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开封的故事 >

第32章

开封的故事-第32章

小说: 开封的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兵铁蹄南下,惊破君臣迷梦。在大宋危亡的紧急关头,赵佶被迫禅让退位。太学生上书强烈要求朝廷严惩以蔡京为首的“六贼”,刚上台的宋钦宗赵桓顺应民意,将蔡京罢官,没收家产,流放岭南。钟鸣鼎食之家,顷刻*云散。市民人心大快,奔走相告,纷纷涌到太师桥上大放鞭炮,日夜不息,以至碎屑淹没了桥面。

  蔡京流放途中,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所有店铺商贩听说是他,坚决拒绝向他出售饮食物品,甚至朝他吐口水,大声责骂。他不由哀叹道:“想不到我这样丧失民心,以至如此下场。”

  蔡京坐在押送的囚车上; 回忆一生,感慨万端,口拈一词: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

  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

  日漫繁华,到此翻成梦话。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如今太师桥早已灰飞烟灭,蔡京也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太师桥见证了蔡京的荣辱兴衰,由桥思人,由人及桥,值得后人深思。

珠  玑  巷
宋代东京有条著名的小街呌做珠玑巷,可是,“靖康之难” 后这条小巷完全消失了,而在广东、江苏和青海的许多城市却出现了珠玑巷,这是怎么回事呢?

  珠玑巷位于京师里城的繁华闹市,居民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既有文人大夫,又有能工巧匠,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聚于一堂,然而邻里和睦,亲如一家,从未发生过任何纠纷,被誉为仁义之巷。

  宋钦宗靖康二年 (公元一一二七年),金兵再次攻打东京,朝廷不战而降。消息传到珠玑巷,人们的肺都气炸了,各家的主事人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办?大家一个心思,决不当亡囯奴,在金兵的铁蹄下苟延残喘。一致同意在金兵入城前,集体出逃。可是逃到哪里去呀?许多人家世居东京,土生土长,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出过京畿地区,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所以心中一片茫然。

  一位德高望众的老者说:“北方是沦陷区,只有南逃,越远越好,只要是金兵魔爪伸不到的地方,哪里都行。”

  一位坐姓耿的官员建议说:“我们迁到岭南地区如何?那可是金兵鞭长莫及的地方。”

  在宋代岭南还是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也是犯罪官员贬谪和充军发配之地,人们闻之变色。马上有人反对:“听说那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我们去了怎么活命呀?”

  姓耿的官员微微笑道:“流言不足信,眼见才是实。自从唐代宰相张九龄奉旨开凿大庾岭,打通梅林古道以后,岭南与内地的交通便不再困难,往来日益增多。我的表兄被划为元佑党人,全家发配到岭南惠州,经常来信介绍当地的风土民情。后来大赦,他乐不思蜀,还不肯回来哩。”

  一位姓查的工匠说:“我师傅年青时曾流落到岭南,走遍各地。那里民风扑实,物产丰富,气候暖润,荒田未垦,还有万里海疆,魚肥蟹美,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前去开发。”

  一位年青书生兴奋地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咱们都有一技之长,在岭南大有用武之地。”

  很多人磨拳擦掌,大声响应:“到岭南去,创立新业!”

  一位姓陈的工匠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上有瘫痪在床的老爹,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儿,我担心岭南路途遥远艰难,恐怕到不了地方就会家破人亡。”

  姓查的工匠说:“咱们巷里的人要生就生在一起,要死也死在一起。兄弟,你放心,我们会抬着老爹走,抱着侄儿行,决不让拉下一个人。”

  姓陈的工匠说:“乡亲们的情意我心领了,但我不忍心拖累大家。再说类似的困难又不是我一家,怎么照顾得过来?我在江南有亲戚,如去投靠,路途近,好乘船,更方便安全一些。”

  有十几家有着这样那样困难的人家悄哨悄商议之后,公举代表表态:“我们也打算到锦绣江南去投亲靠友。”

