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深沉-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国外有些地区,由于枪支和炸药的泛滥,自杀更是一件一秒钟就能搞定的事,甚至自杀可以成为袭击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自杀和正常意义上的为了结束痛苦的自杀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不予讨论了。但在我国,还有两种自杀方式需要补充一下,一种是跳楼一种是煤气,这两种方式一般只为城市里的自杀者所采用,因为农村的楼房不会很高,跳下来完结的保险系数不高,煤气又没那个条件,自然都不会用了,而城里人采用煤气自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据说是煤气中毒而亡者面色红润,毫无痛苦的表情。很多人希望保持着一个笑脸离开这个带给他痛苦的世界,想来也叫人心酸。。。
以上是考察了一番从古到今的自杀方式,总的来看随着文明的发展,可选择的方式是越来越多的,再看看自杀的缘由从古到今有些什么变化。像自杀的方法一样,缘由也是越来越丰富,除为壮志未酬这条时下鲜有外,其余都还是适用的,另外多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学业上的,因这个原因而选择自杀的人占了全部自杀人群的很大一部分,而这部分也多是身心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社会家长学校带给他们的巨大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这样的悲剧在这个时代一出出接连不断的上演着,实在令人痛惜,而话题离开了遥远的古代回到了我身处的年代我也不禁悲伤起来了,不过话题还是要继续的。我们知道,在古代也有因为功名无望而自杀者,不过这与当今的情况却不太一致,他们那时往往是考了一辈子也未得中,眼看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于是干脆早走一步了事,但今天的自杀者们却大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他们绝没有到对生活绝望的地步却一个个义无反顾地抛下父母亲自己先走了,我不忍心责备他们,但这样走得太轻巧,太对不起活着的亲人了。古来自杀者大多是为了结束自己,如今却更多是为了逃避。
不可否认,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压力很大,竞争很激烈。我们的身心不能跟着时代的步伐迅速做出调整,于是,这些压力让我们吃不消,喘不过气来,于是种种自杀的念头就来了。。。看来,自杀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存在下去。当然,我们也不用害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我们就永远不会走上这条路,而人人能够做到了,自杀也就可以绝迹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晴雯——昙花一现的人生
当年哭喊着“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的晴雯终究拗不过婆子们的闲言碎语拗不过王夫人的权势,被赶出了园子。《芙蓉女儿诔》告诉我们,那年她16岁,而她进贾府时还只有10岁,粗略算一下,它在贾府也就生活了六年左右,宝玉在《芙蓉女儿诔》里更确切地告诉我们,她在宝玉身边一共呆了五年零八个月。
谁也不曾想到,这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竟是一位可爱女孩人生中最美丽灿烂的岁月。在她被撵出大观园后的第二天,她便做“芙蓉花神”去了。虽然宝玉信了那伶俐丫头的一番巧舌,我们却如何信得,不仅不信,从中不免又多了一分悲伤,可曾记得撵出当晚宝玉来看她时的一番情景?她和宝玉互换了内衣,嘴里还说“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这番话痴得叫人怜爱而又心疼,更可见她对宝玉对怡红院的牵挂和不舍,但最终还是因为王夫人的一句话而使她这最后的心愿也未能如愿。不得不与她的芳躯一样化为一缕灰烬,此最使人悲痛也。
宝玉认定世间万物皆是有灵的,比如他屋前阶下一株海棠无故死了半边便是今番的先兆。然而即便是先兆又如何呢?别说是先兆,就算事情眼睁睁在他面前发生他不也无能为力吗?宝玉虽然怜香惜玉,虽然博爱,但他认的是命,他所能有的不过是一时的悲痛加落泪,仅此而已,而此时只要编出一句“不是死而是去做花神”便可以让他转悲为喜了。不过这未曾不是件好事,如果悲伤于逝者无益,不如及早忘却悲伤了。
在红楼梦里,被撵出来的丫头并不多,一个是金钏,出来后便投井了,一个是茜雪,书中只略微交待,不知其命运(据周老猜测可能在后30回有她的故事),另一个便是晴雯了。如果说金钏被撵是因为在王夫人眼皮底下“勾引”宝玉,茜雪被撵是因为打碎了茶杯,晴雯被撵却是找不出半点错的,当然,在这样一个家族里,主人想要撵某个丫头走也是并不需要理由的,如果非要王夫人说出个理由来大概就是长得太妖媚,对宝玉构成了非常大的诱惑吧。然而王夫人可能不知道,晴雯恐怕是怡红院中最纯洁的女孩了。怡红院中的女孩,从袭人开始,想是有不少是与宝玉有染的吧,碧痕,秋纹,麝月。。。都难保干净,当然这在当时的制度下也是极其正常的,不能说是这些女孩儿的不是,然而晴雯却是非常干净的,有一回宝玉邀晴雯一同去洗澡,其用意是不言自明的,却当即被晴雯拒绝,这在别的丫头恐怕是难得的幸事了,准是乐得屁巅屁巅了。
或许到了临逝前,晴雯已然心有悔意了,她说与其这样担了虚名当日该另有打算了。其实我们能够深深地感觉到晴雯内心对宝玉的爱恋的,她的爱远比袭人等人来得纯洁和真挚,相比而言,袭人等人对宝玉的悉心体贴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得到一个姨娘的身份罢了,尽管是尽心而忠诚的,却不免带有点私心,只有晴雯对宝玉的爱才是无私的,唯有这样她才愿意在重病时能够为了替宝玉补衣而彻夜不眠。
