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上帝的指纹 >

第4章

上帝的指纹-第4章

小说: 上帝的指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18世纪20年代,天才的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开始设计一系列航海用计时器时,第一部经线仪才制造出来。他的目的是为了一笔奖金。经度委员会悬赏两万英镑,颁发给“经六星期航海后,所测定经度的误差在30海里以内的装置的发明者”。(6)能满足英国的这种条件的经线仪每天的误差不得超过3秒。哈里森花了将近40年时间,做过好几个样机后,才达到这个要求。终于,1761年,他精心制作的经线仪4号安装在了皇家海军军舰“德普特福特号”上。这艘军舰离开英国,驶向牙买加。哈里森的儿子威廉随船同行。航行九天后,威廉根据这台经线仪计算的经度告诉船长说,第二天上午他们会看到马德拉群岛。舰长同意保持航向不变,以5 :1的赌注赌他输。结果是威廉赢了。两个月后他们到达牙买加时,这台仪器只慢了5秒钟。(7)
  哈里森经线仪的精确度超过了经度委员会的标准。但是,由于英国政府官僚机构的疲沓拖拉,直到1773年,他去世前三年,才拿到两万英镑的奖金。哈里森在奖金到手之后才将设计秘密公诸于世,这当然不能怪他。这一延误的后果是,科克船长1768年进行他的首度发现之旅时,没能用上经线仪。(8)不过1778~1779年第三次出航时,他精确地绘制出了太平洋海域的地图,不但确定了每个岛屿、每条海岸线的纬度,也确定了它们的经度。(9)此后,有了科克的海图和哈里森的经线仪,再也没有航海者找不到太平洋中的岛屿,也不会有人再搁浅在突然冒出来的海滩上。(10)
  毫无疑问,经度准确的科克的太平洋海图肯定是现代制图术的最早典范。此外,这些地图也提醒我们:制作一幅真正的好地图至少必备三大要素:伟大的发现之旅,一流的数学和制图技能,精良的经线仪。
  18世纪70年代哈里森的经线仪大量上市以后,上述第三要素才得以实现。这一卓越的发明使制图家们能精确地绘出经线,这是古代苏美尔人、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一切已知的18世纪前的文明都难以企及的。难怪,当我们看到一些极为古老的、经纬度的精确性却绝不亚于现代的地图时,我们会感到惊奇和不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不可思议的精确的古仪器
这些精确的不可思议的经纬度也出现在我已列出的、具有先进的地理知识的同类资料中。
  例如,1513年的皮瑞·雷斯地图就已将南美洲和非洲画在了正确的相对经度上。(11)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了不起的成就。皮瑞·雷斯坦率地承认,他的地图是参照早得多的原始古地图画的。他地图上的那些精确的经线会不会就取自这些古地图呢?
  同样让人惊奇不已的是绘于1399年的、以欧洲和北非为中心的杜尔瑟特航海图。在这幅图上,穿越辽阔地域的纬线分毫不差,地中海和黑海的经线的误差也不到半度。(12)
  哈普古德教授认为,杜尔瑟特航海图所使用的蓝本地图在“判断经纬度比例上已达到科学的、高度的准确性。古图的绘制者必定对分散在从爱尔兰的高尔韦至俄罗斯的顿河东转弯之间的这片广阔的区域内的许多地点的相对经度了如指掌。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到这一点。”(13)
  公元1380年的芝诺地图(14)是另一个谜团。它囊括了北方广大地区,直至格陵兰岛,将遍布其间许多地方的经纬度标示得“精确得出奇”。(15) “这简直不可思议”,哈普古德断言,“在14世纪,居然有人能够发现这些地方的准确的纬度,甚至准确的经度!”(16)
  费纳乌斯的地图也值得注意。它正确地画出了南极洲海岸线的纬度和相应的经度,而且整个南极大陆的位置也相当准确。它所体现的地理知识水平是20世纪之前的人难以达到的。(17)
  就相对经纬度而言,本扎拉航海图的精确度也不可小觑。(18) 西起直布罗陀东至亚速海,该图总经度精确到半度,而全图的平均误差不足一度。(19)
  上述例证仅为哈普古德收集的、极具挑战性的大量证据中的一小部分。他不厌其烦、详尽周密、剥茧抽丝地分析、说明,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仍然坚持直到18世纪才发明了精确的经度测量仪,那我们就是自欺欺人。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皮瑞·雷斯和其他人的地图强有力地证明,这种仪器当时只是被重新发现而已。它们千万年前就已经存在。文明的人们使用过它们。这些人早已勘测了整个地球,将它绘制成图,只不过他们现在从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不仅如此,这些人不但能设计制造精密的、技术先进的仪器,而且掌握了高度发达的数学知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消失的数学家(1)
要明白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首先得给自己提个醒:地球是圆的。因此,在画地图的时候,只有球形才能够以正确的比例将它表现出来。将绘图数据资料从一个球体转换到平面的纸张上,必然会产生扭曲。只有使用复杂的、人类制造的机械和数学装置——地图投影等办法,才能完成这一工作。
