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爆笑三国 >

第3章

爆笑三国-第3章

小说: 爆笑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体形“胖大”,还真是人如其名。

  董卓来了,何进何大将军却挥一挥衣袖,悄悄的走了,不曾带走一片云彩。

  挥一挥衣袖,是“宫门尽闭”,撸胳肢挽袖子想翻墙跳出去,却没成功。

  悄悄的走了,是被十常侍骗进宫内,没有外应,“伏甲齐出”,死于非命。

  不曾带走一片云彩,人死了钱都没花了,还带什么云彩啊。

  何进没带走云彩,却带来了杀戮。

  袁绍和曹操他二人是何进的外应,被挡在官门外面,见何进被杀,于是“斩关入内”。

  袁绍的做法是“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

  提议“勒兵来京”的是他,“尽皆诛绝”的是也是他,窃得玉玺后称帝的还是他。

  没错,是他,是他,就是他。

  说来说去,乱就乱在他这了,估计这小子一开始就没安什么好心。

  哎!说了办天袁绍,怎么不说说我呢。

  他袁绍主张“勒兵进京”,我是持反对意见的。我还说过“当除元恶,一狱史足矣”,若听我言,“何必纷纷召外兵”,弄的局势这么乱。

  袁绍忙着杀人放火,我却是“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寻觅少帝。”

  我的主张是对的,我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且都是事前诸葛亮而不是马后炮,为什么只字不提我呢?

  唉!

  我的曹操大人,曹同志,你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三句二句话能说得清你吗?

  这章篇幅太短,不够介绍你的。

  你先坐下。对,就是你,先坐下。下一回,下一回全是说你的。

  稍安勿燥,稍安勿燥。

  你既然派人去寻皇帝,皇帝跑哪去了。

  皇帝被人掳走了,被十常侍中的张让等人掳走了。

  张让带着皇帝跑,不想半道被河南中部掾史闵贡插了一杆子,张让“投河而死。”

  有趣的是,皇帝和陈留王是一起跑出来的。

  中国父母都一样吧,见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两孩子在学校打起来了,赶到现场雷鼓助威,摇旗呐喊的必定是家长。

  当双方家长掐的脸红脖子粗,忙得不亦乐乎时,咦!孩子,我的孩子呢?

  两孩子偷偷溜出去下馆子去了。

  哎!哪有锅碰不到瓢的时候。

  就是,来,喝,干了这杯还是好哥们!

  可怜的何太后,可怜的董后。两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掐的你死我活,却不知道这两孩子的关系一直都不错。

  这不,又一起逃难出来了。

  当然了,皇上逃难,那能和肩挑孩子背扛锅的难民逃难一样吗。

  于是,当这对难兄难弟跑到一庄院后,庄主“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又见“红光冲天”,忙将这哥俩迎入庄内,“跪进酒食”。

  第二日,庄主送二王回京,途中路遇百官和前来寻找的袁绍。

  一行人“车驾行不到数里”,鳌乡侯董卓迎上来了。

  于是,有了一段千古奇谈,注意是谈话的谈,不是评弹的弹。

  “陈留王以言扶慰董卓,自始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

  个人感觉,罗贯中老先生在这的铺垫好象差了些。

  董卓为何要废帝,是因为“帝战粟不能言”,又见陈留王对答如流,“并无失语”,这才暗下决心,“欲废帝立陈留王。”

  难道是董卓见陈留王年少机智,是当皇上的料,为了大汉江山万年永固,才决定废帝的?

  当然不是。

  他废帝,完全是为了个人目的,个人私欲的极度膨胀。

  立陈留王为帝后,董卓“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

  这才是董卓的*专辑。

  董卓既然要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什么还要换掉软弱无能,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皇帝,反立聪明灵伶的陈留王为帝呢?前者不是比后者更好控制吗。

  他鳌乡侯就不怕像鳌拜那样,被聪明的皇帝除掉吗?

  立他为帝,我就是功臣,就是辅臣,就可以大权在握,就可以为所欲为?

  不绝对是。

  未废帝前,董卓“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又“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之前之后,质与量并没有多大区别,董卓为何还要冒天下之大不违废帝呢?

  得意而忘形了?

  色胆包天了?

  迷糊了?

  不知道。

  反正是废掉了,又立上了。

  这一废一立,却引出了风华绝代,万人*,武力与智慧并存的三国第一猛人。

  你不知道他是谁?

  提个醒,此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

  猛人,第一猛人,用的是方天画戟,方天画戟,还说你不知道!

  唉!连三国中的第一猛人都不知道,一脚踹死你得了。

  还不知道!

