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医话系列(一):中医观念治大病-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子:这些离现实生活太远,能不能说近一点?
先生:中医认识事物全是动的、活的,生命个体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共有的普遍性。
弟子:了解这些对于把握疾病有什么好处?
先生:找准个性定位,解决普遍问题,“正病正治,正病反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都有遵循的原则和道理。
弟子:植物、动物、矿物和人的区别?
父亲:矿物以其沉重收敛诸物,而散落在大地山川河流之中,它们与太阳的距离最远,被中医称为阴性物质;
植物以其不动追寻矿物的踪迹而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它们下以根系扩张,上跟随太阳枝叶张扬,转化矿物质和植物蛋白,被中医称为阴凉之物;
食草动物四处游荡寻觅植物的生长痕迹而有规律地移动,食用植物就等于获取矿物质和植物蛋白,再把这些转化成动物蛋白,动物可以自由获取阳光,阳性十足,中医讲肉、蛋、鱼、牛奶为生热之物,多吃容易堆积热量;
食肉动物抓捕食草动物位居生物链的最上端,直接吃肉,它们获取能量多,消耗快,动作迅捷,性格凶残,阳多阴少,寿命最短;
人的意识依形而立,形神兼备是每一个人的终生追求,疾病是纠正形神偏离的最好礼品和药物,谁吃不下,谁就不能好病,这是中医几千年来形成的最高准则和定论。
弟子:细菌、微生物、病毒是怎么回事?
先生:它们都是中医里面说的精微物质,中医称它们为疬气(或者疫疠);
现代科学证明了它们的存在,细菌、微生物、病毒是转化有机体的桥梁,人体有识别系统可以辨认它们,平时构不成对人体的威胁;它们无处不在,实际存在甚至比人类的历史都要早,在它们身上同样有更细小的微生物威胁它们(其小无内),大家都在互相促进中生长。
弟子:中医的确揭示了很多生命奥秘!
先生:还有很多,以后慢慢说吧…;
弟子:我写了一篇东西请您过目,题目:“体悟中医”
“奇怪呀!深远呀!微妙呀!用古人的语言就是:怪哉!壮哉!奇哉!中医所展现在我面前的东西,真是不能够用普通的语言来说明,每个人所掌握的内容不一样,所得体会也不尽相同,所以任何人的体会只能作为个体的感悟进行交流,而不能强加给任何人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有一个感觉可以互相沟通,那就是发现了古人道出真理的私密情景:心田中会流露出一种神秘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比给你十吨黄金都要宝贵。
中医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扇扇重生之门,其古奥秘意,志在深远,不贪一时之功,不在一时之胜,其重生之门狭窄而微妙,真正学进去的中医人都知道。
中医的理论框架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她不讲哲学,但里面有哲学,她不讲天文,但里面有天文,她不讲地理,但里面有地理,她不讲人事,但里面有人事,她不讲万寿无疆,但里面有养生的榜样和原则,她不讲解剖,但里面有解剖,她不讲方药,但里面有无穷无尽调理治病的正确方法…,这就是中医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独有特点;
所以中医一再强调,作为一名中医一定要知道并真正掌握天体对人体先天和后天的作用,地理对人体制约和颐养的作用,人事对人体情志的作用,形与神在人体内部的转换作用,人体中的气与血在人体内部的推动和输布作用…;
中医的用途更是微妙,巧妙地令你无法让她与生活分开,有时低贱的像一个丫鬟,天天用她还要骂她,有时高贵的像一个仙女,一剂方药化危、化急,成和、成缓,了无痕迹;一根银针,金光闪耀,壅遏自消,只让人感觉云里雾里、疑上心头。其俗,真假难辨,真中有假;其高,高不可攀,广大深远。不懂得的人,通过强力希望改变她,懂得的人,因为人数太少,其言也微,真理微言,感天动地。有许多人感谢中医的好处就形成了下面的故事:“混沌之死”:
内容:“《庄子·应帝王》记载:在南海之滨有个叫“儵”(shu音抒)的帝王,在北海之滨有个叫“忽”的帝王,在南海和北海的中间有个叫“混沌”的帝王,有一天他们共同相遇在混沌管辖的地界,混沌十分周全地款待了儵和忽两位帝王,他们两个为了感谢混沌的盛情款待,就商量说:“人人都有五官七窍,可以用来视物、听音、吃饭、呼吸,而单单混沌没有,我们把它们开凿出来也算感谢他了。”每一天开凿一窍,七天就把混沌给弄死了。”
现代许多人认为中医太土,其经典理论有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地方,很想好心地改变中医理论让她更快地适应现代人的科学观点,殊不知大家努力想要改变中医的做法,很可能做成上面的故事,反而给中医带来巨大危害。。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十七章 中医断病
第五卷 中医治大病
所谓治大病的概念,被人们应急的情绪所感染,人们被抢救生命的假象蒙住双眼,“活在当下”成为人们追求生命现象的诉求和首选;诚然,面临生命威胁的急症需要重视和抢救,获得的结果却是:生命机能的缺失和苟延残喘;“治未病”就是治大病,可以阻断90%以上的重症不会出现;治已病是不得已的被动选择,只能化解,不能强力逆转,强力的医疗改变为下一次生病留下更多隐患,以上就是中医治大病的观点。
第三十七章 中医断病
弟子:中医认为应该怎样判断和治疗疾病?
