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80年代后女孩 >

第2章

80年代后女孩-第2章

小说: 80年代后女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哥评论:
虽然新时代造就了女孩们“愈堕落愈快乐”的思想,但她们依然拥有一颗善良和天真的心。当阳光照在她们脸上的时候,相信她们会用那颗真心来重新塑造一个完美、率真的自我。 
                  
 2。新新女孩的生活令女记者痛惜
 面对着寻她而来的上百个新新女孩,她们有的耳朵上打了七八个孔、有的抹着蓝嘴唇,女记者××有一种惋惜,甚至退缩和痛悔。她曾经被当做反传统的美女作家,她也很高兴自己“女性新潮生活方式的展示者”的身份。但她渐渐发现其中的极大弊病,这种社会时尚在迷惑着一些人,像坐着有着迷人装饰的花车一样驶向山涧。
××在4年前出版《××隐私》以后又出了七八本书,在这些书里,她力求做到冷静、学术严谨,她的工作被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的学者赏识,要求她做成“当代中国人的心理标本”,成为哈佛大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但她良善的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底蕴和几十年中国传统的熏染,使她对这种“当代的醉生梦死”,表现出本能的反感。她体察到与这种几乎无人能规劝的风气与新潮、开放和潇洒等被冠以美好意象的词汇和概念作对的下场是不妙的,但她宁愿放弃中立的学者风范,甘当卫士。于是,她写了新书《绝无禁忌》。她说,这本书跟她以前所有书不同,她在里面埋藏了警告,“本书之所以取名《绝无禁忌》,除了要反映这些受访者的精神特质外,还有一层意思:她们中的一些人,要为‘绝无禁忌’的人生付出较高的成本”。
××迄今已经采访了4000个中国女孩。她“绝对隐私”的旗帜亮出后,那些“新新女孩”像潮水一样涌向她。××的办公室成了她们倾泻的一个地方。她们哭过、骂过、笑过,她们反传统、鄙视道德,但还有一些廉耻心,于是对朋友、家人、同事保密,但总要有一个倾泻的地方,她们选中了××的工作室、××的版面和××的书。她们认为在这里把自己赤裸起来,也是都市时尚的一部分。
她们并不尊重记录者××,管她叫“老老人类”,因为××没有通过她们的考试,××说:“许多我采访的女孩子都要考我:你看过哪部日剧?喜欢哪些韩国明星?有没有婚外恋?一夜性?暗恋过谁……”她们当面戏谑地称呼她“老老人类”时,总使××想起第一次接触“新新人类”这个词的情景。
那是1998年她采访一个19岁女孩时听到的称呼。她没想到当代女青年有这么残酷的经历。那个女孩来自北京的一个单亲家庭,跟着母亲生活。母亲没有再婚,跟一个男人同居。这个女孩16岁开始有性经历,来找××的原因是怀孕了,而她不知道是两个月之内与之发生关系的6个伙伴中的哪一个。她向××借300元钱,她做堕胎手术时满不在乎……但××那时还为这个女孩的勇气,为这个社会进一步开放和对个性的宽容而高声喝彩。
××一度是“反叛传统和禁忌的旗帜”。但伴随着4年来采访对象的增加和每一次采访的深入,××开始思考和醒悟:“这难道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吗?”“她们没有敬畏,没有恐惧。比如做人工流产的女孩子,她们不认为那是个生命,而认为是身体里的一个垃圾。好多人像爬虫,要知道,一个女人流过产跟没有流过产的不一样,正常的流产跟不正常的流产也不一样……”
××经常被采访对象“骚扰”。写《绝无禁忌》的时间离现在最近,因而被“骚扰”的程度最重,“这些女孩子太没禁忌,她们认为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她们很直接、很‘酷’,有的上来就问,我的经历很丰富,采访一次给多少钱?有的上来就抓我手机,要我送给她……她们与男人分手了或是生气的时候就让我请吃饭,她们认为人生就是吃饭、玩、与男人在一起……”
××写《绝无禁忌》表达了她的担忧,在书中她写了一个上海非常漂亮妩媚的女孩,成了香港的女富人,她没有一点感情,她的目的就是捕获男人,利用其向上爬,然后一脚踹开寻找新的……这个女人也有倾诉欲,多次找××采访她。在实际采访时,××曾忍无可忍,对这个上海女人拍桌大骂:“你是个狡猾的魔鬼……”
她们必然后悔!××对女孩断然判定。她最近采访了一个得艾滋病的19岁女孩,她15岁开始跟不同的男人睡觉。××采访时请她吃饭,她自己带一个杯子用,不想传染别人。女孩说:“我付出这么多代价,才懂得了自律。”
××特别想告诉“新新人类”:“美国的一些女孩在得艾滋病后开始把手放到《圣经》上,发誓忠于婚姻家庭。美国人已经替全世界写完了这样一页,我们为什么还要重写它?许多代价可以不必重新付出,你可以颠覆,可以反叛,但要知道,人太渺小,一些举动无碍大局,只能给自己带来伤痕。”
八哥评论:
人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心灵的宁静,一切出格的越轨行为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酷,当然好,爱谁就谁;哭,可不好了,80年代后女孩们! 
                  
