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故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走出洞穴爬下树巢,更多的时间活动在平地上,没遮没遮,极易受到猛兽的攻击。加上风吹雨淋,疾病侵袭,生命非常脆弱。一次,昌意出去狩猎,正碰上狼群围攻一位少女。那少女多处受伤,却毫无惧色,挥舞棍捧英勇搏斗。在这危机时刻,昌意一箭射死了头狼,驱散了狼群,救了那少女。
那少女叫俊依,相貌平常,却极其聪明,就连她身披的兽皮也与众不同,剪裁合体,饰以花草,分外好看。原来她看到人们赤身露体,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也很不雅观,便把兽皮剥下来做成衣服,穿上护体。人们有样学样,很快便成了时尚。丝绸出现了,因数量有限,只有酋长、大臣及其亲属才能享用。绝大多数人仍然就地取材,以兽皮为衣。二人志同道合,一见钟情,很快结成夫妻。
小俩口永远不会忘记那次使他们相识的狼群遇险,死里逃生,深知别的人就不会那么幸运。心想如果能在平地上造起一座座坚固的洞穴,供人们的躲避野兽,睡觉休息那该多好呵。二人想到了便动手去干。
他们首先把想像中的物体画成图案,然后到处搜寻各种可能有用的材料。石头、树干、茅草、泥土堆集如山,二人便开始了试验。
二人先用石头和泥土堆砌成立体的墙壁,四面墙壁围成一个坚固的掩体,完全可以阻挡野兽的攻击。又在可供出入的方向开口设置了门,并在高处挖了几个窟窿,可以透光透气,就是后来的窗口。再用树干做支架,铺上茅草,便可遮避风雨。开始搞成平顶,仍然漏雨,几经摸索,改成拱顶,雨水可以顺两边斜坡流下来,难题才得以解决。
二人试验成功,又发现适用的石头很难找,这个发明便不实用,也很难推广。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二人找到一种粘性很大的泥土,捏成团晒干后,比石头还要坚硬。便有意识地用这种粘土渗水和泥,制成需要的形状,彷照制作陶器的方法,放在火上烘烤,烧成了砖。有了砖,他们的这项发明才算大功告成。
小两口造好一个自已满意的样板,便请父毌前来观看。黄帝和螺祖看了他们的发明,非常振奋。
黄帝问:“你们的创造有名字吗?”
昌意搔着头皮说:“俺俩一门心思把它造出来,那里有功夫去起名字呀。”
俊依说:“请父王给它起个名字吧。”
黄帝沉吟有顷,说:“那就呌它房屋吧。从此,人们就可以到处定居,自由迁徙了,这是一项惠及全人类的伟大发明。”
螺祖赞赏说:“有了房屋,我们过去那些创造才更有意义。”
打这起,老两口对小俩口刮目相看,赋以重任。小两口带领人们建造了许多房屋,供人们居住,威望日益提高。最后黄帝任命昌意当了大臣,主管全联盟部落的发明创造。
黄帝老了。玄嚣、已挚都想得到老爹的位置,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二人都很嫉妒昌意的成就,到处造谣中伤他。昌意无意争当领袖,更不愿窝里斗,与俊依商议后,向父毌提出离开有熊,出去传播技艺,让已有的发明创造能惠及更多的部落和人民。黄帝和螺祖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当时人们认为整个世界是天圆地方,根据巫师的测定,他们来到一百多里外母亲螺祖出生的地方安家落户。据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可向四面八方幅射,是传播技艺最好的位置。昌意和俊依带领一群追随者排干积水,建造房屋,在此聚集定居,开始了他们伟大的事业。于是神州大地出现了第一个村庄,这是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
不久,黄帝四处视察,特地先到这个村庄,看到村庄里各有分工,井井有条,族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存环境大大改善,非常振奋。他表彰昌意一家的卓越贡献。同时要求人们学习昌意的经验,因地制宜,建立村庄。不久中原大地上形形色色的村庄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后来,老人家来到桥山(今陕西黄陵),白日升天,成仙而去。已挚战胜了玄嚣,担当了联盟部落的首领。
昌意远离朝堂,宠辱不惊,与世无争,坚守在母亲出生的土地上,默默地去向人们传授已有的发明,并不断有新的创造问世,造福人类。
昌意和俊依有两个儿子,长子矫极,次子颛顼。他们把长子留在身边继承衣钵,派次子外出传艺闯荡天下。
颛顼来到一个呌高阳(今开封杞县)的地方聚众定居。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房屋越建越好,村子越建越大。树大招风,经常有强悍的部落前来抢劫。为了防止敌人偷袭,他集思广益,建了一座高墙把所有的房屋围起来,呌做城墙。只需几个人在上面巡逻放哨,有了敌情便报警,众人一起抵御。他们又在城外沿着城墙挖一条深沟放水,难以逾越,更增加了敌人进攻的难度,十分有效的保障了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这就是最初城市的雏形。有了城市,使部落联盟更加强大和稳固。颛顼也因这一巨大功绩,在已挚死后,被众酋长推举为联盟部落的首领。
矫极这一支就留在父母创造的第一个村庄里生活,世世代代对外传播各种技艺。他们的后裔以轩辕为姓氏(后简化为轩),传宗接代,生生不息。这就是轩辕楼(后简化为轩楼)的由来。
据说,直到民国初年,村里居住的全是请一色的轩姓人。族内长寿老人轩光耀六世同堂,他116岁寿诞时,大总统徐世昌亲笔书写“轩辕在世”四个大字,制成寿匾送来庆贺,一时传为佳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天下第一塔
天下第一塔
古时候,开封城北角夷山上有一个井口大的泉眼,一眼看不见底,“咕嘟咕嘟”直往外冒水,日夜不息。淌出来的水乌黑浑浊,又咸又涩。城里本来就地势低洼,加上污水横流,可把老百姓给坑苦了,饱尝泥泞之扰,疫病之灾。
全城父老乡亲在一起议定,堵死这口害人的泉眼。用石头填,磨盘大的石头扔进去就不见了踪影。用沙袋堵,激流把沙袋冲得千疮百孔。人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听凭它祸害古城。
有一天,一位商人来到夷山泉眼里打水,一个漩涡将水桶卷得无影无踪。不久他乘船外出经商,水手在大海上打捞起一个水桶,仔细一看正是自己在夷山泉眼里丢失的水桶。
这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全城,人们恍然大悟,心情更加沉重,原来泉眼底下通着东洋大海哩!有海妖兴风作浪,怪不得恁厉害,往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呢?
