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小说巨匠-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记录和讨论会都是为期五十年的绝密,但是大家从诺奖之后记者对评委会评委的采访中也能大致看出出评选时的唇枪舌剑。
此时牛开朗和那位白发教授的争锋只是预告片,等进入决选阶段,十五位院士共同裁定最后结果时,那才叫一个兵荒马乱。
“我已经了解了大家的意思,”隆德夫终于开口,“诺贝尔文学奖永远遵循诺贝尔先生的本意进行评奖,永远秉持最公正的态度评选,为的就是挖掘出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作品,所以我们有自己的尊严和坚守,虽然中国作者柳敬亭的这两部作品非常优秀,但是他本人的品格和对诺奖的态度,都非常令人不解,既然格兰院士刚才提到他的另外一部作品《西游记》也同样具备评选资格,那是否可以等这部作品翻译出来之后,再次进行筛选呢?”
“我反对,”牛开朗立即举手发言:“《西游记》卷帙浩繁,如今我的译本只能一册一册地出版,等到全部翻译完毕,可能是两年后的事了。”
“格兰教授岂不知有作者已经连续申请七年诺奖?”
“不一样的,如果主席阁下也认为柳敬亭不能竞选今年的诺奖,那我建议,还是把这个最终裁夺权交给文学院全体同仁吧。”
“格兰教授是否坚持?”隆德夫主席问。
“我坚持这么做。”牛开朗斩钉截铁地答。
“是否有人附议。”
“我同意格兰教授的提议。”说话的居然是那位女院士。
隆德夫主席点点头,说:“那就把《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交到学院,由所有院士集体投票裁选。”
……
“你有几成胜算?”
已经从希腊辗转来到罗马的徐晴和柳敬亭,此时正在一家海味小馆里吃面,忍了好久没提这个话题的徐晴终于放弃跟柳敬亭这个妖物的心理战,带着愤愤的语气问道。
“没有胜算。”柳敬亭干脆地答道,然后继续吃面。
“你不要跟我来这一套。”
柳敬亭停下筷子,解释说:“两部作品报名的真名都是我的‘真名’,晴姨你觉得我胜算几何?”
徐晴恍然,然后皱眉,最后刚想开口,又停止,最最后终于问:“那为什么还要用真名?”
“彼此试探一下,表示我的诚意。”
徐晴略作沉思,明白了柳敬亭的意思,笑着说:“你未免对自己太有信心了。”
柳敬亭也笑,说:“人不信不立。”
徐晴黑线,道:“这里的信是诚信吧?”
“看自己解释嘛,还有人说‘学而时习之’中的‘习’是实习呢,不也一样说得通?”
徐晴语塞,只好低头吃面。
“就比如这个面摊的老板吧,他认为自己家的面是全意大利最好吃的面,那种牛气何尝不是一种自信,何尝不是支持他坚持自己事业的动力呢?”
徐晴哪里容许一个后辈一直对自己说教,反击道:“我只知道,今年你再错过得奖,就只有一年机会,而且如果你试探失败,我可以确定你必输无疑,难道说你真的准备舍弃掉‘古庸生’这个笔名?”
“如果走到那一步,我也没办法,说起来,前几天伊水安还跟我说起改笔名的事情呢。”
徐晴不赞同地摇头道:“你们是否认为养一个笔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
柳敬亭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心里其实根本没做好这方面的打算。
“至少要考虑那些笔名对读者的意义吧?”
“读者只在乎好故事。”
“你这么说,那些费尽心思打造个人品牌的文艺工作者只怕不能赞同。”
柳敬亭忽然苦笑。
这个时候,小馆进来一位老人,在柳敬亭徐晴旁边的桌子旁坐下,用地道的意大利语叫了一碗面。
“晴姨你看,不是所有意大利人都喜欢吃意大利面。”
“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喜欢吃拉面吧?”
两人正低声聊天,那老头突然看着柳敬亭,说了句抑扬顿挫的中文:“泥是顾用僧?”
柳敬亭指了指自己,先用刚学的意大利语跟老头打了个招呼,然后用中文问:“你、认、得、我?”
老头点头,说:“泥是中国的,作家,我去中国的,见过泥。”
柳敬亭微笑颔首,又客气地说了句你好,准备结束谈话,不料老头十分健谈,征求意见:“我可以一起坐?”
徐晴不等柳敬亭说话,用意大利语答:“可以。”
在接下来半小时的聊天中,柳敬亭震撼地发现这个老头居然是个外交官员,因为现在正在度假,跑到这里吃面,让徐柳二人又感叹了一番“罗马假日”的真谛。
“中国的休假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假。”
当老头知道他们下站是威尼斯时,立即推荐了叹息桥、黄金宫和彩色岛等景点,徐柳二人刚要点头答应,那老头话锋一转,对柳敬亭说:“希望您能在威尼斯留下诗篇。”
柳敬亭下意识地就要拒绝,不过忽然心中一动,答道:“我会尽力的。”
……
柳敬亭徐晴与老头告别,从罗马赶往威尼斯,一小时之后,飞机在马可波罗机场降落,二人下了飞机,还未出机场,就被几位身穿黑色西服的男子拦住去路。
“我们是受市长委托,特地来迎接邀请来自中国的柳敬亭先生和徐晴小姐,这是我们的工作证。”
徐晴先是一怔,随即认真地检查了一下他们的工作证,回头跟柳敬亭说:“来请你写诗篇的。”
柳敬亭跟徐晴说:“晴姨你跟他们说,市长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而且我们明白市长的意思,不会让他失望。”
为首的那个男子说:“我听得懂柳先生的意思,既然如此,柳先生、徐小姐,希望你们在威尼斯玩得愉快。”说完转身就走。
“还好。”徐晴舒了一口气,“接到的命令应该是‘不要有任何为难’。”
“挺有礼貌的。”
“你面子够大。”
“就说坚持低调嘛。”
第二天,威尼斯早报副版头条:“中国作家柳敬亭献身威尼斯!”
