许,时间没有那么准确,但是,情况却是分毫不差!

朱翊宸心里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他现在就冷眼看着即位的人是谁了。

既然已经清楚了,自然就没想着要去争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而且,就算是没有楚恪绮先预知的事情,朱翊宸也不想去争皇位,他头脑很清醒,一直都是。

但是,他有心置身事外,可人家不让,很多官员,尤其是在朔州做过官的,自然是想把他推上去,若是朱翊宸做了皇上,他们这些人自然是他重用的人选!

各地曾经在藩王属地任过官职的人的想法都是一样,所以闹得天翻地覆的。

这实在也是因为很少有皇上驾崩了,还没找到即位人选的情况发生,各朝各代都很少这种事。

大明朝真的是个很奇妙的朝代。

正妃和侧妃都有心叫自己的儿子去试试,到了这个时候,天底下最最尊贵的一个位置摆在了眼前,而且是很有希望能得到了,什么人都难以抗拒那个诱惑,难以保持冷静的思维。就算是豁达如侧妃,也不能保持冷静观看的态度了。

正妃也就是想想罢了,因为支持朱翊忠的人很少,他们娘家也没什么权势,基本上属于在皇族中不起眼的了。

而朱翊宸,确实有全力支持的人,侧妃的娘家柳家、郡王妃也就是楚恪绮的娘家楚家,都是有力的支持者。柳家的人在朝廷的官位并不高,但是却都是关键的位置,尤其是在宗人府的两位,掌管着宗人府,就是掌管着整个朱姓藩王。

而地位高的也有,太子少师楚老爷子。

和德兴郡王那边的世子比起来,朱翊宸还有个优势,他已经获准郡王封号,是个郡王了。

朱翊宸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因为以前,就是两三年前的时候,德福郡王这一支还是皇族中很不起眼的一支,不过在朱翊宸当家之后,尤其是这两年,他们这一支的声势长得很迅猛,在朝廷里的威信迅速的赶上了德兴郡王那边。

德兴郡王世子朱翊徽人品也是受人尊敬的,但是他们府里还有一位朱翊轼,世子似乎和这位亲弟弟的关系有些耐人询问,这就成了他最大的诟病。

就算是京城再热闹,朱翊宸这边巍然不动,稳如泰山。

……

不过,还有个人后来居上,突然的呼声越过了之前很高的德福郡王和德兴郡王世子。

这个人就是先皇的堂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

朱翊宸心中明镜一般,到了这个时候,虽然是冷眼看着最后是不是朱厚熜登基即位,但是实际上,他都已经基本肯定了,即位的一定是这位,年号他都知道了——嘉靖!

他相信了楚恪绮的话,不管多么的离奇,他确实相信有这种事。恪绮费了那么大的劲,伤了那么大的心,就是为了让他相信,他现在全都信了。

侧妃询问儿媳妇的情况,朱翊宸简单的解释,楚恪绮去咸阳完全不是因为侧妃的那句话,而是因为和自己吵了两句嘴,赌气去的,如今两人已经和好如初了,只是生产在即,不能在长途跋涉了。

另外又替楚恪绮再三的给侧妃赔不是,说她不懂事,走在路上就后悔了,怎么怎么样的……

朱翊宸还提醒侧妃,这件事无论如何不能将实情告诉正妃,因为这也是把柄啊!正妃要是查到了什么,今后用这个多事就不好了。

这一点侧妃自然是明白。

——有一件事侧妃疏忽了,也就是这次疏忽,才叫那件事情在她眼里最后变得无法挽回……

那就是——郡王爷的孩子,怎么能生在外面?

疏忽了这样大的事,也是因为现在发生的事情更大!牵涉更广!侧妃……真的是没有想太多……

严夫人早就来问过,朱翊宸也是这样一番话,再三的保证,楚恪绮没有一点事,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解决了,至于没回来,就是因为快生了。

看到朱翊宸这么忙,严夫人虽然很担心,但也不好再没完没了的问,自己在家琢磨两天,还是担心,和严大夫商量了,收拾准备了一下,便要去咸阳找他们。

朱翊宸劝了几天也没用,想想,严夫人不亲眼看着楚恪绮平安生下孩子想来是不会安心,便告诉他们地址,让他们去了,不过郑重地跟严夫人说了,咸阳的地址,决不能告诉别人,也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楚恪绮现在的去向。

严夫人也弄不明白他们到底发生了多严重的事情,只是现在朝局混乱,她也不敢打听,朱翊宸说的,她一一点头,和严大夫上路了。

而侧妃这边,被朱翊宸半真半假的话这样一哄,本来一肚子的不自在全都烟消云散了,又看到妹妹去了咸阳照顾儿媳妇,这就完全的放了心,她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京城那边了。

她鼓动朱翊宸悄悄进京一趟,去柳家住着,偷偷的见见朝臣,拉拢几个有势力的大臣,一起谋划一下——现在外面的皇子,全都是这样干的!

朱翊宸摇着头道:“晚了……而且也没用,登基的人这两天就要选出来了,是朱厚熜!现在去,无疑是叫新皇不安心,等到了他皇位稳定了,就是给他一个秋后算账的理由!”

侧妃张口结舌,不过倒不至于想到他提前知道了,因为已经这会儿了,有些事情浮出水面,消息灵通的人自然是已经知道了。

“真的是朱厚熜?”

