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爆笑三国 >

第4章

爆笑三国-第4章

小说: 爆笑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愤青还是二愣子,就算一时冲动,却也是热血男儿之举。虽然不赞同他的鲁莽,但他毕竟去做了。

  都说完了,该到那可怜的皇帝了。

  少帝是四月登的基,九月下的岗。

  半年试用期还没到,就有人告诉他,你这个皇上不合格,不适合我们公司业务需求,所以不能和你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所以,你被解聘了。

  少帝知道自己被炒了鱿鱼,真是欲哭无泪,投诉无门。

  你们,你们这是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是不合理的,违法的。我,我告你们去。

  你爱上哪告上哪告,起来起来,别挡着新皇帝登基。

  别说那时候还没有劳动仲裁,就算有,谁敢管呢。

  于是,少帝从原来的打工皇帝沦落为皇帝打工。

  和其它下岗人员不一样,他们可以自谋,可以二次再就业,可以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少帝下岗了,却只能呆着。就这样一天天呆着,也没个正经工作,也没人敢给他工作,家底也花的差不多了,“衣服饮食,渐渐少缺”。从CEO变成下岗职工,从皇上沦为阶下囚,心中郁闷可想而知。

  一日,少帝偶见双燕飞于庭下,触景生情,吟了一首因带来杀身之祸而千古流传,又因流传千古而引来杀身之祸的的诗,诗曰: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诗名不知道,只有词没有名。因为少帝还未及起名时,已被董卓杀了。

  少帝一时感怀,却不知隔墙有耳,这是连做梦都不能说梦话的年代,你还吟什么诗啊。

  董卓知道后大喜,正愁杀你师出无名,你却做诗一首,自己送上门来了,此时不杀还待何时。

  “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

  于是,“武士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

  皇帝当诗人丢了脑袋。

  曹植当诗人救了自己。

  诗人,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喂!说这么久了,我呢,我怎么还没登上台面呢。

  我的曹大人,我的好同志,性子别急嘛,下回,下回就是你的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八章 废汉帝曹孟德献刀(中)
都说完了,我们的另一主人公,曹操,终于登场了。

  终于到你了,别激动,你先坐下,哎,坐下,听我慢慢说。

  实际上曹操在第一章的时候就出现过,现在放到这里才说,主要是曹操实在太难写了。

  老人常道: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主要应归究于罗贯中老先生,因为他把《三国演义》写的太好了。从古至今,它都是一部绝对绝对的颠峰之作,领导学,厚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一一尽现。

  可以说《三国演义》是集权术,智慧,文韬,武略,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阴阳,术数,天文,地理,五行,八卦,仁、义、礼、志、信,偷、蒙、扭、骗、丢于一书,除了吃、喝、嫖、赌、抽,几乎该有的全都有了。

  三国里的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各有特点,风格迥意。武将的勇,谋士的策,贼人的坏,好人的无奈,忠肝义胆的,背信弃义的,礼贤下士的,装模作样的,开诚布公的,阴险狡猝的,林林总总,各不相同。

  而集上述特点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曹操,除了他不会星辰占卜算命之外。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具有多重人格的曹操,他的命运却伴随着历代文学巨匠的口诛笔伐而起起伏伏。

  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曹操初兴兵时是忠的。董卓迁都长安时,袁绍为首的各路义军不图进取,只有曹操审时度势,孤军奋起追之,却为此险些丧命。

  但后来,曹操是奸的,实丞相之名却行皇上之职,最大的奸却是到死都不称帝。

  曹操是善的,对他的敌人,对骂他八辈祖宗的陈琳,对反复背叛的张绣,只要投诚过来,他都能宽容,并委已重任。

  曹操也是恶的,更恶的则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了博得大度、广纳贤士的好名声,对张绣的反复一忍再忍,而且一忍就是十年,当他再没有利用价值了,杀之,连个借口都不用。

  历史中的曹操还是一位诗人,政治军,军事军,哲学家。

  当然,曹操更是一位成功人士,在只问结果不讲究过程的今天,他却做到了双赢。

  从政,消灭几大军阀,统一北部中原。

  从商,借皇帝的营业执照经营自己的企业。

  从军,一生战功卓越,并著书立说。

  从学,对人生的思考已经上升到哲学的境界。

  如果你说曹操生下来就是奸臣,就想当叛臣逆臣的,打死我都不信。

  但如果说后来曹操所作所为,不是奸臣所为,不是叛臣逆臣所为,打死你你也不信。

  为什么会这样呢?

  简单点来说,就是前途是光前的,道路是曲折的。

  曹操在通往光明的道路上,渐渐陷进了曲折的历史辩正法中。

  虽然他也不想,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岂是你想什么就是什么的,那只能是你一个人的江湖。

  正如后来曹操自己*裸说的,“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虽然不想这样,但已经欲罢不能了,一旦我交出兵权,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放着好好的丞相不当,交出兵权,然后被冠以“汉奸”的名义任人宰割。

  你会吗?

  起码我不会。

  就算你会,你的老婆孩子会答应吗?

