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 >

第16章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第16章

小说: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煸俺瞿被撸顾莆盏娜寮已捣⒒恿酥匾淖饔谩!  

  刘基来到南京的三个月后,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就赶上了一场大战。地处长江上游的陈友谅率舟师数十万“倾国入寇”,浮江而下,攻陷了朱元璋的地盘应天外围重镇太平(今安徽当涂)。把守太平的朱元璋的义子朱文逊战死,院判花云被俘,也不屈而死。同时,陈友谅杀其主徐寿辉,篡位自称皇帝,改国号天完为汉,并且串通张士诚,继续东进,把战舰摆到了应天郊外的采石矶。陈友谅的大军,其“势甚张”,仿佛攻陷应天,指日可待。   

  朱元璋刚刚得到应天不久,立足未稳。他召集诸将,讨论对策。诸将议论纷纷,“恇拜扰不决”,莫衷一是。有人主张出城决一死战;有人主张先收复太平,以牵制陈军;有人主张暂避兵锋,声称钟山上有王气,请求据守钟山;也有人认为迎战必败,主张弃城投降。刘基进来得晚,听诸将所谈,瞪着眼,一言不发。朱元璋一时拿不定主意,见刘基不言,知道他有话又不便说,就起身召刘基进入内房,问道:“今汉兵旦夕压境,诸将纷纷,先生默不言,有意乎?”刘基说:“请赐臣宝剑,先斩主投降及弃城逃跑的人,然后再说话不迟。”朱元璋说:“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再赐你宝剑。”刘基说:“陈友谅乘夺取太平之势,沿江而下,气甚盛。而我军刚刚拿下应天,立足未稳,又地处下游,士气不高,如果仓促接战,必然失败。而一旦失败就没有退路,满盘皆输。要想得天下,必须打败陈友谅,胜则为王,败则为俘虏,决一雌雄,在此一战。”“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在此时刻,不能听任部下议论纷纷。天道,后举者胜。陈友谅虽兵骄将悍,但他们行军千里来犯我,既是疲军,又是不义,而我们后发制人,以逸待劳,待敌深入,以伏兵击之,必胜。为今之计,你应该打开府库,奖赏军士,鼓舞士气,统一意志,稳定军心,准备决战。如此,王业成就,即在此刻。”刘基深入剖析进退利害,犹觉分量不够,于是就拿出了他的绝手好戏,他肯定地说:“我曾经望气,发现敌衰我旺,我军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形势很清楚,只能进不能退,退却必败;用兵之法也很清楚,两军交战勇者胜,只有敢战,才能必胜。在犹豫不决时,神秘力量更能鼓舞士气。朱元璋听了刘基这番话大喜,认为他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相合,因而坚定了信心。他赐给刘基宝剑,拜他为军师,令三军进退听命于刘基,有不服者斩之。诸将无不悚然听命。   

  贴士   

  众恇扰,计无所决。基独张目不言。因请间曰:“明公创有建康方为生民造命。奈何使诸将人人持所见?请赐上方剑,先斩议降及奔钟山者。夫天道后举者胜,王师得人为本,臣夜望气衰旺已判。急倾府库以兴士怒,审谋以敝敌势,兴王大业,在此一举。”   

  —(清)查继佐《罪惟录?刘基传》   

  朱元璋积极迎战敌军。他用反间计,利用陈友谅的老友康茂才,写信给陈友谅,引诱陈友谅东进,并在卢龙山设伏待敌。陈友谅中计,急趋龙江。常遇春带伏兵乘雨出击,徐达等率兵来会,对陈军内外夹击。陈军大溃,被杀被溺而死者无数,军卒二万余人被俘。其将张志雄、梁铉、俞国兴、梁世衍等都投降了朱元璋。朱军缴获巨舰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等十余艘,战船数百艘。长期以来,朱元璋行韬晦之略,一直采取避强敌锋芒的战术,而这次是朱元璋和强敌正面交手。这是一场硬仗,朱元璋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神话。龙江之战的胜利,不仅保卫和巩固了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还一鼓作气收复了太平。陈友谅失败后,再没有其他势力可以轻易挑战应天的地位。朱元璋政权以应天为中心,得到迅猛发展。后来,他的军队沿江而上,夺取安庆、九江,都基于龙江大捷。龙江大捷充分显示了刘基卓越的军事才能,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应变决断的胆略,也使得朱元璋对他更加信任倚重。         

→虹→桥→书→吧→BOOK。  

第39节: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8)         

  朱元璋深深地倚重刘基,甚至在刘基因母亲去世暂时回乡时,朱元璋也要写信给刘基询问军情国事。当时记载说“基条答悉中机宜”,刘基每一次给朱元璋的回答和建议,都能够切中要害,解决问题。   

  刘基以及前面说到的李善长、朱升、宋濂、叶琛、章溢,无不是以儒者有用之学帮助朱元璋打天下。   

  后来,刘基被传说得神乎其神,朱元璋身边的其他一些儒士也被涂上了神奇的色彩。比如海宁县有一个叫叶兑的人。记载说他“以经济自负”。古人说经济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钱财、财政、economic。中国古代,“经济”两个字是治理国家的意思。治理国家、治理天下叫做经济。古代有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西汉的司马迁、司马相如善于写文章,居住南阳卧龙岗的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这里的“经济”讲的就治理国家、治理天下。   

  叶兑投书于朱元璋,给朱元璋提出了“一纲三目”,提出怎么一步一步地夺取天下。我们知道,当年张良见汉高祖刘邦首先分析了楚汉之间的成败;诸葛亮一见刘备就提出了未来的天下三分之势;现在,这个海宁人叶兑又给朱元璋提出一纲三目,这些都是在帮助所谓明主,为他们策划夺取天下。   

