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登陆大血战-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一动,加大马力,朝那黑洞洞的轮廓追赶过去。张逸民心上涌起一个从没见过的惊喜──遮护大军舰的黑雾,迅速消散开来,一艘敌舰分明就在眼前。蹲在炮位上的王如元最先发出来一个惊喊:“嗨,‘洞庭’号!”炮手王如元有一双赛过鹰隼的眼睛。
“对,对,正是‘洞庭’号!”鱼雷兵们从大队部陈列的敌舰图片上读得烂熟了的“洞庭“号,同出现在眼前的这艘钢铁怪物完全对上了号。于是小艇爆出了一片热噪。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天有不测风云(7)
庞大的“洞庭”号,像条霸气冲天的鲨鱼,安闲自在旁若无人地徜徉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中。张逸民的手紧紧按在鱼雷发射柄上,心上只响起一个声音:“近些,近些,再近些!只有一条鱼雷啊!”
他沉住气,紧咬牙,下定狠心,一定要一发命中……双方的距离迅速缩短了,三百米……二百米……水手长张德玉眼望着张逸民将快艇推进得超过了发射鱼雷的规定距离,急眼了,便上去拉住张逸民的衣襟,尖声厉气地提醒他:“快,再不发射,艇要转不过头来啦!”
张逸民对水手长望了一眼,点点头,偏过脑袋去,又目测了一下距离,这才从从容容地扳动了鱼雷发射柄。一条孤零零的鱼雷,掠起又长又粗的身影,劈开波浪,对准“洞庭”号腾地跳跃着,飞掠前去。一千公斤重的大鱼雷,在劈波斩浪地飞腾。被惯性催动的小艇继续往前冲了过去。张逸民心里明白,在这个时刻,在这个鱼雷即将爆发的一瞬间,想让小艇调头,避免鱼雷爆炸的冲击波,已经来不及了,他情急智生,心一横,猛踩脚下的舵蹬,逼着小艇来了个原地倒车。 小艇在浑身剧烈的震撼中转过头来……鱼雷轰的一声爆炸开来,只见又高又大的白花花水柱,喷上天空,从半空中扑倒下来,小艇头上所有玻璃器皿——安全灯罩、驾驶舱上的玻璃,一阵呼啦啦乍响,全震碎了。
张逸民从浑身冰冷的水花中挣扎着抬起头来,一看,真好!鱼雷命中了炮舰的腰部,“洞庭”号被腰斩成两截,重重叠叠的大浪卷裹着,在滚动,在摇晃,在迅速被海水吞没。
陶勇司令员接到捷报喜不能禁。他立即指示给102号鱼雷快艇发去贺电,并随之签署嘉奖令:给艇长张逸民荣记二等功!
一些资深的海军学者曾经评价:在中外海战史上,还没有单艇独雷在大风浪中击沉千吨大舰的战例。在200米内发射鱼雷,在人类海战史上绝无先例!
当然,这一仗,只是我军攻占一江山岛的序幕,或者说是一个插曲。
元月9日至13日,“前指” 组织陆、海、空三军的参战部队在大、小猫山岛进行了实兵演习,按照既定作战计划和战役背景,实施了炮火准备、航空兵力准备、舰艇火力支援抵近射击,火焰喷射器喷射出一道道“火龙”……
张爱萍等“前指”的高级将领此刻或许已经听到消息,就在这几天,党中央政治局的领袖们正在研究为了加强国防,必须研制出我国自己的原子弹的问题。它和东南沿海前线的战事,显然是密切相关的。
他们也不断获悉,全军其他战场上,常有激动人心的捷报频频传来。同样在1954年,与东南沿海遥遥相对的祖国大西北,就有一群戎装子民从大江南北开进戈壁荒滩,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他们用铁锤和钢钎劈开千年冻土、征服亘古冰峰,在雪域高原修建了举世瞩目的青藏公路,架设了祖国内地连接西南边陲的通信线,铺设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从而奏响了青藏高原地区迈向现代化的序曲……
战前的等待是十分令人焦急的。
“一切准备好,只等‘东风息”’的等待就更令人焦灼。
张爱萍等“前指”的高级指挥员,相继一次次地来到了空军气象站,倾听他们分析介绍近期的气象情况。
那天,气象科长徐杰从不舍昼夜紧张工作的气象室出来,汇报了预测的近期气象情况后,说:“1月17、18、19日,这3天是好天气时段!”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有不测风云(8)
张爱萍听了喜不自胜,立即问:“真的?!”
