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服从:完成任务的学问 >

第1章

服从:完成任务的学问-第1章

小说: 服从:完成任务的学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口,影响公司发展的内在隐患

  如果公司里的员工都学会了找借口,那么这个公司很可能会因此而垮掉!
  不久前,和几个企业家朋友聚会,大家每次见面讨论的基本上都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次也不例外。一家保险公司的总裁弗雷尔先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同感。
  “在我的企业里,现在最让我头疼的问题就是,很多员工都学会了找借口,遇到麻烦事不是推说自己忙,就是干脆推说自己病了,不来上班。或者把本来属于自己的问题推给别的同事去处理。时间一长,形成了一种风气。连以前很勤奋的员工也学会了找借口,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这两个月来,我们公司的业绩严重下滑,我在员工会议上反复提醒他们纠正这个毛病,但没什么效果。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难道把他们全部解雇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弗雷尔先生抱怨说。
  弗雷尔先生的这句抱怨成为了这次聚会谈论的主要话题。其他几位表示,这个问题同时也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现在,公司里找借口、互相推诿,和办公室厌倦症一样,如瘟疫一样在很多的公司里蔓延。前不久,我辞掉了一个老是推说生病不来上班的员工。但后来发现,这样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公司里其他人照样找各种借口来搪塞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加州建材销售有限公司的总裁劳拉先生同样一脸愁容。
  大家一致认为,公司里员工纷纷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已经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内在隐患。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上班迟到了,会有“生病了,起得晚”、“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行业萧条”、“别人也做的不行”、“还有做的比我更差的呢”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
  在公司内部,如果有人学会了偷懒,找借口,很快就会有人跟着他学。
  “汤姆经常找借口不来上班,有时候还把工作推给我做,却一直拿着和我一样的薪水。我却付出了比他多几倍的努力,我干嘛这么傻啊?”
  “杰克逊借口说自己家离公司远,每天慢腾腾的到中午才来上班,他的收入居然比我还高呢。”
  “他生病,我还头疼呢。”
  在很多公司,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声。通常,公司里只要有一两个经常找借口不守纪律的,其他人往往会效仿他。不学好的,偏学坏的,真是咄咄怪事!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互相推诿,互相抱怨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公司团队精神,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战斗力和经营业绩。
  一个小小的借口,可能会毁掉公司一桩大的生意。
  如果公司里的员工都学会了找借口,那么这个公司很可能会因此而垮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找借口,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

  不愿承担责任,拖延,缺乏创新精神,不称职,缺少责任感,悲观态度,看看吧,那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
  前面已经讲到找借口互相推诿对公司的危害性,也许有的人会说:“公司经营好坏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不过是被雇佣的员工,即使公司垮了,我大不了另找一份工作,个人并没有什么损失。”
  其实,利用借口逃避责任,最大的受害方,并不是公司的领导者,而恰恰是那些找借口的人。
  在工作中,他们找借口往往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
  (1)我开始就没答应做这个事情,所以出了问题不是我的责任(不愿承担责任)。
  (2)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尽量吧(拖延)。
  (3)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缺乏创新精神)。
  (4)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不称职、缺少责任感)。
  (5)我们从没想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他们都超出我们一大截(悲观态度)。
  不愿承担责任,拖延,缺乏创新精神,不称职,缺少责任感,悲观态度,看看吧,那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
  其实,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是不喜欢找借口的人的。试想,如果你与某人约好时间见面,而他迟到了,见面张口就说:路上车太多了,或者是他在门口迷路了等等,你会怎么想?生活中只有两种行动:要么努力地表现,要么就是不停地辩解。没有人会喜欢辩解的,那些动辄就说“我以为、我猜、我想、大概是”的人,想想吧,你们从这些话中得到了些什么?
  当然,我们并不能解决“路上堵车”的问题,我们也不太可能等外部条件都完善了再开始工作,但就是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我们无法改变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改变自己对借口的态度——远离借口的羁绊,抵制借口对自己的影响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越是环境艰难,越是敢于承担责任,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就一定能消除借口这条“寄生虫”的侵扰。很多借口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找来的,牵强附会。同样我们也完全可以远离、抛弃它们。
  许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奋地为他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受伤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老板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努力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玩世不恭的人身上的。
  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老板的器重,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资产——自信,对自己所拥有的才能赢得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器重的自信。
  但你如果只想得过且过,随便都可以找到借口来搪塞责任。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会有很多的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你很容易学会抱怨、推诿、迁怒、甚至愤世嫉俗。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啊!
  寻找借口惟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这样的人,在企业中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也不是企业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员工;在社会上不是大家可信赖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这样的人早晚会落到被社会所淘汰的境地。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结局是这样,请你学会拒绝借口;学会服从!
   。。

