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细胞渗透 >

第462章

细胞渗透-第462章

小说: 细胞渗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点在暴发性增长,而那个法则体系将所有这些能量全部牢牢笼罩住,然后逐步渗透进能量大潮内部,参与到每一个基础粒子的形成之中。爆炸范围的瞬间扩大,那个法则体系像是比撑大的气球,瞬间增大,始终适应着奇点爆发的速度。

奇点在迅速扩散,能量在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基础粒子在能量大潮中凭空凝结出来,当这些基础粒子越来越多,纯态能量越来越少,渐渐的能量大潮变成了一股澎湃汹涌的物质大潮。

在跟随物质大潮的同时,这些基础粒子开始相互碰撞和结合,在它们集合的过程中,每一个行为无不严格遵照法则体系的规定,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在法则体系塑造之下成型的,现在它们同样沿着法则体系实现规划好的道路前行。

一个个更高一层次的基础粒子生成,然后它们继续聚合,第一个质子诞生出来,然后是第一个中子,第一个氢原子,第一个原子核,第一个原子……

物质大潮汹涌澎湃,仿佛可以冲毁一切,但是它也在迅速发生则会变化,这种变化几乎是瞬间完成的,只用了两三秒钟,纯态的能量就已经彻底消失了,所有能量都变成了物质,而这些物质大部分成基础粒子形态,但是已经有一小部分结合成原子态。

这种结合好像是某种趋势,所有基础粒子都走在这条道路上,此时物质大潮的温度已经见底到相对正常的范围内,这个相对正常仍然比中子星内部的温度要高上无数倍,之所以说它相对正常,无非是说这种温度已经能够在正常的宇宙中找到了,难怕它再稀少,总不是不可实现的了。

此时基础粒子开始大范围结合,大量的氢原子和赤裸的原子核诞生出来,这是这个奇点制造的第一批原子。

第十秒的时候,奇点里的所有能量已经彻底变成物质,并且所有基础粒子都消失了,它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原子。现在这些原子正在以极高的速度飞行着,它们的速度甚至接近光速,它们在飞行的同时,开始互相靠近互相作用,在相对微弱的引力影响下,一个个小小的引力核心诞生了。

这些引力核心开始吸聚周围的原子,慢慢的它们开始聚集起来,变得越来越大,引力也迅速增强,这种增强反过来又赋予了它们极高的吸聚能力,他们开始吸收更多的物质,这些物质又会加强的引力。这是一个递增强化过程,只要不被终止,这个过程就会像是抛物线一样,以指数级的比率不断变强下去……

第582章 盗版宇宙

无穷多的原子聚集起来,然后一颗恒星从物质大潮中诞生出来,这个恒星的寿命非常短暂,它的刚刚启动恒星熔炉,立刻被物质大潮淹没,大量的质量被消耗,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些能量重新变成基础粒子进入新一轮的物质结合。

而那颗恒星,它迅速走完了真个生命历程,爆炸开来,自身重新融入到物质大潮中,与此同时大连的重元素被抛洒出来融入物质大潮。

这颗倒霉的恒星几乎是瞬闪瞬灭,除了贡献出一堆重元素之外,它几乎没有任何其他贡献,或者说任何其他印记都被物质大潮抹掉了,那些重元素是它们曾经存在过的唯一证据。

类似的短命恒星频繁出现,这些恒星的寿命甚至只有几分钟,但它们的意义同样重大,它们让这个世界里,不再只有单一的轻质元素,变成一个相对复杂一点的世界。

爆炸还在继续,此时的奇点已经变成一个横跨数光年的超大个形体,而物质大潮也在进一步降温,此时物质大潮的温度已经降到接近恒星内部的温度。

此时物质之间的距离开始拉来,它们开始出现团聚现象,一个个星系和星云的雏形慢慢显现出来。此时物质扩散的速度也降低到光速以下,并且还在减低。

此时科学家通过仪器可以发现,现在物质之间的扩张,并不是单单依靠最初奇点爆炸时的威力,这种扩张实际上带着某种空间扩张的味道,就意味着,按照正常的推论它们相互之间远离的速度应该远小于现在的速度,但是因为空间扩展的加入,它们的速度倍增。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物质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空间距离继续拉大,一个个星系慢慢孕育成型,一颗颗恒星纷纷显现出雏形。

此时一切都进入稳定状态,原先一颗渺小甚至不可见的奇点,此时变成了一个横跨数十光年的小型宇宙,这是一个人工制造出来的,拥有完全独立规则体系的宇宙,这是一个虽然渺小但是具体而微的宇宙。

俺科学家的监测之下,这个宇宙还在快速增长着,此时在它内部已经形成了数百个星系的雏形,这些星系正在相互远离,相互影响,似乎一个恒星团正在形成之中。

按照科学家的推测,这个宇宙很可能还会继续扩张下去,直到达到近百光年大小,才有可能稳定下来,到时看看它继续的发展情况,很有可能会成为人类研究本宇宙的重要参考样本。

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对于吴辉,这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人类已经能够具备创造宇宙的能力,同时意味着吴辉拥有了挥手间一个世界诞生的能力。

这个能力如果夸张点描述,似乎并不比盘古开天地小多少,吴辉貌似现在已经有资格偶尔冒充一下创世神了。

科学院显然也能看到这点,所以在这个小宇宙逐步稳定之后,科学院最关心的莫过于这个宇宙是否能够产生生命,但是按照生命星球产生的概率,这个宇宙又显得过于渺小了。并且即使真的能够产生生命星球,科学院恐怕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观察它。

