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登陆大血战-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战中国东南角(15)
一天深夜,住在黄岩城里的张爱萍被林维先从睡梦中唤醒:“公安16师的地下情报站得到一个可靠消息,蒋介石近日要来大陈岛巡视。大陈方面正在进行紧张的准备,行动十分隐蔽,十分严密。”
张爱萍闻讯翻身下床,将桌上那本台历捧在手里,一页一页地翻动,一天一天地计数着,一直翻到5月20日这一天,才恍有所悟地冒出一声“哦!”
张爱萍从一头雾水似的推测中抬起头来,望住林维先说:“这消息太重要了!不过,还有许多情况不清楚。请告诉公安16师李国厚师长,让他抓紧查明,蒋光头拣这个时候来大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这次行动的确切日期是哪天,他怎么来,坐飞机还是乘军舰,到大陈后要搞哪些活动,随同来的有些什么人……”
林维先说:“这许多问题,恐怕一时难以弄清楚啊!”
张爱萍说:“当然,我并不指望只从这条线上来查明这一切,我还要让军区和上海市的情报部门一齐动手来查,同时要报告北京,请他们帮助。”
林维先问:“要不要通知部队进行准备?”
张爱萍忙摇手道:“不要,不要,还不到时候。你只要同王德他们商量一下,搞出个应急方案来就行了。部队一切日常生活、战备工作、请假外出人员等等,一切都照常进行,不要让人家看出我们已经得到这个情报了。”
各方面的情报陆续不断地送到了张爱萍手里。蒋介石要乘坐台湾海军的旗舰“峨嵋“号来“北巡”,同行的有宋美龄、蒋经国、俞大维、美国顾问和一批亲信高官。大陈方面,刘廉一除了下令全防卫区加强戒备,清查户口,抓人捕人外,还命令海军舰艇在大陈列岛、东矶列岛、渔洋列岛海域内,日夜巡航,游动……
星月的清辉泻满庭院,空气中洋溢着白兰花馥郁的香气,在清辉和花香中,张爱萍时而昂首挺胸凝眸太空,时而低头抱臂沉思,远远望去,他的身影俨然是位诗人在憔悴吟咏,但他的胸怀却是一位将军在精心运筹呢!
蒋介石公开摆出一副“大总统”和“三军统帅”的架势,从台湾出动,在海上一路风光两百公里,到大陈列岛巡视,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要显示从大陆逃台湾后,两年来在台湾已经站稳了脚跟;他的实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连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的政策也有了180度的转向。这意味着,他要显示一位总统三军统帅对前方“克难”将士的深情慰勉,显示出昔日那种威震八荒的威风在他身上依然存在,不减当年。更意味着这些远离台湾的离岛──大陈、东矶、渔洋──正牢牢地控制在他的掌握中,他的“三年*计划“是必然成功的,把所有这些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他要对美国艾森豪威尔递送一个信息──把紧挨大陆的沿海岛屿列入“台海协防条约”范围之内,不但非常必要,而且没有风险。
张爱萍在这一片浮想联翩中,终于发现蒋介石身上惯有的那种虚骄之气。他决心利用蒋介石身上的这个恶气,来使自己的东矶之战获得最大的成功。
他记起了自己同林维先、王德审定“应急方案”时的情形——晚饭前,林维先同王德将秘密拟定的两份“应急方案”摆到他面前。一份是迎头痛击蒋介石“巡视”的,另一份是让我军实力、部署深藏不露,以此来蒙骗敌人的。
很明显,第一方案最有诱惑力!蒋介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头号战犯,这个浑身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如今送上门来,给他个迎头痛击,扫尽他的威风,岂不快哉!但是,也很明显,这个只顾满足心理痛快的方案,感*彩太重,由它带来的许多后果都没计较周全。权衡利害得失,这个方案并不可取。张爱萍的眼光,从两份方案上挪移开来,望住林维先和王德一笑:“咱们照孙子兵法上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给他个藏于九地之下,让这个光头总统高高兴兴地来,高高兴兴地走吧!”
