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及民兵的一万多名官兵编成42个方队。
在雄壮的军乐中依次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8个徒步方队步调一致,步伐坚定,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气概。
24个机械化方队,装甲输送车,火箭布雷车,新式坦克,火箭炮,榴弹炮,以及岸舰导弹,潜地导弹,地空导弹和战略导弹等如滚滚巨流,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同时由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组成的空中梯队,由天安门上空飞过。
此次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都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自行生产的,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金戈铁马,浩浩荡荡。
机械化方队出现在人们眼前。
一辆辆国产新式坦克,步战车,装甲车披坚执锐,自行高炮昂首挺胸,军乐声声,马达隆隆。
二.
飘扬在前面的是鲜红的“八一”军旗!
她带着南昌城头的弹雨,带着长征路上的风尘,带着抗日烽火的硝烟。
带着三大战役汗水,迎着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浪涛。
军旗下聚集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军旗上染着多少壮士宝贵的鲜血。
多少年浴血奋战,终于簇拥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广场升起。
50年继往开来,忠诚地护卫着共和国走过壮丽的行程。
不管怎么说,这就是历史,就是现实。
战争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就意味着流血,意味着死亡。
这一点,黎国维比谁都清楚。
今天,“八一”军旗更鲜亮,更壮美!
整个天安门广场,整个北京, 整个中国,都在这一刻产生了共鸣
十几个空中梯队组成的强大机群超低空呼啸而来。
穿云破雾,数十架涂着迷彩的直升机仿佛绿色的雁阵,一百多架新型战斗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如同银色的闪电─陆海空航空兵首次联合编队飞越天安门上空。
弯弓射天狼,一枚枚中程,远程导弹倚天长啸,像一条条奔腾的巨龙壮我军威,壮我国威。
地上,铁流滚滚,空中,战鹰轰鸣。
参加首都阅兵的我军英雄部队以强大的阵容,雄伟的气势,精良的装备,高昂士气,向世界展示了新时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崭新精神风貌。
世界军事革命的浪潮拍岸而来。
我们现在需要科学技术如同1927年需要军队一样重要,一样迫切。
为加速培养我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级指挥人才,1985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组建共和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
这所体现人民军队特色的合同指挥大学,按照“培养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为陆,海,空军部队造就师,团以上指挥军官和高级参谋人员。
全军90%以上的高中级指挥员进过国防大学,在这里学习战略,战役指挥的新理论,新知识,掌握先进的指挥手段,用知识“运筹帷幄”,带兵打过仗。
中央军委决定不再从战士中直接提干,走院校培养干部的路子,这一举措对于我军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军军官队伍从过去的高中生,走向大专,本科以至研究生,博士生的文化层次,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需要。
从陆军院校毕业出来的干部,掌握了胜任第一任职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又着眼未来学习先进的战术及各种高技术武器的相关知识。
做到能将电子干扰,现代指挥和通信等技术手段运用于训练,能运用自动化指挥作战系统进行作业;能熟悉掌握陆军旅团以下各种主战装备,还能用多媒体,模拟器材等手段教学。
从陆军院校走出来的干部从担任基层排长开始,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和带兵的实践经验丰富自己。
在他们背后,就可能是一个营,一个团,一个师,一个集团军。科技强军,教育为本,人才先行。
为造就驾驭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栋梁之才,这是一片青春正盛的女儿林。
红边大圆顶帽,橘红领带,深蓝筒裙,高腰皮靴,既威武雄壮,又不失女儿的娇妍。
这支由卫生兵,通信兵,文艺兵,军校学员组成的女兵方队,代表共和国女军人庄严地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她们中有汉,回,满,苗,蒙古,朝鲜,土家族等10多个民族的战士,其中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只有16岁,独生子女兵占半数。
她们在妈妈的目光里还是离不开羽翼的孩子,但是山一样挺拔,海一样壮阔的受阅队伍里,巾帼方队不让须眉,是军营教给了她们刚毅。
在这个方阵中黎国维看到了自己的儿女亲人,看到了人民军队的明天和未来。
他笑了,很自然,快乐。
[此卷完] 。 想看书来
第一章.集团军合成演习
一.
夜已悄然无息地降临人间,月牙远在天边那弯弯的一线。
而这朦朦胧胧的万物,都被掩盖在无边无际的夜色里。
黑暗,四周围是死一般的漆黑。
宁静,没有声音是死一般的寂静。
透过那厚厚的云层,伴着战场上的滚滚杀气,让人顿觉毛骨耸然。
这时在某大军区的演习训练现场上,伴随着几发红色信号弹的升腾,使浓墨似的夜空顿时间变成一片亮丽的火红。
“哒哒哒”清脆的班用机枪声夹杂着突击炮炮弹的剧烈爆炸声。
使整个军事演练场上弥漫着无比浓厚的火药味。
在广阔的原野上,钢铁于血的“战火”演练又一次燃起,
这是我军最大的,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合同战术基地。
先进的战场监视系统在方圆千里星罗棋布,这里曾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个基地和蓝军部队,为各军兵种进行联合战役和合同战术训练。
提供了部队全时空的舞台和强劲的战场对手,进入基地导演大厅,一个巨大电子屏幕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红蓝两军在千里战场上的角逐实况,尽收眼底。
基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集导调监控,战场仿真,辅助评估,综合保障,基地管理“五大系统”为一体,其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堪称全军一流。
连续几天的暴雨,使得演习训练场格外的泥泞。
阵地上,勇敢的战士们正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英勇顽强地战斗着。
就在离“敌人”前沿200米处,一道1米多高的火墙阻住了连长黎文虎的冲击道路。
但见他迅速双手收枪,纵身跃过火墙。
突然,“敌人”又扫射过来一串子弹。
他从机枪手肖云豹手中夺过班用机枪,迅速端起机枪跃起,身体腾空的同时向“敌人”射击,身体前扑在弹坑里溅起一片泥浆。
“轰!
