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考上公务员 >

第15章

考上公务员-第15章

小说: 考上公务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吸收了宝贵经验的徐巍力争每天早上第一个上班,然后认真搞卫生、烧开水。但他很快发现,这是一种已经过时的傻得不能再傻的行为,属于干了也白干的那种,因为局里有专门搞卫生的阿姨。你一个外行人跑过去乱搞,人家还以为你要抢她的饭碗呢!
  几天之后,黎大妈突然给徐巍发了张购物卡。徐巍觉得奇怪,傻傻地问:“为什么发购物卡啊?”发卡的黎大妈白了他一眼:“给你的就拿着,问那么多干吗?”
  “我知道,谢谢黎科。”原来,机关还会发一些莫名其妙且不能探查来历的好东西。反正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你懂得吃就是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新人入职攻 8(2)
后来徐巍才知道原来那是国庆节的福利。黎大妈专门替他争取来的,同一批进来的新人,就他一个拿到了。什么是将心比心?这就是!徐巍有点感动了。回想起来,那次KTV的活动作用真是不小。徐巍和大家的革命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第一周末转眼而至。周四那天晚上,徐巍接到母亲的电话,内容直入正题:“明天晚上有一个饭局,你务必要来。”徐巍心想,老妈的话真是越来越精辟了。他也不追问,直接说“好”。
  在机关工作,想不断进步,悟性非常重要。成功者往往要把很大一部分心思花在揣摩上。领导的一句话,有时甚至是半截子话、微妙的表情,你也得反反复复地想;越短越难明白,也许意思就越深。揣摩透了,思想解放;揣摩不透,只能说是政治敏感性不高,以后要想有更大作为,恐怕就难了。
  徐母是过来人,深知悟性的重要。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儿子,自他的公务员考试成功后,母子间谈话就变成地下组织里的暗号,藏头露尾,不尽不实。具体的方法是在谈话当中运用绘画艺术的“留白”手法,把需要讲五分钟的内容精缩到两分钟,剩下的留给徐巍慢慢想象。因此,每次谈话徐巍都像侦探查案一样仔细地听,听完之后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再经过一番溯本求源的推理分析后,方能揣摩出大概意思。
  按照惯例,徐巍在心里分析,重点很快出来了:能跟母亲一起吃饭的人,必定是领导;和领导吃饭,必定要喝酒。
  又是喝酒!徐巍的酒量非常有限,过去和朋友喝酒,都是量力而为,只求尽兴,不求尽力;但工作后情况大变,前几天人事科的聚餐就是好例子。哪怕主角不是自己,加上他耍滑,一半的啤酒被茶水所代替,一晚下来还是吐得一塌糊涂。回宿舍洗澡后依然觉得头昏目眩,难以入眠。苦不堪言的徐巍突发奇想公安系统选拔公务员的时候怎么不附加一个硬性条件——能喝酒!这样一来,大家考公务员的时候就有心理准备了。
  在海岭公安局中,会喝酒的、好喝酒的、懂喝酒的不计其数,唯独不喝酒的肯定是少之又少。不能喝酒的人,聚餐时只能孤单地喝着茶水料默默地夹菜吃饭,感受着其他人兴高采烈地胡说八道造出唯有酒才能发挥作用的气氛。酒是一面镜子,喝酒可是能鉴别一个人的个性、涵养、品德甚至是才能,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只要感情铁,不怕胃出血”。做警察就要会喝酒,好像已成了大家的共识。喝酒无疑是重感情的体现,就口感而言,酒是难喝的(对少数人除外),因此一起喝酒就等于有难同当。当然,如果自己酒量好,看着对方难受得死去活来,倒也是报仇的一种好方法。
  对于徐巍来说,提高酒量的想法跟美国人到中东抢石油的愿望一样迫切。但喝酒终究只是应酬的方式,他决不让自己对酒精产生依赖。能喝酒是实力问题,爱喝酒是兴趣问题,他的最终目标是把自己训练成能喝酒但不爱喝酒的人。
  要实现这一目标,尚须时日。目前要解决的是燃眉之急。饭局地点不是KTV,没有昏暗灯光的掩护,耍滑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再说,这次宴请的对象是领导,采取“瞒天过海”的手段,一旦穿帮,是大大的不敬。
  此时,一个名叫“海水金杯”的保健药广告正在热播,广告里大吹特吹此药之神奇功效——能够协助人体处理酒精,提高人体分泌脱氢酶,氧化细胞,保持清醒,使新陈代谢得以顺利完成,防止酒后不适感。实在是广大饮酒人士的福音。

