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开封的故事 >

第12章

开封的故事-第12章

小说: 开封的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犟筋实在气不过,心想:“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里正不管,知府不见,我就不信找不着说理的地方。”他听说皇城上有一面大鼓,大鼓一响,就能惊动天子,便打定主意; 索性来个击鼓鸣冤,找皇帝告御状。

  他来到宣德楼前,只见刀枪林立,戒备森严,立马多了个心眼,装做看稀罕的样子慢吞吞地靠近城楼,乘人不备,忽然像发疯似的拼命冲进城门, “噔噔噔”飞快地上了台阶,登上城楼。  守卫皇城的禁军因为从来没有出过事,不免日久生怠,更没有想到一个乡下老汉敢冒死闯宫,待他们回过神来,追赶捉拿张老汉时,他已经抢先一步拿起丈把长的鼓槌,朝牛皮大鼓狠狠地擂去。

  “咚咚咚……”鼓声震天动地,响彻东京。这是宋朝立国以来第一次用鼓声报警,文武百官纷纷上朝,百姓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宣德楼前。赵匡胤刚处理完奏章正用午膳,听见震天价响的鼓声,忙放下饭碗,匆忙赶到议事大殿,查问出了什么大事。

  太监总管诚惶诚恐地进殿禀报:“万岁,有一乡下人来告御状。”

  赵匡胤眉头一皱,沉吟道:“此人豁出性命闯宫,一定有天大的冤枉。”

  “不,是一个乡下老汉丢了一头猪。万岁日理万机,这桩小事就由奴才代劳吧!”

  “唔,你打算怎么处置此事呢?”

  “乡下人不懂王法,擅自闯宫击鼓,惊动了圣驾,奴才要好好教训教训他,然后押送开封府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赵匡胤头摇得像拨浪鼓,道:“既然文武百官都来了,朕就亲自审理此案吧。”

  再说老犟筋被禁军将士逮住绑牢后,只见文武官员一个个神色惊慌,匆匆进宫,东京市民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宣德楼前,争赴国难,一片喧嚣。

  张老汉这才知道闯下大祸了。当他被押到皇帝面前时,吓得浑身像筛糠,说不出话来。 

  赵匡胤马上让侍卫为老犟筋解开绳索,和颜悦色地说:“老人家,不必害怕,有话尽管说。”

  张老汉壮着胆子把丢猪和告状的经过叙述一遍,声泪俱下地说:“官家,俺养这头猪可不容易呀,烈日当头,俺割猪草汗珠子摔八瓣;寒冬腊月,俺一夜要起来几回照看;青黄不接时,俺爷俩宁肯挨饿,也不肯让它受屈。家里就指望卖了它为儿子娶亲哩,谁知一进城就丢了,你要再不管,俺可没有活路了哇……”说着便浑身瘫软,一屁股坐在地上。

  “朕管,朕管。”赵匡胤连忙让侍卫搀扶起张老汉,赐了座位,沉吟有顷,说,“这么大的东京要找一头猪还真不容易,如果为了一头猪而兴师动众就得不偿失了。老人家,你说怎么办好?”

  张老汉已经稳住了神,忙说:“找既不好找,找也划不着,万岁赔俺一头猪也行。”

  赵匡胤一愣:“凭什么要朕赔?这可于理不通呵。”

  老犟筋理直气壮,振振有辞:“东京是天子脚下,俺在你眼皮子底下丢猪,不怪你怪谁?你手下大小官员都不肯为民理事,俺不找你赔找谁赔?”

  “此言有理,朕愿赔。来人呀,拿十两银子赔老人家猪钱。”

  “不中,不中,真不中。”

  “怎么,莫非嫌少?”

  “不,按市价这头猪只值二两银子,多一分一厘俺也不能要。”

  赵匡胤笑道:“老人家,你住边村,朕住皇城,相距不远,咱们两家也算是邻居。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你儿子马上要娶亲,这八两银子就算是朕的贺礼吧。”

  太监总管忙对张老汉说:“快谢主隆恩呀。”

  “多谢官家,到时候俺一定请官家喝杯喜酒。”张老汉磕头谢恩,怀惴银子乐滋滋地下了金殿,一路走一路嚷:“这才叫圣明天子哩,办事办到老百姓心窝里了!”

