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 >

第3章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第3章

小说: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潢玉牒》   

  陈氏家里的境况很差,连温饱都算不上,纯粹属于赤贫家庭,但是刚落地的小孩,怎么着也得给他好好地洗个澡啊,于是陈氏就抱着刚刚出生的朱元璋,来到她自己经常浆洗衣物的河边,就在这儿开始给他洗了起来。         

虹桥书吧BOOK。  

第6节:第二讲 一个穷孩子降生,却有那么多故事(2)         

  这时候就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从河的上游正好漂过来一方红罗,要多巧有多巧,正好漂到陈氏的手边。她当时也没多想,从水里头把这块红布捞起来作为襁褓,给朱元璋包裹身子。大家细想一下,这可是皇袍加身的兆头啊!于是,在朱元璋称帝以后,这个地方被后来的人们传得神乎其神,并且从此落得了一个地名,叫做“红罗幛”。   

  正史,反映的是统治者的意志   

  听到这里,有的朋友就会提出问题了:现在你说的故事都是出于野史、笔记,可是我们看到的可是一部堂堂正正的正史—《明太祖实录》。   

  我要提醒大家认清这一点,正史是为当朝的统治者服务的。   

  《明太祖实录》是由明朝的建文帝(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和后来的永乐帝(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先后三次来组织人手进行编修的。《明太祖实录》记载了明太祖朱元璋从出生到最后起兵成功,做了皇帝以及做皇帝期间的所有政事,是一部大型的史书。有人觉得,这样一部正规的、官方的历史书,里面所记的还能是假的吗?  

  大家要记住,古代的官方文字,都是经过选择的。统治者对于自己有用的东西才要记述,没有用的反而要删除,需要为他们的统治制造言论的,他们要编造,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实录》竟然采用了当时民间流传的传说!所以《实录》当中也有母亲奇怪地受孕、朱元璋出生的时候满室红光等传说。   

  甚至到了清朝的时候,在官方修订的《明史》当中,居然也保留了这样一些记载。为什么清朝人也要这样记载呢?同样是出于他们的统治需要。你想,清朝的皇帝拿下了本来属于明朝的江山,明朝的江山是朱元璋打下的,朱元璋是如此了不起的一个人物,那么,取代朱元璋而得到天下的人,当然更是了不得。所以,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清朝的帝王就也指示史官,把朱元璋的出生经历,描写为皇权神授,弄得非常神秘。这实际上也同样是为了提高自己作为帝王的身份。   

  出生地:凤阳与盱眙之争   

  关于朱元璋出生地在濠州钟离之东乡这件事,在明初是没有疑问的。明朝大臣危素根据朱元璋口述写的《皇陵碑》中写道:“皇考五十居钟离之东乡,而朕生焉。”《明太祖实录》的一些记载也这样说。   

  但是后来,朱元璋的出生地在传说中逐渐发生了歧异,形成了一种“朱元璋生于泗州盱眙县”的说法,而且种种灵迹越来越丰富,二郎庙(土地庙)、红罗障、跃龙冈等地名都可以在盱眙地区一一找到。   

  看来,不论是濠州钟离还是泗州盱眙都想争得这份“龙兴之地”的光荣。   

  在明朝弘治年间的文人—文林的一本著作《琅琊漫抄》当中,对朱元璋出生于盱眙的种种传说所述甚详。他在书里记载道,明太祖朱元璋是出生于盱眙县灵迹乡的土地庙。当地的老乡们中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朱元璋“生时夜晦,唯庙有火光”。生的那一天正是月亮不亮的时候,“夜晦”,意思就是当时没有月色,天非常黑,只有这个土地庙附近有一片红光冲天。“明日,庙移至东麓”,朱元璋一出生,这个庙自己就移了位置,非常神奇。而且庙宇移动了以后,庙原来所在的地方,大约有方圆丈许,从此,寸草不生。这个地方叫什么呢?叫灵迹乡。为什么叫灵迹乡呢?因为这里有神灵。   

  后来,到了正德、嘉靖年间,又是几十年过去了,又出现了更加神奇的传说。   

  泗州有一个杨家墩,墩下有个土窝,朱元璋的祖父曾经躺在里面休息。有两个道士经过这里,他们是师徒二人。师傅指着朱元璋的祖父躺着的地方说:“如果有人在死后被埋葬在这里,他的后代就会出天子。”徒弟问:“为什么呢?”师傅回答说:“此地气暖。不信你拿枯枝栽种在这里,十天之内一定会长出树叶来。”   

  这时候,朱元璋的祖父却突然从土窝里爬了起来,道士看了就问:“你听见我们的话了吗?”朱元璋的祖父假装耳聋,连连摆手。于是这两位道士在那里插了一段枯枝之后就离开了。朱元璋的祖父把道士的话记在心里,每天就在这里等候枯枝生叶。十天过去,那枯枝果然长出叶来。         

→虹→桥→书→吧→。  

第7节:第二讲 一个穷孩子降生,却有那么多故事(3)         

  朱元璋的祖父很有心计,他不愿让别人知道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把长出树叶的枯枝拔去,又另外插了一段枯枝。两个道士又来到土窝处,徒弟就问:“为什么不生树叶呀?”师傅说:“一定是被在这里睡觉的那个人给拔去了。” 这时朱元璋的祖父又来到了土墩,他看事情瞒不住,就承认了。道士说:“你这个人有福,死了以后应当埋葬于此,你家将会出天子。”   

  朱元璋的祖父回家了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朱元璋的祖父死后就被埋葬在这里。埋葬时,泥土自动壅起,成为坟堆。半年后朱元璋的母亲就怀孕了。杨家墩方圆丈许,至今不生草木,人们都说此墩有天子气。   

