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人间词话 >

第17章

人间词话-第17章

小说: 人间词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词上下阙对比鲜明,读来让人深为感慨。〃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神妙之笔,更为此词增色良多。

  少年游欧阳修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独自凭栏,遥望春色,春草碧色连绵,直到天边,似与云连。十二言栏杆多,更言十二栏杆都凭遍,意凭栏之久,暗喻怀人。晴碧,天气晴朗则草色亦明。〃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千里万里,与〃连云〃意相接;二月三月,意承上句〃春〃字。极言春草繁茂绵延,无边无际,对此更加勾起思念,愁苦无极。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名句〃池塘生春草〃。诗句佳妙,似写出池上春草之魂魄,故谓之〃吟魄〃。〃江淹浦畔〃指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写浦畔春草含别离之意;又因为赋中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说〃离魂〃。末句〃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景致不堪看,更兼黄昏疏雨,滴落人心头,不由得忆起远人。由景入情,极其自然。此句与首句怀人之意暗中呼应相连,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此句写思妇怀人,却一改花间习气,写的意境开阔辽远,语言质朴可亲,读来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

  南乡子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春草甫长,正是青翠欲滴。细雨蒙蒙,沾湿春草,轻轻摇曳,流光盈动。其境界之美,只可意会,难于言传。无情芳草,年年勾起旧恨,雨中平添翠色,望之更觉惊心。词人体物入微,此句与〃翠色和烟老〃各写不同时候的春草,亦各尽其妙。〃细雨湿流光〃确是佳句,难怪老王欣赏。〃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窗外不堪看,转对花镜罗衾。烟锁阁楼,无限往事涌上心头,让人茫然失我。对镜人憔悴,罗衾独卧寒,对此如何不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下阙暗接〃鸳衾〃。魂梦任悠扬,醒后才倍感悲戚。杨花铺满绣床,春恨袭上心头。〃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门半掩,主人公犹在痴心等待薄幸之人。人不至,只好对斜阳。斜阳难以挽留,正如那薄幸之人,可知你负我相思泪几行?

  此词妙处,还在〃细雨湿流光〃。春草恰似闺中人:盼归之意正如草上流光隐现;雨润湿春草,如一种恨人不归之怨蒙于心头;愈恨愈盼归,犹如雨湿青草却难掩其流光,反增其亮色。此句之妙,恒可玩味。由是观之,本句中所谓春草之魂,亦思妇之魂也。
以上词句,摹春草之态得其态,写春草之神得其神,正如王氏所言〃皆能写尽春草之魂也。〃其中各有妙笔佳处,风格亦各不相同,高下之分还是留给读者自去研判吧。

  人间词话之五十五

  【诗中体制以五言古及五、七言绝句为最尊,七古次之,五、七律又次之,五言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均不相适,殆与骈体文等耳。词中小令如五言古及绝句,长调如五、七律,若长调之《沁园春》等,则近于五排矣。】

  诗人的心是自由的,诗也如此。越多限制,越少佳句,诗的表达和限制是成反比的。

  五言、七言绝句限制不多,既适合吟唱,又不失音律,因此佳句极多,为唐诗最上品者。老王将绝句列为〃最尊〃在情理之中。五言、七言古诗最为自由,其风格更加多样化,佳作也多。五、七言古诗区别在于五言古诗更加洗炼,意境更为集中(如陶渊明、大小谢之诗);七言古诗抒情更加通畅,其长篇之作,或汪洋恣肆(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或华美流畅(如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或工丽庄严(如李商隐《韩碑》),其艺术价值也是很高的。至于为什么老王把七古排在五古之后,也许是个人喜好的原因吧。五律、七律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而平仄上要求也更多,这对诗人的表达又多了限制。即使有好句子,因为音律对仗不合,也许就转为五古和七古。五、七言律诗佳作也是不少的,但因为表达上的限制,因而排在了后面,也就是老王所说的〃又次之〃。而五言排律向来被视为畏途,除首尾两句,中间全部要求对仗,还必须符合字句的平仄要求。如此苛求,佳作少也就不奇怪了。这就是老王所说五排〃寄兴言情均不相适〃的原因。此种诗体已经类似骈文,诗人写诗难免就会流于形式,追求字句工丽而失去了表达的诉求,说此体〃最下〃应属合情合理。

  比之于词,老王说〃词中小令如五言古及绝句〃值得商榷。其实五言古诗应该不能和小令相比较,因为一则五言古诗几无约束,而小令还有句式平仄;二则五言古诗篇幅可以很长,而小令则有字数限制。再有〃长调如五、七律〃也不妥,中调字数应该与律诗更加相近。〃小令如绝句、中调如律诗、长调如排律〃这样说应该更合理。

