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劲雨煦风 >

第6章

劲雨煦风-第6章

小说: 劲雨煦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分别是日本发行量第一、第二的报纸,在日本颇具影响。战后,两报在历史问题上曾长期意见相左。渡边作为日本传统保守主义的代表,在古稀之年深入研讨历史,明确表示反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在日本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在那次对话中,渡边说,他已经79岁了,担心他们这一代人去世后,后人会对残酷的战争全然不知,因此要将自己的体验留下来,告诉大家真实的历史。
  当时,日本政界围绕解决靖国神社问题的讨论再次趋于活跃,一些代表性方案纷纷出台。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三个:一是将既存的祭奠二战无名死难者的“千鸟渊战殁者墓地”扩建成类似公园的设施,把所有战死者都纳入其中,供日本民众和外国要人自由拜祭;二是另建国立追悼设施;三是将靖国神社重新纳入国家管理的基础上,把甲级战犯分祀出去等。
  7月20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了裕仁天皇亲信的亲手笔记。笔记透露,裕仁天皇曾对把甲级战犯名符放进靖国神社供奉之举表示过强烈不满,所以从此停止参拜。
  这个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日本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天皇在日本具有特殊影响,有人猜测,这可能会影响小泉首相在参拜问题上的态度。但小泉在报道当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参拜是个人心态问题,这不会对我产生影响”。
  破罐破摔?战败纪念日参拜
  2006年9月小泉首相将任期届满卸任。根据他本人“每年参拜一次”的言论,我们断定他下台前还会再去参拜。
  8月6日,香港凤凰网转载韩国《朝鲜日报》的报道称,小泉不顾国内外的反对,将在日本战败纪念日……8月15日当天参拜靖国
  神社。
  果然,8月15日一早,小泉身穿燕尾服,在秘书陪同下,乘车来到靖国神社,登上正殿行礼参拜,并署名“内阁总理大臣小泉纯一郎”。那天,东京天色阴沉,下着小雨。。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日关系转圜(17)
小泉下台前悍然选择战败纪念日正式参拜,按照他本人的话说,“不管我什么时候去参拜,中韩都会抗议,干脆选择战败纪念日”。这是名副其实的破罐破摔。
  得知消息后,中国外交部和驻日本使馆向日本驻华使馆和外务省提出严正交涉。
  日本国内对小泉首相参拜的批评空前增多,多名政要表示小泉首相参拜行为难以原谅,日本和平遗族会也要求小泉首相停止参拜。除《产经新闻》外,日本各主要媒体均对小泉首相参拜予以批评。
  小泉首相在任期间,不顾各方反对,每年参拜靖国神社,不仅遭到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坚决反对,也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同中国一样,韩国对小泉的历次参拜都提出强烈抗议。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阿尔及利亚等国家主要媒体也都予以谴责。
  在日本战后历届首相中,小泉首相在发展对华关系上颇具矛盾性。他上台后一再表示重视对华关系,声称自己是“日中友好论者”,公开批评“*”,表示中国的发展对日本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强调应以双赢的思想发展日中合作。
  但另一方面,小泉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执意每年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间的新旧矛盾集中爆发,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局面。
  这期间,我们与日本围绕靖国神社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较量。除小泉的个人因素外,这场较量还有着深刻复杂的背景,一定程度上是中日关系进入转型期的必然结果。
  首先,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社会政治思潮右倾化的集中反映。冷战结束后,日本左翼力量衰退,保守势力膨胀,政治思潮及舆论导向右摆。日本战后出生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以上,新生代政治家占国会议员总数的半数以上。他们对二战期间日本对外侵略历史认识模糊,有的甚至抱有错误历史观,普遍希望尽早摆脱作为战败国而必须承受的各种历史束缚,成为一个“普通国家”。小泉企图把靖国神社作为一个突破口,通过反复参拜,迫使包括中国、韩国等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接受这个事实,为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服务。
  其次,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对日本国民心态产生微妙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日本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出现历史性转变。1990年日本的GDP是我国的8倍,2006年仅为我国的倍。这是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亚洲首次出现“两强并立”的局面。中日两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日本在世界大国角逐中的分量下降,中国的地位上升,力量对比朝着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有部分日本学者和媒体表示,面对这种情况,日本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感到很不适应。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日本自身也从中得到实惠,日本统治集团和精英阶层逐步趋向面对和接受现实,认识到只有稳定和不断改善对华关系,与中国理性相处,协调合作,才能更好地维护日本的利益。在我们与小泉斗争的后期,这种想法在日本国内逐渐占据上风。
  积累资源?创造转圜条件
  对于如何打破中日关系政治僵局,中央一直非常关注,高度重视。早在2005年2月,*主席就曾和我有过一次谈话。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中日关系转圜(18)
他明确指出,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也是经贸合作重要伙伴之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稳定中日关系的重要性。胡主席强调,要实现中日关系稳定发展,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中方努力还不行,需要调动日方的积极性。
  同年3月,*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就发展中日关系提出过三条原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他还提出了三条具体建议,包括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日高层互访;双方的外交部门共同着手进行加强中日友好的战略性研究;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为了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有一段时间,我几次在办公室召集外交部同志,研究中日关系下一步该怎么走,经常是一谈就谈到了后半夜。
  当时中日关系正处在关键节点上,也是最困难的时期。多年从事对日工作,让我深深感到,处理中日关系,需要登高望远,不以一时一事而喜,也不因一时一事而悲,既要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也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不能因阶段性的困难而对中日关系失去信心。小泉首相将于2006年9月卸任,客观上为我们改善中日关系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应该在继续同小泉进行斗争的同时,抓紧做日本各界工作,以经促政、以文促情、以民促官,为中日关系转圜逐步积累资源、创造条件。
  在中方不懈努力的同时,日本各界对日中关系现状也十分担忧,对改善两国关系有着强烈期盼。
  日本国内有很多对华友好的民间团体,其中七个团体影响最大,它们是日中友好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中经济协会、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日中协会、日中友好会馆。日中友好团体是推动两国民间友好的中坚力量,多年来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增进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
  我们建议由中国中日友好协会出面,邀请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访华,请胡主席会见他们并发表重要讲话,借此,面向整个日本社会全面系统地阐述我们对中日关系形势的看法和对日政策主张,以利于下一步打破中日关系政治僵局。
  2006年3月30日,日本前首相、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桥本龙太郎偕日中友好七团体会长访华。这是他们首次联袂访华,引起两国国内广泛关注。
  3月31日,*主席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了七团体负责人桥本龙太郎、高村正彦、平山郁夫、辻井乔、野田毅、林义郎、千速晃。
  胡主席推心置腹地对他们说,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困难局面,中国人民担忧,国际社会关注,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之所以如此,坦率地讲,责任不在中国方面,也不在日本人民,症结在于日本个别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伤害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胡主席说,我曾多次强调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对历史负责,就是要尊重历史事实,汲取历史教训,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对人民负责,就是要始终把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两国人民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作为发展中日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未来负责,就是要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共同开创两国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的美好未来。