  姓耿的官员说:“好。咱们分两拨,一拔到岭南,一拨到江南。各家根据实际情况,不必勉强,各随其便。”

  众人一致赞成,去岭南的人公推姓耿的官员领头,三天后在朱仙镇集合出发;去江南的人公推姓陈的工匠召集,三天后在陈留镇动身乘船。各家各户回去准备,能带走的全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捣毁,不给敌人留下一针一线。然后自行设法乘夜潜出城外,集中南行。

  最后,姓耿的官员充满感情地说:“乡亲们,今后不管到了哪里,都不要忘记东京,不要忘记共同生活的岁月,不要忘记咱们的珠玑巷。”

  姓查的工匠激动地说:“无论我们迁到哪里,都要把居住的地方呌做珠玑巷,以示不忘我们的根在中原!”

  这句话成了人们的约定和誓言,为子孫后代共同遵守。

  金兵入城之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当他们来到珠玑巷,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全巷不见一个人影,家家大门洞开,所有的门窗家具全被砸个稀巴烂,所有的衣被全被撕成条缕,粮食浇上粪便,水井全部下毒,竟然无一物可取可用。金兵元帅粘罕闻讯得知后,亲临现场,果然如此。当他得知事情原委后,不禁目瞪口呆,这还了得,如果中原百姓都学珠玑巷的刁民,坚壁清野,仇视金兵,胜利者两手空空,什么都得不到,这仗不是白打了吗?他恼羞成怒,当即下令纵火,要让珠玑巷在东京永远消失。

  大火过后,珠玑巷成了一片废墟。有金一代,当局禁止恢复这条巷,于是珠玑巷便成了历史名词。

  再说在朱仙镇集中的珠玑巷居民,在那里一雇了几辆马车,让老弱妇孺乘坐,能够行动的人都要步行。近千人长途跋涉,歺风露宿,历经艰险,九死一生。鞋子磨烂了光脚走,口渴了顺手拔根青草放在嘴里嚼。很多人的脚趾甲磨掉了,鲜血淋淋,但全没当一回事。再长出来的趾甲竟都是重甲,成为他们独特的生理特征,无意识的拔草习惯也成了识别他们的动作。这支厐杂的队伍经过一年多的磨难,互助互爱,没有拉下一个人。途中,两个有孕妇女安全生产,有一位还是龙凤胎,到达目的地,反而增添了三口人。

  他们一行沿着驿道翻越崇山峻岭,过了梅关,就算到了岭南。人们太劳累了,急需就地休息。他们选中了道旁沙角镇一块风水宝地落脚。沙角镇有一条小巷,因一住户张兴七世同居,家庭和睦,在唐代受到皇帝敬宗的表彰,并赏赐一件珠玑宝贝。为纪念此事,街名便叫敬宗巷,后因避讳,更名珠玑巷。这真是天缘巧合,开封珠玑巷居民百姓如同一家,休戚相关,患难与共,不亚于张家七世同堂,甚至连巷名也不用更改,众人当即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按照东京民居特点起房建屋,按东京民俗生活,巷内流行北宋普通话,乍一看又象是回到了东京珠玑卷。不久,有一部分人分流到广州,在那里也建立了珠玑巷。

  随着北方地区沦陷,中原人民大批南逃,沙角镇珠玑巷便成了迁徙岭南的中转站。这样的大批移民,南宋末年,为逃避蒙古铁骑的蹂躏,又爆发一次。

  近千年过去,现代的珠玑巷长约半公里,南北走向,曲直有致,古塔、古楼、古亭、古榕,古色古香,仍保留着当年的韵味。巷中有石刻,上书:“珠玑古巷,吾家故乡。”根据谱牒记载,从这里走出的153个姓氏及其后裔大约四千多万人,遍布世界各地,现在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广府人都自认是珠玑巷居民的后裔。因此南雄珠玑巷便成了广府民系的民系认同物,成为众多国内和海外华人寻根问祖之地。追本溯源,它的老根还在宋代的东京哩。

