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青楼集 元 夏庭芝撰 >

第3章

青楼集 元 夏庭芝撰-第3章

小说: 青楼集 元 夏庭芝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四姐

字慧卿'1'。尤长琵琶,合唱'2'为一时之冠'3',名公士夫,皆有诗'4'赠之。后有朱春儿,'5'亦得名'6'于淮浙。'7'

'1'慧卿,说集本作“惠卿”。'2'“尤长琵琶,合唱”,说集本作“善唱,尤为嚛咀”。'3'冠,说集本作“绝”。'4'诗,说集本作“诗词”。'5'此句下,说集本有“其琵琶合唱”五字。'6'得名,说集本作“名冠”。'7'此句下,说集本有“传保保”三字。

平阳奴

姓徐氏。一目眇,四体文绣'1',精于绿林杂剧。又有郭次香'2',陈德宣之妻也,亦微眇一目。韩兽头,曹皇宣之妻也,亦善杂剧,皆驰名金陵者也。

'1'四体文绣,说集本作“四肢纹绣”。'2'郭次香,说集本作“郭天香”,说海本作“郭太香”,说郛本作“郭大香”。

赵偏惜

樊孛阑奚'1'之妻也。旦末双全,江淮间多'2'师事之。樊院本亦罕与比。

'1'樊孛阑奚,说集本作“樊素兰”。'2'多,说集本作“名”。

连枝秀

姓孙氏,京师角妓也。逸人风高老'1'点化之,遂为女道士'2',浪游湖海间。尝至松江,引一髽髻'3',曰闽童'4',亦能歌舞。有招饮者,酒酣则自起舞,唱《青天歌》,女童亦舞而和之,真仙音也。欲于东门外化缘造庵,陆宅之'5'为造疏,语多寓讥谑,其中有“不比寻常钩子,曾经老大钳槌,百炼不回,万夫难敌”之句。孙于是飘然入吴,遇医人李恕斋,乃欲卜'6'旧好,遂从俗嫁之,后不知所终。

'1'风高老,说集本作“峰高老”。'2'女道士,说集本作“女冠”。'3'髽髻,说集本作“'上髟下火'髻女”。'4'闽童,说集本作“闺童”。'5'陆宅之,说集本作“陆泽之”。'6'欲卜,说集本作“都下”,说海本、说郛本及莲花记所引均作“欲下”。

王玉梅

善唱慢调'1',杂剧亦精致。身材短小,而声韵清圆,故锺'2'继先有“声似磬圆,身如磬槌”'3'之诮云。

'1'慢调,说集本作“慢词”。'2'锺,说集本作“种”。'3'声似磬圆,身如磬槌,说集本“圆”“身”互乙。

李芝秀'1'

赋性聪慧,记杂剧三百余段,当时旦色号为广记者,皆不及也。金玉府张总管置于侧室。张没后,复为娼。

'1'李芝秀,说集本作“李枝秀”。

朱锦绣'1'

侯要俏'2'之妻也。'3'杂剧旦末双全,而歌声'4'坠梁尘,虽姿'5'不逾中人,高艺实超流辈。侯又善院本。时称负绝艺者'6',前辈有赵偏惜、樊孛阑奚,后则侯、朱也'7'。

'1'朱锦绣,说集本作“朱锦秀”。'2'侯要俏,说集本作“侯耍倩”。'3'此句下,说集本有“侯副净觔斗最高”七字。'4'歌声,说集本无此二字。'5'姿,说集本下有“色”字。'6'“侯又善院本。时称负绝艺者”,说集本无此二句。'7'“前辈有赵偏惜、樊孛阑奚,后则侯、朱也”二句,说集本作:“前有樊赵,后有韩朱也。”

樊香歌'1'

金陵名姝'2'也。妙歌舞,善谈谑'3',亦颇涉猎书史。台端虽廌角'4'峨峨,悉皆爱赏;士夫造其庐,尽日笑谈。惜寿不永,二十三岁而卒。葬南关外'5'。好事者春游,必携酒奠其墓,至今率以为常。

'1'樊香歌,说集本作“樊秀哥”。'2'名姝,说集本作“名妓”。'3'谈谑,说集本作“谈谐”。'4'廌角,说集本作“豸角”。'5'南关外,说集本作“南门关外”。

小玉梅

姓刘氏。独步江浙。其女匾匾,姿格娇冶,资性聪明'1'。杂剧'2'能迭生按之,号“小技”'3'。后嫁末泥'4'安太平,常'5'郁郁而卒。有女宝宝'6',亦唤“小枝梅'7'”,艺则不逮其母云。

