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青楼集 元 夏庭芝撰 >

第2章

青楼集 元 夏庭芝撰-第2章

小说: 青楼集 元 夏庭芝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朱,说集本作“宋”。'2'软末泥,说集本作“软末末”,当误。'3'春风,说集本作“东风”。'4'春,说集本作“捲”,莲花记所引作“卷”。'5'待制,说集本无此二字。'6'此句以下,说集本多出:“关巳斋亦有南吕数套,梓于《阳白雪》,故不录出。”

赵真真'1'杨玉娥

善唱诸宫调,杨立斋见其讴张五牛、商正叔所编《双渐小卿》,恕'2'因作《鹧鸪天》《哨遍》《耍孩儿煞》以咏之。后曲多不录,今录前曲云:“烟柳风花锦作园,霜芽露叶玉装船。谁知皓齿纤腰会,只在轻衫短帽边。啼玉靥,咽冰弦,五牛身去更无传。词人老笔佳人口,再唤春风在眼前。”

'1'真真,说集本作“贞卿”。'2'恕,说集本无此字。

刘燕歌'1'

善歌舞,'2'齐参议还山东,刘赋《太常引》以饯云:“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至今脍炙人口。

'1'歌,说集本作“哥”。'2'此句下,说集本多“通音律”三字。

顺时秀

姓郭氏,字顺卿,行第二,人称之曰“郭二姐”。姿态闲雅。杂剧为'1'闺怨最高'2',驾头、诸旦本亦得体'3'。刘时中待制尝以“金簧玉管,凤吟鸾鸣”拟其声韵。平生与王元鼎密'4'。偶'5'疾,思得马板肠,王即杀所骑骏马'6'以啗之。阿鲁温参政在中书,欲瞩意于郭。一日戏曰:“我何如王元鼎?”郭曰:“参政,宰臣也;元鼎,文士也。经纶朝政,致君泽民,则元鼎不及参政,嘲风弄月,惜玉怜香,则参政不敢望元鼎。”阿鲁温一笑而罢。'7'

'1'为,说集本作“于”。'2'最高,说集本作“最为得体”。'3'驾头、诸旦本亦得体,说集本作“驾头亦高”。'4'平生句,说集本作“平生惟王元鼎与之俾”。'5'说集本“偶”字上有“郭”字。'6'所骑骏马,说集本作“所乘五明马”。'7'说集本“罢”作“已”。此句下说集本尚有:“元鼎初见云:郭外寻芳景物新,顺溪水碧粼粼。时时啼鸟催人去,秀领花开别是春。”

小娥秀

姓邳氏,世传“邳三姐”是也。善小唱,能曼词'1'。张子友平章甚加爱赏'2',中朝名士赠以诗文盈轴焉。

'1'曼,说海本作“谩”,当误。能曼词,说集本作“亦能慢词”。'2'爱赏,说集本作“赏识”。

杜妙隆

金陵佳丽人也,卢疏斋欲见之,行李匆匆,不果所愿,因题《踏沙行》于壁云:“雪暗山明,溪深花早,行人马上诗成了。归来闻说妙隆歌。金陵却比蓬莱渺。宝镜慵窥,玉容空好,梁尘不动歌声悄。无人知我此时情,春风一枕松窗晓。”

喜春景

姓段氏,姿色不逾中人。而艺绝一时,张子友平章以侧室置之。

聂檀香

姿色妩媚,歌韵清圆,东平严侯甚爱'1'之。'2'

'1'甚爱,说集本作“眷”。'2'说集本此下尚有:“小踢官场,世为魁首。吕宝相二舍为妾。”

南春宴

姿容伟丽,长于驾头杂剧,亦京师之表表者。

李心心'1'、杨奈儿、袁当儿、于盼盼、于心心、吴女'2'燕雪梅,此数人者,皆国初京师之小唱也。又有牛四姐,乃元寿之妻,俱擅一时之妙,寿之尤为京师唱社'3'中之巨擘也。

'1'说集本脱去一“心”字。'2'吴女燕雪梅,说集本作“吴女女、燕雪梅”。'3'唱社,说集本作“二唱社”。

宋六嫂'1'

小字同寿。元遗山有《赠觱栗工张觜儿词》,即其父也。宋与其夫合乐,妙入神品,盖宋善讴,其夫能传其父之艺。滕玉霄待制'2'尝赋《念奴娇》'3'以赠云:“柳颦花困,把人间恩爱,尊前倾尽。何处飞来双比翼,直是同声相应。寒玉嘶风,香云卷雪,一串骊珠引。元郎去后,有谁著意题品。谁料浊羽清商,繁弦急管,犹自余风韵。莫是紫鸾天上曲,两两玉童相并。白发梨园,青衫老傅,试与留连听。可人何处,满庭霜月清冷。”