  真是笨死了!肯定小时候没看过小人书,大了也没玩过三国游戏。

  还不知道也别急,下章再告诉你他是谁。

第六章 李肃说吕布
想起来没有。

  哎!对了,就是一吕二赵三关四马五张飞里的第一猛人,吕布。

  风华绝代没错,万人*也没错,武力与智慧并存更是没错,只不过武力和智慧不是成正比,而是反比,绝对值的反比。

  如果说吕布的战斗值是一万,那他的智商绝对不过八百。

  我刚有486电脑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三国。最早的游戏是三国志几忘了,反正是人物、部队都还是用小方块代表,而且是用小键盘玩的。

  我的小键盘到现在都打的“啪啪”山响,指法尤如蔡花点穴手般娴熟,就是靠摸黑打游戏练出来的。

  玩了几代三国记不清了,一直到后期比较有名的《三国群英传》,而且到了这个游戏的时候,人物、技能什么的才更真实,更有意思。

  《三国群英传》里除了关、张、赵、马外,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吕布了,每次看到吕布出场就高兴,这斯终于出场了。

  吕布在游戏里武力值高的吓人,智力值却低的要命,忠诚度更是没得说。反复几遍“离间计”,再一“招降”人就跑来了,这个时候心里这个美啊。

  记得招张辽、张合的时候,忠诚度都低到十了就是不降,这个气啊。

  可还得留神,就因为吕布忠诚度太低,打着打着有时就被电脑随机招跑了。

  不过也没事,因为游戏是可以存盘的。

  游戏可以,但历史却是不能存盘的,它是以过去时进行的。

  游戏结束了可以重来,历史中的你一旦Game Over了,你的一生也就彻底结束了。

  游戏中的吕布这样,三国里的吕布也差不多。

  董卓废旧立新之前,找来一帮大臣商议,却遭来一群人的反对,包括荆州刺史丁原,而吕布那时正是他的部下。

  董卓于是“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欲掣佩剑欲斩丁原”。

  丁原哪里肯吃这个哑巴亏,何况我又是明正言顺的。

  但人少啊,只带了一个吕布前来。好汉不吃眼前亏,丁原拽着吕布就走,边走边回头道:“你小子有种别走,在这等着,老子回去叫人来,打不死你。”

  第二日。

  刚才还叫的那么响,为什么是第二日呢?

  他们都是将军,你当他们是黑社会呢。

  他们的打架可不象电影里演的黑社会那样,三句话不合,一个电话调来一面包车弟兄,擒着西瓜刀、啤酒瓶一顿乱砍乱砸,等警察叔叔来了再赶紧跑。

  这不是几个人几十人的砍砍杀杀,是成千上万人的砍砍杀杀。那是需要排兵布阵,埋锅造饭,战地动员,擂鼓打气之类之类的,当然要准备准备了。

  于是,第二日。

  两军对阵,丁原指着董卓道:“国家不幸,阉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尔无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废立,欲乱朝廷”云云。

  说了这么多什么意思啊。

  意思就是,为什么要打仗,因为老子是正义的,为什么要打你,因为你是非正义的。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

  恨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需要。

  打仗需要理由吗?

  绝对需要。

  打仗不是谈情说爱,更不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那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你不讲个子丑寅卯出来,谁给你卖命啊。

  于是“董卓未及回言,吕布飞马直杀过来”,“卓兵大败,兵退三十里”。

  就打你一个哑口无言,就打你这个卖切糕的。

  董卓知道不是吕布对手,闷闷不乐,这时中郎将李肃出场了。

  出场干什么,劝降。

  劝降过程大至和我前面说的玩游戏的过程差不多。

  区别就在于,游戏中的“招降”全是空手套,一次不成再来,大不了多存几盘就是了。

  而历史上的招降、劝降,离间计、反间计等,除了巧舌如簧外,更需要真金白银的。特别是招降你打不过的对手时,那是需要痛下血本的。

  于是李肃带着赤兔宝马,“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劝降吕布来了。

  历史中的吕布,三国里的第一猛人,还不如游戏里的吕布呢,一个回合就交枪不杀了,投诚了。

  人生如游戏?

  还是游戏如人生呢?

  吕布带着投诚礼物,丁原的人头投奔董卓,又拜董卓为义父,“卓大喜”。

  董卓这边刚把丁原摆平,那边袁绍又闹事了。

  二人在筵上剑拨弩张,针锋相对。

  结果呢,被人拉开。

  于是袁绍手提宝剑而出,口中还是那道词:“你小子有种别走,等我回去叫人来。”说完,跑了。

  第二日。

  第二日袁绍却爽约了,干嘛去了,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回去招兵去了。 。。

第七章 废汉帝曹孟德献刀(上)
终于说到我曹某人了,我等你等到花儿都谢了。

  你那花再开一会吧,说你之前还得说说别人。

  袁绍虽然打不过跑了,可董卓还真不敢小瞧他,因为“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等等,所以赶紧派个人追上袁绍,封他为渤海太守一职,先稳住他再说。

  不过袁绍确实是个败家仔,几代人的财富积累,几辈人的智慧结晶,全毁在他手里了。

  因为,他遇到的是他人生之中最强劲的对手,曹操。

  在曹操面前,小学三年级的袁绍幼稚得还不如幼儿园的小朋友。

  这事留到后面的官渡之战时再细说。

  丁原挂了,吕布降了,袁绍跑了,董卓终于可以换成皇帝了。

  换皇帝前,有个出场不足三分钟的小人物向大家特别推荐下。

  伍孚,字德瑜,越骑校尉。“见卓残暴,愤恨不平,藏短刀,欲伺便杀卓”。

  可惜他没成功,反被董卓杀了。

  显然他没有袁绍、曹操等那样狡猾,没有象他们一样见事不好先开溜,等攒足力量,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重头再来的精神。

  不管是愤青还是二愣子,就算一时冲动,却也是热血男儿之举。虽然不赞同他的鲁莽,但他毕竟去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