  投影的方法有很多种。至今仍在使用的墨卡托法也许是大家最熟悉的。其他的投影法光听名字就让人发憷:“方位角投影”、“球极平面投影”、“日晷仪投影”、“方位角等距投影”、 “心形投影”等等。不过我们还是就此打住。我们只需注意,所有成功的投影法都要求尖端的数学技术,而人们认为古代世界不具备这种技术(20)(尤其是公元前4000年以前,据说当时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文明,更别提能够发展和使用先进的数学和几何学的文明)。
  查尔斯·哈普古德将他收集的古代地图送到麻省理工学院,请理查德·斯特罗恩教授做鉴定。一般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想确切地知道,到底需要多高的数学水平才能绘制出这些原始地图。1965年4月18日,斯特罗恩教授答复他:必须具备非常高的数学水平。例如,其中有些地图似乎呈现出“墨卡托投影法”的踪迹,而当时墨卡托本人还没有出世。这种复杂的投影法(与纬度扩张有关)意味着他们肯定使用了三角坐标转换法。
  还有其他证据可以表明,这些古代制图家必定拥有高超数学才能:
  1。确定大陆上某个地点的位置至少需要几何三角测量术。测量辽阔地域(数量级为1000英里)则必须相对地球的弧度做出调整。这就涉及到球面三角学的运用。
  2。确定几个大陆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掌握地球的球形结构,并且会使用球面三角学。
  3。具备这种知识的文明,加上如此精确的定位仪器,在绘制地图和海图中必定要使用他们高超的数学才能。(21)
  斯特罗恩教授认为,尽管这些地图经过一代又一代制图家们一再复制,仍然显露出一个古老、神秘、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文明的手迹。看过哈普古德提供的证据后,美国空军的测绘专家们也赞同这一观点。马萨诸塞州韦斯托弗空军基地第八测绘技术中队制图组组长洛伦佐·勃洛斯,曾对费纳乌斯地图进行过极度严密的检验。他断定,这幅地图依据的一些原始地图在绘制时肯定使用过类似现代的“心形投影法”的技术。勃洛斯说:
  这表明,他们具有先进的数学水平。此外,南极大陆的形状也显示,绘制这些原始地图时或许(即使不说必定)采用过涉及球面三角学知识的“球极平面投影法”或者“日晷仪投影法”。
  我们相信,你和你的同事们的发现是有充分根据的,你们的发现将引发极为重要的讨论,会对地理学和古代史产生巨大的影响……(22)
  哈普古德教授后来又有了重大发现,那就是1137年雕刻在一块石碑上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是按照更早时的地图复制下来的。(23)它的经度体现了与上述地图同等高度的精确性。它有类似的坐标方格,采用同样的球面三角学方法绘成。实际上,经过仔细检验,这幅中国地图与欧洲地图及地中海地图有如此多的共同点,以致我们只能做出一种解释:它与它们来自同一个起源。(24)
  我们似乎又一次面对一个业已消失的文明遗留下来的、活生生的科学知识的片断。不仅如此,看来这个文明,至少在某些方面,与我们自己的文明一样先进。它的制图家们“以同等的科学技术水平,使用相似的方法,同样的数学知识,大概还有同种的仪器,对几乎整个地球进行了测绘”。(25)
  这幅中国地图还意味着一些别的东西:他们必定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全球性的遗产,一笔比尖端的地理知识多得多的无价之宝。
  传说,一些蓄着大胡子的神秘的外来人,飘洋过海,从一个“黑暗的时代”,来到经历过一场灭顶之灾的地球,重建文明。这些人叫做“维拉科查人”。他们带到史前的秘鲁的那些遗迹,会不会就是这些遗产中的一部分?
  我决定去秘鲁看个究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飞翔的秃鹰
此刻我在秘鲁南部,飞翔在纳斯卡线条上空。
  鲸鱼和猴子的图形刚从我脚下滑过,一只蜂鸟扑面而来。它振颤着翅膀,伸出细长的喙,仿佛在吮食花蜜。然后,飞机急剧右转,越过泛美公路荒凉的断崖,飞机细小的阴影仿佛在身后追赶我们。我们沿着一道笔直的印迹飞临神话中的蛇颈图形“阿尔卡特拉兹”上空——一只900英尺长的、几何学大师头脑中想像的苍鹭。环绕它转了一圈,又一次穿越公路,飞过一组由鹈鹕和它旁边的鱼和三角形组成的奇妙图形,向左转弯,一只展翅欲飞、硕大无比的秃鹰庄严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还没来得及喘过气来,另一只秃鹰不知从哪儿窜了出来,近得几乎可以用手摸到。这回是只真鹰。它像个君临人间的、高傲的天使,正驾驭着上升的热气返回天堂。驾驶员喘着粗气,企图跟踪这只秃鹰。我窥见一只冰冷锐利的眼睛朝我们一瞥,似乎在权衡我们,看穿了我们的图谋。然后,像古老神话中飞来的神鸟,它身子一侧,斜斜地转了个弯,转身向后滑入了阳光中,留下我们那驾单引擎西斯纳小飞机在低空中苦苦挣扎。
  现在我们脚下是两条长达2英里的笔直的平行线,一直向前延伸,看不到尽头。右边的地面上是一系列抽象图形,范围那么宽阔,却又那么精细,以致我们无法相信那是人类的作品。
  这里的人说,它们不是凡人的产物,而是半神半人的“维拉科查人”的杰作。(1)几千年前,他们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其他地区也留下了他们的指纹。
  

巨大神秘的纳斯卡线条(1)
秘鲁南部的纳斯卡高原是一片贫瘠干燥、五谷不生的地方。这个地方一直人烟稀少,将来人口也不会多。月球表面看起来也不会比纳斯卡高原更荒芜。
  如果你碰巧是个艺术家,碰巧又有个极其庞大的设计图,那么,荒凉的纳斯卡高原倒像一张理想的画布。这片广达200平方英里的、辽阔的台地一望无际,可以确保你的大作不会被沙漠风暴刮走,也不会被飞沙覆盖。
  高原上时有大风,但由于一种巧妙的物理作用,风在地平面上失去了它们的锋芒。遍布草原的小鹅卵石吸收并储存太阳的热量,形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