好好省察自己的内心

  只要我们能够时常进行自我检讨,而不是一遇到麻烦事就找借口推搪责任,我们就能建立起正确的工作态度,逐渐成长为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
  在研究员工找借口心理的时候,我试着将他们为什么找借口的原因罗列了一下,在我看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a;丧失对工作的兴趣
  b;因为懒惰
  c;对老板心怀不满
  d;把工作当成苦役
  e;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当然,这些情况也有共通的地方,比如说,有的人是一直懒惰,有的人则是因为对工作不感兴趣而懒惰。
  这些毛病会吞噬人的心灵,使心灵中对那些勤奋之人、成功之人充满嫉妒。
  那些思想贫乏的人、愚蠢的人和慵懒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人家发财了,他们就说:“那是幸运。”看到他人知识渊博、聪明机智,他们就说:“那是天分。”发现有人德高望重、影响广泛,他们就说:“那是机缘。”
  他们不曾亲眼目睹那些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经受的考验与挫折;他们对黑暗与痛苦视而不见,光明与喜悦才是他们注意的焦点;他们不明白没有付出非凡的代价、没有不懈的努力、没有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是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取决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没有机缘巧合这样的事存在。
  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有的人甚至逃避工作,却心安理得地拿薪水。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毫无责任感,这对他们自己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迟早将面临被淘汰的境地,甚至没有人愿意再聘用他们。
  假使一个人身体上有了疾病,他就会去找医生,好好检查一下,把它医治好。而如果我们的心灵上犯了卑劣、愚蠢的毛病,那就该服一帖有力的心药来治愈它。
  有一个小孩走到杂货店的自动电话亭里,因为电话亭的门没有关好,所以店员可以听到他的话:“几天前,你们不是在报上登广告要招雇一个男孩子吗……噢,已经找到了?……这个孩子的工作还合适吗?……谢谢你!再见!”
  那个店员看见那孩子走出电话亭,就说:“运气很坏吧,没有得到这份工作。”
  那孩子说:“你想错了,三天前我已经获得这份工作。我只是想知道,他们对我满意不满意。”
  有一位布道家对我说,他拿起一篇以前讲过的布道词来读,可是没有读完,因为愈来愈读不下去了。于是又拿起另外一篇,也觉得平淡无奇,觉得有点不对劲。后来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见解已经幡然改观,仿佛河床已经改道,无怪乎重读旧日的布道词,感到篇篇都不入眼了。
  有一位太太写信给我,对我说,她的婚姻濒于破裂,可是终于挽回了。原来,她总是指责丈夫的不是。可是,有一天她坐下来,自己责问自己:“假使丈夫的女秘书走了,他会很不方便。假使丈夫丧失了一两位知友,他会很伤心。可是如果我走了,他有什么损失呢?我只不过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寄生虫!”
  经过如此忠实的自我检讨,终于把即将破裂的婚姻挽救了回来。
  假使我们能够时常这样检讨自己,这就是一种很健全的态度。
  我永远忘不了几年以前,当我在英国时,有一位老年人告诉我他如何省察自己的经过。他很温柔,也很明智,他大概感到我很关心他,很羡慕他的风度,所以毫不隐瞒地诉说自己的过去。
  “几年以前,我的脾气还很性急易怒,碰到什么事不对劲,就唠唠叨叨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这真是不可救药了。因此我的身体和事业,都弄得一塌糊涂。我自己固然痛苦,旁人也跟着受累。
  “有一天,我跳出了自己的驱壳,仿佛抓小猫小狗一样,一把抓住了自己的颈项,对自己说:‘看清你自己,你只是一个平凡的愚人!’如果我们说自己的弟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