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怎样生活的-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熹还真是能扯。
且不说李唐的血统,单凭他用以证明论点的“闺门失礼”,就很搞笑。
遥想大汉朝当年,光武帝姐姐湖阳公主亲自选婿,结果对方来了个“糟糠之妻不能弃”。再往前,汉武帝他姑妈馆陶找了个第二春,是比自己儿女还小的董公子。另外临了,汉武帝他妈王皇后,就是改嫁他爸景帝的,而且连前头的离婚手续都没办清,照样封后拜天,生了个缔造大汉族的宝贝儿子。
另外需要再证明的就是刘盈娶了他的外甥女张嫣——这桩婚事绝对不是象有些卫道士说的那样“乱伦”,刘盈如果对老婆不满而不沾皇后的边,那也是对包办婚姻不满,而不是对辈份不满。盖因汉皇帝后宫,这样的乱辈份后妃犹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
——汉成帝刘骜先生的元配许皇后,就是他老兄的亲表姑妈是也。
——西汉末帝刘箕子先生的老娘卫姬嫁了刘兴,但是卫姬的亲姐姐却嫁给了刘兴他爹。按辈份,刘箕子在父系得喊姨妈做祖母是也。
朱熹先生敢说大汉王朝“闺门失礼”,因此推论“乃因源流出于夷狄”乎?
除了闺阁私事没有受到过多约束之外,唐代公主最特出的表现,还在于她们热衷于参与政治,在刀光剑影中,她们的表现甚至比男人还要冷静狠辣。
当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最离谱的公主故事也就毫无疑问,要发生在唐朝了。
?
大唐王朝有一位领军做战的公主。
也就是大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
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好儿女。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太宗李世民最亲近的妹妹。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十六岁的时候,唐国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
隋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暗中通知女儿女婿。
平阳公主将家产暗暗变卖,和丈夫分头出发了。
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面进行各种安排。
路上,平阳公主赈济灾民,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来到户县的时候,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
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
这个不到十七岁的少妇,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仅何潘仁一处,就达万余人。
娘子关上的李娘子(3)
当年九月,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大的拥护。
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都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李世民在渭北转战时,主要就是依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的参战,才能连克强敌。
唐王朝建立后,李渊将自己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可惜的是,平阳公主不久就去世了,死时尚不足23岁。
李渊黯然神伤,下令以开国功臣的仪式安葬公主。
平阳公主,恐怕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了。
平阳公主和驸马柴绍有一个儿子,名叫柴令武。
平阳公主曾经帅娘子军镇守过山西平定县长城边的苇泽关。
苇泽关又名娘子关。
爱上和尚的公主??(1)
?????? 这位公主,当然就是李世民的宝贝女儿高阳公主了。
高阳公主是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刚成年的时候,李世民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
但是房遗爱虽然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却一点也不合高阳公主的胃口。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来,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这位驸马可能不是这种类型,于是公主对他一百二十个不满意。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进公主闺房的机会了。
婚姻不美满的高阳公主,唯一的消遣,就是纵马郊外,游山玩水了。而担着个驸马虚名的房遗爱,当然也不得不陪伴在左右。
就在一次出猎的途中,豆蔻年华娇美任性的高阳公主遇到了当时不过二十出头、文雅俊秀的会昌寺僧人辩机。
这位辩机,是一个造诣非凡的出家人,他自小就好学发奋,十五岁正式出家为僧,拜道岳法师为师。贞观19年正月,玄奘大师求经东归,奉旨在弘福寺主持翻译西来的经文,在选取助手的时候,辩机以其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文采、风雅的仪容,被玄奘法师选中,参与撰写巨著《大唐西域记》。这年,辩机只有26岁。
我们无从知道辩机和高阳公主是怎样相遇的。只知道当时的辩机正在苦修,而他修行的草庐正好就位于高阳公主的封地上。
十六七岁的公主和不足二十岁的辩机和尚从此一见钟情,浑然忘却了皇家身份与僧家戒律,如胶似漆地痴缠在了一起。
而空头驸马房遗爱,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思,一直在为公主和辩机遮掩此事。甚至还常常出面将辩机召入府中,自己亲自为这对偷情的人儿做放哨的卫兵。——是爱公主爱得宁愿委屈自己乎?是畏公主之势乎?或者是公主不满包办婚姻而他也恰好心有同感乎?