 3。新新女孩还有几多新
 “新新女孩”是不可以解释的。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她们的语言体系、行为准则、生活信念。所谓的“新新女孩”不应该只是时间纬度上的一种标识,更重要的是直接指向某种不确定的意识形态。在中国,这群人的“传统”色彩正在减少,她们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正在飞速地与国际“接轨”。这群80年代后出生的“新新女孩”,对于“传统”有一种天然的隔膜,她们获得关于过去的知识大多间接来源于电影、小说、电视,她们的文学修养更多的得于日本卡通漫画,她们是名副其实由“快餐文化”喂大的一代。相对而言,她们比其前辈们更独立、任性、自我;对外界东西的吸收往往采取DIY的方式,即自助式,而排斥别人的灌输和说教。“新新女孩”的称呼最早来自于日本,后被台湾媒体广为炒作。现在让我们看看专家是如何评论“新新女孩”的吧。
我:今天请两位来是想谈谈“新新女孩”的话题。她们从诞生的那天起可能就注定是短命的。我知道,任何一代的划分、命名常常在获得某种意义的同时又在割裂和削弱另一层意义。但命名毕竟已经成为商业时代特殊的文化现象。“新新女孩”之后似乎有了诸多变种,例如“新人类”、“飘一代”、“SOHO族”等。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平:那种叫法是从日本过来的。我并没有觉得她们多新新,只是扮相比较出位点、自我点罢了。现在新人辈出,新称呼迭起,说明社会的标准变得宽容了。
李明:尽管我多次对这个群体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但我又怀疑来自我这个年龄层次的理论很可能是奢侈的。她们在总体上非常自我,尽管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但她们的行为替代了世界观,新的命名多是舆论密谋的结果。我们对“代”的划分太过矫情。
我:在美国,“新新女孩”目前的状况如何?
王平:很少有人去谈这个话题,正如李明说的,最关心的还是媒体。中国对这个群体的热情令我吃惊。在美国这个群体比较庞杂,她们多在从事音乐、绘画、电视。在经济上处于两个极端。。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我:“新新女孩”以外的人群总是认为这批人在文化上是无根的,并据此藐视她们。
李明:从身处的时代背景看,她们的确是没有文化上的延续性,当然也没有劣根性。她们显得比较“纯”。
王平:文化是个大而无当的东西。“新新女孩”喜欢功利,也因此容易自行。
我:但她们在内心也好像有着强烈的价值认同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如何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协调性?
李明:从纯粹的心理诉求看,代沟是不存在的。“新新人类”也需要被认同。只是她们期待认同的程度不太明显罢了。她们可以在其他方面获得补偿。比如饮食的快乐、夜生活放纵中的快乐、胡思乱想的快乐等等。
王平:美国有很多影片都在探讨人的欲望。因为只有这个是没有国界和年龄差异的,可以永远进行下去的。
我:你们认为“新新女孩”会作为一个时代的标识而迅速结束吗?
王平:我想在两年之内不会。它肯定还会被偶然拾起,作为谈话或者议论的前提。
李明:概念一律是短命的,如果它没有形成独特而强烈的文化本身优势的话。比如“伤痕文学”就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政治、命运还有思考。而“新新女孩”的出笼在更大程度上却是商业时代的一个小小的阴谋,没有必要太过当真。也因此,它必须将被更多的看起来好玩的名词或者现象所覆盖。
专家们讲了自己的认识,解释了新新女孩,他们的见解是精辟的、深刻的、发人深思的。
八哥评论:
看看现代女孩的“新潮”,我们不仅想到了“无知”这个词。但在我们感怀的同时,我们应看到,这些本不属于她们的东西,终会被勇敢、奋斗等精神所取代。 
                  
 4。目睹当今社会女权之怪现状
 走在繁华的大街上,冲击着你不堪重荷的视觉神经的永远是美女;坐在家里随手拿起遥控器,款款而来用夜莺般的歌喉对你宣传某产品的绝对是美女;上网浏览时诱人的字眼吸引着你前去点击的大半是美女们的写真集;坐在破旧的像老祖母般的公车上,也会与窗沿上一排悬挂着美女图像的小旗不期而遇。这样无数次的“亲密接触”已让这个宠爱女人,尤其是宠爱美女的世界渐渐地“爱你有商量”起来。但是,女人们还陶醉在这个在她们看来已经“平等”了的世界里,而男人们早已把赚钱的猎枪对准了这群林子里的鸟儿们……
(1)丰乳肥臀,南京路“大意失荆州”
上海的繁荣气象,似乎离不开那些路边散发着温柔白光的路牌广告其是在“中国第一街”的南京路上。但是越来越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标志着上海经济勃兴的路牌广告的内容大多都是内衣广告,而且这个数字正以更惊人的速度剧增。既然是为了展示内衣的风姿绰约,那么当然要选美女了。似乎女孩们生来就有着比男孩们“赏心悦目”的优势吧!但是,这个圈子也不好进,中国美女们几乎只能望洋兴叹,取而代之的是那种具有混血优势的天资女孩,她们有着东方人喜欢的黑眼睛,同时又有着中国美女没有的“丰乳肥臀”。于是,南京路上可以上演一部美女们主演的“内衣风云录”。那些喜欢挑刺的老上海们不知有何感想,是否会叹息“大意失荆州”呢?
(2)泡泡中的世界,港姐们进军市场的法宝
“力士”广告一出,立刻令女孩们屏息凝气,男孩们垂涎欲滴。从关之琳到李嘉欣,再到朱茵,“力士”的品牌效应在这群漂亮港姐的洗浴泡沫中得到不断的升华。“温泉水滑洗凝脂”,“从此君王不早朝”,在女孩因为姿色而被斥为“红颜祸水”的昨天,有谁能想到今天的美丽女孩们却可以凭借姿色为商家打造下坚实的堡垒。美女们在泡泡中尽情享受着肌肤的光洁、享受着男人们友好的目光、享受着男人们为她们订做的“免费晚餐”……美女们闭上眼睛憧憬时,她们一定会为现在的“女权”而欢呼雀跃了!
(3)名牌与美女,谁与争锋
柳传志先生带着“联想”艰难起步时,大概没想到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