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赵匡胤传奇 >

第103章

赵匡胤传奇-第103章

小说: 赵匡胤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峻,王殷,范质三人本是郭威心腹,一见澶州兵变信报,知道郭威回来当皇帝了,便立即下令京师*,派将士紧守九门,禁止通行,封锁内外消息;静候郭帅归来。又与窦贞固,苏禹珪商议出迎郭威礼仪事项。

  那窦,苏二人性本懦弱,且又是曾经*余生保住了富贵的,如今不管外边再有什么动荡,也不管是谁当皇帝,那里还敢乱说乱动?都只有唯唯诺诺,俯首听命就是了。因此,郭威回来那天,绝早就领着满朝文武百官,到城外列队恭候,一俟驾到,便俯伏在地,三呼万岁。

  那郭威见了,自是满心欢喜,下马与众人相见,一一存问,稍叙寒喧,诸大臣俱议及入朝继位之事,窦贞固,苏禹珪等就将一篇早就写好了的,朝廷百官一齐署名的劝进表呈上。并请郭威立即上朝登极。

  郭威见了,心中当然十分高兴,但口中还是十分谦逊,只说道:“当日大军北征,曾奉太后诰令。如今未得太后诰敇,不便擅行入京,须得太后明示方好。”于是,下令三军就驻在城外皋门村,暂不入城。

  众人听了,自然领会,几个领班宰辅当即上朝入禀太后,太后听了,惊得当时昏厥倒地,众人也顾不得她是死是活,是哭是笑,乐意与否,就由范质写就一道诰文,内监加盖玺印,就令郭威监国。诰文全文如下:

  枢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内外之任。翦除祸乱,弘济艰难,功望盖天,人望冠世。今则军民爱戴,朝野推崇,宜总万机以允群议,可即监国,中外庶事,并取监国处分,特此通告。

  次日一个清早,众官赍着诰文,来至皋门村大营,当众宣读。这样一来,天下皆知,如今大汉的皇太后下了诰令,把监国大权交给郭威了,郭威如今已经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天下之主了。

  如今是年残岁末,既然是自立皇朝,破旧立新,自应等到“三阳开泰,万象更新”,待新春之时登位岂不更好?因此,郭威并不急于马上登基。急甚么呢?反正现在已经是皇帝了,可以称孤道寡了,可以号令天下了,还急甚么急?

  于是,就令范质撰写了一道谕旨,把自己从当兵到当皇帝的前因后果昭告天下:

  寡人出自军旅,并无德望。因缘际会,叨窃宠信。高祖皇帝甫在经纶,待以心腹:洎登大位,寻付重权。当顾命之时,受忍死之寄:与诸勋旧,辅立嗣君。旋因三叛连衡,四郊多垒,更承朝命,委以专征,兼守重藩俾当劲敌,岂敢不奋身戮力,竭尽忠心?冀肃靖疆场,以保安社稷。叵料奸邪构乱,将相连诛:偶脱锋芒,克平患难。志安刘氏,顺报汉恩。唯择长君以绍丕业。遂奏太后,请立徐州相公。奉迎之使已在道途,法驾行旌未至都下,寻以北方告变,寇骑入侵:遂率师徒,径往掩袭。行次近镇,已渡洪河。十二月二十日,将登澶州,军情急变,旌旗倒指,喊叫连天,引袂牵襟,迫请为主。环绕而逃避无所,纷纭而逼胁越坚。顷刻之间,安危不保。事不由己,须至徇从。于是马步诸军拥至京阙,今奉太后诰旨,以时运艰危,机务难旷。传令监国,逊避无由。黾勉遵承,夙夜忧愧。所

  望内外文武百官,共鉴微忱,匡予不逮,则寡人有深幸焉!布告四方,咸使闻知。

  接着,一连两日又下了两道诰旨,一道是太后的诰文,一道是新君的圣旨。以太后名义下的诰文是:“刘汉的太后下令要郭威监国。”新天子的圣旨是以郭威名义下的;说道:“好的!既然太后下了诰命要我当皇帝;哪我就来当皇帝,管理这个国家吧。”

