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重建社会 >

第7章

重建社会-第7章

小说: 重建社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缥饩寸鱿壬缇椭赋龅模导噬希诮鹑谖;⑸埃泄木镁鸵丫鱿治侍饬耍ㄎ饩寸觯骸队Χ越鹑谖;丶谟谧浞⒄狗绞健罚G懊嫖乙苍飧鑫侍飧爬ㄎ由畋匦杵肥贝肽陀孟哑肥贝飧隹捕醪还ァ5还茉趺此担泄木梦侍馐侵苯臃⑸谑堤寰玫牟忝妗K裕泄奈侍饪赡芨嗍窃谑堤寰玫牟忝嬉约熬梦;蛏缁岵忝娴拇肌T谧畛醯慕锥紊希椎逼涑宓氖浅隹诘枷蛐偷钠笠怠6谑堤寰玫奈侍馍罨螅康夭⑵岛虸T将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而且,这当中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就实体经济本身而言,中国国内可能会有一个内部地区间传导的过程。珠三角和长三角在这次危机中首当其冲,也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两个地区。但在短暂的混乱过后,这两个地区会将自己本来外销的产品转向内销。由于这两个地区原来工业的基础及其配套设施比较好,其在国内的竞争中会有明显的优势。这样可以预期的是,其他地区的经济可能会受到这些转向内销企业产品的冲击。
  更进一步的,就是实体经济危机向社会危机的传导。如前所述,其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失业。特别是需要看到,在这个环节上,中国与美国相比是明显不同的。首先,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同样的经济减速,在中国产生的就业问题会比美国更为严重。第二,在中国受冲击最严重的产业中就业的,主要是农民工。根据有关部门的数字,在本地乡村工业中就业的农民和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共有23亿人。即使是5%的失业率,也是一千多万人。第三,中国没有美国那种比较完善的社会安全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极为不健全。因此,中国在社会层面遭遇的问题会比美国更为麻烦。由于缺少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失业问题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社会矛盾。而且,近些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要靠的是外出打工的收入,因此,大量农民工的失业会导致农民增收的困难,经济危机也会由此而导入农村。
  其次,多次传导和反向传导将决定危机的深度。其实,前面所说的两个传导过程当然是理论上的。现实中的传导过程绝不会如此简单。这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多次传导和反向传导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这次的金融危机有一个特点,即犹如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换言之,这次金融危机是逐级引爆的。到目前为止,明显的就已经有两波:第一波是2007年春季的次贷危机;第二波是2008年秋季的金融危机恶化及演变为实体经济危机。但问题是,当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实体经济危机之后,金融危机本身的过程还没有结束,还可能在继续引爆的过程中。这样就会出现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交替出现,而且是互相加强的现象。现在人们就在预测第三波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 危机的传导过程及其机制(3)
而更为值得关注的,则是危机的反向传导问题。因为反向传导将会导致恶性循环过程的发生。传导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这种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循环的?如果是单向的,事情就比较简单。最麻烦的是在传导中恶性循环的出现。
  反向传导主要会体现在两个环节上。首先,是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反向传导。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的危机,而实体经济的危机,如需求下降,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破产倒闭,再导致银行坏账的产生,从而对金融体系形成新的冲击。在这当中,需要人们密切关注的是,美国和欧洲金融危机对其实体经济的影响究竟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还有就是实体经济的危机会不会反过来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最近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撰文指出,中期内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上升,可能引发第二波的金融危机(《中行副行长:金融危机可能来第二波》,//financesinacn/roll/20090115/23382630544shtml)。在我国,类似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应当说,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幸运之处,是自己的金融系统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无论是银行债务、企业债务、家庭债务还是政府债务,都处在可控状态。但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实体经济状况恶化导致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进入2009年之后,花旗银行等一些外资机构和一些大的投资者,在香港股票市场连续大量抛售中资银行股。其中的解释之一是,境外投资者担心内地转趋积极的货币政策,加上行政化干预,会很快导致国内银行坏账增加,银行盈利前景转坏。这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
