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农家幺妹 >

第62章

重生农家幺妹-第62章

小说: 重生农家幺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梁自有了儿子,人逢喜事精神爽,每天干活儿时都笑着,就是宁婉小心地将娘不能再生了事儿告诉他都没有让他的笑容变淡,“你娘已经四十了,我原也想未必能再生,现在有了你们姐仨儿,再加上这个小的,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因此他也笑哈哈地根本不向于氏提,每天一早起来先逗小儿子一会儿然后就去做干活儿了,“到儿子说亲的时候,家里的房子要翻新,还要备下聘礼、接亲的钱、酒席的钱……现在就要开始攒起来。”

如今他在院子一角砌了一个炉台,又买了一口新锅,专门炒山货用,这样就炒山货和做月子饭就分成了两处,免得相互耽误。又在炉台上搭了一个棚子,这样下雨天也不影响干活儿了。又抽了时间把秋菜下窖。

三家村每家都有储菜的地窖,从地面向下挖出一个方形的洞,到了五六尺深的地方再向侧面挖进几尺成一个半人多高的深洞,秋菜下来晒去了多余的水分,便可以放到窖里,这就是下窖了。

下窖并不是胡乱将菜堆下去就行的,菜到了窖里的摆放很重要,既要能通风,还要能多装,到了一定时候还要倒窖,也就是将所有的菜都重新摆上一回。所有的这一切为的都是让秋菜能放上一冬,整个辽东的冬天真是大雪封山,田里再没有一点生机的,一家人冬天的菜就全指着窖藏的呢。

总之,整个秋天宁家就是一个字,“忙”!就连中秋节白天大家也都在做事儿,只是到了晚上宁婉发了赏钱,又每人送了两块从虎台县里买的月饼,然后她和爹在院子里看了看圆圆的月亮便都进了屋,娘和小弟弟还不能出门呢,所以就在月子房里一起吃的团圆饭。

小弟弟出生已经有十几天了,不再是最初时红皱皱瘦巴巴的,渐渐白胖起来,不必说爹怎么也看不够,就是宁婉也喜欢看他。不论是他是睡觉,还是睁大眼睛东张西望,还是哇哇大哭,落在大家眼里都是那样可爱。

可是宁婉喜欢着他,却又不免要酸,“爹娘有了小弟弟,就只喜欢他了,再不喜欢我了。”她原是幺女,就算经历了那个梦境,但在娘家也是要撒娇的。

爹娘就赶紧说:“哪里呢,就是有了你小弟弟,我们也都一样喜欢的!”娘又补充,“你爹给你小弟弟买拨浪鼓时不是也没忘给你也买了一盒粉吗?”

宁婉的歪话就派不下去了,便又说:“爹娘也应该给小弟弟先起个小名了,总小弟弟的叫着,多不方便啊!”在三家村,男孩子生下来先起小名,家里随意叫着,到到大些时或是请老辈或是请有名望的人帮忙起大名,不比女孩直接起了名字就成。

其实宁梁和于氏早商量了许久了,但是就是一直商量不出来,二房的长孙叫狗剩,三房的叫拴儿,自家的叫什么好呢?三家村这边都相信贱名儿才能养得住孩子,因此他们想到的自然都是“猫剩”、“小狗子”之类的,还有一个是“四丫头”,故意叫女孩的名儿,为的是骗阎王爷家里生个女孩儿,这样就不能被小鬼带走了。

这样的名儿宁婉听了都不满意,她虽读过书,也能帮弟弟取一个文雅大气的字,但是又不合三家村这边的规矩,想也知道爹娘一定不会同意的,因此想了半日倒有一上主意,“不如叫石头吧,哪有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还长久的呢?”

爹娘一听便相视一笑,“果然不错,又是个贱名儿,听着也不差。”然后就叫小弟弟,“石头,你三姐帮你起名了!”

石头哪里能听得懂,嘴里吐个小泡泡睡着了,大家便哈哈笑了起来,“石头吐小泡泡的样子最好看了!”