  这样一来,他把两个朝代的一交一接,描述得天衣无缝,合情合理,文质彬彬,充满了温,良,恭,俭,让。他在告诉天下人,这是两个政权的和平过渡。

  看来天下事已大定了。

  别看郭威没进过学堂,没文化,但他很有内涵,有谋略,很会识别人才。事变乍起,仓卒之间,他除了利用王峻,王殷等武夫替他控制好部队外,还提拔了范质当他的笔杆子。这范质也确实不负所托,大笔一挥,几篇文章,就把两朝交替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描写得那么美伦美奂。尽管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已经演出过很多次了,也不管天下间有几个人会相信,但他却麻痹了郭威的政敌,分化瓦解了对手的集团,争取了时间,利于后来各个击破。

  所以,郭威是成功的。因为这样一来,天下人都知道,是太后把刘家的皇位让给郭威的。既然是让位了,哪原来立的嗣君就应该废了。于是,还是范质代笔,也不管太后同意不同意,又写了一份诰文:

  比者,枢密使郭威,志安社稷,议立长君,以徐州节度使赟为高祖近亲,立为汉嗣。爰自藩镇征赴京师。虽诰命寻行而军心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东。适取改卜之初,俾赝分土之命。赟可即降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封湘阴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五百户。钦哉唯命。

  几道诰旨一颁布,天下人都知道:原来立的刘赟为嗣君如今废掉了!贬为湘阴公。郭威马上要登基当皇帝了! 

  新皇帝要上台,首先要扫除障碍。此时刘赟已动身来京,被郭从义堵在宋州路上。王峻立即派人前往宋州,嘱咐郭从义除掉刘赟。那冯道一听消息,看到形势险恶,也不管刘赟死活,脱身连夜跑回汴京去了。

  王殷又派人往许州,嘱咐赵匡胤除掉刘信。那刘信原来就是个庸人,凭着兄弟刘知远当皇帝才做的官。原来看见杨邠,史弘肇,郭威等人位高权重,早就忿忿不平,后来刘承祐杀了杨,史等人,他高兴得要命,拍手称庆,置酒庆贺。及后听说郭威领兵入京,承祐被杀,又吓得惶惶不可终日,躲在衙内不敢出来。及后听得太后有旨立刘赟为嗣,才又敢出来活动活动。如今见赵匡胤领兵入驻许州,又听说郭威监国,废了刘赟,知道大事不好,在劫难逃,便自缢死了,倒省得赵匡胤他们动手了。

  这两人死了,驻守在兖州的慕容彦超势单力薄了,没敢去招惹郭威。郭威那边也正忙乱着呢,只要你承认这个君臣名分,不来招惹,我也犯不着激化矛盾,妄动干戈。

  这时,拥立郭威的将领们(当然也包括原来的朝廷百官)都急于郭威早正大位。于是,选定了正月初五日吉时,王竣,王殷亲率窦贞固,苏禹珪等文武百官到皋门迎接郭威进城,就是那位历朝*,太师冯道,也及时从宋州赶回,参加了这一迎驾大典。

  崇元殿上,早就陈列了从后宫搬出来的国宝御玺,范质也替太后写好了郭威的即位诰文,由窦贞固,苏禹珪,冯道等率领一班廷臣,前往送与郭威。诰文上面写道:

  自古以来,历代兴替,传诸百王,系不一姓,顺天者则兴,违天者则废,比比皆然,莫不如是,昭然往事,皆存典籍。近至我朝,时逢否运,奸邪构乱,朋党横行,以致大臣无辜以被诛,少主仓猝而及祸,人作之孽,天道宁论?

  监国威深念汉恩,切安刘氏,即平*,复正颓纲。恩固护于大局,择继嗣于宗室,而讼狱尽归于西伯,讴歌不在于丹朱,六师竭推戴之诚,万国仰钦明之德。鼎革斯启,图箓有归。予作佳宾,固以为幸。今奉符宝以授监国,可即皇帝位。

  吁戏!天禄在躬,神器自至,允集天命,永绥兆民,敬之哉!