当然,房遗爱的忠心耿耿也得到了高阳公主的报答。公主容许他与府中的侍女明来暗往,还常在太宗面前为他说好话。这对奇异的小夫妻因此倒也相处得和睦。
时间过得飞快,几年过去了,公元645年,在举国选拨译经人的考核中,辩机被选中了,成为九名译经僧人中最年青的一个。(实在忍不住要说,高阳公主的眼光实在是相当的不错。)
作为译经人,辩机将要去弘福寺长住。临别的时候,高阳公主将自己的“金宝神枕”送给情人,让他带在身边。
灾难就随着这个奢华的枕头,被带进了弘福寺里。
在两地相思的几年里,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倒也相处得平平安安。
648年夏天,宰相房玄龄去世了。他的长子房遗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高阳公主一向讨厌这个大伯,便要驸马房遗爱与哥哥分家。房遗直不肯分出家产,还将房遗爱痛骂了一顿。高阳公主大怒,便跑到皇宫里,对父亲唐太宗告房遗直的状,说他常对皇帝口出怨言,心怀不轨。太宗调查之后,发现是高阳公主任性胡为,不禁大为恼怒,将她训了一顿。
转眼到了649年的冬天。负责治安的官员抓住了一个小偷,从小偷的住处搜到了一只镶满珠宝的玉枕。
小偷承认,自己是从弘福寺辩机和尚的住处偷来这只价值连城的玉枕的。所有的人都对着这只玉枕发愣了:这实在不象是该在和尚禅房里出现的物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爱上和尚的公主??(2)
负责纠察的官员一番彻查之后,才得知,这只玉枕,乃是高阳公主私赠辩机的。
这是一件极大的丑闻,谁也不知道案情报至皇帝那里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事已至此,办案的人也捂不住了,只得斗胆将奏本送交到太宗的案头。
唐太宗看到这本奏章,想到高阳公主一而再、再而三地丢自己的脸面,不由恨得牙齿发痒。太宗立即下令,腰斩辩机,高阳公主身边知情不报的侍女们也统统处死。并且下令,再也不许高阳公主进宫。
四载相思,等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噩耗,高阳公主魂飞魄散,奔到皇宫门口,想要向父亲求情,当她发现自己再也无法进入宫门的时候,顿时昏死过去。
辩机的所有遗物,都被唐僧玄奘收藏于大慈恩寺特辟的僧房中,以便他的灵魂可以继续参予译经工作。同门为僧的和尚们说,月明星稀时,常常会听到辩机的哭声,但不知,那是在叹悔自己与高阳旷世绝伦的恋情,还是在抱憾未完待译的经书?
辩机很快就在西市场大柳树下被施以腰斩的的酷刑,高阳公主也被禁锢在公主府里,没有了行动的自由。每当她想到心爱的人在众人的污辱声中,遭受那样惨酷的刑罚,凄苦万般死去的时候;更当她想到,辩机是因为她送的玉枕才落得这个结局的时候,高阳公主就痛苦得全身抽搐成一团。她受不了了这种折磨,想尽办法寻死。
然而她每一次寻死,都被太宗派来看守她的人拦下了。
最后,高阳公主终于放弃了。伤痛得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她只能象个疯子一样,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
她绝望了,不知道父亲为什么非要用那样残忍的手段处死自己的心上人,更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让自己活着遭这样的罪。——母亲长孙皇后,只不过是病逝,父亲就已经常常泪流满面,情不自禁地登高眺望她的陵墓,而他还有后宫无数妃嫔慰藉。——自己只有一个辩机,父亲为什么就不肯放过?
到最后,高阳公主已经麻木了,她被困在空荡荡的公主府里,犹如行尸走肉。
然而,此时唐太宗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几个月后,就在这年的初夏,五十一岁的唐太宗死了。
高阳公主恨透了自己的父亲,她恨他为什么要多活这半年?如果他能早死半年的话,自己的心上人就不会如此痛苦地死去,成为父亲笼络大臣的牺牲品。自己那些情同姐妹的贴身侍女,也不会莫明其妙地冤死。为太宗送葬的时候,高阳公主连一点悲哀的表情也没有。
不久,高宗李治登基。
恢复了自由的高阳公主,行为开始疯狂起来。她派人四处去寻找俊俏的年 青和尚,专与这些和尚寻欢作乐。
然而她只能在与这些和尚的纠缠中,得到暂时的幻觉——辩机毕竟只有一个。每当她从疯狂的肉欲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只有加倍的失望和伤痛,再一次歇斯底里的痛哭失声。
于是,高阳公主又转而投向巫术的慰藉。
和尚智勖善于占卜祸福,惠弘则能够看见鬼魂,而道士李晃则有高明的医术。
高阳公主祈求能够通过他们,让自己能够再见到辩机的魂魄,寻找一丝安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爱上和尚的公主??(3)
在交往中,高阳公主和这三个僧道都发生了关系,这三个不守清规的出家人自从登上了公主的床榻,顿时觉得所谓高贵的皇家也不过如此。于是他们心里的妄想不住地膨胀起来,想要依靠高阳公主,办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成就自己的功名利禄。
达成共识以后,这三个家伙不住地蛊惑着已经失去了理智的高阳公主。尤其是针对高阳公主不满父亲这一点,鼓动她推翻太宗选李治作继位人的决定,推举一位新的帝王掌政。
高阳公主相信了他们的话,暗地里让掖廷令陈玄运去察看内宫的祥祸,推演星象。
当高阳公主得到了所谓的确实答复以后,她开始涉足政事,联络了好几个对李治不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