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劲雨煦风 >

第24章

劲雨煦风-第24章

小说: 劲雨煦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18日,中越划分北部湾联合工作组在第十七轮会谈中,落实两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达成的共识,确定了划分中越在北部湾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方案线,并就各界点的地理坐标和北部湾划界协定文本全部达成一致。
  至此,中越双方在充分考虑北部湾所有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完成了关于北部湾划界的所有实质性谈判。
  在北部湾划界取得成果的同时,双方渔业专家小组也解决了划界后的渔业安排问题,包括确定了两国渔业长期合作的原则,划定了3万多平方公里的跨界共同渔区和过渡性水域,共同起草了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文本。

中越陆地边界和北部湾海洋划界谈判(16)
回过头看,中越划分北部湾谈判非常艰难,一波三折,起伏不定。从1992年起,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前后经历了八年时间。八年中,双方共举行了2轮专家级谈判,7轮政府级谈判,3次政府代表团团长非正式会晤,18轮划分北部湾联合工作组会谈,3轮联合专家小组非正式会谈,6轮渔业专家小组会谈和7轮测绘专家小组会谈。谈判密度之高,在中国外交史上绝无仅有。
  2000年12月24日,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5日,江泽*席和陈德良主席举行正式会谈。两国领导人高度评价了双方即将签署的《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两个协定的签字
  仪式。
  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和越南外长阮怡年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农业部长陈耀邦和越南水产部部长谢光玉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
  两协定签署后,双方各自按照国内法履行了批准程序。2004年6月25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此前,6月15日,越南第十一届国会第五次会议也批准了该协定。
  2004年6月30日,中越边界谈判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和越南政府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武勇在河内互换了《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的批准书,同时,两国外交部门就《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生效事互换照会。同日,上述两协定同时生效。双方还分别将《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提交联合国备案。
  《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确定了中越两国在北部湾的海洋分界线。协定规定,中越北部湾海洋分界线自中越界河北仑河入海口起,大致向南延伸,至协定规定的北部湾封口线止,全长约五百公里。
  和解之道?意义深远
  世纪之交,中越双方经过共同努力,签订《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和《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成功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两国关系的两个重大问题。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对中越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和《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的生效,标志着两国把一条和平、友好、稳定与合作的陆地边界和海洋边界带入了21世纪,同时也进一步充实了两国“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关系框架的内涵,为推动新世纪两国关系的健康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生效,标志着中国第一条海洋边界的诞生。中越通过协商,成功地解决了两国之间在北部湾的海洋划界问题,这一实践符合现代海洋法制度。
  中越北部湾海洋划界,充分显示了中国同有关邻国通过谈判解决海洋划界问题的诚意,有助于增进中国与周边海洋邻国之间的相互信任,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对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越解决陆地边界和北部湾海洋划界争议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在国际法基础上,参照国际实践,尊重历史和客观事实,考虑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寻求公正、公平和合理的解决办法,才能达成双赢的结果。
  要达成双赢的结果,当事国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这里,尊重历史和尊重客观事实既不矛盾又互为补充,目的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好地了解现实状况,厘清双方分歧和争议,对分歧和争议的内容、性质和程度做出准确判断,有利于更好地寻求解决办法。
  判断谈判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双方基于历史、地理、主权、管辖和现实政治的权益主张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双方的正当权益是否得到了维护。在这个意义上,《中越陆地边界条约》和《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是中越双方共同交出的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1)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
  南海上空风云变
  2001年4月1日那天下午,我正在法国南部名城尼斯停留。
  当时,我刚刚出席完在智利举行的东亚…拉美论坛外长级会议,接踵前往法国访问,途中在尼斯转机。
  尼斯素有“阳光之城”的美誉。那天天气晴朗,碧空如洗,阳光格外灿烂。经过长途奔波和紧张的会议之后,我和随行的同志都有些疲惫,想趁着飞机起飞前的短暂时间放松一下,为下一站访问养精蓄锐。
  我们正在机场贵宾室里聊天,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时光。这时,专程从巴黎赶来的我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急匆匆地跨进门来。还没来得及落座,他就低声对我们说,国内告,今天上午,在海南岛附近发生了我们的军用飞机和美国的军用侦察机相撞事件,我方飞机坠毁,飞行员下落不明。国内正在研究向美国方面提出严正交涉。
