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在战斗中训练,在训练中战斗。
他们是黎国维的眼珠子,心尖子,有好东西立刻就给特勤队。
别的部队在战争中伤亡在40%…60%,只有他们才牺牲十几个人,把黎国维心疼得够呛,准备以后有合适的时机,赶紧把缺员补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九章.巧取日伪军需
一.
1939年冬,敌人以数十倍于抗联部队的兵力集中绥宁,桦川,富锦,宝清各地区,县,山边和森林地带大举进攻。
日伪当局以强大兵力对抗联部队进行连续不断地“###”。
同时极力强化它在城乡的法西斯统治。
在城镇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者,摧毁抗日救国组织,严密控制人民活动;在农村加紧推行“集团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农户强行迁到它控制的“部落”中去,实行保甲制,连坐法。
日军为巩固东北占领区,更加疯狂地推行 “三年治安肃正计划”,重点矛头指向东北抗日联军。
在军事上,进行大规模的###,以一部兵力固守点线,严密封锁。
以主力反复进行“清剿”。
抗日联军所恃者无非是人民,抗日联军与老百姓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
鱼 “其得于水,不难生存也,其不及于水,必干渴而死”。
东北抗联被日游击战伪“归屯并村”的毒计所害,与人民割裂开来,
他们在政治上,大力加强殖民统治,实行归屯并村,设立集团部落,推行保甲制,连坐法,提出专打共产党,不打山林队的口号,大肆破坏共产党地下组织和逮捕抗日救国会人员,分化瓦解抗日武装。
在经济上,实行配给制,凡属棉花,粮食,食盐和药品等,不准人民群众带出村子和部落,以断绝东北抗日联军的物资来源。
在思想上,实行奴化教育,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清除反满抗日思想,实行法西斯白色恐怖。
在抗日游击区,割断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抗联部队在敌人重兵“###”, 敌我力量和武器装备对比的众寡悬殊、优劣悬殊。
军需给养无源,又难以得到群众支持的极端困难和险恶的环境里转战各地,英勇奋战,坚持游击战争。
进入1940年后抗联各部的困难局面仍在继续恶化,在敌人严密封锁下,部队给养经常发生困难,战士数日吃不到粮食,食盐,有时竟以树皮果腹。
抗联活动的地区是中国东北的森林不同于别处的森林,战士们甚至只用一把小刀就能生存。而东北的森林纬度高,温度低。
山林险峻,冬季奇寒,冰雪连天,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尤其在冬天的夜里,简直非常人所能忍受,为防止暴露目标,往往露营时不能生火取暖,又缺医少药,还要日夜行军打仗,许多战士因饿,冻,病死亡,部队减员很大。
经常几天吃不上顿饱饭,伤病员更是缺医少药。
当年曾流传着这样一首东北抗日歌谣:“抗联医院不简单,条枝软床格乱颤,松树桦皮当天棚,绿草青苔当地毯,伤员们,好男儿,钢铁汉,没有医药不呻唤,一日三餐吃不饱,伤口没好上前线。”
二.
“像现在这样一步一步退却,不是等死吗?
眼下必须以攻为守,最好是奇袭宁安地区的县城。
胜了,可以削弱敌人,获得战利品,补充自己,不胜,也可以牵动敌军,乘隙转移,跳出日,伪的包围圈。”
黎国维的一番话,听得周保中直点头。
1940年,春季的夜晚,气候宜人,微风轻轻地吹在脸上,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黎国维忘掉昼夜马不停蹄紧张侦察的疲劳,心中充满了兴奋与激情,
为部队寻找物资给养,黎国维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一种光荣的使命感,使他热血沸腾,勇往直前。
江水滔滔笼罩在黑沉沉的夜幕中。
黎国维想到为迷惑敌人,他们这一身奇怪的汉奸装扮,李唯心中不禁暗自好笑。
码头库房旁边的屋子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原来这里正在唱堂会。
外面在吚吚啊啊地唱,几个酒醉饭饱的日伪奸正摇头晃脑地拍手叫好。
里间坐着两个人,白天见到的那个伪满军军官侧身坐在西边,面前放着一碟瓜子、一杯茶,光头“鬼子军需主任”叉开大腿坐在太师椅上,看得来劲,乐得一颠一颠的。
一颗光头,正好贴近玻璃窗户。
真是天赐良机,多好的靶子啊,妙极了!
黎国维打个手势,示意铁柱从前面进去,自己则悄悄靠近窗子,把快慢机搁在窗台上,对准了光头脑袋。
“叭”的一声,光头脑袋开了花。
与此同时,铁柱的手榴弹也扔进了屋。
“轰隆,轰隆…。”
房间里顿时浓烟直冒,漆黑一片,院内的人爬的爬,钻的钻,鬼哭狼嚎,乱成一团。
黎国维把随身带来的写着“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独立团”的传单,撒在港口现场,同铁柱两人从容不迫地从原路悄悄退出了绥宁港。
这时,正在港口附近埋伏等候接应运输的队员,正等得焦急,在听到枪声以后,更是提心吊胆,不时四处焦急张望,想从中得知消息。
“啪啪啪、“啪啪啪”,三声击掌,远处传来了联络信号。“啪啪,啪啪”回答接应。
队员们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询问:“怎么样?”