  郭威接了太后诰命,在王峻,王殷,张永德,郭崇义,赵匡胤等将领簇拥下,领着大军由皋门进城,一路上浩浩荡荡,秋毫无犯,直奔大内崇元殿。

  此前自有窦贞固,冯道,范质等人未雨绸缪,做好规划,待得那郭威一入大殿,即便替他戴上平天冠,穿起衮龙袍,升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贺,那窦贞固,冯道等率领一班文臣,王峻王殷等率领一班武将,扬尘拜舞,三呼万岁。

  乾祐之变,自乾祐三年(庚戌)十一月中旬刘承祐下旨杀杨邠,史弘肇等大臣起,到今日(辛亥年正月初五)郭威称帝止,历时四十余天,如今可算是尘埃落定了。

  后来郭威死后,谥号太祖文孝皇帝,故史书称后周太租。

  正是:残唐零替第五朝,干戈历乱未曾消。欲待四海升平日,且待他年看陈桥。

  郭威得国,其过程做得有条不紊,合情合理合法,更成为后来者的模楷,黄袍加身赵匡胤就是向他学来的,依样画葫芦,照样使用他的方法,夺取了他的大周王朝,这可是郭威现在万万料想不到的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六十四回:周太祖立国施新政  北汉主衔恨犯晋州
郭威登殿接受朝贺毕,向百官降谕道:“朕之先祖,原来本是歧山姬氏虢叔之后裔,源自文王之根苗,如今立国,寻祖归根,应以大周为号才是。”

  便问范质,冯道二人:“昨日二卿考究皇脉源流,如今可曾得出结果?”

  二臣早已得到嘱咐,是已有准备的,当即奏称:“据臣等考究,皇帝一脉本源自周代,姬氏之远裔,虢叔后人。继因春秋战国之世,虢叔之后有国者封虢公,因‘虢’‘郭’同音,后遂以郭为姓。故如今皇上立国,正应以周为号。”

  郭威遂降旨准奏,国号大周,便命二臣拟诏,昭告天下。

  那冯道是个圆滑透顶之人,知道范质圣眷方殷,此前各种诰命,一切均由他一手包办的,自己不过因人成事,作个陪衬而以,遂把拟诏一事也尽委范质包办。

  范质明知上意属己,也就毫不推辞,就在殿前即席挥毫,不到半个时辰,写成诏书曰:

  自古受命之君,兴邦建统,莫不上符天意,下顺人心。是以夏德既衰,爰启有商之祚:炎风不竞,肇开黄帝之基。

  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受遗辅政,敢忘伊霍之忠?仗钺临戎,复委韩彭之任。鞠躬尽瘁,焦思劳心。讨叛逆于河潼,张声援于歧雁。竟平大憝,粗立微劳。才旋师于关西,寻统兵于河朔。训齐师旅,固护边陲。只将身许国家,不以贼遗君父。叵料外忧少息,内患俄生,群小联谋,大臣遇害。栋梁既毁,社稷将倾。

  朕方在藩维,亦遭谗构。逃一生于万死,径赴阙廷:枭四恶于九衢,幸安区宇。将延汉祚,择立刘宗,征命已行,军情忽变,

  朕以众庶所迫,逃避无由,扶拥至京,尊戴为主。重以中外劝进,方岳推崇,黾勉虽顺于众心,临御实惭于凉德。

  改元建号,只率旧章。革故鼎新,宜覃世泽。

  朕本姬氏之远裔,虢叔之后昆,积庆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复集于朕躬。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可改汉乾祐四年为周广顺元年……

  凭着范质这支生花妙笔,把大周立国刻画得合情合理,顺天顺人。细看起来,残唐五代兴替的前四代立国程式,确实都显得匆忙草率,还是以本朝做得有条有理,丝丝入扣,最为规范。

  宣诏立国后,郭威就是大周的开国皇帝了。临朝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首先是为已死的汉帝刘承祐举哀发丧。一切礼仪就由冯道操办,先由有司选定丧期,周帝郭威亲率百官至西宫成服,祭奠举哀,辍朝七日,禁止坊市音乐,追谥刘承祐为汉隐帝。

  第二件事是追封郭家上五代考妣,统统都追封为皇为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