因为一个生命星球的诞生,往往是以亿年为单位的,这对于迄今为止整个历史还没能超过万年的人类来说,显得过于遥不可及了。

不过科学院有其他办法,他们决定人工加速生命星球的孕育速度。科学院参照已知的所有生命星球的产生的条件,仿照它们的初始环境,人工促成生命星球的诞生。

人类现在手里有茫茫多种族的资料,还有很多种族母星的资料,以及一直以来各星图中出现的大量生命星球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科学院完全可以推测出各类生命星球孕育生命的天文学条件。

现在手头就有一个崭新的宇宙,科学院决定拿这个宇宙当实验室,人工培育出大量的生命星球来。

科学院的想法很好,但这注定是一个长期工程绝不是几年内能够看到效果的。虽然效果未知,但是科学院还是很快将前期筹备工作做了起来。

这个人造微型宇宙现在已经初步稳定下来,各个星系的大框已经确定下来,恒星团的大致运行规律也基本区域稳定,下面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各个星系慢慢归于平静。

一个恒星系从星云中诞生,知道这个恒星系彻底稳定下来,各个行星的轨道区域平稳,相互之间引力均衡,这往往需要数亿年时间的调整。并且一个星系形成之初,星系内存在着大量的小型和微型天体,这些都是没能成功成长为行星的陨石。这些陨石在星系形成初期会像雨点一样落入各个行星,这个过程同样熬经过几亿年的时间慢慢完成。

一个成熟的星系,它的内部是不可能有太多自由运动的陨石的,尤其在生命星系,一颗陨石非常有可能将数十亿年的进化成功一朝化为乌有。所以每一个生命星系,它们都是一个成熟稳定的星系,其内不会有太多的陨石。

所以科学院如果想要在这数百个星系内大规模实验生命星系,那么他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清扫陨石就是他们必做的一件事情。

好在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摘星擒月只不过是等闲小事,想要清扫一个星系内的陨石,这不过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已,并且它甚至称不上体力劳动,因为人类只需要跟智能系统说一声,它们自己就会将任务完成的圆圆满满。

陨石不过是小事,真正麻烦的在于星系自身的孕育成熟,一个成熟的恒星系,首先的恒星必须进入稳定状态,一颗青壮年时期的恒星是生命星系所必须的,而一颗刚刚生成的幼儿时期的恒星,并不是一个星系之福,因为它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就好像说哭就哭的婴儿一样,是很难孕育出一个生命星球的。

不仅恒星要成熟稳定,这个星系的行星,尤其被选作生命星球的行星更是必须进入稳定时期。

在星系形成初期,一颗刚刚形成的行星,它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岩浆球,这颗岩浆球将会花上数千万年到数亿年的时间,来完成自身的冷却。于此同时它必须获得一个恰到好处的自转速度,以及一个磁场强度刚刚好的星球内核。

因为这些都是一个生命星球所必备的,如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这个生命星球根本不可能拥有一颗足够厚重的大气,自然也不可能拥有一个完整的生物圈。

对于一个自然孕育的生命星系来说,这一系列变化往往需要数亿年时间玩完成,这才算基本具备了生命星球的资格,后面还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制约,才有可能通过数十亿年的时间,最终孕育出一个生命星球。

但是即使最初获得资格这一步,都需要数亿年时间,这是人类无论如何也等不了的。所以科学院唯一的办法就是加速,人工帮助这数百个星系完成这个过程,让数亿年时间完成的事情,在数年内完成。

这类事在原先的人类看来肯定和天方夜谭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对于现在的科学院来说,这并不是什么不可实现的东西。比如稳定恒星,人类通过各种引力调整、法则调整,甚至直接在恒星内部埋设能量控制系统的方法,很容易在数年时间内将一颗初生的行星彻底稳定下来,让它突然的进入壮年时期。

而对于那些选定为生命星球的行星来说,星球冷却也不是什么难事,数千万年的冷却时间,只需要四维战士释放几个法则力场就可以了,这真是没有什么难度。

而自转和星球核心同样不是问题,如果星球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铁核,那么科学院就会为这个星球补铁,如果自转或者质量有问题,科学院就会为这颗星球增肥。这些事对科学院来说,其实不过是弄点元素,然后直接通过高维投入到行星上,非常之简单而没有难度。

在科学院的精心照料之下,这个刚刚诞生才几年的宇宙,它内部的这数百个星系循序走过稚嫩而混乱的幼年期,直接步入了稳定的成熟期,宇宙内的所有一切突然变得井然有序,似乎宇宙初生的狂暴和混乱从来不曾出现过一样。

这些星系平静下来,这不过是实验的第一步,只不过是科学院为自己准备好了一个相对合格的实验环境而已。接下来他们就要进行下面的生命星系培育实验,这个实验将分成若干组进行。

科学院绝不会仅仅按照地球作为母本来进行培育的,人类不过是宇宙中无穷多大的流浪种族中的一员,除了格外幸运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现在科学院要做的事情就是,选取宇宙中最常见的几个种智慧生命模式,选取他们母星为蓝本,在这个新宇宙尝试重新培育这些母星。

人类的地球作为母星,被特殊照顾,足足有二十颗星球是按照地球为蓝本进行设计和建造的。

当星系彻底平静下来之后,科学院选出了二十个与地球条件基本相当的星球,开始在这些星球上制造组足量的水。在物质转换器的作用下,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