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劲雨煦风 >

第26章

劲雨煦风-第26章

小说: 劲雨煦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连数日,全国各地群众对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进一步表达愤慨和谴责。国际社会也纷纷发表评论,支持我国的立场,批评美国的态度。《欧洲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谴责美国政府在处理“撞机事件”中的霸权主义行径。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也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对中国进行的空中侦察活动是对中国的侮辱。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美国应就其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事向中国道歉,因为美国侦察机从事的是间谍活动。
  海上搜救齐动员
  在与美方展开外交斗争的同时,我们一直牵挂着失踪飞行员王伟。
  王伟同志是我军培养的杰出飞行员,是海军航空兵某部飞行中队长。他受过严格的训练,技艺精湛,经常担负重大飞行任务,多次立功受奖。执行任务时,他坚毅果敢,沉着冷静。截至当年3月31日,他已安全飞行1152小时6分钟,起飞2000余架次,从未发生过“错、忘、漏”现象和事故症候。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6)
从2001年4月1日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开始,中国军民便在海南岛东南事发海域展开大规模搜救王伟的行动。前后共出动舰艇113艘次,飞机115架次,渔政船、渔船等1000多艘次,军民10万余人次。搜救工作一直持续了两周。
  到4月14日,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判断,王伟已无生还可能。当天,海军党委做出决定,批准王伟同志为革命烈士。16日,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签署命令,授予王伟同志“海空卫士”称号。
  王伟的牺牲不仅使祖国失去了一名优秀的海空卫士,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因此破碎了。4月6日,王伟的妻子阮国琴给布什写了一封信,要求讨还公道。布什在回信中仅仅表示他对于王伟的失踪感到“遗憾”,并为阮国琴感到“难过”,却未出现任何“道歉”的字眼。
  被迫道歉美让步
  经过我们多次坚决斗争,美方有所触动,态度有所转化,开始趋于务实。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4月4日,鲍威尔国务卿在美国国务院向媒体表示,他对中国飞行员失踪表示“遗憾”。鲍威尔当天还以个人名义致函钱其琛副总理,提出美方愿和中方一道为两国关系努力,使这一事件成为过去。
  次日,布什总统在全美报业编辑协会年会上讲话时,也对中国飞行员失踪和中国损失一架飞机表示“遗憾”。他还强调:“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十分重要”,“不应让这个事件影响(美中)关系的稳定。”
  为让美国方面认清形势,承担责任,做出道歉,我们与美方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在北京,从4月5日到10日,周文重部长助理与普理赫大使进行了11轮艰苦谈判,最多时一天谈了三次。较量的焦点主要是,美方必须就撞毁中方飞机、导致中方飞行员失踪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向中方道歉。
  在华盛顿,杨洁篪大使频繁约见美政府官员、前政要、重要议员,希望他们发挥影响,推动布什政府早日向中方道歉。
  但是,形势严峻的一面还很突出。美国舆论不理解中国依法对美机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声称中国实际上已将美机组人员扣作“人质”。在美国媒体煽动下,一些美国民众,特别是美方机组人员家属情绪激烈。
  据我们驻美国大使馆告,那段时间,使、领馆连续接到不少恐吓电话,一些人还有组织地到使、领馆门前示威。白天,常看到路旁的树干上飘着黄丝带,据说是象征对亲人的思念;到了傍晚,一些人则在使馆大门前不远处举着蜡烛,守夜祈祷。还有人竟在街上拦住我们的外交官,近乎歇斯底里地叫嚷:“你们为什么不让我们的人回家?”美国内一些反华势力更是蠢蠢欲动,伺机破坏中美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杨大使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真相,阐明立场,直接做美国公众的工作。杨大使对事件做了一个美国人容易理解的比喻:一伙人总在你家门前转悠,家里有人出去查看,结果自家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对此,家里人总该有权利做一点儿调查吧,对方至少应该道个歉,这“非常重要”。他希望美国人民自己做出公正判断。
  这次采访播出后,对美国的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据媒体称,在杨大使接受CNN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最初的不足20%猛增到后来的50%以上。有的美机组人员家属表示,如美方道歉就能让他们的家人回家,他们支持向中方道歉。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7)
六易其稿道歉信
  在我们的压力下,美方开始让步了,但步子迈得很不情愿。
  2001年4月5日晚,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给外交部送来了一份以普理赫名义写给我的信,算是美国政府给中方的道歉信。
  我们要求美方必须满足三项要求:一是美方必须以适当的英语措辞,对事件本身、中方飞行员和飞机损失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进行道歉;二是在飞机降落问题上,美国人必须承认“未经允许进入中国领空”;三是美方应对中方妥善安置机组人员表示感谢。