'1'宋六嫂,说集本正文作“宋六姐”,目录作“宋六嫂”。'2'待制,说集本无此二字。'3'《念奴娇》,说集本下有“词”字。

周人爱

京师旦色,姿艺并佳,其儿妇'1'玉叶儿,元文苑'2'尝赠以南吕《一枝花》曲'3'。又有瑶池景,吕总管之妻也。贾岛春,萧子才'4'之妻也,'5'皆一时之拔萃者。'6'王玉带、冯六六、王榭燕'7'、王庭燕、周兽头'8',皆色艺两绝。又有刘信香,因李侯宠之,名尤著焉。

'1'儿妇,说集本作“二儿妇”。'2'元文苑,说集本作“亢文苑”。'3'《一枝花》曲,说集本作“《一枝花》等曲。”'4'萧子才,说集本作“小子才”。'5'此句下说集本有:“赛金带,花蠡才之妻”。'6'王玉带以下,说集本另析一条。'7'王榭燕,说集本作“王树燕”,疑误。'8'周兽头,说集本无此三字。

秦玉莲秦小莲

善唱诸宫调,艺绝一时,后无继之者。

司燕奴'1'

精杂剧,声名与宋、郭'2'相颉颃。后有班真真、程巧儿、李赵奴,亦擅一时之妙。'3'

'1'司燕奴,说集本作“思燕奴”。此条与上条说集本合为一条。'2'宋、郭,说集本作“朱、郭”。'3'说集本于此条后,较其他版本多出“金兽头”一条,全文:“周兽头,京师名伎也。姿艺殊绝。后湖广有金兽头,亦美姿容,而善歌舞。贯只歌平章纳之。贯殁,流落湖湘间;酸斋见之,曾有‘老鹤啄’之诮。”

天然秀

姓高氏'1',行第二,人以“小二姐”呼之。母刘,尝侍史开府。高'2'丰神'左青右色'雅'3',殊有林下风致。才艺尤度越'4'流辈,闺怨杂剧,为当时第一手'5';花旦、驾头,亦臻其妙。始嫁行院王元俏'6'。王死,再嫁焦太素治中。焦后没,复落乐部。人咸以国香深惜,然尚高洁凝重,尤为白仁甫、李溉之'7'所爱赏云。

'1'高氏,说集本作“乔氏”。'2'高,说集本作“乔”。'3'丰神'左青右色'雅,说集本作“风神雅靓”。'4'度越,说集本作“度绝”。'5'为当时第一手,说集本作“为第一”。'6'王元俏,说集本作“名至元俏”;下句“王”作“至”。'7'李溉之,说集本作“李槩之”。

国玉第'1'

教坊副使童关高'2'之妻也。长于绿林杂剧,尤善谈谑,得名'3'京师。

'1'国玉第,说集本作“国玉带”。'2'童关高,说集本作“童关乔”。'3'得名,说集本作“行名”。

张玉梅

刘子安之母也。刘之妻曰蛮婆儿,皆擅美当时,其女关关,谓之“小婆儿”。七八岁已得名湘湖间。

王金带'1'

姓张氏,行第六。色艺无双。邓州王同知娶之,生子矣。有谮之'2'于伯颜太师,欲取入教坊承应,王因一尼为地,求间于太师之夫人,乃免。

'1'王金带,说集本作“玉金带”。'2'谮之,说集本作“讚(赞)之”。

魏道道'1'

勾栏内独舞《鹧鸪》四篇'2'打散,自国初以来,无能继者,妆旦色有不及焉。

'1'勾栏内,说集本作“构栏中”。'2'篇,说集本作“片”。

玉莲儿

端丽巧慧,歌舞谈谐'1',悉造其妙,尤善文楸'2'握槊之戏。尝得侍于英庙,由是名冠京师。

'1'谈谐,说集本作“谈谑”。'2'善文楸,说集本作“善于纹楸”。

樊事真

京师名妓'1'也。周仲宏参议'2'嬖之。周归江南,樊饮饯于齐化门外。周曰:“别后善自保持,毋贻他人之诮。”樊以酒酧地而誓曰:“妾若负君,当刳一目以谢君子。”亡何有权豪子'3'来,其母既迫于势,又利其财,樊则始毅然,终不获已。后周来京师,樊相语曰:“别后非不欲保持,卒为豪势所逼,昔日之誓,岂徒设哉。”乃抽金篦刺左'4'目,血流遍地。周为之骇然,因欢好如初。好事者编为杂剧,曰《樊事真'5'金篦刺目》,行于世。

