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爆笑三国 >

第16章

爆笑三国-第16章

小说: 爆笑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演义》这段上时说的不是很清楚,罗编辑想说曹操是学秦二世时赵高的“指鹿为马”分清敌我同志,可人家用过的东西照搬出来少点创意,于是曹丞相就来个“许田围猎”。

  曹操这么做不是一时的鲁莽和冲动,而有组织、有预谋的,事先彩排好的,他要的就是“众皆失色”这个效果,不这么做这趟猎不白打了,不这么做怎么分清谁是我的同志,谁是我的敌人。

  只要脸色抽抽的就是我的敌人,只要敢抄家伙上的就地消灭,搞好了顺手把看着还闹心、弄还弄不下去的皇帝都直接灭掉。

  问题是这“众皆失色”的众人到底是哪些人呢,曹操真的分清敌我了吗?

  让我们用排除法来分析一下吧。

  首先,肯定不是曹操手底下那群心腹之人。

  那么就是余下的文武百官了,可这么说也不全对。因为虽然“众皆失色”,而且关羽丹凤眼倒立,“提刀便出”要砍曹操,可曹操和他手下一群瓜牙居然谁都没有发现。《三国演义》中也没有提到过哪个大臣因“失色”,而被曹操当成不是自己的同志被除掉的,所以他们也被排除了。

  远处那些眼神有问题的小兵就更不用考虑了。

  分析来分析去一种解释是,“众皆失色”是指在场除了曹操以外的所有同志,上至皇帝下到小卒,包括曹操手下那些心腹,这属于法不则众型。

  第二种解释就是曹操只身在前看不到身后发生的事,而他手下那群猛人却不是合格的谍报人员,不懂得察言观色,也没有岗前培训,所以没有注意到众人脸上细微的变化。

  细微的变化看不到,关羽拎着八十斤的大刀这个动作总能看到吧,还真就没看到,除了刘备以外。

  一趟猎下来,曹操除了煽了皇帝两个耳光,又为后来的衣带诏埋下伏笔。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4 衣带诏的由来
公元200年,三国历史上曹操第一次政治洗牌开始,董承等人合计七百余人被杀,起因衣带诏。

  衣带诏的始作俑者就是曹操。

  被迫公款旅游的汉献帝不仅丢了人还被曹操缴了械,天子御用的宝弓归了曹操。

  没有枪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被人抢走武器的皇帝又是什么呢?

  汉献帝在三军注目之下三箭射偏,领导都没射中小兵就悠着点吧。不,我们的曹丞相偏偏不会来事,偏偏就一箭射中,这是寒碜我们的领导啊,这是当着全体官兵的面打领导的脸呢。

  汉献帝被曹操打完了左脸把头一伸,曹爱聊,打完左脸打右脸,上帝说的。

  曹操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件多么可怕的政治错误,不会来事,不给领导面子,让领导当众下不来台,这是自掘坟墓、自毁政治前途啊!

  不会来事的曹操终于学会了来事,终于学会了听领导话跟政府走,于是抡圆了胳膊又狠狠给了汉献帝一巴掌,打完了曹操甩甩手道:“还是和谐社会好啊。”

  汉献帝捂着红胀的腮帮子心里这个憋屈,这个窝囊,野餐也没吃好,回到宫中抱着老婆失声痛哭。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夫容妻贵,嫁给窝囊皇帝的倒霉皇后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安慰道:“满朝公卿,俱食汉禄,竟无一人能救国难乎?”说音刚落,皇帝的老丈人伏完从外面转进来,高声道“吾举一人,可除国害”,只是“陛下左右皆操贼心腹,倘事泄,为祸不深”。

  伏完献计,这才有了著名的“衣带诏”,汉献帝以热血和耻辱的泪水完成的,藏在腰带中的诏书。

  又是不可思议一幕啊!

  既然“左右皆操贼心腹”,为什么皇帝和皇后的对话偏偏被老丈人听到了,而且老丈人出的主意偏偏只有他三人知道呢。别忘了此时的皇帝是“泣谓”状态的,是不同于往常的,是一反常态的。皇帝身边那些间谍早不离开晚不离开,偏偏这时候一个都没在身边,奇迹啊。

  看来这些卧底的同志还远远不能胜任此项工作,他们向余则成这个高级间碟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汉献帝召皇亲董承入太庙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说完了将写有诏书的腰带送于董承,眨眨眼睛道“卿归可细观之,勿负朕意”,董承会意,收下腰带扎于腰间。

  这回卧底的间谍们终于没有辜负曹丞相的重托,及时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了曹操,董承刚离开皇宫就遇到急勿勿赶来的曹操。

  曹操见到董承二话没有,用手一指,把裤腰带解下来。

  丞相,光天化日,郎郎乾坤,你敢当街调戏朝廷命官!

  滚!老子不是断背山,我是让你把皇帝给的腰带拿来看看。

  明夺豪抢,没办法,谁叫人家主事呢!