  贴士   

  泗州有杨家墩,墩下有窝,熙祖尝卧其中。有二道士过,指卧处曰:“若葬此,出天子。”其徒曰:“何也?”曰:“此地气暖。试以枯枝栽之,十日必生叶。”呼熙祖起,曰:“汝闻吾言乎?”熙祖佯聋。乃以枯枝插之去。熙祖候之,十日果生叶。熙祖拔去,另以枯枝插之去。二道士复来,其徒曰:“叶何不生也?”曰:“必此人拔去矣。”熙祖不能隐。道士曰:“但泄气,非长支传矣。”僧曰:“汝有福,殁当葬此,出天子。”熙祖语仁祖,后果得葬。葬后土自壅为坟。半岁后孕太祖。皆言此墩有天子气。仁祖徙凤阳,生于盱眙县灵迹乡。方圆丈许,至今不生草木。   

  —(明)王文禄《龙兴慈记》   

  你看,这些传说不是互相矛盾吗?一个是说因为土地庙东移而方圆丈许寸草不生,一个是说在朱元璋祖父的坟旁方圆丈许寸草不生。这传说的真实性不是令人怀疑吗?   

  到了万历年间,有一本书叫做《帝乡纪略》,把这些传说都完完整整地描述得非常清楚,而且正式把泗州盱眙说成了是朱元璋的出生地。这些记载一直传到清朝,清朝康熙和光绪年间先后两次编写的《泗州盱眙县志》都有这样的记载。   

  既然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朱元璋生在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一个说朱元璋生在濠州之钟离,那么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有这样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身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是安徽凤阳一带乃至全国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这首民谣所包含的社会意义,我们以后再说。我们先说这首民谣当中的一句话—“自从出了朱皇帝”,这句话明明说朱元璋生在凤阳,清楚无误。为什么古人会把这两个出生地混淆起来呢?我们还是从历史记载上考察一下,把它弄清楚。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濠州属于安丰路,下辖钟离、定远、怀远三县。濠州在唐朝曾经叫过钟离郡,在元朝叫过临濠府。而泗州则属于怀安路,泗州下辖五县:临淮、虹县、五河、盱眙、天长。所以当时钟离、盱眙两地决不会混淆。但到了明朝,情况发生了变化,钟离先被升为临濠府(吴元年),后又改名凤阳府(洪武七年),而凤阳府下辖五州十三县,包括凤阳县、临淮县、怀远县、定远县、五河县、虹县等县,所辖州中就有泗州,下辖盱眙、天长二县。这样,在明朝,无论是濠州之钟离,还是泗州之盱眙,都属于凤阳府。那么,说凤阳出了朱皇帝,无论是在盱眙还是在钟离都没出凤阳府,都没说错。   

  那么我们根据什么来确定朱元璋的出生地呢?我想最好的根据是朱元璋自己的叙述。朱元璋怎么说的呢?前面提到的《皇陵碑》中说:“皇考五十居钟离之东乡,而朕生焉。”意思是说,他父亲五十岁的时候在钟离之东乡,朱元璋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我们只能说,朱元璋对他父亲年龄的记忆可能有误,如果朱五四死时是六十四岁,朱元璋当时是十七岁的话,那么朱元璋出生时其父朱五四就不是五十岁,而是四十七岁。如果确如朱元璋所说他是生在钟离的话,那么他父亲肯定不是在五十岁时来到钟离。贫穷之家,生计难为,颠沛流离,迁徙不定,记忆有误或许是可能的。但是,既然重六、重七都不是生在盱眙,重八(朱元璋)就更不可能生在盱眙了。我们还是根据朱元璋说的“居钟离之东乡,而朕生焉”来确定他的出生地就是钟离,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凤阳。 

  就这样,朱元璋的出生地之谜,我们已经初步破解了。那么,朱元璋出生以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境遇呢?         

§虹§桥书§吧§。  

第8节:第三讲 当和尚首先为了吃饭,然后才是念经(1)           

  第三讲 当和尚首先为了吃饭,然后才是念经   

  既然朱元璋的祖父已经葬在了风水宝地杨家墩,肯定就要降生龙种。可是,这样一个家庭出生的孩子,怎么也看不出龙种的模样。其实,少年时代的朱元璋与一般孩子也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些顽皮的恶作剧,难道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帝王之相吗?既然是要做帝王的,怎么又当了和尚呢?   

  父母死了,连葬地都没有   

  朱家在朱元璋出生后十年,又迁到了钟离之西乡,后又迁到太平乡孤庄。这样搬来搬去,可见,朱元璋的幼年生活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关于朱元璋的少年时代有一些逸闻:   

  圣祖幼时,与群牧儿戏,以车辐版作平天冠,以碎版作笏,令群儿朝见之。望见俨然王者。   

  —(明)王文禄《龙兴慈记》   

  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和小伙伴们做的可不是一般的游戏,以车辐板做平天冠。什么叫平天冠?平天冠可是皇帝才能戴的冠。他用草绳把车辐板绑在头上做平天冠,用一些碎木板做成笏板。大家知道古人在上朝的时候,手里要拿一个板,这个板做什么用?这个板是用来记事的,今天要做什么事,要跟皇帝说什么话,都记在上面。同时呢,要用笏板挡住自己的嘴表示对皇帝的礼貌。这些小孩子用车辐板做平天冠,做笏板,就是模仿官员朝见天子的礼仪。朱元璋戴着平天冠,高高在上坐着,远远望去,好像一个王者。可见朱元璋在小的时候,就有当领袖的欲望。   

  还有这样的传说:几个孩子给地主家放牛,田主把小牛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