  词之为体,其实较格律诗的表达更加自由,因为可以选择不同的词体来表达,而不是每句一定要有五、七言的限制。这也是长调比排律佳作多很多的重要原因。

  人间词话之五十六

  【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苏轼《水调歌头》和柳永《八声甘州》两词,壮采高格,实为长调冠冕。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真可谓奇语破空而来。诗人仰望长空那一轮似乎亘古以来就不曾改变的皎皎孤月,在赞叹造化神奇之余,不禁发出何时有此明月的感问。人是如此渺小,人生如此短暂。在叹喟中,诗人仿佛窥见了宇宙那永恒而深邃的眼神。把酒问青天,如此浪漫情怀,千百年来,也只有苏轼和诗仙李白才有吧。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而苏轼豪兴逸发,直问苍天,此问如奇峰突起,给人的感受和震撼更加深沉和强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奇思妙想,佳句仿佛顺手拈来。首句的感问中已经隐现向往之情,而这句更是探问天宫年月,言下欲往之意。〃天上宫阙〃对应〃明月〃,〃今夕何年〃对应〃几时〃,紧密相连而意蕴流畅。〃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难怪诗人欲归去遁世。苏轼以〃谪仙〃 自许,因此有〃归去〃之说。正言欲随风直入天宫,然而语意急转直下:〃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明言恐天宫寒冷,实乃诗人在出世与遁世间的矛盾心情,但他最终做出了选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寒冷莫测的天宇,不如留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相伴,亦足以抚慰心灵的创伤。人世间纵有百般无奈,诗人还是依旧不忍归去。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此句深意,正在于此。苏子情怀,让人感佩不已。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明月辗转,穿阁越户,终照无眠之人。诗人酒醒平静下来,再望明月,却又是别样感受。〃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不应有恨,却为何偏偏别时更圆,勾起无数别愁恨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毕竟是豁达的。明月本无错,又何故怨它?人生的欢乐悲伤,聚散离合,正如月轮的阴晴圆缺一样,本就是无可避免的。世间的种种欢笑与悲歌,狂喜与清愁,都沉淀在这短短的十七个字之中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样的月下,总是让人回想起万无所求、唯愿家人平安的朴素期望。明月初升,光华普照天地,宛如一种平和的希翼在每个人的眼帘心底浮现,那种淡淡的温馨和浓浓的情思同感于每一个望月之人的心灵深处。此句流传千古,将那种思念亲人祝福亲人的情怀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头。


 苏轼此词,直如行云流水一般,浑若天成。一种浪漫情怀和深沉感喟在千古以来默默不语的月华之中弥漫隐现,时时触动我们的心灵。此非人言,已近乎神语。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起句气势不凡。清秋时节,潇潇暮雨过后,江天澄澈如洗。〃洒〃、〃洗〃二字佳妙,一写雨态飘洒,一写江景清朗,摹之入神。明朗阔远,清景毕现于眼前。〃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雨后景致为之变化,〃渐〃字意承上句,犹言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河随着日暮逐渐显现凄凉冷落之态。秋意逼人,直让人无可抵御。〃渐〃之意收于〃残照当楼〃,此四字可谓笔力千钧,撼人心魂,悲秋之意骤然袭来,诚有太白《忆秦娥》之古风。此句意境宏壮,悲秋之意瑟瑟而来,而后更是如残照般深印心间。其境界辽阔苍远,恢宏大气,甚有唐诗之风。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的确是独具慧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秋意萧瑟如此。雨后红花绿叶凋尽,举目四望,万物皆休。〃苒苒〃,缓慢却又无力挽留,让人顿生悲叹,与〃渐〃之意隐然相连。〃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江水不解人意,依旧默然流去。〃无语〃即不语,实为〃无情〃之举。天地邈远,谁解此悲?世界却依然故我,静默而行。茫茫宇宙之中,那种永恒的思索和悲情如江水东去,悠远不尽。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登高一望,萧瑟秋景让人不忍相对,不由得思念起故乡,那是诗人心灵永恒的归处。但故乡既远,乡愁更长,易发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乡思既起,怎不慨叹自己为何被世间琐事淹留不及早归去。〃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推己及人,故园闺中,佳人也应是登楼遥望,期盼游子归来吧。〃误几回〃言盼意之苦楚难挨,平添款曲。此句颇有以我心换卿心之意,真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