“是真的。”徐杰语气肯定地回答。
这徐杰三十多岁,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考取了留美的公费生,只因晕船而未能成行。建国后一直奋战在浙江、福建前线,从1954年开始,就着手摸索浙东沿海的天气规律,曾经以出色的工作,为海军和空军多次对敌作战和对大陈岛、一江山岛的轰击提供了良好的气象保证,处事谦虚而老成。
徐杰紧接着又作了有根有据的条分缕析:“我们认为18、19日天气好,少云,风力3到4级,符合渡海作战的要求。19日后天气可能变坏。现在这个季节,小风少云天气不会持续很久。”
他的回答,宽慰了张爱萍揪了一夜的心。“前指”其他高级指挥员也纷纷由衷称好。
“一天就够了。”张爱萍像对别人,又似自语地说,“只要准确无误,半天足矣!”
于是,1955年1月12日,*“浙东前指”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1月13日至19日之间完成战进攻的最后准备工作。1月14日,“前指”向所属陆、海、空军部队正式下达了解放一江山岛的作战命令:
(1) 步兵第178团和第180团2营为登陆突击第一梯队,178团3营为第二梯队,在海、空军和炮兵的协同下,攻占一江山岛;
(2) 由4个登陆运输大队组成的登陆输送队,先在石浦港隐蔽集结,再开进到头门山、高岛、雀儿岙的出发海域,而后输送攻岛部队登陆;
(3) 海军战舰大队4艘护卫舰、24艘炮艇,第6舰队2艘炮舰和鱼雷艇第1、31大队,白岩山、头门山的海岸炮兵连,分别以火力掩护和支援攻岛部队航渡、突击和陆上作战;
(4) 36架轰炸机实施两次航空火力准备,24架强击机除参加航空火力准备外,还以连续轰炸扫射的方式支援步兵登陆和纵深战斗,124架歼击机实施空中掩护;
(5) 炮兵4个营57门火炮在火力准备时节,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破坏岛上的防御设施,支援步兵战斗。
为了麻痹敌人,“前指”特意将部队从前面拉回到穿山进行三军联合演习。
1月16日,陆、海、空三军参战部队开始进入各自的攻击准备位置;空军航空兵4个轰炸机大队、3个强击大队、15个歼击机大队和1个夜航歼击机中队,分别隐蔽进驻杭州笕桥、大场、宁波、嘉兴等军用机场;海军输送船队装载登陆作战的步兵后,行驶到头门山一线隐蔽待机;第6舰队和战舰大队,分别在定海、檀头山岛附近海域集结;鱼雷艇第1大队和第31大队在白岩山、高岛附近海域完成战斗准备。
当天中午,“前指”又在宁波召开了战前的最后一次党委扩大会。会上党委书记张爱萍建议:根据军委去年12月21日关于“只要准备好了,确有把握时就发起攻击”的指示,拟定于1月18日正式发起对一江山岛的进攻,上午8时航空兵出击,9时炮火准备,12时登陆舰艇起航,下午14时30分登陆作战。这一决定立即报告总参谋部和华东军区。
“前指”党委成员们显然早就憋足了劲儿等着这天。他们对张爱萍的建议,用热烈的掌声一致通过。会上还决定将登陆指挥所搬到头门山岛。“登指”参谋长王坤临行前,黄朝天司令员又叫他安排通信部门向北京直接架一条线路,中间不让任何单位插入。
王坤问黄朝天发起战斗的具体时间,黄朝天告诉他:最后由北京决定。这样吧!你等我的电报,如果我发出“东风”两字,那就是北京已经批准了,一切按计划进行。
然而,日历一直翻到1月15日,连续几个月的大风却依然在刮,整个天空也依旧灰蒙蒙。许多人忧心忡忡地说:此刻是“万事俱备,只‘怪’东风”了。
作战计划预定的元月18日越来越近。那一天,能有一个好天气吗?
