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 >

第14章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第14章

小说: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北朝南,左手就是东,右手就是西。江左就是江东。赵天泽在评论江东人物的时候,第一个就称赞刘基,他认为刘基是“诸葛孔明俦也”,意思是说,刘基是诸葛孔明同一流的人物,他们可以平起平坐。   

  在民间传说当中,刘基被说成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能知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事,是一个活神仙。可是,传说中的刘基并不像传说的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而是主动去寻访真龙天子的。   

  有一天,刘基和几个好友在杭州西湖边上喝酒,忽然看见有一片祥云升起。已有几分醉意的刘基对好友说:“哎呀!这不是天子之气吗?十年之后,我要去辅佐他。”刚才说了他“尤精象纬之学”,他能看到天子之气。这天子在哪里?应在东南,就是国家的东南地区。当时元朝天下还是太平时期,刘基的一番话把朋友们都吓了一大跳,担心受到牵连,纷纷离席而去。刘基胸怀大志,就要找到这位即将诞生的王者。他假装一个算卦先生,以算卦为公开的职业,游走于江湖之间,去寻找这位真命天子。到哪里去寻找?天子之气,应在东南,要到东南方向上去找。刘基以观测命相的术士身份,前往各地寻找真命天子。   

  东南有一位名士王冕,这个人是不是可以做天子呢?刘基前去访问王冕,和他一同行走在竹林当中,很悠闲,走在竹林当中。这时候刘基做了一个测试,他偷偷地安排人在他们行走的道路附近点燃了爆竹。爆竹一响,王冕听到爆竹声,吓了一跳,惊叹说这是谁呀,怎么在这里放炮,吓了我一跳。这个测试结果,刘伯温看在眼里,心里想到,王冕这个人胆怯,虽然他算是个名士,但他缺乏气魄,绝对成不了大事。所谓“天子之气,应在东南”,应该跟王冕没有关系。   

  于是刘伯温继续寻访,寻访到海昌的名士贾铭。当时贾铭家里刚盖了一所新房子,厅堂非常整洁,窗明几净。刘基对他又做了一个测试。刘基故意在干净的厅堂里吐了一口唾沫。贾铭出来一看,说这么干净的厅堂,怎么会有一口唾沫,赶快命令佣人把它擦去。刘基看到这里,心中又有了分晓:这个贾铭同样量小,没有心胸。房子再漂亮,它也只不过是个身外之物。胸怀大志之人,怎么会被身外之物所累?此人没有器量,也不是做天子的材料,所以应在东南也跟贾铭无关。   

  刘基继续寻找,于是到了临淮。他看见临淮这一带风气与别处大不相同,“人人皆英雄直谅”,“英雄直谅”是什么意思?就是很豪爽,有英雄气概,做事情直来直去,绝不转弯子,说决定就决定了。在临淮,哪怕一个市井之中的屠夫,也随时显示出来这种气概,如果你去买肉,嫌给你的分量少,想要再要一块,他就会二话不说一斧子剁下去,好,再给你一大块。   

  如果给他在临淮所遇到的人算命的话,他发现很多人都是王侯贵人之命。这个地方很特别啊,这么多王侯、贵人,这么多有英雄气概的人,那么天子必然在这里面出现。         

。▲虹桥▲书吧▲  

第34节: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3)         

  大家知道,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跟随他打天下的人,很多都成了公侯,拜了将相,他们大多都是这一带的人。所以后人评论说,如果天子不在这里的话,为什么有这么多英雄在这里出现?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是王侯、贵人之命呢?   

  这么多曲曲折折寻找真命天子的故事,其实是为了神化朱元璋,人们根据后来发生的历史,对以前发生的事情加以附会,添枝加叶,越来越神。刘基出山的过程也是一样,被附会了许许多多神话。   

  贴士   

  刘伯温见西湖五色云起,知为天子气,应在东南,微以卦命风鉴游江湖间,密访之。先至会稽王冕家,与之闲行竹林中,潜令人放炮,冕闻响而惊叹,曰:“胆怯。”往海昌贾铭家,时新建厅堂精洁,唾汙之。铭出见,命拭去。叹曰:“量小。”遂往临淮,见人人皆英雄直谅,屠贩者气宇亦异,买肉讨饶即大砟一块与之。算多王侯贵人命。叹曰:“天子必在此也。不然何从龙者之众邪?”晚得圣祖,知真命天子,遂深结纳之,许定大计。后为荐聘起用者,明出之以正也。   

  —(明)王文禄《龙兴慈记》   

  关于以上种种传说,明代史学家王世贞说:“何不经若此!”怎么会这样荒诞不经呢?他说,故事中,刘基游西湖,见异云起西北,说:“天子气在金陵,后十年我将辅之。”当时刘基刚从江浙儒学提举任上辞职。后来刘基又做了元朝的官,一直在浙江一带,足迹从未到过濠州、苏州。十年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打下金华,才派人去聘请刘基。刘基以前根本没有见过朱元璋。可见这种传说的荒唐之处。   

  事实上,刘伯温是朱元璋费了很大力气才请来的高士,其间过程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朱元璋久闻刘伯温的大名。有一次他同李善长谈话,就问李善长,汉高祖刘邦靠什么平定天下?李善长说,由于善用“三杰”,也就是萧何、韩信、张良。朱元璋沉吟许久,说道:“先生就是我的萧何,徐达就是我的韩信,那么我的张良张子房该当是谁呢?”李善长推荐了浦江的宋濂,元璋说:“此人我听说过,他学问好,能做文章,可是做事不如青田刘伯温,刘伯温是个文武全才。”   

  李善长、陶安等人一听,立刻表示同意,而且称赞刘基的兵法谋略堪称举世无双。   

  朱元璋的使者感动了刘基   

  朱元璋军攻克处州后,即至正十九年十一月,就命部下总制孙炎招致刘基。大家注意,史籍上没使用聘请,而使用了招致。朱元璋架子还不小。但招致刘基的过程还有点曲折。   

  直接派孙炎去招致刘基的并不是朱元璋。是谁呢?   