  大家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贵宾室里的轻松气氛也因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变得凝重。
  我请吴大使坐下来详细介绍情况。
  北京时间4月1日上午,美国一架EP…3军用侦察机又飞到我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我空军两架歼…8战斗机立即起飞对其进行跟踪监视。9时7分,正当我方军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国的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大角度转向,撞上我方一架军机,致使飞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失踪。受损的美机则在未经过许可的情况下,进入我国领空,并降落在海南陵水军用机场。按国际惯例,我们对美国侦察机上的24名美方人员进行了安置。
  听完吴大使的介绍,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重大、敏感的突发性事件。说它重大、敏感,是因为这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军之间发生的首次直接摩擦,并且造成飞机损毁、人员失踪的严重后果。特别是,这一事件还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等重大原则问题,十分复杂,要妥善处理,绝非易事。
  看上去这是一桩偶发事件,其实有其必然性。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从未中断过对我国沿海的侦察飞行。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军飞机侦察活动更加频繁,而且越来越贴近我们的领海。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美国方面提出交涉,要求停止此类侦察活动,但他们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我叮嘱吴大使,这件事非常复杂、敏感,恐怕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外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驻法使馆也要密切跟踪有关动向,收集反应,澄清真相。
  考虑到第二天我将在巴黎与希拉克总统会晤,之后可能会有记者问及此事,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阐明中方立场。
  果如所料,2001年4月2日下午我与希拉克总统的会见结束后,一走出爱丽舍宫,就看到不少记者守候在爱丽舍宫的大门口。他们见到我,一齐拥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抢着提问,最集中的问题就是:中方对“撞机事件”有何评论?
  我站在爱丽舍宫门口,一字一句地对记者们说,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是美国的飞机撞了中国的飞机,而不是中国的飞机撞了美国的飞机,中国的飞行员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撞机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应该向中国人民做出满意的交代。
  采访一结束,我就从爱丽舍宫驱车直奔戴高乐机场,踏上回国旅程。
  从巴黎返回北京的航程长达九个半小时。由于时差的缘故,飞机基本上是夜航状态。即便如此,我也毫无睡意。一路上,我思前想后,心潮起伏。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2)
当时中美关系的气候很特殊。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中美双方几经较量,两国关系终于进入上升阶段。我们希望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中美关系也能够有比较好的发展。因为他父亲对中国有很深的了解,他本人也曾经来过中国。
  但布什上台伊始,就着手对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对华政策也表现出强硬的趋向。就在几个月前的大选电视辩论中,布什曾经公开声称要重新定位美中关系,强调美中之间不应该是“战略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ship),而应该是“战略竞争”关系(strategic petitor)。
  外交上,“战略竞争”的含义和“战略伙伴”截然不同,前者甚至有某种对立的味道。小布什的这种说法意味着美国更多地是把中国看作一个“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如果这种论调最终成为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将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这不能不令人关注。
  在国际上,中美关系是一对十分重要的双边关系。对中美两国固然如此,对全世界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有必要与美国新政府进行沟通,推动布什和他的新班子正确认识中美关系,制定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以利于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2000年12月14日,布什当选为美国第43任总统。当天,江泽*席按惯例向他发去了贺电。
  2001年2月,布什总统就职后不久,很快给江泽*席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调子积极,表示美方愿同中方加强对话与合作,以相互尊重和坦诚的方式处理分歧。
  *立即复信对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再次表示祝贺,赞赏布什在来信中对发展两国关系表明的积极态度,表示期待着与其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在新世纪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月底,钱其琛副总理应邀访问美国,与美国新政府高层进行直接接触。布什总统会见了钱副总理,亲口表示美国重视美中关系,说他本人期待着10月份赴上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北京。
  钱副总理的访问取得了积极成果,中美关系的气氛有所缓和。
  在这样的背景下,“撞机事件”突兀而至。看来,中美关系又要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
  首轮较量硬碰硬
  2001年4月3日上午10时许,我返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下了飞机便径直回到外交部。一到办公室,我就请当时主管美国和大洋洲事务的周文重部长助理到我办公室。周文重长期分管美大事务,在和美国人打交道方面经验丰富。
  他向我详细介绍了两天来发生的事情。他告诉我,“撞机事件”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从全局和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