  午朝门外人山人海,都为张老汉的命运担忧。围观的百姓一个心思:乡下老汉丢猪闯宫把天捅了个窟窿,这回不死也得扒层皮。现在见他欢蹦活跳地出来,都很惊奇。听他一说,顿时欢声雷动,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金殿却是另一番景象,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很多大臣不以为然,但谁也不想出头,去扫皇帝的兴。

  赵匡胤用目光扫了扫文武百官,心中明白,说:“诸位爱卿,你们一定在想,朕日理万机,何必要管丢猪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呢?不错,一个乡民丢一头猪,和国家大事相比,实在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对一个农家来说,丢了一头猪可能就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大事。朕说得对不对?”

  一位大臣不无忧虑地出班奏道:“陛下,此例一开,势难收场。百姓要是不管丢了什么东西都闹到朝廷,向万岁索赔,岂不是乱套了?”

  赵匡胤神情严肃,道:“你这是杞人忧天。我朝的百姓最勤劳,最善良,最安分守己,最通情达理,除非万不得已,决不会无事生非,去找官府的麻烦。”

  那位大臣又道:“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长哩。普通百姓良莠不齐,难免没有刁民无理取闹,各级官员防不胜防,那宣德楼上的登闻鼓会日夜响个不停呵。”

  一位武将按捺不住,跳将出来,大声道:“谁敢以下犯上,轻者入狱,重者砍了脑袋!”

  赵匡胤不以为然,加重语气说:“诸卿决不可以一当百,以偏概全。最可怕的是官员把良民的正当诉求看成刁民闹事,是给天朝脸上抹黑。水能载舟,亦可覆舟。那些视百姓为敌的人,早晚也会成为百姓的敌人。”

  群臣一齐跪倒:“万岁教训的好。”

  赵匡胤语重心长地道:“关乎百姓民生的事无小事。如果都当成小事不管不问,积少成多,积重难返,就会酿成民心不稳,社会动荡。居安思危,今天听到鼓响要比闹到局面不可收拾时鼓再响要万幸得多啊!”。 最好的txt下载网

聚  将  钟
北宋名将杨业镇守边关三十年,威震敌胆,号称“杨无敌”。宋太宗雍熙年间,辽国大举进犯,势如破竹。正在家中养病的杨老令公上殿请缨,赵光义让他当了潘美的副手,率领大军迎敌。杨业在陈家谷和辽兵血战,由于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坚贞不屈,绝食而死。连敌人也很敬重他的高风亮节,将他隆重安葬。

  噩耗传来,举国震惊,东京百姓人人戴孝,家家举哀。天波杨府犹如天塌地陷,哭声四起。杨令公儿女成群,七郎八虎追随老父转战疆场,死的死,亡的亡,还有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下落不明,这时只剩下六郎杨延昭一棵单根独苗,还有八姐、九妹和一群寡妇。听说老令公又马革裹尸,葬身异邦,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有的当场哭昏过去,全府上下乱成一团。

  杨延昭是家中的顶梁柱,心想还有许多事急待料理,老哭下去也不是个事,强忍悲痛来劝佘老太君:“娘,请你老节哀,快说说善后事宜吧。”

  佘太君是个性格刚强、久经风浪的老太太,赶快收住眼泪,朗声道:“你们父亲生前常跟我说,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流血不流泪。都别难过了,商量大事要紧。”

  灵堂刚布置好,天子亲临杨府吊孝。宋太宗洒泪祭奠之后,抚慰杨府老少,道:“朕决定为杨老将军举行国葬,建衣冠冢。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荣死哀,皇恩浩荡,杨业九泉之下也应含笑了。”佘太君施礼道,“请万岁恩准杨府即日开炉,打造兵器;全家练兵,以雪国仇家恨。”

  “好,老令公去了,还有杨家将!”