  倾巢之下安有卵乎,这个道理谁都懂,何况是“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呢。

  要是有人会,估计只有一种,那就是脑瓜被门弓子抽了。

  封建社会任职是终身制的,所以才成就了曹操。现代社会都是几年任期制的,如洪森、*别看台上闹的欢,全是下台后再和你算帐。为什么一定要秋后算呢?在位的时候谁算的了啊,如果是终身制,你认为他们会自己主动让位吗?根本不可能。

  大体意思就是如此。

  说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办天,到底什么意思啊。

  意思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非对错,自在你心。

  时代进步了,观念也更新了,关于曹操盖棺定论的观点也有所松动了。

  你要是有兴趣,有功夫,就上网查查,关于曹操这传那传的书不下十本,找几个看看,自己再下个定意吧。其中那些书里尤以90年前后出版的一本《曹操大传》最为透彻,只是没记住作者,也没记住出版社,后来再找找不到了。

  个人感觉,某些大家在品三国的时候,部分涉及曹操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借鉴了那本《曹操大传》。因为在所品的人物里,有的也只是对曹操的品,而且分析的头头是道,韵味十足。而后面的人物或情节,大部分就要算是拨乱反正,澄清事实,还历史一本来面目而已,再无品,亦再无味道。

  要说个人的观点,倒认为曹操的才华,气度,谋略,胆识等方面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但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不代表你的,也不代表大家的,更不代表罗贯中老先生的。

  所以,曹同志,没有办法,你就再背负一次“汉奸”的罪名吧,都几千年了,也不差这一回了。

  哎!哎!别走啊,夸你两句就高兴,刚说几句甩袖子就走了,你甩给谁看呢你。

  啰里啰嗦说了一通,曹操也给气跑了,言归正传,咱还是按着《三国演义》的剧本往下走。。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九章 废汉帝曹孟德献刀(下)
罗贯中老先生是以汉贼的角度描写的曹操。所以,与刘备的大盖帽不同,曹操刚开场时是带着奸诈,狡猾,“有权谋,多机变”的帽子出场,表现呢就是“游荡无度,恣意*”。然后,就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名家点评。再然后,就是跑到中央任职当官去了。

  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那时候的刘皇叔还在家里编草鞋呢。

  这做人的差距昨就这么大呢?

  实际上这并不是做人的差距,而是实力上的差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新官上任三把火,曹操也不例外,“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五色棒,估计也就是电视里衙役们常用的水火棍。

  水火棍就是用来打屁股的,别管什么屁股无非两堆肉而已,怎么打都是打,为什么一定要把棍子染成五颜六色呢?

  哎!问题就在这。

  初来乍到,谁认识你老几啊。于是,先弄个面子东西摆在那放着,通俗点说就是搞点“形象工程”。当然,十根棒棒花不了几个大子,还不算浪费。

  每天夜里,再带着人拎着棍子“巡夜”。

  别说,还真有不怕死的,此人就是前面说到的中常侍之一的蹇硕的叔叔。不仅夜行,而且是提着刀,加在一起就是提刀夜行,月黑风高杀人夜,估计也没干什么好事。

  于是,曹操命人“棒责之”,结果给打死了。

  惩前毕后,治命救人。

  即是初犯,教育教育开开罚单就算了,何况是领导家亲属,为何一定要把人家“一棒子打死”呢?

  就因为我是初来乍到,我知道你们瞧不起我,所以,这就是立威。

  树立自己的威信,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威信。

  结果就是“内外莫敢犯,威名颇震”。

  威是立起来了,娄子也捅大了。

  居然把我叔叔打死了,这还了得,还反了你小子。

  曹操却是不怕,小脖一梗,就是我,怎么地。

  啊哈,够硬的,比老子城管还城管,你小子临时的还是正式的。

  啊呸!你埋汰谁呢,我是正儿八经的都尉。

  哦,还真横,你杀人了知道不。

  知道,大不了一个过失伤人,你能把我怎么地。

  蹇硕还真不能把曹操怎么地。

  为什么,后台硬啊。

  后台是谁,后台就是曹操的老子,曹嵩。不过曹操的老子的老子的后台更硬实,谁啊,曹腾。

  蹇硕虽然不能把曹操怎么地,但毕竟是过失伤人,于是被贬出京城,任顿丘令。

  得罪权贵,不判你个死罪就不错了,快点滚蛋吧。

  那一年,曹操二十三岁。

  董卓专权,司徙王允“掩面大哭”。他在那哭,曹操却在那笑,而且还是“抚掌大笑”,边抚掌边道:“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意思就是,哭是不解决问题地,只有动刀子才是解决问题地。

  于是,曹操拿着王充的“七宝刀”至相府,准备行刺董卓。

  想法很简单,目的很明确,手法很专一,素质也够高,准备也充分,只是结果不理想。曹操的管制刀具被董卓没收,自己“乘马飞出东门”,逃了。

  那时的曹操势单力孤,还没拉起自己的队伍,更没有“你小子别跑,在这等我”的流氓壮语,有的只是“风紧,扯呼”。他跑的再快,也没有通缉令快。

  那年代虽然没有网上通缉,却也有“画影图形”,于是路经*县时,被擒,又被陈宫所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