没两天大姑与爹一起来家了,原来中秋节时宁贤因孩子小不能回娘家,大姑去了赵家庄子上帮忙也不得空儿,大姐夫和大姑夫都忙着家里的农活儿,因此便没有来三家村,眼下赵家回了县城,大姑便过来看娘,也将大姐的节礼捎来了。

大姑是个爽快人,与娘笑着说:“那天二郎给我送了红蛋,知道你生了儿子,我喜得晚上都没睡好。如今你们两个将来就有靠了。”在她心里,固然也觉得宁婉能干,但是毕竟比不得儿子能当家立户,传承血脉。

于氏就笑,又悄悄向姑姐说:“还是麻烦姐姐帮着婉儿相看相看亲事,家里有了石头,她便如两个姐姐一样好好嫁出去,我和也爹自然也要多给她备嫁妆的。”

大姑就笑,“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可是又说:“我看婉儿长得越来越俊,也越来越能干,倒是不想把她说在我们村里,最好也像她二姐姐一样嫁到镇里去,只是我们那边的双台镇上我认得的人家不多。”

于氏也深以为然,“我听她爹说,就是虎台县里的人看了婉儿都说她不像山村里的姑娘呢,望远楼的掌柜一直念叨家里没有年岁差不多的儿孙,否则一定要我们家结亲的,所以我想着婉要是能嫁到镇上也不差什么。好在她现在还小,倒不急,只慢慢打听就行。”见宁婉端着茶进来,就不言语了。

宁婉其实听到了,家里才多大?她的耳朵又灵,就连先前娘小声说的话也听得七七八八,只是不好直接反驳,她固然是要嫁的,但是断然不能嫁太早,家里只剩下爹娘和弟弟恐怕很难撑得起家业的,她总要多帮扶几年。

大姑便又与于氏和宁婉说起了家常,“你们道我中秋节为什么没回娘家?是到一旁赵家的庄子上帮忙去了。赵太太请了十分重要的客人,管事一下子点了二十多个人过去帮忙,厨房里每天都不停地做各种吃食:除了一日三餐还有点心、奶酪、果盘……流水般地送上去,时常送上去什么样就什么样端了回来,全赏了大家,我这些日子竟吃了好多没见过的东西。”

“听管洒扫的人说,花园里的小路上不许有一片落叶的,只要看到就要赶紧拾走,你们想那院子里又是怎么样干净?只是大家都进不去,并不能看到。”

宁婉便问:“赵太太请的客人是谁呢?”

“我们哪里知道,只恍惚听说是安平卫的,姓路,”大姑突然又一拍脑门,“我还看到了路家的少爷呢,穿着锦绣的衣裳,骑着一匹大马,十分威武!”

宁婉便知道了,原来到赵家作客的是赵太太的儿女亲家,赵太太的女儿便嫁到了安平卫路家。而这路家正是世袭安平卫指挥同知的,这位路少爷正是嫡长子,将来也会承袭家里的军职。宁婉嫁过去时,赵太太的女儿已经生了路家的嫡长孙,四品官职自然将来是赵太太外孙的。是一门十分不错的亲事,也无怪赵太太十分用心。

果然大姑就说:“我去帮忙了半个月,连赏钱加工钱一共得了近两贯,里面还有路家赏的,你们说,他们多有钱!”

娘听了颇为大姑挣了这一笔钱高兴,“有钱人家行事就是大方,大姐得了两贯钱也是命好!”

大姑就笑,“我给你们每人都买了东西!”说着拿出来衣裳吃食的给大家看。亲戚间自然是相互帮扶的,先前大姑也时常贴娘家弟弟,可是她不过一个农妇,家里有丈夫有儿女,贴的自然也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宁家的生活。眼下宁家日子好了,自然也会贴大姑家里,大姑便更要回礼。