新人入职攻 8(3)
徐巍自觉幸运,在耶稣升入天国许多年以后还能听到福音。由于时间紧迫,不能深入调查研究,只好拿出神农尝百草的献身精神,亲自到药店买了一盒,以身试药。
  “海水金杯”包装精美,拿在手里感觉有异,打开来一看,发现里面藏有“金杯”一个,难怪分量十足。这“金杯”显然是铁制品,外围镀了一层金色,可惜制作粗糙质量低劣,多处颜色脱落,像是癞子的头,一望便知是山寨作坊的产品。
  再看说明书,书上标称其主要成分是牡蛎提取物,并介绍说:
  在中国,牡蛎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的《伤寒论》、明代的《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治虚损、酒后烦热,令细肌肤,美颜色”。世界上许多名人都偏爱牡蛎,美国总统杜鲁门、肯尼迪经常光顾纽约的“牡蛎吧”,大文豪巴尔扎克每天晚餐要吃100个牡蛎,铁血宰相卑斯麦常常一次生吃175个牡蛎,拿破仑一生挚爱牡蛎,即便是在战场上,只要有机会就要吃牡蛎。因为吃牡蛎有助于提高性机能,西方人将牡蛎视为“爱”的灵药,有“吃牡蛎,爱情更长久”的说法。
  最后得出结论:根据俄罗斯科学院长期的临床试验结果和经过25年的使用检验,及产品在美国的不断改良,尤其是该产品在欧美多年市场化运作的实际结果表明,“海水金杯”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且十分安全有效的膳食食品。
  徐巍方知“海水金杯”是“舶来品”,奇怪怎会起一个土气的名字。不过,这药的策划者显然也是个文化人,而且注重细节,小小的一份说明书都要旁征博引一番。徐巍尊重文化人,决定在宴会时使用。
  徐巍虽然猜到了要和领导吃饭,但没想到的是,母亲宴请的主宾是公安局政治处主任谢全以及人事科科长黄大伟,另外还有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在一旁作陪。
  徐母一一介绍了在场人士。那位领导模样的人果然是领导,身份是海岭市卫生局副局长龙景天。
  待母亲介绍完毕,徐巍坦然起立,端起加满了白酒的杯子,向众人敬酒。他坚信“海水金杯”的神奇功效,服用后酒量必定能大增,因此信心也随之大增。当然,依照惯例还是要先谦虚一番,这和西方人吃饭先要感谢上帝的道理是一样的。
  “龙局长,谢主任,黄科长,我历来不善饮酒,但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和几位领导一起吃饭,先敬一杯!”
  谢主任笑容可掬:“小徐,在公安局工作怎么能不喝酒?来,我们干了。”
  几杯过后,谢主任问了徐巍的一些情况,并大赞他的文采*。原来,主任看过他在《南国警魂》上发表的文章。
  徐巍不禁对那本草纸集肃然起敬,原以为它发下去之后无人问津,可现在看来影响力还不小,居然入了领导的法眼,真是“书不可以貌相”啊。
  就在谢主任称赞徐巍的间隙,黄科长也来助兴:“主任呀,这次局里给我安排了这个大笔杆子,而且任劳任怨,做事踏实,勤奋肯干,能文能武……我真要感谢领导啊!来,主任,我敬主任一杯。”
  “小徐呀,看,科长给你这么高的评价,看来你干得不错嘛。好,我们喝一杯。”
  徐巍连说谢谢,同时佩服黄科长惊人的观察能力,短短几天时间,便将那些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全部发掘出来了。
  一轮敬酒回敬之后,众人开始吃饭闲聊。闲聊的主体当然是在座的三位领导。徐巍在一旁静听三位人的陈述,慢慢听出门道。他们原是医大校友,早已熟识。徐巍心中的疑惑终于得到解答,自己之所以被安排在人事科,果然有因缘。

新人入职攻 8(4)
至于黄大伟的出现,足以证明他在谢主任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日后,一定要和他打好关系。
  三人谈话的内容围绕着同学情谊展开,高层的对话,别说是徐巍,连黄大伟也难以插嘴,只得不停地在一旁附和,加入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谈着谈着,话题转向了饮酒。由于之前醉得厉害,徐巍对恐惧的东西作了深入调查与研究,顺便也把大学里学过的酒文化重温了一遍,目前已是理论丰富,于是大谈饮酒养生之道,以证明大家此时行为的正确性:
  “酒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它?因为,它的确是好东西,它能造就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笑傲江湖的大侠壮士、独领*的文人墨客;可以一醉解百愁;可以壮胆活筋骨驱寒治病;酒逢知己千杯少,尤其可以在桌上密切联系领导,成为与领导心与心沟通的关键桥梁……”
  整个饭局,徐巍是一边高谈阔论自己对酒、对酒文化的热爱,一边背着众人吐个半死。所谓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他算是彻底领悟了。
  “海水金杯”说明书上强调的功效几乎一样没体现,唯一的作用便是催吐。此药的发明者深谙釜底抽薪的道理,认定人不醉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喝酒,参考了《天龙八部》里段誉用内力把酒逼出来的情节,制成“海王金杯”。当然,普通人喝的酒,出路自然不可能是手指,只好从哪里进从哪里出。一顿晚饭下来,徐巍先后吐了四次,不仅将一肚子佳肴吐个精光,就连中午吃的东西也给搭上了。
  从饭馆出来,徐巍的头脑比吃饭前还要清醒,几位领导均称赞其酒量无敌,前途无量,黄科长更是感叹:“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送走众人之后,徐巍忽觉腹中饥饿无比。吃完饭能吃出饥饿感,生平还是头一次遇到。  第六章交际之道第六章交际之道
  坐在母亲的车子上,徐巍的思维无比明晰。脑海里还不断重播着宴会时的画面,他现在是越来越佩服自己的母亲了。整个过程中,她老人家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自信与淡定,在举手投足之间,轻描淡写地展示了自家的实力和背景;恰到好处的表演让众人折服,同时又挥洒自如地照顾到了每个人的面子,还给徐巍留出了充足的表现空间。这些方面,连龙局长和谢主任都比不上。
  以前从来不知道母亲这么有才!徐巍暗自感叹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她那个境界啊!
  回家后,徐母把儿子叫到房间里,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开展新一轮家庭教育:“请客是一门学问,主客是谁、请谁来主陪、什么时间请、在哪儿请、点什么菜上什么酒都有讲究。你平时出去吃饭就要多观察、多学习,这对你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徐母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官场离不开酒场,酒场是有规则的。一个人的酒量取决于权力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现在酒桌上,领导的酒量是自己定的,其他人的酒量是领导定的。和领导一起喝酒,不但要经受酒精的考验,也要接受组织的考验。领导说你错了,你立马自罚三杯比你急于申辩三次的效果要好得多。领导喝高了可以胡侃,部属千万不能跟着胡聊。总之,酒场就是战场,酒瓶就是水平,酒风就是作风,酒量就是力量。”她把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