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

第39章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39章

小说: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无产阶级基础,在性质上只是小资产阶级,所以苏维埃只不过是要求权力
和占有地盘的一种借口,对国家的富强无益。②张从一种思想跳跃到另一种思
想,他发现了民族主义和蒋介石。他赞同毛泽东的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十大
纲领,但指责毛背叛了他自己的夺取政权和地域的原则。他认为毛只不过是
“一个披着共产主义外衣的叛徒”,而蒋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努力应当无保
留地得到支持,因为这场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蒋的统一中国的工作
也应得到支持,因为它是反封建的。当张国焘从“左派白日梦”中猛醒过来,
看到蒋介石完全符合反封建和反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模式时,
他对自己的转向问心无愧。根据党章,党员是可以自愿离党的;因此张认为
既不存在出卖,也不存在变节的问题。在个人对党疏远和意识形态上的考虑
之下,他对毛的敌视也不容否认。在他离开中国共产党整整 30 年之后,他仍
怀着强烈的感情描绘他的这位老对手——“专横跋扈”、“不讲理达到野蛮
的程度”、“狭隘”、“自私”、“目光短浅”、“冷酷”、“诡计多端”、
“虚伪”,甚至“渴望成为中国的帝王”。①








① 《星火燎原》,第 4 集,第 117—118 页;《红旗飘飘》,第 3 集,第 229—233 页。
② 《明报月刊》,第 57 期,第 95 页;第 61 期,第 83—84 页。见载在《明报月 刊》第 62 期上的《张国
焘敬告国人书》(1938 年 5 月 20 日);一种较早的版 本发表在张国焘、柳宁等:《一个工人的供状及其
他》,第 4 页。
① 《明报月刊》,第 56 期,第 86 和 93 页;第 59 期,第 85—86 页;第 60 期,第 85 页;第 61 期,第 93—94
页;第 62 期,第 85—88 页。又见张国焘为龚楚 《我与红军》所作的序(第Ⅲ、Ⅳ页)。



农村苏维埃的创建

自第一次统一战线在 1927 年 7 月崩溃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一直
是在中国农村建立避难所,在那里有可能继续进行革命,并有希望引导革命
走向最后胜利。对一个被查禁和受迫害的党来说,似乎没有其他途径可供选
择。这些避难所实际上是国中之国。它们的创建需要一支军队,这就是 1927
年 4 月在汉口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儿戏般地提出三点意见
的原因。这三点意见是:从华中向东推进,击败蒋介石;向南进军,夺取广
州;或者加强湖北和湖南的革命力量。没有武装力量,这些目标都无法实现。
②后来,到 1927 年 5 月底,共产国际执委会才指示中国共产党为武装革命而
策动兵变和组织工农武装。③这一思路发展成为共产国际 7 月举行起义的号
召。

1927 年的起义

在这一年余下的时间里,为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
系列的起义:8 月 1 日江西南昌起义,8 月到 10 月主要在湖北和湖南的秋收
暴动,12 月广州公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起义都是第五次代表大会首次
提出的三点意见的继续,是根据城市必须领导农村,决战必须在城市展开以
及革命高潮正在来临等设想提出的。
为什么选择南昌?共产党人和亲共产党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左派张发
奎的军队中)的优势,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所组织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的地点
选在南昌的原因。当时宁、汉分裂,南昌地处宁、汉之间,共产党人可能希
望夺取这座重要城市以左右全局。①然而,南昌并非一座很重要的工业城市,
不能提供无产阶级的基础,也没有农民参加。在周恩来的指挥下,参加起义
的人大部分是受共产党影响的国民党军队及湖北和湖南的革命青年。②
尽管有人指责军队的训练和组织很差,又缺乏配合和群众支持,导致了
起义的失败,然而在叶挺、贺龙和朱德领导下从南昌撤退的这支军队,却表
现出后来成为红军特征的最初迹象。朱德的第 25 军由大量革命青年担任下级
军官,③以连和排为单位分散开

展政治宣传和没收土地。①叶挺和贺龙则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实施他们的土地纲



② 哈里森:《通往权力的长征》,第 105 页。
③ 简?德格拉斯:《共产国际,1919—1943 年:文献选编》,第 2 卷,第 390 页。关于南昌起义的叙述,
我主要依据韦慕庭:《战败的废墟》,《中国季刊》第 18 期 (1964 年 4 — 6 月),第 3—54 页。
① 陈志让:《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第 129 页;参看雅克?吉耶尔马:《中国共产党 史,1921—1949 年》,
第 12 章。
② 粟裕文,《星火燎原》,第 1 集上册,第 19 页;金帆:《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 第 10—11 页;《南
昌大事记》,《近代史资料》第 4 期(1957 年),第 130 页。这些 青年大多是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
③ 经查核,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并无第 25 军的番号,朱德所指挥的是第 9 军; 在叶挺所指挥的参加起
义的第 11 军中有第 25 师,但该师由周士第指挥——译 者。
① 杨成武文,《星火燎原》,第 1 集上册,第 101 页。