先生:中医永远在“知一”的情况下,采用两分法来区别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情形和结果,因此中医在疾病的分类方面异常简单,不会创造很多的疾病名称,也不会产生太多复杂的治疗程序,但要真正把握病机非得全面掌握中医理论才行,这就显示出医者的真正功夫了,往往是,一般人治不了的复杂病,到了真正中医人手里,很快能够断出生死时速,子丑寅卯。
弟子:真的那么神吗?什么叫“知一”?
先生:所谓“神”的概念在后面有专讲,“神”在中医的概念里很重要,好像外延很广,在哪里都有用,其实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变化不测谓之神”,别人掌握并能够获得预料结果的能力,在你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你会瞠目结舌,就像刘谦的魔术,不知谜底的情况下大家都称刘谦很“神”,但对于懂得的人来说,很容易看破,所以做魔术的人很怕人揭破谜底,就一层窗户纸而已。
不丢弃整体就是“知一”,任何时候中医都不会放弃整体观念,而整体概念在中医里绝不是机械死板,是个十分活跃、外延很大的思维工具,它的外延会根据观察病情的需求向宏观和微观发展,如果很难找到病根,中医会一直找下去,一直到找到为止,当然对于中医理论掌握的越完整全面,治疗效果越迅捷、治疗结果也越神奇。
一个简单比喻就是:你的手里拿个坏苹果让中医诊断,中医除了会追究生长苹果的枝条和树冠(宏思维)还会认真剖析苹果形、神以及内部的详细病变情况(微思维),而那些情况正好是和中医理论相匹配的东西,并能够把预后的情况也准备好。
现代的许多中医医生,因为学习中医的方法较古时候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已经很难迅速完整地掌握中医理论了,一些中医古籍对于他们来说成了可以随意丢弃的东西,这犹如数典忘祖,一门可以随意抛弃根本的学问,仍然希望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吗?他们治病的方法看起来更像西医,因为对于中医理论不太清楚,或者模棱两可,导致中医衰退和信心不足是预料当中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这也怨不得他们;
当今之计,仍然想致力于中医的人士应该引起惊醒,未来的中医将会担当医疗的主流,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前提是掌握的知识一定要正确,并且具有科学普及性,“时刻准备着”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弟子:怎样认识中医的“两分法”?
先生:事实上中医从来没有分出过“两分法”这个概念,只是为了向你表述清楚中医治病的核心才拿出来用一下的新名词,但却是根据深入思考后拿出来绝不能歪曲中医理论的东西。
所谓“两分法”,首先“知一”,就是把握整体;其次是知阴和知阳、明析利弊;其次知五行往复,脏腑、经络、形体,母子传移等秩序变化关系;再次知三阴三阳、表里、开合、传变的转移,对这些内容都能够了然于胸的人,你能说他不是好中医?
弟子:中医治病的道理我略微懂了,三阴三阳我弄不明白?
先生:这些仅是中医理论当中的专有名词,刚开始听会很不习惯,三阴总结起来就是阴,是阴分化成太阴、少阴和厥阴的结果;三阳总结起来就是阳,是阳分化成太阳、少阳和阳明的结果,五行本身也是阴和阳分配的结果,在气化、无形的状态,叫“运”,即在天空、在气的状态,中医叫“五运”;在物质、有形的状态,叫“行”,即在地球上、在身体里面叫“五行”这些在后面有专讲,都是强调生命机体的动态功能,都是活的东西,是十分严谨和科学的中医理论,有兴趣接着看。
弟子:所以讲到根本上,您说疾病只有两个阶段?
先生:对,就是治未病和治已病两个阶段!具体到人体,追踪阴阳二字就能把握治疗的真谛:不是虚就是实、不是寒就是热,不是里就是表,总有偏重面和诊断的依据;医圣张仲景就把人的疾病分成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实际就是阴病和阳病两部分,其它的就归属到杂病里进行讨论;
讲深点,阴病多发生在形体脏腑机械运转功能性方面,阳病多发生在形体气化功能和精神情绪层次方面,所以在中医那里常会听到:劝人不要生气、气机不化、阴盛阳虚等,或者反过来说的一些中医名词。
弟子:能不能举个例子让我明白中医的实用性和简洁性?
先生:病人的病灶在身体的上部,或者表面,就采用超越的方法,让病变发散出去;病人的病灶在身体的下部,就采用宣泄的方法,让病变排泄出去;病人的病灶在身体的中部,就想办法让身体吸收掉,如果仍有遗留,继续采用上法直到好为止。
弟子:中医的治法真是巧妙、直接啊!疾病是活的、会变化,治疗的方法跟着改变,不知道的人还都以为曲折!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八章 调神就是抓根本
第三十八章 调神就是抓根本
弟子:前些天去一名老中医那里实习,碰到一个有趣的病例,我摘录了对话内容请您评价一下(医生和老太太是熟人):
老太太:大夫,我头晕、胸闷,血压又高了。
医生:不是没事了吗,怎么又高了?
老太太:不就是为了孙子嘛,我让他多吃,他妈妈不愿意,吵了两句。
医生(半开玩笑说):送你一个字:“贱”。
老太太:吵就吵了,临后还不让我带孩子,这不,血压就上来了。
医生(半开玩笑说):再加上两个字,送你三个字:“贱骨头”。
老太太:哎哟,您提醒我啦,真是“贱骨头”,我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