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怎样生活的-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馆陶公主看来一点也没有从母亲和前两任弟媳身上学到做皇后的经验,当然更不会好生教导陈娇。也或者馆陶认为自己乃是皇帝的姑妈兼大恩人,有特别的权力。
卫子夫被皇帝保护在了身边,谁也动不了她,馆陶公主的怒火便掉转方向,想要收拾宫外的卫家人。
卫子夫的母亲是平阳公主家的仆妇,原来的丈夫姓卫,所以人称卫媪。生了卫子夫以后,又和平阳县的小吏郑季私通生了个儿子。因为这事情实在丢人,所以还是让这个儿子姓卫,起名卫青。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创造一段历史的馆陶公主(9)
卫青小的时候,曾经被送回生父家中抚养。但是郑季的老婆象全天下的女人一样,对老公跟情妇的私生子恨之入骨,不但不好生抚养,还把卫青当奴才看,当郑季所有的儿子们都读书识字的时候,卫青却被赶到外面去放羊。
卫青终于受不了了,逃回生母卫媪身边去。卫媪看着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便请求主人平阳公主帮忙找个活干。
平阳公主看卫青一表人材,便让他做自己的骑奴,在自己的仪仗队里骑马护驾。
现在,馆陶公主盯上了卫青:那个卫子夫,欺陈娇不能为皇帝生养,不能传宗接代么?我就杀掉卫家的男丁,让她卫家断子绝孙——明明是姓郑的,与卫家断子绝孙有什么相干?馆陶公主上了当也!这个坏蛋当得真是划不来。
馆陶公主很快就派得力干将出马,将卫青由平阳公主府抓进了馆陶公主府,准备一杀了之。
卫青在做骑奴的时候,交了不少好朋友,其中就有他的同事公孙敖。公孙敖马上就得知卫青被馆陶公主囚禁的消息,领着几名壮士,拼死劫狱,把卫青从鬼门关边拉了回来。
不是肝胆相照的交情,谁肯为别人冒这样的奇险?卫青此时做骑奴不过一年左右,就能和人有这样的交情,可见他的个性处事定有过人之处,以后也难怪乎他能统兵征战、为将封侯了。
卫子夫听说弟弟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将来,不禁害怕万分,于是向刘彻哭诉求助。
刘彻一听,火儿更大了。横竖这个梁子是结下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就提拨卫青做上林苑建章宫总管“建章监”兼待中,每天都在他的姐姐身边当差,你馆陶公主总不敢跑到我的内宫来抓人去杀吧?
不但如此,几天之内就赏赐了价值千金的财物给卫青。并且还跟馆陶公主的女儿陈娇、自己的老婆对着干,很快就封卫子夫为“夫人”,成为仅次于皇后的正式妃嫔。为了给心爱的卫子夫娘家增光添彩,又让卫青连升几级,当“太中大夫”。
馆陶公主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是给女儿帮了一个大倒忙,反倒使得卫家眨眼功夫就平步青云、卫子夫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不久,卫子夫生下一个女儿卫长公主。刘嫖以为,卫夫人不过生下一个女孩,刘彻大失所望之下,必定会将她抛到脑后。却没有料到,刘彻对卫子夫一如既往,卫子夫就象王娡当年那样,一连生下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陈娇眼看母亲和外祖母都帮不上忙,大失所望。
窦氏虽然偏爱馆陶公主和陈娇,但是刘彻“传宗接代”的理由如此堂皇正大,她也没有什么话说。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在古代中国的妻妾制度下,以传宗接代云云疏远妻子,只是男人喜新厌旧的借口而已。陈娇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已汲汲可危。)
公元前一三五年,窦太皇太后去世了。临死,她还念念不忘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刘嫖,遗嘱将自己宫中所有的钱财器物全部归馆陶长公主所有。钟爱自己的母亲就此撒手而去,馆陶公主伤心是不用说了。