这样亲戚才会越处越好。

第78章 上梁

    当然亲戚并不都是一样的,刘家这门亲却一直相反,从来都只有宁家给刘家的,却少有刘家回报的。

按说刘家住在马驿镇里,日子比梨树村里大姑和大姐家都要好,但是他们却极小气。娘生了石头他们本是最早知道的,刘货郎过来时只拿了三尺红布,他一向巧嘴,虽然东西少却将话说得十分圆满,“本来想买些鸡蛋送来的,只是镇上的鸡蛋哪里有我们村里的新鲜?我原想进了村子换些,不料大叔大婶们都说岳父和岳母家里鸡养得最多,也不缺鸡蛋吃,我便想着,自家人不弄那些虚的,不如等我回了马驿镇再让清儿挑别的买来。”

又说了一堆家里人如何惦记娘,宁清挺着肚子要回娘家的话,把爹听得十分动容,“都是一家人,大家实实在在的来往就好。”又说刘货郎,“你拦住清儿就对了,山路难行,她有了身子,若是不小心碰了一下可怎么了得?”

“正是,岳父说得十分有道理,我爹娘就常说我的亲事结得好,还让我向岳父学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刘货郎到三家村一次,卖了货,又在宁家吃了一顿好饭好菜,最后挑着担子走时还带了一只小公鸡,爹听了宁清特别想家,又馋家里炖鸡的味后立即抓了最肥的一只小公鸡捆了翅膀让刘货郎带给宁清吃。

宁婉在心里冷笑了几回,便自嘲道:“其实刘家也不是没有给宁家回礼,只不过这回礼是一堆好话儿而已。”当然只在心里对自己说的,她并不愿意说破了让爹娘听了伤心,毕竟宁清也是他们的女儿。再说白了,宁家的帐都在她的手中握着,爹娘也不可能拿着补贴宁清,只一只鸡真算不了什么。

娘出月子时,家里正过了最忙碌的一个月,但各种的事情依旧不少,她见了自然着急,要出来做事。其实要带一个奶娃娃本就很忙,宁婉死活拦住了娘,“省几个钱重要还是养好石头重要?娘还是在家里带石头,等明年开春石头大了,娘也就能出来做事了。”又留大娘在家里帮一个月的忙。

过了中秋后天便一天天冷下来了,宁家送到虎台县的东西再没有时鲜货,而晒好的干货是很轻的,送上一回便能用上些时日,至于那些炒货虽然还多得很,但是宁婉却有意压下了许多,这些东西总要到了快春节时才能卖上更高的价呢,眼下只供得上几家长期送货的酒家就行了。

而且,家里也另有原因不能隔日去虎台县了,秋收后是要将粮食运到马驿镇交税赋的,先前都要宁梁一筐筐地背去,如今正好用毛驴送。自家的送完了,也帮别人家送了几次,自然也都要算工的,宁婉便将这些工合成一处,又贴了些钱将爹今年的徭役顶了。

无怪有人写诗说“农家少闲月”,一年到头从春耕秋收忙过了庄稼又要替官府做事,修城墙、挖水渠、建房舍不一而足,连来带去的总共也要一个月时光,年年出过徭役回来也就寒冬腊月了。如今宁梁着实忙,听幺女说将徭役顶出去也不心疼钱,只连连点头,他在家里只会挣更多。

村里一半壮劳力都出徭役去了,还有一半的人等他们回来时再去,小山村里竟似空了许多,好在这时候田里的农活已经全做完了,就是山货也采得差不多了,许多人家便闲了下来,唯有宁家院子里天天炒干果还忙碌着。

这时郭夏柱和罗双儿的新房终于开始动工了,农家盖房子多是选这个时候,半村子的人帮忙用上十来天便能盖好三间房,两旁带上仓房、猪圈,屋后留上一块菜园子,外面再砌上院墙。一个新家就成了。

因此这些日子罗双儿不再来宁家,回家给盖房子的人当下手,再做饭做菜。

宁婉自然关心罗双儿的新房子,先前在她的梦里罗双儿一直住在郭家厢房里的一间小屋,现在她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一定会非常高兴。可是她实在太忙了,平日也顾不上,只在上梁那天过去送礼。

上梁是盖房中最重要的时候,自然有许多讲究。首先不管什么时候将房子盖得差不多就要上梁的时候,却都不能直接把房梁放上,而是要等一个吉利的日子,然后在早上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办“上梁礼”。

办上梁前要先将房梁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