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老乡亲 >

第15章

老乡亲-第15章

小说: 老乡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三大节日:端午、中秋、除夕。端午注重在午时的端阳酒,
中秋注重赏月酒,除夕注重晚间的团圆饭。
    北平有句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当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
岑先生讲,想起这两句话的朋友,太有学问啦,请想中秋夜月,天宇澄
霁,素魄无瑕,邀几位俊侣,相聚酣饮,是多么赏心乐事。既不拜月,自
然可以在外流连,除夕家家都在庆团圆也无处可去,留在家里祭灶,又
待何方,所以非绝顶聪明人,想不出这绝妙好词来。,这句俗谚,也不过
是说说罢了,依据宫廷记载,康熙每年中秋要在避暑山庄如意洲的镜
湖,或是银湖举行祭月大典后初透嫩凉,才启驾回京。至于乾隆在七
旬万寿兴建戒得堂,其中包括镜香亭、问月楼、群玉亭、含古轩、水面
斋,都是乾隆跟群贤赏月吟诗,赐福食吃月饼的地方,以上种种都证明


皇帝老倌是照样拜月的。
    中秋节月饼是应时当令的点心,北平月饼只有饽饽铺卖,分自来
红、自来白、酥皮、翻毛四种,若干年来一成不变,还是独家生意。不像
台湾,刚刚过完中元节,大街小巷凡是卖吃食的,都想法赶档子临时做
月饼来卖呢!
    北平讲究人家买整套月饼来上供,饽饽铺可以预定,最小五只一
套,最大的十五只一套。据说乾隆晚年嗜食甜食,他拜月用的月饼最
大一只有三斤重,百果杂陈,众香发越,奶油重,冰糖多。凡是内侍近
臣,能随侍赏月散福,吃过这种月饼的,无不交口赞美,认为异味。
    广东月饼驰誉南北,椰丝、莲蓉、蛋黄、百果,比起北方月饼花样就
多了。其实广东月饼甜腻味重,实非月饼上选,倒是苏常一带茶食店
所制甜月饼,有玫瑰、桂花蜜溃鲜澄,甜醺九投。咸月饼有鲜肉、三鲜、
火腿膏润芳鲜,堪夸细色异味,比起自来红、自来白实在高明多矣。
    北平拜月要供月宫杩儿,这种神杩儿大约有四尺多长,分上下两
格,上一格画的是诸天菩萨,下一格是玉兔人立持杵捣药,这种木板印
的月宫杩儿,真有极细致刻印均佳的粘在黍秆架子上,就成了月宫杩
儿啦。这种神杩儿最初原本是香蜡铺专卖品,可是大小油盐店也都插
上一脚代卖月官神杩儿,说真格的,月宫杩儿跟油盐店怎么说也拉不
上美系呀!虽曾经请教过民俗专家金受申,他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后
来请教金息侯(梁),据他说这里头没有什么深文奥义,北平一般中等
以下人家,都没有厨子,家庭主妇不上菜市,每天总要照顾一趟油盐
店,买的菜蔬太多,自己提不动,就要偏劳柜上小力夯往家里送了。请

一份月官杩儿自己不好拿,送月宫杩儿也就变成油盐店小力夯们的固
定差事啦。各住户可也不能让他们白送,大方人家总要破费几文给小
力夯些许剃头洗澡钱,油盐店本来是寄卖神杩儿,香蜡铺一看油盐店
真能代销,也就整批趸给油盐店啦,久而久之油盐店变成卖神杩儿是
天经地义的事了。可是神杩儿种类甚多,油盐店所卖只限于月官杩
儿,其余神杩儿还要到香蜡铺去做的。拜月除了月饼鲜果之外,少不
得要有带枝叶的整把毛豆,还有鸡冠子花。照老妈妈论儿来讲,家里
如果有怀孕少妇,要准备一只西瓜,让孕妇用锁狗牙方法来切,合口是
偶数生闺女,奇数生胖小子,据说还百试百灵。拜月用的鸡冠子花。
撤供时候,要把鸡冠子花扔在房上,可以保佑全家老少不会染患痧麻
痘疹一些阴恶的病。插神杩儿的禾秸秆在送神焚杩儿时,如果有爱尿
床的小孩,用来打打小孩的屁股,以后就不溺炕啦。虽然说这些都是
迷信,但也增加家人团聚,庆贺中秋的情趣,追来赶去,惹得大家哈哈
一笑。
    赏月的团圆饭,自然是比较往日丰盛别致,以舍下来说,一定有一
盎琵琶鸭子,千里共婵娟的鸡包翅,甜菜是一海碗不划开的杏仁豆腐,
吃时随吃随划,这些无非都是象征团圆的意思。自从来台后,每过中
秋,最怕赏月,面对素魄诵坡仙《水调歌头》,鼻子独是酸酸的,有一种
说不出的滋味……在内地赏月,才能引起举杯邀明月的豪情逸致呢!