在清辉花香的静夜里,飘荡出张爱萍一声理智的轻笑。
台湾岛上的一出出闹剧(1)
正当人民解放军在浙江东部沿海调兵遣将,集结陆、海、空军的精锐部队,准备向大陈列岛发起攻击时,蒋介石一伙却忙于在台湾岛上演了一出政治闹剧,大搞所谓的“总统选举。”
1949年5月,蒋介石乘坐“太康号”军舰,隐处在舟山岛的定海,指挥汤恩伯军守卫上海,一面秘密地抢运黄金,一面谋划夺取“远东斯大林格勒的大胜利”。
5月25日,陈毅率第三野战军攻入上海,完成了对吴淞口的合围,蒋介石眼见败局已定,便乘“太康号”军舰仓皇逃到澎湖,6月1日,再从澎湖马公坐飞机抵达台湾高雄。
当飞机降落在高雄机场后,这位被空前溃败震惊得失魂落魄的“在野总统”,面对着扑朔迷离,波诡云谲的台湾政局简直不敢下飞机,直到他当日爱将、台湾防卫总司令孙立人登机面报“这里都是自己人”后,才跨下舷梯,数日后,转入台北草山第一宾馆居住。
在宾馆驻足下来,一听说此处名曰草山,蒋介石便大为光火,认为有讥讽他“落草为寇”之嫌,遂下令改草山为阳明山。后来他的总统官邸,也就改称阳明山官邸。
这个改名也是从曾国藩身上学得的。曾国藩晚年在湖南曾借隔世同乡,反清大儒王船山之名来自我标榜,这一回,蒋介石也将明代大理学家王阳明的大号拿过来给自己脸上贴金。尽管蒋介石对草山二字讳莫如深,但民间却一直仍称草山,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当年的圣诞节,蒋介石隐居在台中的日月潭涵碧楼里“持志养气”,谋划复职总统和“复兴*”的大计,时值岁末年终,黄昏时刻,他独自步出涵碧楼,在潭畔徘徊,眺望碧波如镜的潭水,凝眸残阳似血的苍烟落日,胸中自不免涌起一层英雄末路,时不我与的悲怆。在惆怅情绪袭来时,他忽然兴起到日月潭垂钓排遣忧虑的念头。随侍在侧的长子蒋经国当即吩咐侍卫安排钓船,让其父去享受一回“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雅趣。
孤舟在潭中随波轻荡,钓竿低垂在湖水上面,不经意间,忽觉钓丝蠕动,浮标沉坠,他意识到鱼儿已经上钩,便沉住气,稍等了一会儿,然后用力一拉,眼见那钩丝绷得更紧,浮标急速下沉,他急忙收竿,一条五尺长的大鱼在狠命挣扎中被拖出了水面。国民党当局从大陆逃到台湾,也真度过了一段极其困难的时期。台湾原有人口400万,一下子又压上400万,于是几乎是住没有住的,吃没有吃的。他们就发动人们开荒种地,哪怕门前、路边的一小块儿、一小条儿空地,也要种上粮食、蔬菜,一年可收四季,或是养上鸡鸭……
蒋介石败逃台湾之后,虽然从李宗仁的手中硬抢回来了“总统”的权杖,重新“复位”。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法统”的问题。按照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时期制定的“*宪法”第47条的规定,“总统”任期6年;第26条规定,“国民大会”于每届总统任满之前90天*,进行重新选举。蒋介石充任国民党行宪以来的首任总统是在1948年5月20日,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第二届“国民代表大会”应当在1954年3月29日之前召开,选出第二届“国大代表”和新一届“总统”。然而,此时此刻,蒋家小朝廷的“政令”只能勉强及于台、澎、金、马等几个小海岛,地域的局限性非常大,如何选举出第二届“国大代表”,成为让蒋介石十分头疼的事情。如果仅从现在国民党军占有的几个小海岛上选举“国大代表”,显然是无法代表整个“*”的,蒋介石又怎么能够再当上“*”的“总统”呢? 。。
台湾岛上的一出出闹剧(2)