'1'名妓,说集本作“名姝”。'2'参议,说集本作“参政”。'3'权豪子,说集本作“权豪子弟”,莲花记引作“权豪家”。'4'左,说集本无此字,莲花记引作“一”。'5'樊事真,说集本无此三字。

赛帘秀

朱帘秀之高弟,侯耍俏'1'之妻也。中年双目皆无所睹,然其出门入户,步线行针,不差毫发,有目莫之及焉。声遏行云,乃古今绝唱。'2'

'1'侯耍俏,说集本作“欠耍削”,说海本、说郛本均作“欠耍俏”。'2'说集本此下多出“女童童,男靳书堂”七字。

天锡秀'1'

姓王氏,侯总管之妻也。善绿林杂剧,足甚小而步武甚壮,女天生秀,稍不逮焉。后有工'2'于是者赐恩深,谓之“邦老赵家”。又有张心哥,亦驰名淮浙。'3'

'1'天锡秀,说集本目录作“天赐秀”,正文则脱去“秀”字。'2'工,说集本作“攻”。'3'淮浙,说集本上有“于”字;此句下尚多出:“周喜哥,字悦卿。貌不甚扬,而体态极柔媚。赵松雪为书‘悦卿’二字。鲜于困学、卫山斋、郝廉使及诸公皆赠以诗词,其家至今宝藏也。”

金兽头'1'

湖广名妓也。贯只歌平章纳之。贯没,流落湘湖间。酸斋尝有“老鹤啄”之诮。

'1'此条说集本附于《司燕奴》条后,文字稍详。见该条注'3'。

周喜歌'1'

字悦卿。貌不甚扬,而体态温柔。赵松雪书“悦卿“二字。鲜于困学、卫山斋、都廉使公及诸名公皆赠以词,至今其家宝藏之。

'1'此条说集本附于《天锡秀》条后,见该条注'3'。

王巧儿

歌舞颜色,称于京师'1'。陈云峤'2'与之狎,王欲嫁之。其母密遣其流辈开喻曰:“陈公之妻,乃铁太师女,妒悍不可言。尔若归其家,必遭凌辱矣。”王曰:“巧儿一贱倡'3',蒙陈公厚眷,得侍巾栉,虽死无憾。”母知其志不可夺,潜挈家僻所,陈不知也。旬日后,王密遣人谓陈曰:“母氏设计,置我某所,有富商约某日来,君当图之,不然,恐无及矣!”至期,商果至,王辞以疾,悲啼宛转'4',饮'5'至夜分,商欲就寝。王掐其肌肤皆损,遂不及乱。既五鼓,陈宿构忽剌罕赤闼,缚商欲赴刑部处置。商大惧,告陈公曰:“某初不知,幸寝其事'6',愿献钱二百缗'7',以助财礼之费。”陈笑曰:“不须也。”遂厚遗'8'其母,携王归江南。陈卒,王与正室铁皆能守其家业,人多所称述云。

'1'称于京师,说集本作“称为第一”。'2'陈云峤,说集本作“陈云乔”。'3'一贱倡,说集本作“贱妓”。'4'宛转,说集本作“怨转”。'5'饮,说集本无此字。'6'其事,说集本作“其讼”。'7'愿献钱二百缗,说集本作“愿献钞二百锭”。'8'厚遗,说集本作“厚惠”。

王奔儿

长于杂剧'1',然身背微偻。金玉府总管张公置于侧室。刘文卿'2'尝有“买得不直”之诮,张没,流落江湖,为教师以终。

'1'杂剧,说集本作“杂妓”。'2'刘文卿,说集本作“刘文”。

时小童

善调话'1'——即世所谓小说者,如丸走坂,如水建瓴,女童'2'亦有舌辨'3',嫁末泥度丰年'4',不能尽母之伎云'5'。

'1'调话,说集本作“调侃”。'2'女童,说集本作“女童童”。'3'舌辨,说集本作“舌辩”。'4'度丰年,说集本作“庆丰年”。'5'不能尽母之伎云,说集本作“惜不能尽母氏之艺云”。

于四姐

字慧卿'1'。尤长琵琶,合唱'2'为一时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