'1'资性聪明,说集本作“性资聪慧”。'2'杂剧,说集本作“新杂剧”。'3'号小技,说集本作“号外小枝梅”。'4'末泥,说集本作“行院”。'5'常,说集本作“竟”。'6'有女宝宝,说集本作“女保保”。'7'小枝梅,说海本、说郛本均作“小技梅”。

杨买奴

杨驹儿之女也。美姿容,善讴唱。公卿士夫,翕然加爱。性嗜酒。后嫁乐人查查鬼张四为妻,憔悴而死。贯酸斋尝以“髻挽青螺,裙拖白带”之句讥之,盖以其有白带疾也。

张玉莲

人多呼为“张四妈”。旧曲'1'其音不传者,皆能寻腔依韵'2'唱之。丝竹咸精,蒱博尽解,笑谈亹亹,文雅彬彬。南北令词'3',即席成赋;审音知律,时无比焉。往来其门,率多贵公子。积家丰厚,喜延款士夫,复挥金如土,无少靳惜'4'。爱林经历尝以侧室置之。后再占乐籍,班彦功'5'与之甚狎。班司儒'6'秩满北上,张作小词《折桂令》赠之,末句云:“朝夕思君,泪点成班'7'。”亦自可喜,又有一联云:“侧耳听门前过马,和泪看帘外飞花。”尤为脍炙人口。有女倩娇、粉儿,数人皆艺'8'殊绝,后以从良散去。余近年见之昆山,年逾'9'六十矣。两鬓如黧,容色尚润,风流谈谑,不减少年时也。

'1'旧曲,说集本作“南北旧曲”。'2'依韵,说集本作“依调”,莲花记所引作“依词”。'3'令词,说海本、说郛本均作“今词”,当误。'4'靳惜,说海本、说郛本及莲花记所引均作“暂惜”。'5'班彦功,说集本作“班彦翁”。'6'司儒,说集本作“儒司”。'7'班,莲花记引作“斑”。'8'艺,说集本作“色艺”。'9'年逾,说海本、说郛本及莲花记所引均作“年余”。

赵真真'1'

冯蛮子之妻也。善杂剧,有绕梁之声'2'。其女西夏秀,嫁江闰甫'3',亦得名淮浙间,江'4'亲文墨,通史鉴,教坊流辈,咸不逮焉。

'1'赵真真,说集本作“赵真秀”。'2'有绕梁之声,说集本无此五字。'3'江闰甫,说集本作“江润甫”。'4'江,说集本无此字。

李娇儿

王德名'1'妻也。姿容姝丽,意度闲雅。时人号为“小天然”。花旦杂剧特妙。江浙驸马丞相常眷之。李生辰,相君致贺礼,遇公燕,则遗以马腰截。至今歌馆以为盛事。'2'

'1'王德名,说集本作“王得名”。'2'此条自“姿容姝丽”句至“以为盛事”止,说集本无之;但别作:“姿容风格,妙于一时。善化(花)旦杂剧。时人谓之:‘张奔儿为温柔旦,旦(系衍文)李娇儿为风流旦。’”盖误将下文《张奔儿》条混为合传。

张奔儿'1'

李牛子之妻也。姿容丰格,妙于一时。善花旦杂剧。时人目奔儿为“温柔旦”,李娇儿为“风流旦”。

'1'说集本此条混入上条,见上条注'2'。

龙楼景丹墀秀

皆金门高之女也。俱有姿色,专工南戏。龙则梁尘暗簌,丹则骊珠宛转。后'1'有芙蓉秀者,婺州人,戏曲小令不在二美之下,且能杂剧,尤'2'为出类拔萃云。

'1'后,说集本作“又”。'2'尤,说集本作“又”。

赛天香'1'

李鱼头之妻'2'也。善歌舞,美风度'3',性嗜洁,玉骨冰肌,纤尘不染。无锡倪元镇'4'有洁癖,亦甚爱之,则其人可知矣。

'1'赛天香,说集本目录作“赛天香”,正文作“赛天秀”。'2'之妻,说集本作“家妇”。'3'风度,说集本作“丰度”。'4'倪元镇,说海本、说郛本均作“倪元缜”。

翠荷秀

姓李氏。杂剧为当时所推。自维扬来云间'1',石万户置之别馆'2'。石没。李誓不他适,终日却扫,焚香诵经。石之子云壑万户、孙伯玉'3'万户,岁时往拜之。'4'余见其年已七旬'5',鬓发如雪,两手指甲皆长尺余焉。