领,没收地主和公共的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并将地租减少到不超过 30%。②
即使在这初期阶段,这些军队已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军队。
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 1927 年 8 月 7 日召开了有历史意义的紧
急会议——这种会议形式后来在 1931 年 1 月被“实干”派追究过。不能肯定
党是否在理论上为共产国际的代表 B.罗明纳兹及其继任者 H.纽曼所说服。他
们认为中国社会与其说是封建的,还不如说是以小型、分散的生产单位为主
要特征的亚细亚方式的。因此,中国的资产阶级(以国民党为代表)也是软
弱和不团结的,完全没有能力领导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如果能得到
外国无产阶级的援助,它很有可能不间断地被直接推入社会主义阶段。③紧急
会议后发布的《告全党同志书》,一方面拒绝承认土地革命是一种反封建的
起义,但另一方面又断言中国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④从现阶段
向下一阶段的过渡被视为可能是不间断的。会议还强调了国家革命与社会革
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反帝和反封建的斗争互相连结,使农民的参加成为绝对
必要。按照这种观点,在没有有计划城市起义支持的情况下,1927 年的秋收
起义从农村向城市发动进攻,这与一星期前的南昌起义有很大的区别,而且
它还提供了反抗国民党镇压的唯一可行的手段。⑤
“利用当年的收获季节强化阶级斗争”的秋收起义,旨在推翻国民党左
派的武汉政府,以创建一个国中之国,使中国共产党得以生存并继续进行革
命。这次起义计划包括湘赣边界、鄂南、湘鄂边界、赣南、赣西北以及从海
南到山东的其他地区。①战略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利用各种武装力量充当盾牌
来保护并武装农民,夺取地方政权,将它转变为农民协会或改建为苏维埃,
分配土地。这一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期望农民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战斗力
量,使起义的成果得以保存和扩大,以夺取一省或数省的胜利。由于这种设
想被证明是无效的,起义注定要失败。
然而,这并不是说农民,特别是山区的农民不准备起义。如果他们没有
准备,其余的土地革命就无法解释,除非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巧合。起义失败
也不是由于领导者有意轻视农民。例如,党中央和毛泽东都把工人和农民看
作起义的主要力量。②这里有许多战略错误。党设想从农村进攻城市只是一个
短暂的过程;军队从县城开始夺取大城市,然后推翻武汉政府只是几个月或
几周的事。当党发现即使县城也在严密防守或顽强抵抗,难以被毛泽东和其
他起义领导人下面混杂的队伍攻克时,它随即把它的目标向下调整到在井岗
山这样的偏远农村地区,开展较为谨慎的和长期的游击战争。③毛泽东从失败


② 《华字日报》,1927 年 9 月 28 日和 9 月 30 日。
③ 桑顿:《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1928—1931 年》,第 5、15—16 页。
④ 《红色文献》,第 93—135 页。
⑤ 布兰特等:《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第 118 页。向忠发曾在武汉发动一次中途 夭折的罢工以支援起义。
见《华字日报》,1927 年 8 月 5 日。
① 布兰特等:《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第 122 页。关于这个地域的暴动计划,参 看罗伊?霍夫海因茨:
《秋收起义》,《中国季刊》第 32 期(1967 年 10—12 月), 第 37—87 页。
② 布兰特等:《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第 122 页;《中央通信》,第 6 期(1927 年  9 月 20 日),收入
《毛泽东集》第 2 卷,第 13 页。
③ 甚至像湖北黄安这样的县城也受猛烈攻击,以致共产党人不能长期占据。见 徐向前和郑维山文,《星火
燎原》第 2 集,第 363—377 页和第 1 集下册,第 743 —755 页。又见罗荣桓文,《星火燎原》第 1 集上册,



的余烬上把他的部队整编为一个团(与鄂豫边区和湘西的同志们所能召集的
相比,这部分兵力是庞大的),并重整旗鼓。直到 1928 年夏天,他才拥有包
括一两座县城在内的比较稳固的根据地,但仍依托山区地形以求安全。未来
的鄂豫皖根据地直到 1929 年冬才夺取并保有第一座县城——商城,并且迟至
李立三推行冒险主义的前夕才正式建立根据地。①贺龙在 1927 年底只带着 8
枝枪和 20 个党员返回他的故乡,直到 1929 年 5 月才集结到足够的追随者攻
克两座县城。虽然政治局的 11 月会议承认这些战略错误,但它体会不到战斗
在山区和丘陵的游击队领导人的孤独感和革命低潮感。在革命的这一阶段,
如毛在他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你们[指党中央]要求我们不要管军事,可
同时又想要群众武装”。②这似乎表明当时党既缺乏军事行动经验,又过于犹
豫不决,证实了毛在 1938 年所说的话,“党的工作重心还没有放在战争上
面”。③
在群众工作方面也缺乏经验。关于应当在何时以及如何建立苏维埃式政
府的讨论,似乎一直停留在下列准则上,如 1927 年的中国是否能与 1905 年
的俄国(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准备),或 1917 年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相
比。湖南醴陵在秋收起义开始时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④这个苏维埃以及以后
的苏维埃大都是利用以士绅阶层——例如宗社、农村学校和民团——为中心
的旧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时甚至利用秘密会社。激进的受过教育的青
年人从受压制的城市回到本村,他们渗透到这些组织中去,既是为避难,也
是为了进行鼓动。他们从这些组织得到了创建苏维埃根据地所需的人、武器
和钱财。他们犯错误,并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是,到 1927
年底,在中国明显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