铁柱笑嘻嘻地说:“全报销了。
让他们到阴间去报到吧!”
这时,黎国维才感到十分疲劳,恢谐地说:“我可以交差了。
你们快回港口库房去运输吧,说不定回到家,我还来得及能好好睡上一觉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十章.伯力合作会谈
一.
自 1936年秋开始;侵华日军不断向苏联挑衅;并连续举行对苏军事演习。
苏方一直想了解日军在东北的战略设施和军事情报;而这项重大任务仅靠派遣的俄侨谍报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借助东北抗日联军的帮助。
牡丹江流域是日本人非常想得到的地方,江两岸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黄金,煤,食等战略物资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其地理位置紧扼东北亚咽喉地段,既是东北亚的抗日战略要地,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边陲屏障。
所以,日本人把牡丹江定位为“东满”核心军事地区,从侵占之日起,就把牡丹江的城市规模布局,按照日本城市风格进行设计,打算把牡丹江建设成“东满盛京”,把这里当成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和侵略中国东三省和内地的战略基地。
因此,日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精锐的关东军和准军事组织的开拓团,时修建了许多机场,路和军用干线。
从1939年夏天,苏联远东红军对抗联的态度突然由较为冷淡转而变得热情起来,并希望共同联合抗日。
其原因是,德国法西斯于这年夏开始进攻波兰,苏军西线吃紧。
为避免东,西两面作战,需要同战斗在中国抗日前线的东北抗联协同合作,以稳定东方战线。
当诺门坎事件正在激烈进行期间,远东军把已关押一年多的赵尚志、戴洪斌等抗联领导人释放并派回东北,希望他们在东北加强抗日游击活动,以牵制日军。
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其他领导人周保中等对远东军派遣赵尚志回东北执行任务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这是远东红军干预东北游击运动。
赵尚志以“抗联总司令”的名义向各部队下达指令的行为是非组织行为。
这年秋,北满省委特派冯仲云请求远东红军帮助他们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同时探听赵尚志下落到达伯力。
受远东军派遣回东北的赵尚志因在汤原一带战斗失利再次退入苏境也来到伯力,他要求远东军方面帮助解决他已被北满省委开除的党籍问题。
联共远东边疆委员会书记,远东军区代理总司令斯维扬可夫,远东军区内务部部长别林斯基最初提出一个力图取消中国共产党对抗联的领导,抗日游击队与中共分开的提案,遭到冯仲云等人的坚决反对,表示无论如何,都必须“保持我们东北抗日联军的整体统一性”。
为此,双方商定,建立苏联边疆党,远东军对抗联的工作实施指导与援助,指定别林斯基作为联共边疆委员会和远东红军的代表,直接同东北党组织与抗联保持联系。
伯力驻军代表还表示愿意帮助抗联及东北党组织同国内延安,重庆,昆明联系,尽快与中共中央接上关系。
二.
远东军向冯仲云提出了这个问题,冯认为解决赵尚志党籍问题,应该请周保中来伯力,以便同时商讨有关吉东,北满两省委的关系问题以及同远东红军的合作问题。
在远东红军支持下,先后三次派交通员请周保中等到达伯力。
1940年3月的一天上午;位于远东边疆区伯力城的远东边防军司令部迎来了几位中国客人;他们是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周保中,冯仲云,赵尚志,黎国维等。
在城郊的一座白桦别墅里;他们与远东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负责同志再次举行了会谈;讨论与苏联远东军建立联系及相互合作问题。
会议开始后;周保中向苏共远东边疆区负责人别林斯基通报了抗日联军面临的困难;请苏方从马克思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原则立场上;考虑东北抗联转移到中苏边境苏联一侧建立野营地;进行军事训练和阶段性休整。
此时的别林斯基已经担任远东边防军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还是苏共远东边疆区党的负责人。
北满、吉东两省委的抗联领导人在远东军代表参加下,顺利地通过《吉东北满党内斗争问题的讨论总结提纲》和《关于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新提纲草案》。随即会议进入第二阶段,具体讨论抗联同远东红军的关系问题。
但由于后来情况又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各项议案并未得到切实执行。
周保中,黎国维领导的第二路军一面顽强地坚持游击战争,一面履行对远东红军的承诺。
他们把获得的日军情报向远东红军发送。
仅第二路军从4月至这年11月,共向远东红军发送敌情情报近百件。
抗联各部也通过地下交通向远东军伯力方面频繁地报告情况。
同抗联的热情相比,远东红军显得较为冷淡,他们对抗日联军的军用物资需要一直是无动于衷。
处在困境中的抗日联军迫切需要远东红军支援粮食,食盐,冬装等等。
远东红军对抗日联军的支援只限于为提供情报所需的军用电话,电报机,蓄电池和少量伪币。
抗联最需要的粮食,食盐等远东军一直置之不理。
对于周保中抗联负责人的数十次电报催请,远东红军根本没有回音。
当抗联各路军领导人在伯力集合时,遂召开了吉东,北满,南满各省委负责人会议,通过认真讨论,形成了《政治问题讨论案》等各项议案。
拒绝了远东红军方面支持的由“别林斯基同志来公开的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直接指挥抗日游击运动”的主张,进一步共同确认了抗联接受远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