发春献岁话春联
    除夕用红纸书写对仗工整的吉祥语句,贴在门上,谓之“春联”,俗
话叫“对子”,文言叫“对联”。根据《列朝诗集》记载,春联自明太祖定
鼎金陵,除夕过年御笔亲书过一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
家”的春联,赏赐近臣陶安,从此家家铁画银钩,处处锦笺墨宝,与爆竹
桃符,互相辉映,点染新春,蔚为风尚。除夕贴春联的习俗,传到现在,
屈指算来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了。
    陈含光先生说:“作联至难,其四言偶句骈文也,五言七言诗也,三
字及畸零不整之句词也,篇成而各为声调者曲也,非兼工此数者不能
为联,故文人有终身不解作联语者,盖其难如此。”
    联圣方地山先生则说:“作对字不限字句,不限白话文言,前人断
章截句也可借为己用,诗文词曲,俚语方言都可采人为联,只要安排得



匀衬,配合起来,便是佳作。”
    两位前辈说法一位是说难实易,一位是说易实难,其实两老都是
个中高手一时无两的。联圣有一年在天津过年,住在国民饭店,忽发
雅兴,在饭店门前,设下一张方桌,安排纸墨笔砚,专门给天津各商号
写嵌字春联。天津《庸报》发行人叶庸方,曾经设法搜集起来共得一千
二百余联,影印装册,题名“春联集萃”;因为其中都是方地山、袁寒云
亲笔,得之者莫不视同拱璧。抗战胜利之前,陈含光姻丈,避居扬州洪
家花园,及至日寇投降,,是年除夕他以小篆写了一副春联,上联“八年
坚卧”,下联“一旦升平”。当年寇袭邗江,陈氏不及走避,日本特务机
关指使梁逆众异,遏迫含老出任伪朝,他受尽无数窝囊气,始终坚忍不
屈。他这副春联虽然仅有八个字,比之杜工部收蓟北诗,神情激荡,跃
然纸上,是春联中最为传神不可多得佳作。
    春联用纸,朱红、翠绿、柿黄三色都有,最讲究的用洒片金碎金银
星。凡是遭父母之丧,在家守制,已过期年,可用净绿天地头加蓝色的
春联;一般庵观寺院的春联都是用浅黄色纸张。最奇怪的是清代的王
府宗室一律悬挂的是白纸春联外加红边蓝边,其他公侯府邸则跟一般
人家一样,用大红春联;如用白色春联,还犯僭越之罪呢!唯一例外
的,是北平翠花衔的札:全府,他家虽然是世袭罔替铁帽子公,可是札公
府府门所挂春联是皇帝特准用白色的。据说当年老札公爷扈从皇太
极在大凌河与明军交战,清军被困突围时与皇太极互易戎冠马褂,以
致中箭身亡。后来清军入关,顺治在北京即位,眷念旧勋御笔亲书“开
国元勋府,除王第一家”十个字春联颁赐札公后裔悬挂府门,以彰有