中日关系转圜(19)
胡主席强调,中国政府在对日关系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坚定不移的。中国政府将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致力于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中国政府将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妥善处理两国间存在的问题,维护中日友好的大局;中国政府将坚定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推进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说完这些话后,胡主席特意加重语气说,我愿明确表示,只要日本领导人明确做出不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决断,我愿就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与日本领导人进行会晤和对话。
  我注意到,日方几位负责人听到胡主席的这番话,明显受到触动。那晚我在钓鱼台国宾馆宴请七团体负责人时,桥本龙太郎主动向我表示,胡主席的讲话内容丰富,非常深刻,从领导人的高度坦率地指出了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胡主席最后讲的那段话寓意很深。当时两国领导人会晤已完全中断,胡主席就是要借这个机会向日本领导人传话,向日本人民传话,告诉他们只要靖国神社问题得到解决,两国领导人会晤就可以恢复。一方面,这体现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对发展中日关系的诚意;另一方面,也斩断了部分日本人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不切实际的幻想。
  日本媒体对胡主席会见七团体负责人的情况进行了广泛报道,突出和详细介绍了胡主席关于中日关系的重要谈话,均以“只要停止参拜即可会晤”为醒目标题,并配发评论,认为中方重点着眼小泉首相之后,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发出了更加明确和坚定的信息,同时也显示了面向日本民众、重视和改善日中关系的强烈意愿。
  为趁热打铁,使日本各界更好地理解胡主席讲话精神,2006年5月1日,我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
  我对武部说,我体会胡主席的讲话,一是在四个方面向日方发出了重要信息;二是宣示了中国对日政策;在历史问题上,则提到了两个“区别”和一个“责任”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