轰!”
一发发炮弹又在他身边炸开了花。
他身上多处挂彩,左肘部被磨掉大块皮肉,鲜血染红了衣袖。
从头到脚也被灰尘和泥浆包围得只露出两道睿智明亮有神的目光。
这时,战场坦克疾驰,装甲车飞奔,武装直升机在空中盘旋。
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防化兵,陆军航空兵,侦察兵,通信兵等10多个军兵种都一起上阵。
蓝军的新型装甲侦察车穿越丛林、丘陵对红军重点目标实施侦察,侦察兵们采用声纳和光电技术对蓝军进行监控,仅半个多小时,蓝军的炮阵地,装甲集群等重要目标就被蓝军侦察兵摸得一清二楚。
在红军进攻前,蓝军对红军通信枢纽实施电子干扰,红军的雷达监视器一片雪花,指挥所与一线部队失去了联系。
红军为争取战场主动,采取以集群坦克为主的诸军兵种的立体打击方式,迅速突破红军第一道防御阵地,红军坦克集群快速向蓝军纵深阵地推进。
危急时刻,红军的工程兵利用两山间的峡谷,用火箭布雷车实施布雷,不到5分钟将上千枚地雷安置在蓝军坦克群正面,形成了长1公里、纵深数百米的反坦克雷场。
随后,蓝军步兵开始发射反坦克导弹,炮兵则用反坦克炮组成道道火墙。红军坦克群的凶猛进攻被迫停滞。
远处马达轰鸣,黄烟滚滚,蓝军的反攻开始了!
几十辆坦克在数百辆装甲车,步战车的伴随下,飞驰而来。
二.
红,蓝两军在诸军兵种的配合下,进行了一场坦克大会战。
在坦克战场的上空,双方武装直升机进行了激烈空战,蓝军最终取得了制空权。
蓝军的航空火力开始向红军坦克群攻击,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跟踪,有线制导的火控系统,携带反坦克导弹,对蓝军装甲目标实施悬停攻击和水平攻击。
只见蓝军的新式武装直升机对地俯冲,发射,拉起…。
火光闪闪,导弹嗖嗖,反坦克机载导弹在红军坦克群中纷纷开花。
蓝军地面炮兵部队突然万炮齐鸣,加农炮,火箭炮铺天盖地向红军坦克群倾泻,电闪雷鸣,烟波如潮。
蓝军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实施最后冲击,装甲师的自行榴弹炮,数十管的自行火箭炮以排山倒海之势覆盖红军阵地。
自行高炮实施对空监视,掩护坦克群的进攻。
蓝军坦克排浪般一波叠一波的连续突击,把现代战争坦克进攻的战役密度和进攻厚度呈现得令人惊叹不已!
战斗进入双方坦克短兵相接的白热化程度。
在数十公里的开阔地面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红军坦克群终于败下阵来,溃不成军…。
一个无可抗辩的事实,标明了红军的失败。
这是红军历史上的第一次失败,在高科技战争下的失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这次红军面对的不是以往弱小的蓝军,而是武器,人员数量都比他们强大的蓝军。
这次的蓝军部队的编制按照外军的编制序列,训练也严格按照外军的条令、训练大纲进行,努力体现外军的作战原则和战术手段。
由于“红军”,“蓝军”双方是在互不了解对方兵力部署,作战手段和战术意图条件下进行的较量,从而使战术训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兵对抗,改变了我军以往演习“红军”战无不胜的模式。
高技术战争的主要形式是全纵深机动战。
全纵深机动战的基本特征是:强调突然性,速战速决;主要采取间接路线,快速机动,保持行动节奏,围绕打击重心展开作战行动。
实施非线式作战,使敌在全纵深同时遭到攻击。
陆战力量实现飞行化,将是遂行这种作战任务的可靠保证。
因此,进一步提高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是加快实现由辅助型向主战型转变的最好途径。
黎文虎,他今年二十一岁;由于长期在野外训练略为黝黑的皮肤闪着健康的光泽;他或者不算英俊靓男。
但在A集团军特有的军人气质;一米八多的身材;虎背熊腰长腿;身上没有一点多余的脂肪;身上坚实隆起的肌肉;犹其那双深沉充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