  但是,在信件第一稿中,美方仅轻描淡写地对中国飞行员的失踪表示“关切”,对于其他两项内容也未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这离我们的总体要求相去甚远,当然不能接受。我们当即批驳美方毫无诚意,指出这根本不能作为商谈基础,美方必须道歉,否则双方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接触。
  看到我们的态度非常坚决,美方不得不再次软化立场,表示愿意和中方探讨修改措辞,满足中方要求。
  6日上午,美方递交了第二稿。在这一稿中,美方对王伟家属、朋友和战友表达了遗憾,但同时又称美国政府不能对此“事故”道歉。对美方的顽固态度,我们再次坚决顶回。
  鉴于美国人扭扭捏捏,不肯痛快地按中方要求道歉,4月6日,正在智利进行国事访问的江泽*席再次就“撞机事件”发表谈话。他指出,美国应该就美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斗机一事向中国人民道歉;中美两国领导人应该站在两国关系全局高度,解决这一问题。
  钱其琛副总理在给鲍威尔国务卿的复信中也明确表示,美方理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向中国人民做出交代,并就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与中方进行磋商。钱副总理并指出,美方正视事实,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对尽快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中方坚定的立场,特别是中国领导人的再次明确表态,使美方感受到压力进一步增大。
  6日晚,美方递交了道歉信的第三稿。在向我们递交信件时称,这一稿已经过布什总统的批准,不能再修改了。
  我们看过后认为,这一稿虽然有所改进,但离我们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于是,7日上午,我们再次对道歉信的内容提出意见,要求他们修改。我们明确告诉美方,如不按中方意见进行修改,中方决不接受。
  美国人无路可退,不得不再做修改,于当天中午,向我们递交了道歉信的第四稿。在这一稿中,他们接受了美国应向中国人民道歉的要求,但又称,中方应允许美方在不迟于5月7日前,将美机运离中国。美国人居然给我们提出了条件。
  我们多次研究美方道歉信。大家一致认为,总的看美方已做出实质性让步,但离我们的要求还有距离,并且还给我们提要求,设条件,这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决定再做交涉。
  4月8日,周文重部长助理同普理赫大使又先后进行了两轮磋商。他要求美方对信件做进一步修改,直至完全满足中方要求,并且不得附加任何条件。
  普理赫允诺即将中方要求报告美国政府。当晚,美方向我们提交信件第五稿。这一稿在表示歉意时加重了语气,相关表述都改用“very sorry”(深表歉意)的措辞。美方还接受了在信中增加“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的内容、对中方妥善安置美方机组人员表示感谢,并且去掉了“中方应允许美方在不迟于5月7日前将美机运离中国”的内容。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8)
这一稿基本符合了我们的要求。当晚,美方又应中方要求,在对信中的一些措辞进一步修改后,向我们提交了新的道歉信。这是美方向我们提交的第六稿。
  在这次围绕“撞机事件”的斗争中,焦点是道歉问题。因此“道歉”一词变得重要、敏感。我认为,这其实并不是单纯的语义学或修辞学问题,而是一个是否对历史负责的政治问题。为此,我专门指示外交部美大司,就道歉一词的英文表述,征求资深英文专家的意见。
  当时外交部最权威的英文专家是裘克安同志,他也是我国最着名的翻译家之一,中国翻译协会名誉理事。裘老当时已年届八旬,他学贯中西、翻译造诣很深,长期参与《毛泽东选集》等国家重要文献及重要外交文件的英文定稿工作。
  在确定有关英文用辞的含义问题上,裘克安同志及其他一些英文专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专家们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道歉”一词在汉语中的语义是很明确的。根据《现代汉语辞典》,“道”是用语言表示,“歉”是对不住人的心情,“道歉”就是“用语言表示对不住人的心情”。
  在英文中则有多种表示方法,主要的词有三个:“apologize”、“sorry”和“regret”。专家们认为,其中最正式的是“apologize”;其二是“sorry”;语气最弱的是“regret”。
  根据两本英文权威辞典……《牛津高阶字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和《韦氏大百科全解英语词典》(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orry”可以表示“apologize”,即“道歉”的意思。
  另外,如果一国政府对另一国政府说“sorry”则肯定是“道歉”。如需加重语气,可在前面加“very”或“deeply”等修饰词。
  令人惋惜的是,裘克安同志这位学贯中西的资深翻译家已于2008年8月逝世;享年88岁。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后,我深感悲痛,遂以我的名义送了花圈,并向其家属发去了唁电,以寄托我对这位老前辈由衷的哀思和敬意。在外交部为他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那天,我还前往北京医院为他送别。
  接受道歉追后续
  就美方道歉信内容达成一致后,双方商定于2001年4月11日由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代表美国政府正式递交中方,我则代表中国政府接受道歉。
  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美国方面满足了中方的所有要求,并正式向我们递交道歉信,这是这场外交斗争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接受美方正式递交道歉信那天,我特意穿上一套深色西装。当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普理赫正式向我递交道歉信前,美国驻华使馆主动将信件文本交由外交部美大司核对,并附信保证该文本与其将向我递交的文本内容一致。
  下午5时30分,普理赫准时来到外交部,我在外交部橄榄厅会客室接受了美国政府全权代表、驻华大使普理赫代表美国政府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