  “我夫一生忠义,赤胆保国,如今埋葬辽邦,阖家不安。请陛下派人迎回他的骨殖,魂归故土。”

  大家心里都明白,辽宋交战,视若寇仇,杨业的遗骨要是要不回来的,只有派人去盗。赵光义沉吟道:“朕也有此心。只是辽国派人看守将军墓地,戒备森严……杨府藏龙卧虎,可选两位能人前去见机行事。”

  皇帝走后,佘太君就命杨延昭主持打造兵器,派焦赞、孟良二位将军化装潜入敌国盗骨。

  半年之后,焦孟二将历尽艰险,不负重托,将杨令公的遗骨带回东京。

  这天,杨府老少正在商议如何安放骨骸,工匠头目进厅禀报:“老爷,全部兵器如数完成,尚余一炉铁水,请问如何处置?”

  杨延昭道:“就铸一座聚将钟吧,敲钟为号,校场练兵。”

  佘太君心中一动,对众人道:“你父亲一生戎马,一听说敌人来犯,就热血沸腾。我们就按照他的心愿处理他的后事吧。”

  她在众人簇拥下,捧着杨业的遗骨来到后院工棚。炉火熊熊,铁水通红,和朝霞交相晖映。

  “夫君,这是你最好的归宿!”佘太君对天遥拜,虔诚地将骨殖撒入沸腾的铁水之中,顿时化做缕缕轻烟。

  杨延昭含着热泪,道:“父亲,忠魂铸入铁钟,永保大宋江山。”  

  众人环跪在地,举拳宣誓:“黄河后浪推前浪,杀敌自有后来人!”

  聚将钟铸好了,高悬杨府院中。此钟形状奇特,犹如一件实心兵器;敲起来声音铿锵,激动人心,方圆几十里都能听到。每天天不亮,杨延昭亲自敲钟,杨家上下闻钟即起,苦练杀敌本领。警钟长鸣,使东京军民居安思危,时刻不忘强敌压境,就连皇帝听见钟声也不敢再睡懒觉,连忙爬起来处理政事。

  一天深夜,杨府上下睡得正香,忽然被钟声惊醒,都一跃而起,飞快地聚集在聚将钟下。奇怪的是无人敲钟,钟却在铿锵作响。

  佘太君道:“大家不要离开,一定出了大事。”

  话音未落,朝廷派人紧急召见杨延昭。原来辽国偷袭边关,守将已经为国捐躯,局势十分险恶,皇帝钦命杨延昭挂帅出征。

  杨延昭捧回帅印,校场点兵,率领杨家将奔赴前线; 不久便传来了胜利的捷报。

  人们常说,聚将钟凝聚着民族之魂,是一座战神之钟。每遇敌人大举进犯,聚将钟就会自动轰鸣,唤醒军民保家卫国。岁月流逝,沧桑巨变,天波杨府早已沦为一泓湖水,聚将钟也不知去向。

  抗日战争时期,开封沦陷,古城百姓每夜都在梦中听到钟声,仿佛在召唤人们起来反抗。人们运用各种机会和手段,跟日寇展开斗争,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日本鬼子也听到了聚将钟的传闻,恨得要命,怕得要死,如临大敌,调动大批人马和机器;在湖中挖掘这口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湖水抽干,在湖底淤泥中露出了半截铸铁柱。他们用汽车拉也没有拉出来,便气急败坏地用炸药将它炸断。现在这半截乌黑锃亮的铸铁柱,珍藏在开封博物馆内,据说它就是杨家将的半截聚将钟。天波杨府重建后,聚将钟又悬挂在钟楼内,供游人瞻仰 。 想看书来

樊 楼 追 珠
北宋年间,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各国客商云集,国际贸易兴隆。京师最负盛名的大酒家“樊楼”,便成了主客双方洽谈生意、寻欢作乐的最佳场所。

  这天,樊楼雅座来了个碧眼虬须、深目高鼻的中年胡商。他一身奇装异服,却戴了顶宋朝豪门权贵流行的精致高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此次从波斯万里迢迢贩运一船香料来到东京,换取了中原的奇珍异宝,明天就要打道回国,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