'1'云间,说集本作“松江”。'2'石万户置之别馆,莲花记所引作“石九山万户纳置别馆”。'3'伯玉,说集本作“白玉”。'4'此句下莲花记多出:“乐籍相传,以为盛事。”'5'余见句,说集本作“余闻见其七旬”。

赵梅哥

张有才'1'之妻也。美姿色,善歌舞,名虽高而寿不永。张继娶和当当,虽貌不扬而艺甚绝'2',在京师曾接司燕奴'3'排场,由是江湖驰名。老而歌调'4'高如'5'贯珠,其女鸾童'6',能传母之技云。

'1'张有才,说集本作“张友才”。'2'甚绝,说集本作“绝伦”。'3'司燕奴,说集本作“思燕奴”。'4'歌调,说集本作“歌喉”。'5'高如,说集本作“尚如”。'6'鸾童,说集本作“芙蓉”。

陈婆惜

善弹唱'1',声遏行云,然貌微陋,而谈笑风生,应对如响,省宪大官皆爱重之。在弦索中,能弹唱鞑靼曲者,南北十人'2'而已。女'3'观音奴,亦得其仿佛,不能造其妙也。

'1'此句集说本上多出“田教化之妻”五字。'2'十人,说集本作“一人“。'3'女,说集本作“其女”。

汪怜怜

湖州角妓。美姿容,善杂剧。涅古伯经历甚属意焉。汪曰:“若'1'不弃寒微'2',当以侧室处我。”'3'涅遂备礼纳之。克尽妇道,人无间言'4'。数年'5'涅没,汪髡发为尼,公卿'6'士夫多访之。汪毁'7'其形,以绝众之狂念,而终身焉。

'1'若,说集本及莲花记所引其上均有“君”字。'2'寒微,说集本作“寒贱”。'3'莲花记所引,此句下尚有:“鼠窃狗偷,妾决不为。”'4'人无间言,说集本无此四字。'5'数年,说集本作“三年”。'6'公卿,莲花记所引无此二字。'7'毁,说海本、说郛本及莲花记所引者均作“汩”。

米里哈

回回旦色。歌喉清宛,妙入神品。貌虽不扬,而专工'1'贴旦'2'杂剧。余曾识之,名不虚得也。

'1'而专工,说集本作“善攻”'2'贴旦,说集本、说海本、说郛本均作“花旦”。

顾山山

行第四,人以“顾四姐”呼之。本良家子,因父而俱失身。资性明慧,技艺绝伦。始嫁乐人李小大。李没,华亭县长哈剌不花置于侧室,凡十二年'1'。后复居乐籍,至今老于松江,'2'而花旦杂剧,犹少年时体态。后辈且蒙其指教,人多称赏之。

'1'十二年,说集本作“十三年”。'2'说集本于此句下,尚有“年逾六十”四字。

李芝仪'1'

维扬名妓也。工'2'小唱,尤善慢词,王继学中丞甚爱之,赠以诗序。余记其一联云:“善和坊里,骅骝构'3'出绣花来。钱塘江边,燕子衔将春色去。”又有《塞鸿秋》四阕。至今歌馆'4'尤'5'传之。乔梦符'6'亦赠以诗词'7'甚富。女童童兼'8'杂剧,间来松江,后归维扬。次女多娇尤聪慧,今留京口。'9'

'1'李芝仪,说集本作“李楚仪”。'2'工,说集本作“攻”。'3'构(繁体“搆”),说集本作“鞴”。'4'歌馆,说集本作“歌者”。'5'尤,说集本作“犹”。'6'乔梦(繁体“夢”)符,说集本作“乔萝符”。'7'诗词,说集本作“词章”。'8'兼,说集本、说海本、说郛本均作“善”。'9'说集本无“次女”二句,但别有“兵后,相传犹在云”。

李真童

张奔儿之女也。十余岁即名动江浙'1',色艺无比,举止温雅,语不伤气,绰有闺阁风致。达天山检校浙省,一见遂属意焉。周旋三岁(一作载),达秩满赴都,且约以明年相会,李遂为女道士。杜门谢客,日以焚诵为事。至期,达授诸暨州同知,而来备礼取之。后达没,复为道士,节行愈励云。'2'

'1'名动江浙,说集本作“名冠淮浙”。'2'此条,自“色艺无比”句,至“节行愈励云”一段文字,说集本无之;但有“琼花宴,教坊史六妇也。妆旦绝伦”十二字。又说集本于“李真童”条之后,尚多出《小国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