  另外一个环节就是社会危机、社会问题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反向传导。前面说过,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向社会传递主要是通过失业。而失业意味着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失去稳定的收入,结果是社会购买力的进一步下降,社会中贫困问题进一步严重,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恶化。这些结果的出现无疑会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即购买力下降,需求进一步减少,生产过剩问题进一步严重。同时,人们收入的减少和预期的变坏,也会影响到金融的层面,收入的减少意味着偿还债务能力的下降,意味着银行的坏账会增加,金融衍生品种的问题进一步加重。在中国,尤其要注意的是实体经济的危机向社会层面危机的传导。必须看到,西方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其构筑的社会安全网要比我们坚固得多。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新鲜事,我们几乎完全没有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经验,在制度层面上准备就更是不够。因此,在同样程度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我们在社会层面产生的问题将会更为严重,社会层面问题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更加值得关注。
  当然,实际传导过程的发生,不仅取决于危机本身演变的规律,也取决于人为的应对与干预。应当看到,与此前历次经济危机相比,这次金融危机中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在面对危机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在下半年甚至第二季度就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此,上述的传导过程有可能不会完整地发生。但认识这些传导的过程,认识其机制和规律,对于我们深化对危机的认识是有益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 社会结构在危机中的重组(1)
经济危机是社会结构重组的过程,因为经济危机是一场消灭财富的战争。在这样的一场战争中,失败者既有穷人也有富人,或者换句话来说,是穷人和富人一起遭殃。但如果仔细分析,在经济危机中,不同阶层的人所受到的实际影响,却各有其特点。大体可以说,富人在财产上的损失最大,中产阶层在信心上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而穷人所面临的问题则最为突出。
  由于经济危机是一场消灭财富的战争,富人的财富消失无疑是最快的。在“2008胡润百富榜”上,统计显示,2008年个人财富突破100亿元的有50位,比2007年少了25位,上榜富豪的平均财富为30亿元,比2007年下降22%。其中,超过50%的企业家财富呈下降状态,仅有不到20%的企业家财富小幅上升。在这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显示,拥有上市公司的房地产富豪在过去一年的财富平均缩水60%,而非上市的房地产富豪的财富平均缩水30%。在2008年财富减少最多的十大企业家中,有九位是房地产开发商,最为典型的是2007年排在富豪榜首位的杨惠妍,她的财富在过去一年缩水了近75%,由2007年的1300亿元骤减到2008年的330亿元(//nfdailycn/china/shizheng/content/2008…10/07/content_4634818 htm。)。据香港《大公报》报道,2008年港股忽高忽低,曾有“亚洲股神”美誉的恒地主席李兆基除私人公司资产减少1000亿港元,旗下上市公司市值亦蒸发1742亿港元;李嘉诚持有的公司市值缩水更达3900亿港元。连同新地郭氏家族及新世界,四大富豪的公司足足蒸发近万亿港元市值(//financesinacn/g/20081230/08385700821shtml。)。
  穷人在危机中的状况则呈现另一种情景。2008年10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穷人可能损失最大。他对穷人在金融危机中可能承受最严重损失表示忧虑。佐利克指出,2008年以来已有一亿人陷入贫穷,而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增长,需要维持对穷人的经济援助(《世界银行总裁表示:金融危机穷人可能损失最大》,// chinanewscn/gj/gjzj/news/2008/10…13/1409456shtml)。佐利克这里所说的穷人受损失最严重,当然指的不是其财富损失的绝对数,而是指其生活状况的恶化,其生存所受的直接威胁。联合国不久前表示,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2009年人类历史上将首次出现多达10亿人因粮食短缺而挨饿。其原因是,随着粮食价格下跌,欧洲和北美的农民将会降低明年的粮食产量,而第三世界国家的农民也会因为买不起种子和化肥降低产量。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美国国会公布的数字,在从2008年10月开始的财政年度,将有2800万美国人依赖政府发放的食品券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一数字是20世纪60年代实施食品券这一食品福利计划以来的最高数字(《美国2800万人靠食品券生活,媒体称经济危机将至》,//newschina/zh_cn/international/1000/20080406/14768487html)。由于经济危机对穷人的影响往往意味着对其基本生存条件的威胁,因此,在危机中最关键的,是要保住穷人的生存底线。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社会救济。而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又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的。这就意味着不仅保住穷人的生存底线,而且以特殊就业的形式给了他们一份信心和希望。 。。

四 社会结构在危机中的重组(2)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农民增收更加困难。据估计,目前农民收入的40%~70%来自外出打工。据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对湖北省3300个农户的最新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05年度经济述评:多管齐下让农民富起来》,//statsgovcn/tjfx/ztfx/2005sbn*sp/t20060217_402305833htm)。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返乡农民工增多,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粮价下跌,2009年我国农民增收将会面临极大困难。二是城市中的失业群体。前面我们曾经指出,在这次危机导致的失业中,首当其冲的是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目前社会上对失业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这两部分人身上。但首当其冲的群体不见得是问题最突出的群体。因此,尽管农民工是危机中受失业冲击最严重的群体,但其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农民工还有承包的土地。有人说,许多新一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