  然而叶兑不图官不图财,他把一纲三目的计策送给朱元璋以后就辞别了。几年之后,事实发展完全如同叶兑所说的一纲三目,朱元璋次第削平群雄,夺取了天下。   

  朱元璋的身边谋士众多,这些读书人以儒者有用之学向他提出了治国理想,帮他制定了治军的策略、平定天下的策略,最后成就了他的帝王之业。   

  血战鄱阳湖,瓦解陈友谅   

  朱元璋成就帝业的道路并不平坦,当时的形势是群雄并起,朱元璋在夹缝当中生存。各路豪杰都想当皇帝,你死我活,谁能取得最后成功,还是未定之数。朱元璋得到应天以后,以此为中心,地盘逐渐扩大,相继控制了皖南的徽州、建德、婺州,进而占领了浙东的诸暨、衢州、处州。在他的周围,东北有张士诚、西北有陈友谅、东南有方国珍、南边有陈友定。而这些人当中,以张士诚最富,陈友谅最强。要夺取天下,从哪里入手?孰先孰后?诸将的意见并不一致,一些将领认为,张士诚实力弱小,又占据了富庶之地,应该先易后难,先打张士诚。这时谋士刘基为他分析天下形势,主张先强后弱。他说,“攫兽先猛,擒贼先强”,打败了强敌陈友谅,就可以占有夺取天下之势。   

  他说,“士诚自守虏,不足虑”,说张士诚只知道顾自己,我们不要担心他;“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的部下,但挟制了徐寿辉,操控大权,名号不正。而此时陈友谅“地据上游”,在长江上游,湖北、江西都是他的地盘,“其心无日忘我”,没有一天忘记要进攻我们,因此“宜先图之”,应该先除掉他。如果灭了陈氏,张士诚就会更加孤立,“一举可定”,我们一举就可以打败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反之,如果先进攻张士诚,陈友谅必然会借机向我进攻,我们就会处于两面受敌的险境。这就是所谓先汉后周的策略。朱元璋同意刘基的意见,把先汉后周作为夺取天下的基本策略。   

  贴士   

  夫攫兽先猛,擒贼先强,今日之计,莫若先伐汉,汉地广大,得汉,天下之势成矣。   

  —《资治通鉴后编》   

  但是这时发生了一个情况,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的部将吕珍突然进攻安丰(今安徽寿县),此前小明王受到元军的压迫又回到了安丰,小明王处境危险。情急之中,小明王向朱元璋求救,从道义、名分上朱元璋有义务援救。朱元璋打算亲自前往救援,却遭到刘基的劝阻。长期以来,朱元璋遵循学士朱升的韬晦之略,“缓称王”,一直奉小明王韩林儿为主,实力得到有效保存和稳步发展。刘基来到朱元璋军中后,就提出应该摆脱小明王的牵制,在适当时候亮明自己的旗号,争取主动,以利于争夺天下。这时朱元璋不仅不摆脱小明王,还要去亲自援救他,刘基当然要反对。刘基说,更为严重的是,陈友谅一直在寻找机会,随时可能进攻我们,绝不能轻易把大军调离,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虽然吕珍只是张士诚的部将而不是张士诚本人,但这样行动同样违背了先汉后周的策略。但是,朱元璋不听。小明王毕竟是主公,作为部将见死不救,还算什么豪杰?将来谁还相信自己?朱元璋在小明王危难时伸出援手,也正是他品德的可贵之处,忠诚,重信义,是他后来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朱元璋没有听从劝阻,三月,他亲自率军北上,赴安丰营救小明王。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40节: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9)         

  前面说过,陈友谅进攻集庆,朱元璋在龙江迎敌,打败陈友谅,陈友谅仓皇逃走。朱元璋乘势西进,占领了江西洪都(今南昌)等原属陈友谅的大片地盘。陈友谅被打败,疆土日益缩小,心里不平,决心报仇雪耻。   

  陈友谅处在长江上游,可顺流而下,向东进攻朱元璋的核心地区。他加紧备战,修造战船,大型楼船“高数丈,饰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马棚,上下人语声不相闻,舻箱皆裹以铁”。此时陈友谅得知朱元璋亲自援救安丰,肯定无暇西顾,认为复仇的机会来了,就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即朱元璋离开应天以后一个月,动员全部精锐,挥师东进,企图一举夺回洪都。   

  陈军声势浩大,号称六十万,家属百官倾巢出动,仅楼船就达数百艘,同时有飞梯冲车,百道并进。洪都的守将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大将邓愈,都是能征善战的将领。陈友谅一连围攻了一个多月,还没有攻克,但攻势一直不减。   

  再说朱元璋前往援救安丰,经过徐达和常遇春力战,攻克了安丰,救出了韩林儿,他想扩大战果,进而夺取庐州,正在与张士诚的军队进行激战。而这时后方却传来陈友谅调动大军攻打洪都的消息,朱元璋吓出了一身冷汗。果然不出刘基所料,陈友谅在背后下手了。如果陈友谅顺江而下,不攻打洪都,而是直攻应天,后果将不堪设想。   

  洪都被包围得很严,朱元璋得到消息时,洪都已被包围一个多月了,朱元璋要求洪都守军再坚持一个月,自己会亲自带兵来援救。朱元璋下令徐达和常遇春撤回包围庐州的军队,赶回应天,以防万一,并调集舰队从水路前往洪都增援。七月初六,朱元璋亲自率军援救洪都,徐达、常遇春、冯国胜、俞通海、廖永忠等大将,刘基、陶安等谋士都随从出征,朱军号称二十万。听说朱元璋带大军来援救,陈友谅撤离洪都(南昌),掉头向东进入鄱阳湖,在康郎山与朱元璋相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