  朱元璋手下有一名爱将,叫胡大海。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胡大海也不是个等闲之辈。胡大海是一个武人,他说:“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胡大海能征善战,又得人心,立过很多战功。胡大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结交士人,所到之处都要访求豪杰。胡大海奉命攻克了婺州路、处州路。婺州、处州地处江浙东部,正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人才辈出。胡大海在这里自然更要访问名贤,结交名士。经过他访查,一批名士,宋濂、刘基、章溢、叶琛,所谓浙东四学士,都是他向朱元璋推荐的。   

  朱元璋占领了处州后,就派樊观为专使,携带礼品赶赴处州,聘请刘基等人出山。可是,樊观还没到,胡大海已经行动了。   

  前去聘请刘基的并不是胡大海本人,而是孙炎。胡大海派孙炎前去聘请刘基。   

  孙炎也是一个奇特人物,此时是处州总制官,就是处州的行政长官。孙炎是句容人,按朱元璋的祖籍说,孙炎是朱元璋的同乡。此人面黑如铁,跛一足,自负经国之才,长于诗歌,“下笔一扫,百纸立尽。辞彩烂然,惊动江东”,说他才思敏捷,作诗,一下子就写了好多张纸,而且文辞漂亮,在江东地区无不为之惊叹。孙炎喜雄辩,“累累数千言,常穷一座”,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一群人里头就听他一个人的了。所以“莫不畏其口”,人人都怕他这张嘴。孙炎还热衷于招揽贤士,许多豪杰都与他有交往。早在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时,孙炎就曾向朱元璋进谏“延揽智能士,以图大业”。后来,孙炎跟随朱元璋征伐浙东,被任命为处州总制。处州刚刚被打下,是个烂摊子。孙炎“仁而不武”,不是用武力,而是用仁义,使处州一方得以安定。当时朱元璋的事业正在发展,急于用人,而一些有才能的人,看见天下还在打仗,一时胜负难分,都躲到山里面不肯出来。孙炎就仔细查访,写信、派使者,到各处请求贤者出山。         

▲虹▲桥▲书▲吧▲。  

第35节: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4)         

  孙炎奉命招聘刘基、章溢、叶琛,但在刘基那里却碰了一个软钉子。刘基胸怀大志,但被人称为豪侠负气,拒绝聘请,坚守不出。刘基为什么会迟疑观望?原因很简单,一是“自以为仕元,齿为他人用”。士大夫很重视气节,尽管元朝对不起他,但背叛还是被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二是谁是将来成就大业的真主,还拿不准。朱元璋延揽天下名士,固然足以令人称道,但能说他就是明主吗?   

  孙炎遭到刘基的拒绝,反而对这个与自己同样豪侠负气的人更加仰慕和尊敬。他再次派使者去请刘基,刘基还是不为所动。但是,为了答谢孙炎的盛情,刘基送给孙炎一把宝剑,实际已经把孙炎看做是自己的朋友。这是一把祖传的宝剑,“宝剑光耿耿,佩之可以当一龙”,上面镶着明珠,佩着锦带,寒光照人,锋利无比。俗话说,宝剑赠英雄,这礼物的分量够重的了。刘基是想要借此表明坚决拒绝出山的态度。但孙炎又把球踢了回来,拒绝接受宝剑,将宝剑封还,说“剑当献之天子,斩不顺命者,我人臣,不敢私用”。说你送错了人,你应该把宝剑送给未来的天子。未来的天子是谁?孙炎给刘基写了一封信,洋洋数千言,“开陈天命”。说天命独钟于朱元璋,朱元璋必将得天下。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理解为,形势摆在这里,刘基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只有投奔朱元璋一条道,这是一条光明大道。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孙炎说“剑当献之天子”,固然可以理解为谦逊,如此贵重的礼物,不敢当,但又说宝剑用以“斩不顺命者,我人臣,不敢私用”。其中是否还带有威胁之意呢?不顺命是要被处斩的!那么,反过来再看刘基送宝剑含义,其潜台词会不会是“我不会出山的,请你杀了我吧”, 所以孙炎说“我不会杀你,而‘天子’有权杀你”。 天子是谁?天子就是朱元璋,他不但不杀你,还要请你出山。双方在斗智斗勇,在进行心理攻防。威逼利诱兼施,在和颜悦色中竟出现杀机;尊敬与抵制并用,在退守中显示强硬。不过,孙炎对刘基还是以奉承开导为多。   

  孙炎作了一首《宝剑歌》赠给刘基。诗中夸刘基的宝剑如何好,“宝剑光耿耿,佩之可以当一龙”。这样好的宝剑我不能收,“还君持之献明主,若岁大旱为淋雨”。请你把这宝剑送给朱元璋,他是明主,如果你们结合了就会为久旱的土地带来甘霖。这可理解为双关语,一方求贤若渴,一方盼明主若渴,而天下望太平若渴。刘先生,你还是出山吧,你一出,就会“若岁大旱为淋雨”。   

  贴士   

  宝剑光耿耿,佩之可以当一龙。……   

  青田刘郎汉诸孙,传家惟有此物存。……   

  我逢龙精不敢弹,正气直贯青天寒。   

  还君持之献明主,若岁大旱为淋雨。   

  —孙炎《宝剑歌》   

  孙炎不愧为雄辩家。刘基读罢来信和赠诗,收回宝剑,无言以答,只好逡巡去见孙炎。刘基的朋友宋濂在记载这件事时使用了“逡巡”两个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