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金光大道第3部 >

第111章

金光大道第3部-第111章

小说: 金光大道第3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大泉手里拿着一本印着红字儿的书,朱铁汉手里撰着两根粗粗的鼓棒,一边一个地挨着他坐下。高大泉看看他,闪动着两只能把人心看透的聪明的眼睛。朱铁汉却绷着面孔,突然地哈哈大笑。
  ; ’秦富大伯,您真糊涂,粮食留在家里有啥用?〃 
  “铁汉,我的好村长,你真会说大话互粮食没用,你一天不吃饭试一试户
  “让你卖余粮,又不是让你卖口粮。”
  “我们家,唉,咋说呢,一笔糊涂帐。口粮余粮,全掺和着,没法儿分啦!〃 
  “好分,我替你分。这不是三个囤吗?卖两囤,留一囤。”“我的天,你不想让我活了?〃 
  “什么?你这么不讲良心?我咋不想让你活?不是我把你从水里搀回来,你不早让人家给打死了理不是我们农业社的大渠,把你   
  那地里的水放出去,庄稼不都泡烂了?转过脸来,你就恩将仇报,你死了下地狱,也得挨油锅炸!' ' 
  “支书,支书,好大泉侄子,你快说句公道话吧!〃 
  “秦富大伯,你得咬着牙,像挖毒疮那样,挖掉你那农民意识、自私自利的心!你一连气遭那么多的难,都是这条病根儿害的呀了”“哎,我真舍不得呢… … ”
  “什么,舍不得去掉病根儿?〃 
  “不,不,病根儿舍得,粮食舍不得!〃 
  “舍不得也得舍,这是政府的命令。我不能不执行,你也不敢硬抗,还是心眼儿活泛点儿,咬咬牙吧。”
  就在这个时候,两个儿子,还有儿媳妇和老伴,都涌过来了。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七八条大号的布口袋。
  朱铁汉一步跳上炕,用他们家最大的簸箕,“咔嚓”一铲,就铲了一满簸箕金黄的棒子粒儿;又哗啦一声,倒进儿媳妇赵玉娥两手撑着的布口袋里,
  秦文庆也跳上坑,学朱铁汉的样子,用簸箕铲高粱,往他妈撑着的日袋里灌。
  秦文吉看着看着,也沉不住气了,瞥他爸爸一眼,逞强地爬上另一个豆子囤,用手扒。
  秦富急了,朝儿子喊.“你动这囤干啥?〃 
  “卖余粮呀!〃 
  “连朱村长都说卖两囤,你倒要全卖?〃 
  “我这命都是支书给保住的,这点粮食还能舍不得?〃 “其实,我也舍得。可是,咱一家老小,不能用绳儿把脖子系起来过日子呀理”
  “您要耍老顽固,乡亲们都得骂您,政府也不饶您;到了那个时候,脸也丢了,把救命恩人也得罪了,粮食还得卖,何苦呢?您再打打小算盘,咋干上算?〃 
  秦富听了这番话,真为难了:到底儿咋办才合适、才上算,这个算盘真难打呀! 