  董承哆哆嗦嗦把腰带解下来递给曹操,曹操拿着腰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看,又对着太阳光看,亏得皇后缝纫活利索,愣没看出毛病来,于是连说带笑又将腰带还于董承。

  这才有了一个腰带引发的血案。

2。5 间谍是怎样练成的
史上最有名的间谍非007詹姆斯·邦德莫属。

  邦特工头脑灵活,身手敏捷,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套用一句词就是“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更难能可贵的,就是我们这位邦特工虽然隶属大英帝国,却是一位无种族歧视、无国界概念的国际友情间谍,不论什么民族、不论什么肤色,只要是别国女特工搞不定的事情,他都会热情主动的伸出友爱援助之手,帮助她们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简称邦女郎。

  挣着高薪,公费周游世界,永远玩着心跳的工作,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位邦特工永远都是打不死的,永远都不会躺在自己同志的怀里,掏出一叠美元说着“这是我最后一个月的党费,请你帮我交给组织”的话。

  这只是电影里的间谍。

  中国的间谍最早起源于夏朝,代表人物就是女艾和季杼。其中女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间谍,而且还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女间谍。

  老祖宗就是历害啊,又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

  说好听的是间谍,说不好听的就是特务、密探,还曾一度被冠以汉奸的名声,比汉奸还要臭名昭著的,当然是川岛芳子。

  和平年代,他们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着他们感兴趣的情报。

  在窃取情报的同时进行颠覆、暗杀、绑架、爆炸、破坏等类似恐怖份子行为的,一般只有在动荡的年代或*的国家。

  细细品味最近热播的《潜伏》,在为余则成同志与敌人斗智斗勇叫好的同时,也能看出间谍背后显为人知的生活,还有就是复杂的内心世界。

  眼睛比雄鹰还要敏锐,耳朵比狗还要尖,嘴巴比鹦鹉还要严,心思比狐狸还要缜密,头脑比猴子还要灵活,身手比猛虎还要矫健。

  除了集动物世界于一身,还要学会与自然打交道,与人打交道。

  学会与自然打交道,就是要善于利用各种地形隐藏自己的身体,房前屋后,奇山怪石,小桥流水,刮风下雪在他们眼里那都已经不再是一般的意境,是一切可以掩盖自己真实身份和意图的表现。

  最难的,就是与人打交道。

  有个著名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看起来很大其实也很小,因为琢磨来琢磨去,琢磨的永远都是身边那几个人。

  通过余则成同志的战斗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谍报战士,除了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善于表达的语言能力,貌似忠厚的外表和摸透上级领导心思外,重要的就是要有极强的心理抗压能力。

  百炼成钢,造就一名成功的间谍人士比炼一顿钢铁还要难,非大智大勇者决不能胜任此项工作。

  至于曹操安排在汉献帝身边的间谍,根据分工更准确的应该叫做耳目,主要就是负责搜集皇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皇帝今天朝堂之上憋气,下朝后是不是有话说不出放屁了,晚上睡觉是不是说梦话了。总之,一切不利于曹丞相的举动就是不利于大汉江山的举动,统统需要汇报。

  在这场长达九年之久的谍海情报战中,我们的汉献帝无疑是成功的。

  他成功,是因为他一直隐忍不发,别说半句怨言没有,连个屁都不曾放过,他身边那些耳目的神经已经麻目了。

  九年了,我都没听过皇帝说过一句话。

  是啊,整整九年了,皇帝没有给我们带来丁点麻烦,这样的皇帝太难找了。

  曹操是个军事家,并不是龙门客栈里东场、西场的特务头子,他派出去的那些耳目都是一无水平二无文凭的太监兼职的,根本不是间谍。

  这些关键时候总掉链子的太监们是痛苦的,但是他们和史上最伟大的那个间谍相比却又是幸福的,他们虽然没打好间谍第二份工,可总算没给曹大人造成太大的损失。而史上最伟大的那个间谍不出手则已,随便一出手就把曹领导的八十万水军葬送了。

  那个间谍就是蒋干。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6 七义灭曹祖
董承拿衣带诏共秘密召集了七个人,简称“七义灭曹组”,小组成员分别是:

  一、 车骑将军董承;

  二、 工部侍郎王子服;

  三、 长水校尉种辑;

  四、 议郎吴硕;

  五、 昭信将军吴子兰;

  六、 西凉太守马腾。

  七、左将军、宜城亭侯刘备。

  “七义灭曹组” 和抗日时期的“除奸队”是一个意思,都是除汉奸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除汉朝的奸臣,一个是除掉投靠侵略者与人民为敌的汉奸。

  董承是外戚,皇帝挺不起腰板他也得夹着尾巴做人,特别王莽窜权后,外戚的地位每况日下,所以他要帮助汉献帝扫清一切阻碍,夺回原本属于外戚的权力,重新夺回属于外戚的风光。

  正如董卓所希望和看到的一样,汉献帝聪明的,他知道曹操势大所以秘授衣带诏,徐徐图之,只是聪明的皇帝却选错了只有忠心却百无一用的董承。

  因这这种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仅有忠心是不够的,它更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

  刘皇叔命苦可以怨政府,皇帝命苦只能怨自己。

  汉献帝一到九岁时被父母管着,九天十八岁被乱臣们要胁着,换句话就是一天家没当过。如今长大成人了,在任人摆布了十八年后,我们的汉献帝终于忍无可忍,他要发动一场“政变”,武力夺回属于皇上那至高无尚的权力。

  董承确实够忠心,而且“七义灭曹组”的名头也够响量。可这个除奸队潜伏了足足一年多,小到打闷棍、扔砖头,大到策反曹操部下、搞个兵变、暗杀之类的一件事都没做成,连个违法乱纪的事情都没做过。

  小组成员几个人每天聚在一起除了出谋还是出谋,除了划策还是划策,制定一套方案又否定一套方案,每天就生活在肯定与否定当中,政变没搞成,都搞成哲学家了。

  书生空谈误国,这是历史再一次用血的事实给我们上的最生动的一课。

  要说董承一事无成也不全对,那就是组织这几个人签了一份“义状”,不是投名状,而是和“辛特勒名单”差不多的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