  随南宋小朝廷南渡的一部分开封珠玑巷居民在应天(今南京)安家落户,于是把他们居住的街道也呌做珠玑巷,传宗接代,安度了二百多年。不料,他们的后裔又经历了一场劫难。明朝初年,元宵佳节灯展,珠玑巷的居民扎了个随风转动的大灯笼掛在巷口。上面画着一个怀抱西瓜,骑马奔跑的麻脸大脚妇人,形象夸张,令人解颐,引得很多人驻足观看。其实什么意思也没有,过节图个乐和,博人哈哈一笑。谁知当晚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宫,与民同乐。当他来到珠玑巷看到这盏灯笼时,登时脸色大变。原来马皇后是怀西人(怀抱西瓜),脸上有几颗浅麻子 (麻脸),又是一双天足(大脚),他便认定灯笼上的图画是讽刺和挖苦国母的(骑马便是影射姓马)。这还了得,他记住巷名,悄悄离开。回到皇宫,大发雷霆,立即调动御林军,要血洗珠玑巷,挨家挨户满门抄斩,鸡犬不留。马皇后闻讯,苦苦劝说,朱元璋才算发了“慈悲”,下令将全巷的人充军发配到青海河湟地区。于是边远的西北地区也有了一条珠玑巷。

宗 公 祠
开封大梁门内路北,有一座不大的院落,仅余几间破屋,原来这里就是宗公祠的遗址,不知被什么单位占用。宗公祠是纪念北宋抗金民族英雄宗泽老将军的。

  宗泽是浙江义乌人,家庭贫苦,胸怀大志,他刚过而立之年便考中进士,但因抨击时弊,被朝廷降格使用,长期在地方担任低级官员。一次,他正巡视黄河防汛工程,长子突然病死,随从都劝他赶快回家料理丧事。他深知防汛事关下游百姓安危,不肯因私废公,强忍悲痛,坚持巡视完毕。春节临近,冰天雪地,被征调的大批民夫仍被逼在工地上施工,伤残死亡不计其数。宗泽为民请命,据理力争,争取到朝廷推迟工期,让民夫回家过年。当时户部派了大批干办到各地采购皇家用品,称做科买。这些干办作威作福,敲诈勒索,百姓叫苦连天。一次翰林医官院配药需要牛黄,便指派地方科买。由于层层加码,限期交纳,不少地区为了取牛黄把大批耕牛都宰杀了,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时任莱州掖县县令的宗泽对此恶行坚决进行抵制,不仅把科买的干办赶出县境,还上书朝廷揭露了此中的黑幕。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到百姓的拥戴,却受到上司和同僚的刁难和攻击,诬蔑他是个好出风头、惹事生非的疯子。宗泽宦海沉浮二十载,年过半百,仍是一个小小县令。他也有自知之明,便激流勇退,自动辞职回老家颐养天年。如果不是金兵入侵,国难当头,他就会默默无闻地老死山林。靖康元年,当这位六十八岁的老人看到国家江河日下,大厦将倾,不禁热血沸腾,又慨然出山,被宋钦宗赵桓任命为磁州(今河北磁县)知州。

  他到抗金前线磁州后,立即集资修城,招募义勇,短短几个月便把这座破败小城建成战斗堡垒。当康王赵构一行北上求和路过这里时,宗泽竭力阻止,软硬兼施,才使他们留了下来,为赵宋王朝保留一颗种子。

  金兵两次围攻东京,宗泽组织军民在敌后转战千里,多次重创敌人,威名大震,金兵闻风丧胆,称他做“宗爷爷”。东京沦陷,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位,便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

  金兵北撤后,东京十室九空,满目疮痍,盗贼横行,民不聊生。宗泽上任后立即整顿社会秩序,清除盗贼,调来粮食,方使东京基本稳定下来。当时朝廷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