  一口袋一口袋的粮食往外扛.人们如同走马灯一样来回跄。秦富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好像割他的肉、摘他的心。他朝那个棒子囤看一眼,空了,他朝高梁囤看一眼,空了。他再朝豆子囤看一眼,这囤里只剩下一个底儿了。儿子秦文吉还像个傻子似的,死命地往外铲豆子。秦富这下可急了眼,猛地跳起来,大喊大叫:“你们干脆把我也卖了余粮吧,省得发这份愁啦!”他喊叫着,就用尽全身的劲儿扑向豆子囤。
  “啼哩,' ! “哗啦,' ! “呱咭”! “叭嚓” 满屋子里一阵子乱响。文庆妈吓慌了神儿。她怀抱着小孙子也给吓哭了。她大声地呼喊起来:“老东西,你这是发什么疯哪?〃 
  秦富说:“我不活了,活不了啦!' ' 
  他这一声不要紧,把自己给喊醒了;睁开眼一看,吓了一跳― 他躺在地下,身底下摊着棒子粒儿、咸菜疙瘩,还沾了一脸悖悖渣子。这些东西被他扑拉下来的时候,他已经醒了。可是,他把梦境当成真的,把真的当成了梦境,就没有睁开眼睛看一看。这当儿,曙光挂上窗户纸儿。柴草燃烧的气味,也从老伴掀着的门帘缝飘进屋里,直钻鼻子。
  秦富挺不好意思地爬起来,拍打拍打身上沾着的东西,随即蹲下身,拣开了棒子粒儿。
  文庆妈一边给孙子擦泪,一边抱怨老头子.“醒来一看,你那被窝空了。我还当你早起去拾粪,谁想到你气迷心似地钻到这儿来了! ; ; 
  秦富不好还口,棒子粒儿没拣完,又拾起咸菜疙瘩。文庆妈很奇怪地叮间:介你刚才到底是咋的了?' ' 
  秦富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想往房棺上挂点东西,一蹬炕沿,摔下来了… … ”
  “哎呀,把你给摔昏过去了… … ”
  “没有,不疼嘛!〃 
  “要是内伤,过一会儿还疼哪,别老蹲着,快到院子里活动活动吧。”
  秦富赶忙将计就计地离开这儿,走出阴森森的屋。
  儿媳妇赵玉娥,手提烧火棍子,正往北屋走。她见公爹出来了,就停住问:“您咋的了?' ' 
  秦富不想把假话当真话说,就回答“没啥事儿。”
  赵玉娥说:“没啥事儿,他奶奶喊叫什么?吓我一跳。”文庆妈说:“他多事儿,登高放啥宝贝,摔了个大马趴!赵玉娥埋怨说:“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做啥事儿,跟我们讲一声嘛! 不服老,逞能,多危险里”
  秦文吉从外边挑着水走进二门,没留神院子里的人正说什么,就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饭熟了吗?啥时候吃呀?〃 
  赵玉娥冲着他的后背回答:“粥锅刚烧住火,你有事儿要出去?' ' 
  秦文吉已经把水挑到堂屋,往缸里倒着说:“刚才我到井合上一打听,二叔他们,老吕家,还有陈长庚,昨个夜里戏一煞台,就把家庭会开了。”他把空了的水桶挑出屋,接茬儿说后半句,“就咱们落到后边。我看得趁着吃早饭开,抓不着文庆,人又凑不齐全。”秦富听说要开家庭会,而且立马当时就开,心里边又打起鼓来:他的算盘还没有拨拉好,咋跟儿子和媳妇们说呀! 他想,应当找兄弟秦恺,看看他的那个家庭会是咋开的,探探他的想法,也让他给拿拿主意;兄弟是社千部,是个呀有新思想,又懂得老规矩,明白日月艰辛不易的人。他会有实在的想法,不会干“燎蹦子”的冒险事儿。
  这当儿,赵玉娥对秦文吉说:“你帮我烧烧猪食吧,我切点咸菜。”
  秦富立刻找个借口说:“不用急,我去找找文庆,让他忙完了,请会儿假,回来再开会吧。”
  秦文吉说:“等他忙完了,啥时候了?你就把他叫回来得了。”赵玉娥说:“用不着这么急急忙忙的。这回开家庭会,得来个实实在在的,把卖多少余粮的数目订下来,不是一说就算完的事儿。最好在开会之前,每个人心里边都打个稿儿,别等会上争竞。我没工夫磨时间,还得跟钱彩凤她们搞宣传去哪。”
  秦富一面朝外走,一面更加不安地想:“看儿子那个急劲儿,听儿媳妇那个口气,这一回卖余粮,不来个伤筋动骨,是收不了场的,唉,可咋办呀! 〃 
  东方红社的副社长秦恺家里,串门儿的人实在多:坑上坐着仁,从砖门楼又进来俩,加上刚刚来到这儿,停在堂屋的他哥哥小算盘秦富,就是六个,这可咋说几句贴己话儿呀!
  昨个晚上那个会,那道命令,关连着每一个庄稼院,关连着每一个庄稼人,谁能够大撤巴掌地不动动心思呢?谁能够马马虎虎地不打打主意呢?谁能够自扫门前雪那样儿,不找找知心的、靠得住的、不至于被欺、被测的人,磋商磋商,拿个主心骨呢!这时刻,肯定不只这一个小院子里来这么多串门儿的,那些有点威望的人家,炕沿儿、凳子上,都给坐满了! 
