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指 1949 年至现在。)在迅速增加的刊物中,至少有六种是现代文学史料
和研究刊物,最值得注意的有:《新文学史料》,重点登载了茅盾的回忆录
及其他重要史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和《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
此外还有若干专门的鲁迅研究刊物(1981 年为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大部头
《中国文学家词典》正由北京语言学院刊行:现代篇第一卷在 1978 年以初稿
形式出版,载有 405 位文学家的传记;第二卷在 1982 年出版,载有 582 人的
传记。本章提到的公认为优秀的文学史著作,包括李何林、王瑶和刘缓松所
著的文学史著作,已经再版印行,一批新专著也已出版。
一个新的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服务的全国档案中心正在建立中;未来的
档案中心将设在北京附近 16 世纪建成的一个古庙内。据《中国文学》(1983
年 2 月)提供的信息,馆藏“将包罗 1919 年五四运动以来现代作家、理论家、
翻译家和文学活动家的手稿、照片、肖像、参考影片、录音带和录象带,以
及他们各种版本的作品、刊物和其他重要资料”(第 137 页)。现在已经开
始实施的也许是最具雄心的计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
丛书,该丛书将收有关于文学运动、社团、争论以及关于作家及其作品的资
料,附刊载在报刊的作品和文章的索引。这个大项目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学研究所主持下十余所名牌大学的学者的一项共同研究计划。这套丛书完成
时(计划在 1985 年完成),数量可达数百卷,将成为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中
国及西方学者和研究者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宝库。
然而,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的解释质量不一定配得上极大的数量,虽然
1976 年以后的著作表现毛泽东思想意识少些,但是没有放弃过去 30 年连续
不断的思想运动形成的基本马列主义框架。近来出版的大多数专著仍然往往
会着重研究 30 年代文学论争和党领导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在延安文学界
的重要作用。因此,左翼作家文学思潮和作品比非左翼作家或有美感的作品,
特别是在战时重庆和沦陷区上海的作品,受到更广泛的研究。在现代时期的
作家中,鲁迅仍然是占据政治上奉为神圣的地位的杰出伟人,虽然少数研究
专著(如刘再复和林非著的一部令人爱读的传记《鲁迅传》)试图从人的角
度更客观地描绘鲁迅。
近来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著大多突出六大作家,排列次序是:
(1)鲁迅,(2)郭沫若,(3)茅盾,(4)巴金,(5)老舍,(6)曹禺。
在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受到高度评价的作家——张天翼、吴组湘、
沈从文、钱锺书和张爱玲——似乎在中国文学史中默默无闻。30 年代初一度
发展起来的诗的现代派潮流,在先前的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几乎没有受到什么
注意,如今才开始在中国吸引学者兴趣,部分地是近来集中在“朦胧诗”的
年轻实践者的争论的结果。
可是,如徐志摩和郁达夫那些非左翼作家的诗和作品仍然是五四文学更
大的遗产的一部分,这部分文学遗产在台湾准许阅读,而其他大多数作家,
包括鲁迅,被目为“共产党”,作品受到查禁。一部颇为大胆的学术丛书,
周锦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为数约 30 卷,是机智地避过官方禁令的
初次尝试,虽然各卷的学术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在推进作为社会文化史格局中的文学,而不是主要作为政治意识
和政策反映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人数越来越多的西
方学者正在迎接这种挑战,他们近年已能同他们正在研究的作家有私人直接
接触。从这类接触中得到好处的近年(出版或准备出版)的研究专著中,最
值得注意的有:梅仪慈著《丁玲的小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思想意识和叙
事》;葛浩文著《萧红评传》(据作者英文专著《萧红》扩充和修订);杰
弗里?金克利即将出版的一部关于沈从文的著作(作者在哈佛大学的学位论
文《沈从文对中华民国的幻想》的修订稿)和胡志德著《钱钟书》。这些学
者不是访问过研究对象本人,就是在研究对象生活所在地点进行研究,或两
者兼而有之。继这些学者之后,一些美国大学研究生,已就吴组湘、老舍、
萧军、艾芜和丁玲这样一些人物和就自传文学和象征派诗这类一般论题,在
中国进行研究或访问。
然而,在西方学者中,集中的一般领域仍然是 30 年代文学。这是可以理
解的,这是由于尽管社会政治环境令人窒息,这个时期的作家却多产,并且
艺术上成熟。反之,左翼作家联盟的文学论战和活动已不为西方学者广泛研
究,保罗?皮茨科维奇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瞿秋白的影响》和
安东尼?凯恩最近发表的博士学位论文《左翼作家联盟与中国的文学政策》
是显著例外。40 年代时期,当时中国现代文学卷入战争和革命中,在西方学
术研究中不甚受到注意。茅盾和巴金的战时作品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翻译。茅
盾的小说,如《蚀》和《腐蚀》,尚未翻译成英文;巴金最佳小说《寒夜》
