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有力地从隐蔽处出现在东亚的中心舞台。然而,这并不意味在中国的其他
力量可以忽视它。相反,不仅中共,美国和中国国民党也都不得不把苏联放
在他们的一切打算之内。在日本遭受两次热核打击突然投降前,美国官方的
政策是尽快让苏联加入对日战争。这一态度构成了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上向斯大林靠拢的基础,并在迟至七月的波茨坦会议上继续影响杜
鲁门。但对抗和相互猜疑已在侵蚀同盟关系。
蒋介石的目标是阻止美国或苏联对中共的承认和支持。为了达到这一
点,蒋的主要手段是向斯大林提供只有他才能给予的让步,以换取苏联只承
认他和他的政府。不言而喻,在斯大林方面这一目标必须极谨慎地追求,在
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 1944 年 6 月访华期间,这是蒋介石念念不忘的事。
在三天会谈中,蒋一再抱怨中共口是心非,不听调遣,并断言中国共产党受
莫斯科的操纵。他极力主张“罗斯福出来担任中苏两国之间的仲裁者或‘中
间人’”。华莱士极力主张中苏之间可能发生冲突之点应予解决,蒋回答是,
允诺可以做“任何事只要无损中国政府主权”。罗斯福几乎有把握相信他有
很大的活动余地与斯大林探究中苏关系。他在给蒋的信中写道:“我欢迎你
通过华莱士先生所表示的要改善与苏联之间的关系的愿望。你建议让我斡旋
安排一次中苏两国代表之间的会谈,我们正在认真考虑。”①这些想法是罗斯
福与斯大林在雅尔塔的秘密会谈中的重要部分。罗斯福实质上正在用中国的
让步诱导苏联加入对日战争。他觉得他这样做也是对改善中苏关系做贡献,
是正当的。蒋曾表示他需要改善中苏关系,并愿为此付出代价。做为回报,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向赫尔利表示,他们完全不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共产主义
者,他们并没有支持中共,而且他们准备根据他们对雅尔塔会谈的理解,承
认蒋介石并与他打交道。
6 月中旬,赫尔利向蒋介石通报了雅尔塔会议,下月中苏会谈开始,并
于 1945 年 8 月 14 日即日本投降那天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得到
了他想要的:保证承认和不干涉,并许诺道义上的支持和军事援助全部给予
“作为中国中央政府的国民政府”。代价是高昂的——对雅尔塔条款的夸张
理解,加上其他几项不明确的目标——并随后导致国民党对美国在这些事件
中的作用的严厉谴责。俄国人则回到比日俄战争前沙皇统治下更高的地位。
与此同时,俄国军队迅速侵入满洲全境和朝鲜北部,大部分占领是在日本投
降后几天内完成的。8 月 19 日,俄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历史上首次会合。
整个战争期间,中共或者称颂和维护苏联,或者保持沉默。但显然毛是
独立行事的,并且有理由对俄国人的许多做法深为不满:战争初期只援助国
民党,1939 年德苏条约,1941 年对日中立条约,继续并只是偶尔批评地承认
蒋介石。他或许怀疑斯大林确实对他本人作为第一个未经克里姆林宫帮助和
认可而获得权力的中国共产党领袖,对他的政策,以及首先对中共的胜利前
景心怀疑虑。在无疑是毛经心作出的决定中,中共七大几乎完全无视苏联和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549—560 页。
斯大林。①
在延安和重庆的中共报纸对苏联 8 月 8 日参战的庆祝几乎还没有结束之
时,日本就投降了,中苏条约也公布了。对条约的不满必然冲淡了胜利的喜
悦。尽管中共在公开场合试图表现出最好的姿态,但党的领袖们感到痛心、
愤恨和迷惑不解。一个中层干部的讲话肯定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
为了维护和巩固远东的和平,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这有利于中国和世界人民而不利
于日本及其他所有战争贩子。然而,苏联同时要承担条约中的义务,就不能对我们进行直接的援
助,而这一做法当然对我们有某些限制……我们无法理解俄国人的实际政策。②
毛后来带着痛苦的口吻回忆道:“他们不许中国革命:那时在 1945 年。
斯大林想阻止中国革命,说我们不应打内战,而应与蒋介石合作。否则,中
华民族将遭毁灭。”③
① 在《论联合政府》的专论国际形势的几小节中,毛只提到苏联是联合打败法西斯势力的三(或五)大国
之一。不提苏联的领导作用,也不提斯大林的名字。
② 引用于里尔登…安德森:《延安与列强》,第 103 页(但是是转译的)。
③ 宣道华:《毛主席向人民讲话》,第 191 页。
瞻 望
日本投降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大地当然是一件伟大且令人欣喜的事
件。它标志着外国入侵的结束,以及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在似乎无穷无尽的
苦难和牺牲之后,真正的和平可能终于到来了。但是日本的投降并不意味战
争在中国结束,因为日本入侵只是复杂、多边的政治和军事冲突的一部分,
所有其他方面依然如故。甚至对日本人来说,射击还在继续,因为日本军队
在执行国民党人的坚守阵地、不得向共军投降的命令。
这样一来,毛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没有时间喘气并庆贺一下他们自 1937
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
年 8 月 13 日)中,毛还是花时间做了一下回顾和展望。过去被描绘得黑白分
明;没有用浓淡不同的灰色来描绘抗战前或抗战中的国民党和它的领导人。
据毛看来,内战的危险极大,因为蒋介石和他的外国支持者将极力夺取本应
属于人民的胜利。毛非常冷静地看到,在中国,力量的平衡并非有利于中共:
“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人民,这是一个问题,但是,胜利果实究竟落到谁