窦太皇太后去世,馆陶公主不但没有了最爱自己的母亲,更没有了最大的靠山,刘彻的皇权也已经稳固,不用怕这个姑妈了。虽然看在姑妈的功劳,以及表姐弟和多年夫妻的情份上,刘彻还是让姑妈的女儿当皇后,陈娇却受不了当年千依百顺的丈夫现在居然当真变了心——馆陶公主没有好生研究母亲窦氏在后宫的生存之道,因此没有调教好女儿,真是她人生最大的失败。
创造一段历史的馆陶公主(10)
公元前一三零年,这个没有调教好的女儿陈娇,更做出了让馆陶公主发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中国古代,巫术方士是很有市场的,人们凡事都要征询巫师和星相方面的意见,即使在皇宫中也不例外。
当挽回丈夫的心意已经非人力所能为时,陈娇转投巫术,寄希望于一个著名的女巫楚服,让她在皇后宫中请神作法,乞愿卫子夫母子死于非命,丈夫能为自己所控制。
皇宫毕竟不是陈娇的娘家公主府,她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
于是很快刘彻就得知了妻子对自己行巫蛊之术的消息。刘彻对这一套也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他害怕之极,忍耐也终于到了极限。
刘彻派御史张汤全责调查此事。
既是皇帝震怒,张汤自然卖命,倾全天下之力调查这么一桩小案子,还有什么难的?张汤将这桩“巫蛊案”刨根挖底之后,女巫楚服被绑赴刑场砍头示众,还辗转牵连了三百多人丢掉了性命。
当把外人都处理完了之后,七月乙巳日这一天,二十七岁的武帝收缴了表姐的皇后玺绶,撤销了她的皇后身份,把她送进了长门宫闲住。
馆陶公主得到这个消息,吓得魂飞魄散,唯恐自己被这女儿连累丢了性命,连忙赶进宫来面见武帝。
这一次,她终于尝到了侄皇帝的厉害,既惭且惧,连连磕头下跪向刘彻赔罪,已无复几年前神气活现的恩人嘴脸。
刘彻看着姑妈向自己跪下,心里好不舒坦,不过他总算还是眷念旧情,好言劝慰馆陶公主:“阿娇皇后所作所为违背家法国律,联虽然不忍心,但也不得不废。姑妈还要放宽心情,不要听信别人的话而过度忧虑。阿娇虽然不再是皇后,但是所有的物质待遇还和当年做皇后时一般无二,我也会经常去看望她,所以即使住在长门宫,也和住在中宫没有什么区别。”
馆陶公主总算松了一大口气,感恩戴德地回了家。
刘彻是一个把政治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帝王的本质更使他把自己权位性命看得无比尊贵。他的感情也只在这个范围内摇摆。更何况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好女色的帝王之一,又很有点多血质兼胆汁质的气质,不但冲动,而且自私。
结合刘彻后来处理其它几起后妃参与巫蛊事件的方式方法来看,他对馆陶公主和陈娇其实已经算得上是情深义重了。当年馆陶公主为女儿选刘彻为夫,其实初衷和眼光都是实在不错的,只可惜过于一帆风顺的人生,让她们过于自信,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其实,按照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姬妾所生的儿女,都要管父亲的正妻叫妈的,所以馆陶公主和陈娇假如能把眼光放长远些、不拘泥于男女之事、不轻举妄动的话,卫子夫就算一连生一打儿子,也未见得能动得了她的皇后宝座。象她这种搞法,就算有本事生儿子,皇后也是干不长的。
后来的皇后有不少人都吸取的陈娇的教训。比如汉明帝的皇后马氏,她最初只是姬妾而且没有生育,明帝却主动将其它姬妾生的皇子过继给她做儿子,并将她的养子立为太子、将她立为皇后。马氏对这位养子也关怀备至、母子情深,以致章帝继位后只认马氏为母亲,对马家尊崇备至。汉和帝的皇后邓绥也是如此,虽然不育,和帝却对她始终敬重如一。
创造一段历史的馆陶公主(11)
陈娇退居长门宫后,公元前一二八年,卫子夫生下了刘彻的长子刘据,母凭子贵,成为大汉朝皇后,儿子刘据当上了太子。
之所以延迟了两年才册封新后,唯一可能存在的理由就是卫子夫的出身实在太低贱,刘彻不得不等到她生出儿子,才得以战胜朝中拘泥陈规的朝臣老家伙们,有了立卫夫人为后的根据。
陈娇独居长门宫,无比冷清孤寂。本来她还可以借着皇后的身份在后宫指手划脚,现在她却陷入了没名没份的窘迫境地。由于她在皇后任上所做的一系列蠢事,现在连她的老娘馆陶公主都避得她远远的,唯恐跟她再扯上关系连累自己。而刘彻,当然更不可能象许诺的那样去看望她——要是再让她在自己身上整一把巫蛊之术,还要命了不要?