随着选举日期的日益临近,蒋介石愁眉紧锁,绞尽脑汁,也没有能够想出一个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办法。
在蒋介石的庭院里,环绕一圈的香樟、丹枫、白皮松、青檀、银杏、高山榕等拉扯出一道浓阴蔽日的绿色围屏,让这座豪华官邸同外面的尘嚣世界完全隔离开来。那片绿茵如洗的草地,像织女巧手编织出来的一幅大地毯,从官邸台阶边沿平平展展地延伸到了参天大树的绿色围屏跟前,使整个庭院恰似一只碧色琉璃盘。在琉璃盘靠近官邸门廊处,安放着一张用台湾白藤编织成的大躺椅。那些天,蒋介石在做完早祷“功课”之后,常爱只身踱进这座空阔宁静的庭院望着参天大树深情凝睇一番,便在白藤椅上躺下,让大脑畅游在遐想的天地间。
他在躺椅上轻轻挪挪腰肢,调整一下躺卧的姿态,舒缓地呼吸几口草地上荡漾的新鲜空气。空气中充满了负氧离子的清新、湿润,还混合着海风带来的几分咸味,好像山涧流淌着的一泓泉水,汩汩地流入了他的心脾,透析着他的骨髓,使他整个身心都轻盈地进入了“花开花落由它去,云卷云舒任自由”的静气之中。
这也是蒋介石从曾国藩身上学到持心养性的一大功夫。曾国藩在行军作战或者署理朝政大事时,逢到决定存亡祸福,胜败荣辱,宦海浮沉的重要关头,总是独处一室,焚香静坐在帐中沉思默想,来对自己的进退行止作出乾坤一掷的最后抉择。蒋介石平生心仪曾国藩,除了爱将“曾文正公家书”馈赠亲信将领,教诲子侄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地实践曾国藩“每逢大事有静气”的风范。在这上面,他有别于曾国藩的地方是不再在帐中焚香静坐,而是寻找名山胜水的园林中去“悠闲消虑”。大陆时代,他酷爱浙江的莫干山,江西的庐山,重庆的凤凰山林园,退居海隅后,便以高雄的寿山,桃园的角板山和台中的日月潭来取代,尤以台中的日月潭,对他影响特大,感受最为深切。
后来,果然有他手上豢养的一帮政客、谋士们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即根据“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第1条的规定:“总统在动员戡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遇紧急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议,为紧急处分,不受宪法第39条或第43条所规定程序之限制。”为此,“总统”可以根据“紧急处分权”和“行政院”的建议,以“戡乱”尚未结束为由,批准在大陆期间选出的第一届“国大代表”继续行使职权。这样就解决了“国大代表”的省籍和代表性的难题。
蒋介石一听,连声叫好,当即下令批准第一届“国大代表”继续行使职权至下一届“国民大会”“依法”召开之日。既然蒋介石“*”无望,“戡乱”永无休止,第二届“国民大会”何日召开就成了一个未知数。如此一来,跟随蒋介石跑到台湾的“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们的任期,也就从6年一任或3年一任改为“终身制”。台岛居民对蒋介石的这一措施非常不满,讥讽这些代表为“万年国代”。
解决了“国大代表”的任期资格,新的麻烦又来了,这些“万年国代”跟着蒋介石跑到台湾的毕竟是少数,把所有在台湾的“国大代表”都凑集到一起,也远远不够开会和选举的“法定”人数。这时,又有幕僚出主意说,可以让*官修改“选举法”。蒋介石依计而行,分别下令颁布了“国民代表缺额补充办法”,要求原“国大代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