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爆笑三国 >

第2章

爆笑三国-第2章

小说: 爆笑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雅一点说就是心理暗示,通俗来说就是洗脑。

  从刘备的故事上也不难看出,培养孩子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让他们为这个目标为之奋斗一生。

  传说是否可信不知道,但刘备不光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孙坚却是不同,他不是说出来的,是靠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孙坚年方十七岁时,一日偶遇海贼打劫财物,于是他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

  基本情况大至与我们小时候常看的解放片差不多,喊话的基本都是班长或副班长,而且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标准台词就是“一班向左,二班向右,三班跟我冲”,我们小时候玩“冲锋打仗”时就常喊这句台词。而电影里的国民党兵,也就是国军,永远就象是这帮海贼模样,吓的四下逃窜。

  孙坚抽得空来,一刀砍翻一个海贼,于是出名,于是官至校尉。

  真也好,假也罢,赢的光彩也好,输的窝囊也罢,孙坚的第一个官衔却是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第五阵对付黄巾余党一役中,孙坚重新担负起了班长之职,只是这次没有了骗人的一班和二班,有的只是冲锋的三班。三班战士就是朱俊同志和刘备同志。他二人紧跟其后,结果是“南阳一路,十数郡皆平。”

  仗打完了,叛逆铲除了,该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朱俊朝中有人,被封为车骑将军。孙坚亦“有人情”在,被封为司马。刘备眼见他们到各地任职去了,自己却迟迟不见动静,于是“郁郁不乐”。

  这个时候的刘皇叔初出茅庐,显的还有些拙嫩,有些天真,只懂得玩命工作,却忘记了他不是给自己打工,是在给他的老板打工,而他的老板就是皇帝。

  换句话说,他是给政府打工的,而不是私企。

  给政府打工,升迁不是靠玩命工作换来的,那是要靠人情的,没有人情你有后台也行,两者都没有,有白花花的银子打点也行。

  刘备三者都没有,又不会来事。当时掌握朝政的乃是“十常侍”,十常侍哪认识你刘备是老几啊,等着升迁,那你就等着吧。

  于是刘备三人无事每日上街闲逛。

  一日,刘备街上偶遇郎中张钧,象走丢的孩子找到亲人样,拉着张钧的手不肯撒手。介绍自己之前,照例先把皇叔的帽子给自己带上,再向他表白功迹,请张钧疏通。

  最后的结果就是往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当差,职务是县尉,大至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局长。

  虽说与朱俊和孙坚二人相比是天壤之别,也知道和人家也比不了,但好歹也算吃上了皇粮,公家人了,于是刘备满心欢喜,高高兴兴上任去了。

  上任四月有余,刘备深得民心,正当他准备继续做好他的公安局长的时候,麻烦来了。

  找麻烦的,是路经此地的督邮。

  说来惭愧,小时候看《三国》还真看不懂。一直以为督邮相当于今天的城管,并天真的认为刘、关、张三人这时还在做小本买卖,因无照经营,被都邮撵的满大街直跑,直至无路可跑,于是忍无可忍,才大打出手。

  等能看懂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小时候的认识是多么可笑,怎么能用都邮一人恶劣行为,和城管这一神圣工作相提并论呢。

  这是我的错,偏面的,叫条主义的错。

  所以,今天在这里重点解释一下,都邮是何官职。

  都邮,官名。始置于西汉中期,郡守属吏,掌监属官。汉时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

  这是在网上查的,原封未动,直接粘过来了。

  信息时代就是好啊,想查什么资料都有,要是小时候查东西这么方便,估计就不会犯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了。

  刘备拜见都邮后,照惯例还是先把皇亲国戚的大帽子扣上,再表明功迹。没想到这招却不灵光了,反被都邮“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训个狗血喷头,狼狈而回。

  都邮看似义正言辞,实际就是吓唬刘备的,说白了就是想划拉点外快回去。

  刘备“爱民如子”哪有闲钱给他。都邮厚着脸皮要了几次,刘备就厚着脸皮不给,这可气坏了都邮大人。

  唉!你个猪脑子,明敲暗打那是老子瞧的起你。你倒好,给老子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

  好,你既然没吃过猪肉,老子就让你看看猪是怎么跑的。

  于是,都邮捉了几个县吏和百姓,让他们陷害刘备。好在刘备虽然官不大,人缘却不错,而且一直都不错,他们却是不肯帮那都邮。

  人缘,重要的人力资源。

  在没钱没人没背景的情况下,人缘就是唯一可以利用的资源。

  刘备不知道都邮要陷害他,却被莽张飞撞见,要陷害我大哥。

  这还了得。

  于是,痛打都邮,还是绑在树上痛打,而且连着“打折柳条十数枝”。

  这还了得!