“不愧是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地之一。”
徐晴、柳敬亭第二天晚上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第三天荡舟游城时,两人的通关密语是:“听说柳敬亭也在威尼斯哎。”
遇到人就说一遍,屡试不爽。
“这叫贼喊捉贼之计。”徐晴笑着吐槽道,“不过他们对你的‘诗篇’是势在必得,看你怎么应付?”
……
……
三个月之后,“莎翁早期最重要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在威尼斯火爆公演,与《等待戈多》不同,《威尼斯商人》一经公演立即赢得观众和评论家的如潮好评,接下来连续三十二场的演出,观众场场爆满,“鲍西亚的智慧”以烽火燎原之势,迅速席卷整个意大利,之后向欧洲各国波及。
亭穿十年,柳敬亭路过意大利,该世遂有《威尼斯商人》!
第三百五十四章 无冕之王(上)
柳敬亭最早接触《威尼斯商人》,是在彼世中学的课本中,鲍西亚智斗夏洛克的事迹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奸商夏洛克为了谋害对手的性命,宁愿不要贷款,也要按照合约割下对手的一磅肉,假扮律师的鲍西亚欲扬先抑,先大肆强调要按照合约办事,然后针锋相对地指出,夏洛克只能割一磅肉,不能多一克也不能少一克,更加不能流血,否则就是谋害基督徒,夏洛克因此败诉,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该剧作为莎翁四大喜剧之一,除了对当时唯利是图的高利贷商人进行讽刺,同时热情地歌颂了爱情、友谊、和智慧,是莎翁笔下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虽然时地有移,但剧作中呈现出来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人性仁爱的讴歌,一经上演,立即再次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柳敬亭过威尼斯留《威尼斯商人》的新闻迅速成为文坛一大佳话。
3月初,罗马公演《威尼斯商人》,特别邀请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到场观看,引起中国媒体,包括每日新闻的热情报道,不过消息在中国传开之后,很快有人开始猜测柳敬亭此举是在向《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叫板,毕竟后两者是目前诺奖呼声最高的作品,而柳敬亭身负诺奖赌约,难免心中焦急。
“说好的封笔呢?”
“这么说,古庸生的封笔宣言只在中国有效吗?”
“翻墙在YouTube上看了《威尼斯商人》的演出,戏剧是不错啦,但确定要报名诺贝尔文学奖吗?”
当国内的质疑和调侃之声刚刚兴起时,大家习惯性地把目光锁定在东方之客身上,想看看他关于这件事又有怎样令人捧腹的段子,不过东方之客还没来得及出手,《匠录》执行主编天道有常率先在“华山论剑”发了一个反质疑的帖子:“为什么别国网民在为我们欢呼的时候,我们自己却在自黑?”
常有道在帖子里放了好几张推特和脸书的截图,引用了欧洲几个国家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再次发问:
“难道在对文艺发展的态度上,我们的容忍度竟然都比不过外国人吗?”
常有道的帖子很快得到古庸生读者群的大规模响应,以前东方之客出面黑古庸生,古庸生本人及《匠录》编辑都很少有人回应,这次难得这么积极和主动,大家的斗志迅速即被点燃,对所有的质疑和恶意嘲讽进行声势浩大的围剿,尚未形成气候的“职业黑”和“路人黑”还没来得及反击,国内主流媒体开始发力,对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进行了严厉的痛斥。
“柳敬亭留作威尼斯”是中意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一次代表性事件,对中意乃至中欧两方的外交互动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一件值得两国人民共同为之欢乐的事情,岂容一小撮人不负责任地大放厥词?
“这不是你们卖弄小聪明的时候。”
事关立场问题,主流媒体和网友们难得地站到了一起,而试图兴风作浪的“那一小撮人”很快湮没无闻,毕竟没有人能单抗这么强力的舆论压力,而且舆论背后的力量也不是普通网友、甚至知名评论者所能抵御的。
东方之客自始至终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一个字的言论,而是热情地讴歌起《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分析他们能得诺贝尔奖的各种因素,再次展现出了敏锐的舆论嗅觉和卓越的网战技巧。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诺贝尔,不要忘记咱们老大的三年之约。”
常有道一个帖子可以引起这么强悍的连锁反应,心情着实舒畅,谈到东方之客,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用意。
“诺贝尔的报名日期好像是二月份吧,你们听说老板报名了吗?”苏瑾问。
“没有啊。”青椒答。
康令月抬头,欲言又止。
常有道沉吟了一会,说:“不管怎样,我们就一如既往地对老板保持盲目自信吧。”
……
老板柳敬亭现在正站在“非洲的屋脊”——乞力马扎罗的山脚下。
这是跟徐晴分开旅行后,柳敬亭到的第二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距离此处约160公里之外的东非大裂谷。
“在威严的大自然面前,个人简直渺小得不值一提。”这是柳敬亭最近一周以来最深刻的感悟。
第二个感悟是,长期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在面对这种级别的高山时,会觉得自己真是弱爆了。
亭穿十年三月,柳敬亭登乞力马扎罗山,半途而返。
回到酒店后,还没来得及卸下登山装备,接到远在巴黎的晴姨的电话,为了赶去巴黎参加大时装周,她特意将柳敬亭托给一位信得过的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