刘彻不来看望,陈娇当然就更没有了希望。为了最后努力一把,陈娇想到了刘彻正在赞赏不已的文人司马相如。于是拿出黄金七十斤,请司马相如为自己写一篇赋,给武帝去看,希望能燃起他的旧情。
这篇七百余字的情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稿费最高的文章。果然也写得情深意切,刘彻看得十分感动,重重赏赐了司马相如。但是他压根就没有把赋中的“佳人”跟长门宫里的表姐对上号。陈娇从此沉寂在深深的宫院里。
也或者,刘彻曾去看望过陈娇,但是不管“看望”的内容是些什么,总之陈娇还是没有达到她的目的:为刘彻生儿育女、重登后座。因此她仍旧没有任何指望。
陈娇被贬长门宫的第二年,馆陶公主的丈夫堂邑侯陈午去世了。
丈夫死了,五十岁的馆陶公主长夜寂寞,又没了当年到处管闲事的特权,于是看上了自己十八岁的养子董偃,终于引诱成功,生活在了一起。
董偃十三岁的时候,跟着母亲一起做珠宝生意,经常出入富家豪门,当然也是馆陶公主府的常客。这个小男孩生得十分俊秀,公主府里的人都很喜欢他。渐渐的馆陶公主也听说了这个男孩的漂亮出众,一时好奇,就让家人将他找来看看。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便对董母说:“你这个儿子很招人喜欢,让他留在府里,我帮你抚养他成人。”
董偃从此留在了公主府。馆陶公主一开始倒也信守诺言,不但请人教他读写算术,还教他骑射功夫,广泛接触各种经史典籍,学得文武双全。一眨眼,董偃长到了十八岁,性情温文尔雅,相貌俊俏,风度翩翩。总之是出类拨萃的帅哥一名。
于是,馆陶公主便和这位养子之间产生了不伦之恋。看来如果不是钱势所迫,就是这位超级帅哥多少有点恋母倾向——从发展的情况看,两者兼而有之。
馆陶公主对这位小情夫万般宠爱,唯恐有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她还希望能把董偃推到交游广阔、功成名就的地位上去,因此,馆陶公主还特地嘱咐帐房:“凡是董偃所要用的,只要一天内不超过一百斤金子、一百万钱、一千匹帛的上限,就没有必要报我批准,任凭他去用。”——皇帝姑妈的小夫都能有如此生活水准,难怪古代中国有那么多的人甘冒奇险搞政变:实在是不能不弄个皇帝当当。
董偃相貌出众、才华俱佳、为人性情又温和,还舍得花钱(这个恐怕最重要),很快他就声名雀起,许多公卿名人都乐于和他交往,全城都尊称他为“董君”。
创造一段历史的馆陶公主(12)
有一位住在文帝安陵附近的袁叔,乃是名人袁盎的侄儿,跟董偃私交甚笃。这位袁叔便提醒董偃说:“你私下里和大长公主情好,如果皇帝对此不满的话,你将有不测之祸。”董偃早对此事心怀鬼胎,听老友这么一说,更是惧色满脸:“我担心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