  秦恺隔着门儿瞧见了秦富,挺亲热地笑笑打招呼:“哥,进来坐吧。”
  小算盘装作没事儿的样子:“不用张罗我,我来随便走走。”“外边凉。”
  “行。你们说话少! 吧,我看看二小子。”
  实际上,秦富比较地待见他的大侄子,并不喜欢他的二侄子.t 怀子很快献要成亲、人小脑筋老;过庄稼日子的人都说他有出息,恋公事的人都说他落后。如今的秦富,当然不能公开大卖地往“落后”的人身上靠近。他的二侄子还在学校念书,好像也露出一点儿积极分子的苗头,听说跟张金发家的巧桂一块儿填了入团志愿书,十有八九成了在组织的人了。秦富得让外人看看,他是最爱跟积极分子亲近的,即使是顺口搭音地说话儿,也不说看看“大小子”,而说看看“二小子”。
  秦恺的二儿子秦文秀,那长相、作派,跟他的名字一样,透着聪明、秀气,一举一动活像个有家教、懂事儿的大姑娘。这会儿,他身上沾满了粮食的糠屑,手里拿着一个簸箕― 像小算盘昨晚上梦见的那个铲粮食的大簸箕一模一样。他正站在院子里,跟来串门儿的周善和常胜妈说话儿。
  “我爸爸在家哪,请进屋坐吧。”
  周善听到周士勤在屋里说话儿,就停住了。他跟周士勤不对劲儿,不想进去,就说:“我们就来打听个事儿,得赶快回家。”常胜妈正做着半截儿饭,更呆不住。她接着周善的话茬儿说.“文秀你磨叨磨叨,你们那个家庭会是咋开的?〃 
  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红起脸来回答:“那算啥家庭会竺就是昨晚上看戏回来,我爸爸跟我妈吵几句,把我哥骂一顿, 一”周善忙问:“那是为啥呢?〃 
  常胜妈也加一句:“他们两口子多半辈子没红过脸,怎么吵起来了?' ' 
  秦文秀说:“就为粮食的事儿叹! 〃 
  站在堂屋门口的秦富,听到这句话,心里挺厉害的打个沉.他能猜到,这个一向挺和睦的小院子里冷不妨地闹起风波,一定是他那个积极不够的兄弟的过错。兄弟一定像他梦里的儿子、媳妇和老伴那样子,要把囤里的粮食都卖掉,兄弟媳妇舍不得,大侄子不愿意,就吵起来了。“多半辈子没有红脸”的一家人,为卖粮食这件事儿的想头不一个样儿,还争吵,那么,像他秦富家,“红”了半辈子脸,都“红”习惯了,要是秦富不由着他们,还不得吵翻了天哪里等吵得凶起来,再招惹得干部们去调停,满城风雨,闹得脏脸上涂黑。终归了,还得如数地把粮食扛出去,这可图个啥呢?看看,要是这两家子人来个大调防多好,准能平平静静地过日子。… … 
  就在这个时候,小算盘秦富听到后院传来响声,就扭转头,探着身子看一眼。
  后院靠东墙根有一个搭得很结实、又很顺眼的小棚子,实际上是个仓库,棚子门口,并排地立戳着五六条装得鼓鼓囊囊的布口袋。
  他吃惊地想:“好家伙呀,他一家子就要卖出去这么多的粮食! ”他心里这么叨咕着,身不由主地迈出门坎儿,凑到棚子跟前。秦恺的大儿子秦文俊,跟秦富的三儿子秦文庆是同年同月生的,长得也一模一样。小学校的那个于宗宝老师,不知是近视眼闹的,还是因为平时见面少,反正常常把这两个叔伯兄弟认混淆。他俩长得一模一样,脑筋可有区别,性子也差得挺远。秦文俊不爱说话儿,也不好往公事上攀,爱鼓捣点木工活儿。他们家里用的小板凳、碌磷框子等等小家俱,都是这小子一早一晚亲手做出来的。那一双巧手,多像他爸爸。这当儿,这个临近娶媳妇的年轻人,正撅着嘴巴,卷着一条长长的高粱秸编成的芡子。
  秦富是长辈,不能上赶着跟晚辈人说话儿,就站在那儿没吱声。
  秦文俊把关子盘好以后,一回身,瞧见了他的大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