朱翊宸点头:“肯定是他,这个人是个心眼很小而且记仇的人,现在偷偷潜入京城活动的那些藩王或者藩王世子,今后都会被他秋后算账的……”

侧妃不再说话了,她心再大,也是个女人,这样的乱政大事,她哪里敢顽固自信?还是会听儿子的意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296章 新皇即位

而且现在朱翊宸的心思也不在这上面了,他要找一个人。

——一个叫吴三桂的人。

当然,那个吴三桂是一百年后的人了,他现在要找的是吴三桂的曾祖或者是祖父,他要把这一家人抄家灭族!杀光殆尽!连根草都不留下!

……楚恪绮要是知道了朱翊宸的想法,不知道会怎么想……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朱翊宸到底是姓朱,不管谁做皇上,他也不希望一百年之后,自己的皇朝被外族侵入,自己朱姓宗族,被人像牲口一样宰杀!

现在还是朱家的天下,他又有什么理由放任这个将要背叛汉族,背叛全天下的人活着?

他把崔宝手下的几百侍卫全都散了出去,打听这个吴三桂的家族渊源。

一百年后的朱姓家族还没有遭到灭顶之灾,但是现在的吴姓家族,灭顶之灾已经到了眼前!

朱翊宸利用这段时间,将楚恪绮身边的两个大丫鬟青果和白果配了出去——全都是配的府里的侍卫。

青果和白果到现在也不知道郡王妃到底去了哪里,到底怎么样了。郡王爷回来了之后,反而将她们立刻就遣出了内院,连近身伺候的机会都没有了,那就更没法知道郡王妃的消息了。两人所知道的,无非是郡王妃和郡王爷吵了架,离开了家,去了娘家或者严夫人那里……

等得知要把她们配出去,青果和白果已经明白了,自己是再也见不到郡王妃了。今后她们能得到的郡王妃的消息,就和外面的人知道的是一样的了。

两人心中自然是难受。

朱翊宸叫人按照静儿出嫁的陪嫁准备的,而且派人给她们带了话,这些都是郡王妃给她们准备的。

两人毕竟也是丫鬟。出嫁的时候有了脸面,又得到了这句安抚,就把心放下。安心的过自己今后的日子了。

……

在楚恪绮这边来说,这样的安排不是不信任她们,而是她们两个年纪也大了,带到了咸阳,说不定情况怎么样,肯定没有在朔州给她们指配人来的姻缘要好。楚恪绮这是为了两个丫鬟着想。

而朱翊宸也是因为了解了她的想法,开始知道她竟然留下了青果和白果才会那么震惊。现在。他都按照楚恪绮想的做了。

终于,皇位继承人定了,内阁大学士中两位重量级人物和两个重量级的秉笔太监全都推举兴献王之子。

楚老爷子虽然也是内阁大学士,但是吃亏在人单力薄,而且平常不注重朝堂上面的事。此时说话就没有一呼百应的效果。

而且,他身后的不止是朱翊宸一个亲眷,还有另外两个外孙子,德兴郡王世子朱翊徽和朱翊轼。这两个人在这件事情上,都比朱翊宸热心多了。

况且,朱翊宸本人不热心,楚老爷子窜的在高也没用!

新皇一定下来,接着就要办先皇的丧事,这一次新皇因为不是先皇的太子。没有在皇城呆过,恐威信不够,因此,新皇登基的仪式,成了皇上拿来树立威信的头一件事,在外的藩王。必须全都回京贺喜,以彰显新皇威仪天下。

圣旨一下,全天下都震动了,这恐怕是很少的几次藩王一起进京的事件。又成了一个导火索,保举新皇登基的两位重量级人物显然是反对的,因为藩王进京,其实是很不安全的,偷偷带了兵驻扎城外,再弄个里应外合什么的,新皇威信薄弱,没准这天下就又翻了个了!

但是新皇却是个无比刚愎自用的人,从这件事情上开始,他要显露他的威芒!大手一挥,谁反对也没用!藩王必须进京!

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开始还仗着皇上是自己捧起来的,自己两人在皇上面前说的话自然是力道不同,于是极力的劝阻。苦口婆心,皇上,此事真的是非同小可,您多年没有进京,不知道藩王进京会出现多么大的事情,有那德高望重的,一呼百应的……可怎么办哪?

令两人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对他们,反而比对一般的朝臣还要严厉!

很简单,皇上是成年的人,不需要摄政王!

这就是皇上即位的头一件大事。从这件事上,拉开了这位新皇和旧臣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就会激化矛盾,最终演变成了皇上大肆将一手把自己捧起来的有功旧臣一一铲除!

冷眼旁观的朱翊宸看到,这件事楚恪绮说的也对。

藩王进京,府邸中有诰命在身的女眷,自然不能落下,全都打点一起进京。

楚恪绮这个郡王妃,当然不能例外。

朱翊宸在回来的时候,就给张大人透露了一下,郡王妃生病了。

没多说,就这样一句,张大人虽然不算什么,但是来往的都是官员,这个消息慢慢的就传来了,朔州的官员心中就有了这件事的印象——郡王妃病了。

等皇上的旨意下来,藩王进京的时候,朱翊宸将消息改成了,郡王妃病重,实在无法起床。为此发了个折子奏到了朝廷。因为官员中已经有了这件事的印象,所以没人怀疑。

而且大家现在谁有心思查这个呀!

侧妃倒是动了疑心,生病就生病,为什么还要说病重?不过朱翊宸的一个解释就混过去了。

“进京奔丧不是小事,若不说病重,却没有进京,有些不恭,别叫人抓住把柄在秋后算账。”

侧妃便点头了。她现在心思也不全在这上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