最近才由内森?毛翻译成英文。重庆战时戏剧尚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极重要课
题。沦陷区上海文学界在爱德华?冈恩的主要著作《不受欢迎的缪斯:上海
和北京的中国文学,1937—1945 年》中,在学术上初次得到论述。延安文艺
界成为戴维?霍尔姆的研究课题,此人曾就延安秧歌运动和鲁迅遗产写过论
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邦尼?麦克杜格尔根据较早的 1943
年文本的审慎的新译本。本章概括地探讨的战后电影业,已由保罗?皮茨科
维奇、保罗?克拉克和其他人作为社会史的一种资料加以研究,电影艺术价
值和文学价值仍然有待评估。(杰伊?莱达著《电影》是一部有关中国现代
电影的著作,有严重缺点。)总之,这整个时期为继续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
一个内容丰富的领域。
一个新领域的发展也可由研讨会和会议之类集体学术活动判断。自 1974
年在哈佛大学举行开拓领域的研讨会和会议——成果为《五四时代的中国现
代文学》(默尔?戈德曼编)——以来,已举行过六次国际会议,其中三次
直接和本章涉及的时期有关。这些会议的第一次是 1980 年 6 月在巴黎举行的
研讨会,由罗伯特?鲁尔曼组织。1982 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学(1937
—1945 年)》为题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专门题献给丁玲和艾青(后者亲自参
加了会议),载有欧洲、美国及中国学者写的论文 29 篇。第二次国际会议专
门讨论“鲁迅及其遗产”,1981 年 8 月在加利福尼亚州阿西洛马尔举行。由
李欧梵编集的会议论文集目前在准备中,收论文 12 篇,评价鲁迅对中国现代
文学、政治和思想的范围广阔的影响及其在世界文学中受接纳的程度。最近
的学术会议是 1982 年 12 月在檀香山举行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批判探讨”
研讨会。约 20 位学者讨论运用西方批判理论分析五四时代早期至现在的有特
色的中国短篇小说的可行性。研讨会标志了首次把精选小说的内在结构作为
文学文本而不是作为历史文件或作者的传记资料来进行持续的探讨。
学者也可利用载于温斯顿?L.Y.杨和内森?K.毛编的《中国现代小说:
研究和欣赏指南》的书目提要;唐纳德?吉布斯和李云晨(音)编《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和翻译书目,1918—1942 年》。
包罗最丰富的现代中国小说的英译样本是刘绍铭、夏志清、李欧梵编《现
代中国小说和中篇小说,1919—1949 年》,现代中国诗的样本是许芥昱译编
《20 世纪中国诗集》,现代中国戏剧的样本是爱德华?冈恩编《20 世纪中国
戏剧选集》。
第 10 章书目提要,见前书目提要 2 和 10。
11.中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5 年
尽管紧张并明显重要,抗日战争时期仍然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未开发的
部分。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最佳的全面写照,大概仍然是当时在中国采访的两
个美国记者写的著作:白修德和贾安娜著《中国雷鸣》。这部著作批评国民
党,但作出的总评价正在得到最近更多学术研究著作证实。关于这一时期的
包罗最丰富的著作是,现代中国著作最丰的史学家吴相湘撰写的《第二次中
日战争史》两卷。虽然披露的资料有用,但是吴著在批判解释或分析上显著
不足。分析较充分并有有关国民党战时努力的有价值史料、特别研究军队派
系倾轧和政治败坏的影响的一部著作是,齐锡生著《战争中的国民党中国:
军事失败和政治崩溃,1937—1945 年》。易劳逸在他所著《失败的根源:国
民党中国在战争和革命中 1917—1949 年》中也持批判态度看待国民党。质量
上和对国民党评价上各异的论文专题集,有薛光前编《中日战争期间的国民
党中国,1937—1945 年》。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在当地曾对国民党作过一些最
锐利的分析,他的战时文电稿已由周锡瑞编成《在中国的失机》一书出版。
另一个美国人,格雷厄姆?佩克,从普通人的有利地位评价战时中国;他的
著作《两种局势》是一部罕见和令人爱读的作品,充满讽刺幽默和与中国老
百姓的同感。
关于抗日战争的军事方面,刘馥著《现代中国军事史》提供良好的概括
研究。迪克?威尔逊著《两虎相斗之时:中日战争史实,1937—1945 年》是
一部普通读者爱读的著作。叙述各次战役颇详细的一部国民党官方著作是许
朗轩和张明凯编《中日战争史,1937—1945 年》;这部作品是胡璞玉(音)
主编的国民党国防部出版的多达 101 卷的中文《抗日战史》的要略。若干较
短的中文军事史可以利用,其中有何应钦著《八年抗战之经过》和国防部战
史局编《中日战争史略》。
美国在华的军事作用,已在美国陆军部战史处主持下由查尔斯?F.罗曼
努斯和赖利?森德兰执笔写成的三卷史给予接近定论的论述。这部充分研究
英文文件后写成三卷史的书名是:《史迪威赴华使命》、《史迪威指挥问题》
和《中缅印战区的时机消失》。史迪威将军是战时在中国的主要美军将领,
是巴巴拉?W.塔奇曼荣获普利策奖的传记著作《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
—1945 年》的传主。在广阔的政治格局中研究美国在华作用的著作,有邹谠
著《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941—1950 年》和更近出版的迈克尔?沙勒著《美
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 年》。关于中日战争日本一方的著作在本书第
1 章和第 10 章书目提要中提到。
抗日时期国民党中国国内政治史甚少受到学者注意。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