回过头来再想想为什么当宝玉骂她“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时会吵起来了,我想她气的必不是“蠢才”两字,而是后面是“将来”、“明日”、“自己当家立事”这些字眼,在这之前她何曾想过有一天会离开宝玉身边而去“自己当家立事”呢?或许她的心早已随了宝玉的,就像在撵出后她说的一番话“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在晴雯心里她早已做着跟宝玉一辈子的打算了,所以宝玉忽然说出那些话来不禁令她心痛。或许晴雯在宝玉身边的那些岁月里一直是心中暗恋着的。
都说晴雯性格暴躁,我却以为这方才真性情。像袭人宝钗那样心有委曲却面不露色,强装平静,实在虚伪之极。如晴雯黛玉,悲则泣之,怒则喧之,将人类原生态的性情展现地淋漓尽致,方不枉来世一遭。
自然,在红楼世界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晴雯黛玉的悲剧结局,也看到了袭人宝钗的相对“美好”地多的结局,于是我们如梦方醒,这毕竟是一个世俗的世界,容不得晴雯黛玉这样的真性情,为了生存,谁都不得不多少学会点伪装。。。
从头至尾地看过,其实大观园里的女儿没有不薄命的。无论恣意蛮横的还是精心伪装的,都是差不多的结局,这恐怕也是人生的宿命吧。。。
才华在某些人身上简直就是浪费
——我不喜欢薛宝钗的若干理由
虽然举世无双的怡红公子贾宝玉对宝姐姐没有多大的兴趣,但在不少读者眼中,薛宝钗无疑是妻子的最佳人选,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因为她大度,贤惠,端庄,精明,能干,人缘好,会持家等等等等一大堆理由。
可是,还有一样东西好像还没有用到。细心的人一定发现了,那就是才华,在大观园丛女孩里,她的才华也是公认的,与林黛玉史湘云不相上下。然而,对于一个想要做贤妻良母的女人而言,这一点似乎是多余的。
事实是,“才华”对一个贤德的女人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不相融的,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言外之意就是“女子有才必无德”。为此,她也早作了抉择。原话如下:“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这里,宝钗所说的“不可救了”倒不是指得了痨病活不了命了,而是指从此做不成贤德的女子了。于是,宝钗为了能够做一个贤德的女子,她毅然抛弃了她非凡的才华和少女的纯情,把自己装得冰冷冰冷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终于她被选做宝玉的正式妻子,也被当代读者看成贤妻良母的典范。
宝钗成功了,如果不是遇着贾宝玉这个犟种,她一定过得很“幸福美满”,但唯一令人叹息的是,她辜负了她的才华,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做一个贤妻良母太渺小太平凡了,中国历来都不缺贤妻良母,相反这样的女子多得把中国男人都宠坏了,才女却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宝钗做此选择实在是太辜负造物主的安排了,其实按我的拙见,宝钗应当做的是“奋笔疾书”,代表贤德女子们声讨被她们宠坏了的男人,开创中国女权运动的先河。然而,事实是她自己也做了一个视男人为上帝的贤德女子。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结于她抛弃了“才华”。
这里我先想分析一下“才”与“德”的关系。
“才”是一种上天赋予的气质,是一缕充满个性的灵魂,是一颗自由奔放的心灵,是一双独具慧眼的眼睛,“才”总是伴随着想象的驰骋和思想的延升。而“德”是什么?“德”是人为的规范,是道德的准则,是一种对人天性的束缚和制约。举个例子,上天赋予人喜怒哀乐的情感,本来你可以随着心情自由表露你的这种情感,然而“德”的出现要求人们不能有“怒”,即使怒了也要压抑住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叫做“大度”。还不能有“喜”,女子要做到“笑不露齿”,这叫做“矜持”。于是,人天生所具备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和笑骂哭啼的表达都被视为是有违道德准则的,需要将它们统统摒弃。那么很显然,要做到“德”,它面对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才”,后者是自由奔放的,前者是人为约束的。精明的道学家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为了维护他们的统制地位,他们也必须维护这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范,于是,满脑子坏主意的道学家们整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歪论来欺骗广大未暗世事的女孩子们,一骗就是几千年……
很可惜,我们聪明的薛宝钗中计了。一腔才华在她身上白白地浪费了不说,甚至还化作了道学家的帮凶来诱导林妹妹,好在,林妹妹最终没有听她的话至死保持住了才女的个性和女孩子的痴情,她还“劝导”过贾宝玉,结果遭到了白眼,可惜的是这一切都不能使她醒悟,她早已下定决定要做一个贤德女子了。既然如此,我要说的也已经说完了。。
还不忘我的标题:才华在某些人身上简直就是浪费,所谓“某些人”当然决不仅仅是薛宝钗一人,她不过是一个典型,况且我也熟悉红楼便拿她说事了。实际上我相信,把“才华”当成屎憋在心里的何止成千上万。
好了,谨以此文献给被所谓“德”压垮了的才子才女们!
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