正当百姓愁眉苦脸一筹莫展时,一连几夜古城上空都响彻着“造塔!造塔!”的叫声。人们心情振奋,奔走相告:“只有造塔才能镇住海妖,咱们就在泉眼上造塔!”
可是,那时人们只会造桥,别说造塔,连塔是什么样子也没有见过。全城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能工巧匠们聚在一起,谁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天,忽然有一位须发皆白、红光满面的老人沿街叫卖:“卖塔哟,卖塔!”
人们顿时围过来争着观看,见他手中托的那件东西用楠木雕就,像一头粗一头细的红萝卜,又像一座座摞起来的亭阁,玲珑剔透,精致可爱。原来这就是塔呀!
工匠头拱手施礼道:“老人家,这塔俺们买了。”
老人瞧瞧大伙开腔道:“你们要塔干啥呀?”
工匠们抢着说:“我们要在海眼上造塔镇妖,为民除害!”
“好,有志气。那就把塔送给你们吧。”老人乐呵呵地放下木塔,飘然而去。
工匠们把木塔拆开合拢,反复几次,里里外外琢磨个遍。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真要在夷山上造一座高塔,谈何容易!一到施工问题全来了。
这天,赠塔老人忽然来到夷山,见工地上堆满材料不见施工,质问道:“你们造的塔呢?”
工匠头说:“俺们正在发愁哩,一层二层好造。往上就难办了,光料就运不上去。”
白发老人生气地说:“这点事都办不了,还说啥为民除害哩。”他夺过木塔,用脚往地上一踩,木塔被踩到土里,只露出一个塔尖尖。
半晌,人们回过神来,又鼓起勇气,摩拳擦掌地说:“咱们城都能造,还怕造塔?”
他们小心翼翼、一层一层地把木塔从土里扒出来,看看木塔,又用土一层层把塔埋起来,大伙不禁豁然开朗,原来老人故意把塔踩到土里,是要给世人某些启示。
这时,人们才发现白胡子老汉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只听空中隐约传来爽朗的笑声。
工匠头说:“一定是鲁班爷下凡来点化咱们的。”说着,便带头向空中遥拜。
工地上立即热火朝天地造起塔来。工匠们先在海眼上盖了第一层,然后用土把它埋起来,修成坡道运料,接着盖第二层,和在平地上施工一样。依次类推,一直盖了十三层,最后把封的土一层层剥开运走,一座巨塔就矗立在夷山上了。据说人类的第一座塔就是用这种笨办法,花了几十年的工夫盖起来的。后来,人间的塔越造越多,匠人们越干越聪明,才创造出了搭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自从夷山造塔镇住海妖以后,开封再也不冒海水了。这座塔便是闻名中外的铁塔,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仓 颉 造 字
开封古城东北约二十里地有座刘庄村,村头有座大土冢,传说它就是创造中国文字的始祖仓颉的墓地。附近还有座高大的台基;上面有宫殿的遗墟,据称这里便是仓颉当年创造中华文字的造字台。
古时候,有一支华夏族的原始部落轩辕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过着刀耕火种、兽皮遮体的生活,仓颉便是这个部落的成员。 听说他生下来的时候就不同凡响, 脑袋特别大,手指特别巧,目中有团火,脸上放灵光。婴孩时期,就很好奇,喜欢东涂西抹。长大以后,对啥都感兴趣,见谁都提问题。他常常一个人仰望天空,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遥望山川,思索一年四季的不同。他会对鸟身上华丽的羽毛出神,又会对龟背上奇特的花纹入迷,甚至对动物的足迹也跟踪观察,反复琢磨。兴致来了,便用树枝在地上勾勾画画,居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部落首领轩辕黄帝看仓颉是个肯动脑筋的有心人,便任命他当了史官。那时候世上没有文字,人们世传用草搓绳、用绳打结的办法来记载部落中的大事。随着部落的扩大,时间的延长,事情越来越多,绳结也越打越多,往往连史官自己也搞糊涂了。仓颉一上任,就想出在绳结上涂抹不同颜色的办法,象征着春夏秋冬,但这仍不解决根本问题。为此,他经常烦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一天,仓颉奉命观察水情,带着爱犬黑黑来到黄河边,一边目测洪水的涨落,一边用绳打结记录在案。
忽然,从芦苇丛中窜出几个手持木棒的大汉来捕捉他。他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搏斗,多处受伤,但寡不敌众,终于被擒,黑狗也被赶跑了。
仓颉手脚都被紧紧捆住,扔在河滩上。他双眉紧锁,不是忧虑自己任人宰割的处境,而是担心整个部落的安危。人们都在忙于收割庄稼,储备过冬,却疏忽了对附近敌对部落的防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