毛泽东授权彭德怀下决心(1)
1955年元月16日上午,张爱萍与王德又一次听取了“浙东前指”司令部关于敌情、气象情况的汇报,当即决定:登陆部队于16日黄昏由石浦向头门山开进,17日拂晓前到达头门山、高岛进攻出发地。
同一天中午,张爱萍、王德以“前指”司令员和参谋长的名义,向位于北京的总参谋部和位于南京的华东军区郑重报告:
……今天气象测量:17、18、19等日的云量、风浪、潮汐等天候适宜海、空作战(18日最好,19日后可能开始变坏),故我们对一江山的登陆作战,内定于18日实施;登陆部队于17日拂晓前到达头门山、高岛进攻出发地;我们于17日晨自现地出发,当日晚间到达头门山“前指”……
本来,“前指”应当仍在宁波市实施指挥。但张爱萍坚持要“超前指挥”,要像步兵团长一样亲临战场,既能观察到部队的战斗行动,又能观察到一江山岛、大陈岛的动态,所以选定头门山岛为前进指挥所。
元月17日6时,晨光熹微,东边的天空只露出一缕淡淡的鱼肚白。
张爱萍安排聂凤智副司令员坐镇宁波“天主教堂”内的“浙东前指”,负责与总参谋部、华东军区保持联系,并指挥空军、海军航空兵保持控制浙东战区的制空权,自己则和参谋长王德带领着陆、海、空三军的3位作战参谋乘车由宁波登程,经奉化、临海、海门,向设在头门山的前线指挥所进发。
风依然在刮,然而似乎总也吹不走浓重的云层,天空阴沉沉的。
坐在驾驶员右边侧的张爱萍,把手从打开的车窗伸出,时而仰掌向上,时而侧掌向前。王德等参谋人员看得出,司令员这是在测试风力。他们的心里和张爱萍一样,都是沉甸甸的:明天,那将要记入史册的一天,风能停、天能晴吗?
越野汽车抵近临海县灵江渡口时,风势明显减弱,有时几乎停止。张爱萍和王德等人的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必胜的信念犹如铁板钉钉。
蓦然,一个军人出现在张爱萍面前:“报告司令员,台州军分区参谋科长吴钊向您报告……”
“什么事情?”张爱萍的心一时被提到喉咙口。
“军区石—宸处长打来电话,说有急事向您报告。”吴钊见到张爱萍的神态,说话的声音也情不自禁地有些颤抖,“这里没有电话,请您到军分区接电话。”
原来在他们走后不久,石一宸接到了总参谋部的复电:
1月16日电悉。我们认为1月18日攻击一江山为时过早,必须继续充分准备,在气象良好情况下,确有把握时实施。过急发起进攻,受挫后将会造成不良影响,于我不利。总之,应以准备充分、气象良好为好,攻击时间可自由选择,甚至推至2、3月亦可。望照此执行。
真仿佛晴空霹雳,那一瞬间石一宸出了一头冷汗:这可怎么好!部队已经到位,“前指”司令员率“前指”人员正在奔赴前线指挥所的行进途中。
石一宸是张爱萍的老部下,他太清楚这位老首长的作战特点了:干事情干脆利落,调兵遣将也总是争分夺秒。如果不尽快把总参谋部的指示报告给他,说不定他又在做什么新的部署了!情急之中,石一宸突发奇想:立即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