  你一个小小县级官吏,不请我吃吃喝喝,泡泡桑拿,唱唱卡拉OK,联络联络感情也就罢了,居然还敢打动手打人。于是“都邮归告定州太守,差人捕捉”。

  刘备虽不懂升官之事却也不傻,没等差人到早跑了,跑到代州投了刘恢。

  见到刘恢,刘备战战兢兢拐弯抹脚,又说了一遍自己乃是八杆子打不着的皇亲国戚,结果被刘恢“留匿在家”。

第四章 怒鞭督邮 国舅诛宦竖(下)
那“十常侍”把持朝纲,结果渔阳又反了张举、张纯二将。

  他们一反,却成全了刘备。

  刘备的幸福,就是建立在他们的痛苦之上。

  知道张举、张纯反了,刘恢写了一封介绍信给幽州牧刘虞。上面重点介绍了刘备的皇亲国戚身份,又添油加醋描写了他的战斗经历,然后将战斗英雄刘备介绍给了他。

  估计刘虞手底下也全是些三脚猫的人物,于是“虞大喜,令玄德为都尉,引兵直抵贼巢”。

  相克数日,张纯手下士兵哗变,将他刺杀,投降了。

  张举势单力孤,自缢而死。

  这二人瞎折腾一场的结果就是“渔阳尽平。”

  刘虞还算不赖,没有将刘备的功劳据为已有,而是上秦为他请功。

  朝庭也就此免了刘备鞭打都邮之罪,官升一级,任平原县令。

  刘备一番周转,尤如地上天上游历一般。再回来时,已是由原来的破落户、难逃户,摇身变成了财大气粗的地土老财,“颇有钱粮军马”。

  看来,刘备真应该要感谢的是他二人才对。

  刘虞因举荐有功,也官升一级,任太尉。

  刘备当上了平原县令,刚熬出点眉目,朝中却突发变故。

  这个变故说起来有点乱,我从后往前慢慢捋捋。

  乱在哪里,乱在董卓进京。

  董卓为什么进京了,是大将军何进召进京的。

  大将军何进为何要召他入京,是因为他与官内阉官起了冲突。

  大将军怎么会和阉官起冲突呢,是因为他的妹妹何太后与董太后起了冲突。

  何太后为什么会和董太后起冲突呢,原因是在立诸上,就是哪个皇子当太子的问题。

  那又是哪个皇子当的太子呢?

  灵帝病亡前,董太后立劝立她的儿子,即皇子协为太子。而何太后主张由她的儿子,即皇子辩为太子。

  最后,灵帝立的是董太后的儿子协为太子,待他身故后由太子协当皇上。

  最后的最后,是何进逼官,拥立皇子辩,就是自己的外甥,何太后的儿子为皇上。

  何进为何要逼宫呢?

  是因为灵帝欲立皇子协为太子时,“十常侍”之一的中常侍蹇硕说“若欲立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

  这话不知怎么三传二传传到了何进耳朵里,性命悠关,一家老小荣辱富贵就在一念间。于是何进逼宫,杀死蹇硕。

  既然自己的外甥当上了皇上,何太后和董太后怎么又会起冲突了呢?

  原来是董太后不甘心失败,封儿子协为陈留王,自己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看着眼熟悉吧。

  何太后见董太后听政专权,于是请董太后过来喝酒,席间准备“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看着也眼熟吧。

  这招在董太后这里却是不灵。

  不过,“杯酒释兵权”这招后来却被宋太祖赵劻印学去了。

  特别说下,历代开国皇帝中,好象除了宋皇帝靠喝酒罢了众功臣兵权未动干戈外,其余无一例外,好象都是重新洗的牌,洗牌的背后就是血腥和屠戮。

  常言道“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如今这两个皇后,两个妇道人家为了立诸,更是水火不相容,宫内岂能不乱。

  何进手握兵权,如何肯让妹妹吃亏,于是逼死了董后。

  十常侍见董后没了,用重金贿赂“何进弟并其母舞阳君”,重新得宠。

  袁绍,官渡之战的主角。被以少胜多而写进历史史册的袁绍,在初中教科书中充当反面教材的袁绍,现任司隶校尉一职,他力主杀掉十常侍。

  何进在最关键的时刻柔豫了,拿不定主意了。于是进宫问妹妹何太后,回来后告诉袁绍“太后不允,如之奈何。”

  袁绍便说“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云云。

  于是,大将军何进招董卓进京。

  于是,朝纲从此混乱。

  说来说去你看没看明白我是不知道,反正有点绕。

  说来说去,实际上就是一个谁当家,谁执政,谁说了算,谁是掌门人的问题。

  可问题的实质却不是这个问题。

  问题是什么?

  问题就是一句话。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君。”

  蹇硕欲杀何进,却反被何进所杀。

  何进欲杀十常侍,却又被十常侍所杀。

  看到这里真的很奇怪。立皇子,上事关国家大体,下关忽个人安危。怎么天大的事情,消息象长了腿一样,总能传到不该传的人的耳朵里呢?

  就好象是一个村子里的寡妇,今天偷了人,明天全城人民都知道一样。国家大事尤如张家长李家短一样,被几个快嘴女人说来倒去。

  我不杀人,人必杀我。

  既然如此,我先杀你。

  军国大事,尤如儿戏。

  事无玄秘,焉能不败。

  一群草包,死了活该。

第五章  董卓叱丁原
“帝非帝,王非王,王乘万骑走北邙。”

  小小儿童,居然比街上摆摊算卦的还要准,看来算命的都要失业了。

  说是童谣,倒不如说是民谣。

  奇怪的是,民谣往往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传开了,而且每传必中。看来,民谣可能是一种民间哲学,它的产生也代表了某种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吧。

  民谣,民心,人间最底层呐喊出来的声音。

  董卓,“前将军,鳌乡侯”。

  看到这个称呼就想乐,什么侯不好,非弄个鳌乡侯,听名字就没多大出息。瞧瞧人家,吕温侯,寿亭侯,哪个不比这个气派。

  董卓体形“胖大”,还真是人如其名。

  董卓来了,何进何大将军却挥一挥衣袖,悄悄的走了,不曾带走一片云彩。

  挥一挥衣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