手……这是另一个问题。不要以为胜利的果实都靠得住落在人民的手里。”
有一些果实——所有主要城市和东部沿海——将肯定落到国民党手里,另外
一些果实是要争夺的,还有其他的——根据地和敌占区的乡村——会落在“人
民”手里。唯一的问题是斗争的规模将有多大:“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
爆发?……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
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呢?这种可能是有
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8 月 28 日毛泽东、周恩来和帕特里克?赫尔利将
军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讨论和平、民主和团结问题。
最后,毛泽东强调要自力更生。他确认美国是一个敌对的帝国主义大国,
并坚持不需要来自苏联的直接帮助:“(在世界上,)我们并不孤立,(但)
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然而,与此同时,“钟不敲是不响的……扫帚到了,政治影响才能充分发生
效力。……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我们马克思主义
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者,绝不作空想。”
第 13 章 1945—1949 年的国共冲突
谈判与美国的卷入
到 1944 年,美国政府已越来越急于消除正在削弱中国抗战努力的国共之
间的不和,并想阻止一旦日本投降后苏联会站在中共一方的一场可能的内
战。1941 年新四军事件(皖南事变)后中断的国共谈判,于 1943 年重新恢
复。随着 1944 年 9 月罗斯福总统派往蒋介石的私人代表帕特里克?J.赫尔利
少将抵达中国,美国人的介入变得积极了。在赫尔利被任命为美国大使几个
月之后,他的主要使命是,“为了打败日本,统一中国的一切军事力量”。
赫尔利使团:1944—1945 年
赫尔利在促进中国“两大军事集团”领导人的和解上所作的努力,在第
一年并未取得什么成果,尽管有一些相反的令人乐观的插曲。毛泽东在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上宣布了共产党的立场,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成立包
括中共参加的联合政府。这一主张赢得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刚刚兴起的和平运
动①的热烈支持;在这些地区,当日本侵略者走下坡路时,人们对重新爆发内
战的恐惧与日俱增。但这并不是国民党政府想要同意的那种主张。就在 8 月
14 日日本投降的一天以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讨论双方间悬而未决
的问题。毛最后接受了邀请,赫尔利大使亲自陪同他从延安来到政府的战时
首都。在其后的谈判中,这位大使继续担任调解人的角色。
毛泽东于 10 月 11 日返回延安。主要原则已达成一致,但实施的细节仍
待制定。周恩来留在重庆做收尾工作。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 10 月
10 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其中包括实行民主,统一军队以及承认中
共和其他所有政治党派的平等合法性。政府同意进一步保证人身、信仰、言
论、出版与集会的自由;同意释放政治犯,同意只有公安与司法部门才有拘
捕、审讯与处罚人民之权。
根据这个协定,应召集一次代表所有党派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商讨政府
的重新改组,并通过一部新宪法。共产党承诺,按政府军裁减陆军师的对等
比例来削减其军事力量。共产党还同意从它所占领的最南端和最薄弱的八个
根据地撤出。①政府对共产党提出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要求作了让步,共
产党则放弃他们立即组成联合政府的要求。在达成这些协议的过程中,双方
都表示要尊重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大众要求和平的普遍愿望,政治上的优势
显然要依从这一愿望才能获得。
然而,在这次谈判中有一个关键问题,甚至连表面上的一致都未达到,
这就是留下来的 10 个共产党根据地及其政府的合法性问题。蒋介石要求它们
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更
为紧要的问题则是,当双方的领导人因此而忙于谈论和平之际,共产党的军
① 即民主运动——译者。
① 《中国问题白皮书》第 2 卷,第 577—581 页。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毛泽东集》第 4 卷,第
1155—1164 页。
队和政府军在长江以北的日占区展开了一场接收竞赛。那一地区包括有战略
意义的东北三省(即当时所谓的满洲),共产党正在那里匆匆忙忙地开辟一
个新的根据地。
盟军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发布“第一号通令”,授权中国
政府在中国本土、台湾和印度支那北部接受日本投降。苏联军队应在满洲接
受日本投降。但是,战时撤退到西南地区的中国政府在接收长江以北日占区
的行动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共产党已经控制了华北农村的大片地区。
蒋介石预料到日本就要投降,在 1945 年 8 月 11 日,命令共产党军队就
地驻防待命。但是共产党军队按照发自延安的与之相抵触的命令,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