功。字体虽不算佳,可是联语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确是帝王口吻。
    笔者当年刚学写篆隶的时候,逢到年尾,族兄冠一他住在西单牌
楼白庙胡同,该处正好是卖春联的大本营,一个接一个,排列在马路边
上,凡是当场能够挥毫者,生意都不错,学生们在年终岁末卖春联,赚
点零用钱过年用,总比闲着无聊好。可是北地天寒,一边研墨一边烤
火也是件苦事。北平一得阁、松古斋的松烟墨汁,虽然浓稠适度,写起
字来可以纵意所为,可是写春联就派不上用场了。因为写春联的红梅
纸一遇反潮天气,一刷糨糊,就墨迹渗透一片糊涂了。所以家兄春联
摊上,谁要给他助威写春联,首先要自己磨墨。我为了一显身手,费了
半天事,手指头冻僵了,研了一墨海的墨汁。左右那些摊子上,尽管颜
柳欧苏字体的应有尽有,可是能当场写甲骨、钟鼎、篆隶的人我算是独
份儿。我这一写不要紧,西单牌楼几家绸缎庄、洋货店,都来捧场,立
刻变成门庭若市,一天写了大小春联四十多副,写得我腕直腰酸,给家
兄摊子壮大了不少声势。第二天还有人到摊子上指名要我写嵌字大
篆的。我一看情势不妙,就是有人给我磨墨,我也只有敬谢不敏,钻到
附近画棚子看画去了。

令人怀念的年画
    一到十冬腊月,北平大街小巷就平添一种市声,吆喝“画儿,买画
儿”了。
    在早年,无论贫富,家家都要买几张年画给小孩,有钱的人家,都
粘在更房、门房、下房,或是护窗板上,乡间人家就把年画贴在卧房炕
头上,借以点缀年景,又可以哄哄孩子啦。
    沿街叫卖年画,在清末民初,平津两地都极盛行。虽然全国各省
都有这种木刻年画,可是风格俗雅,各有不同。华北最著名的产地,有
天津西边的杨柳青,俗称“卫画”,有深州附近的武强县,山东潍县的杨
家铺,华中则有苏州阊门的山塘路等处。
    年画无论南北,都是用墨线画成,刻成木板再印,印出来只有墨线
轮廓,然后着色。杨柳青年画,都是挑选年轻女工着色,北方小姑娘多



半缠足,不像南方赤脚大仙能够下田,既然不能到田间工作,针黹之
余,年画着色就成了她们的副业了。她们着色是一人上一种颜色,先
把画师着好颜色的年画做样本,然后在每张上着一种颜色,你涂红我
抹绿,各捡一色不用换笔,这种分工办法涂起来非常快速,每个人一天
能涂好几百张。杨柳青因为操作都是女工,比较细致工巧,产量不多,
自然价钱较高,而且仅仅在平津一带行销。至于武强、潍县画年画的
男女都有,着色迅速粗放,甚至行销远及西南云贵广大地区。
    苏州年画,又称姑苏版年画。据康熙乙丑正科状元陆肯堂《趋庭
随笔》说:“每年重九登高,一直到年尾大市,从仙塘路到虎丘,年画铺
栉比鳞次,远地客商,争来抢购,盛极一时。”这一段述说,足证康熙时
代姑苏年画的好景是如何了。光绪甲辰正科榜眼朱汝珍在他的《玉堂
札记》里说:“太平天国攻陷苏州,纵火半月,虎丘一带遭劫最惨。”阊门
外山塘路到虎丘,全被匪兵乱民烧掳一空,原有年画版悉被劈成柴烧。
而这些年画,一般人家都认为是应景点缀,年年换新,没人留心保存;
文人墨客,又认为粗俚不文,难登大雅,不屑保存,使得年画几近绝迹。
到了光绪初年,民间元气渐复,苏州年画才在桃花坞又热闹起来,可是
藻绘涂丹,跟乾隆年间凤格迥异了。
    年画究竟始于何时,现在虽然已经无法详考,可是当年考古学家
福开森氏藏有几张年画,经过多位考古家考证,从纸张跟颜料上看,确
定是明世宗嘉靖年代的年画。年画中有一张是《云台二十八将》,图纸
角上印有“嘉靖四十一年王二吉制”字样水印,其余几张墨色纸张完全
相同。明朝嘉靖年代就有年画可以确定无疑。

    高阳齐如山先生生前对于收藏兴趣极浓,他有几张康熙年画,跟
法国公使馆参事杜博斯(中国年画收藏家)珍藏的康熙年代几十张年
画相互印证,从印工清晰、着色精致上断定是康熙年代产物。
    自嘉庆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