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430章

江山国色-第430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场众臣看到李重九脸色刷地一下变了下来,皆是不敢再言,就是裴寂也退入班中。
  唯有魏征仍强项直谏道:“隋末大乱,河北山东已是糜烂,百姓生活疾苦,连饭也吃不饱,陛下难道还忘记了,当初破黎阳城后,陛下宣布三年免税后,百姓夹道向你欢呼的场景吗?”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天下百姓苦战乱已久,但百姓怕战乱,更怕横征暴敛,否则那河北山东起事造反,焉不知必死,但仍是奋起于阡陌,就是不堪暴敛。陛下若动员……”
  “够了……”李重九怒喝一声,龙袍一拂。
  众官吏见此场景,皆是心惊,心底为魏征捏了一把汗。温彦博立即上前道:“陛下,魏府君也是一片忠心,恳请陛下体谅。”
  温彦博一出,当下数十名官员一并上前向魏征求情。
  李重九见魏征仍不低头,直梗梗的立在朝堂之上,显然不屈服。李重九当下抛下一句:“此事朕已决定,任何人不可异议,退朝!”
  李重九拂袖而去后,众官员都聚到魏征身旁道:“魏府君,你这是何必呢?难道看不出此事是陛下早已是下了决心的。”
  “魏府君,陛下眼下正是在气头上,还是缓一缓吧。”
  李重九怒气冲冲走回寝殿,而这时杨娥皇正在寝殿内与拂衣叙话。
  杨娥皇看李重九脸色不快,不知出了何故,于是站起身对拂衣道:“给陛下端一碗清火的汤来!”
  拂衣低头笑了笑,欠身离开。
  李重九余怒未消对杨娥皇道:“疏通永济渠之事,乃是朕登基后第一条国策,魏征居然当堂犯颜直谏,一点颜面也不留朕。”
  杨娥皇听了没有说话,只是给李重九解去龙袍,此时已快至夏季,天气有几分炎热。
  李重九见杨娥皇不言,于是道:“娥皇,你怎么不说话?”
  杨娥皇没好气地看了李重九一眼道:“小九,后宫是不能干政的。”
  李重九闻言笑了笑,搂过杨娥皇的娇躯道:“我倒是忘了。不过这一次我就想听听你的话。”
  杨娥皇靠着李重九的胸膛道:“小九,国家大事,我一个妇道人家是不懂,不过我可以推荐一个人,他说不定能帮你?”
  李重九故作讶然道:“没料到皇后不仅贤淑,还有荐人之明,赶快说来。”说完李重九轻拍了一下,杨娥皇的娇臀。
  杨娥皇轻呼一声,然后白了李重九一眼道:“陛下难道忘了何稠?”
  
  第六百一十章河道行台
  
  李重九听了杨娥皇这么说,不由拍腿道:“是啊,我怎么将他给忘了。”
  当初李重九与宇文化及大战,就是策反了何稠为内应,让何稠献假计谋骗宇文化及堰水作坝要水淹赵军,结果让宇文化及作茧自缚,反而被擒。
  李重九听杨娥皇提出何稠问道:“你是怎么想到他的?”
  杨娥皇言道:“父皇在世时常说,宇文恺之后就何稠,可只有工部尚书了,所以我一直记的。”
  李重九点点头,疏通永济渠之事,乃是关系赵国的根本。古代开凿运河都是为了用兵所用,如夫差开邗沟,曹操开白沟。
  当杨广雄才大略,开通永济渠,不仅仅是为了征讨辽东这用兵。杨广有着先见之明,修筑永济渠不仅仅是将偏远的河北与洛阳连接在一起,消除地域的隔阂,更重要的是以江南的物力以对于华夏而言,威胁最大北境的游牧民族。
  李重九心知历史上永济渠渐渐淤塞,以至于北方交通愈加艰难,唐朝中期永济渠北段几乎皆废。到了宋朝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北宋也放弃了对永济渠的经营。永济渠的放弃,导致洛阳地位下降,北宋故而定都于通济渠上的汴梁,而通济渠又称作汴河,清明上河图上扑面而来的就是汴河上的繁华。
  后元人入主中原,最后定都于北京,要重修修筑运河,此时永济渠早不可再用,元人将原先经由洛阳的隋唐大运河取直,重新规划河道,不再绕道洛阳,而由北京。通州,天津经过山东直通杭州,这也就是今日熟知的京杭大运河。
  明清两代尤其重视河道,还设立正二品的河道总督,专办河运。从秦汉时长安。再到隋唐的洛阳,宋金的汴梁,到最后元明清的北京,中原王朝四代都城的变迁,与此运河都有重要关系。
  所以对于李重九而言,疏通永济渠之事。绝不容更改,否则他处心积虑打下洛阳,就根本没有意义了。
  听了杨娥皇的话后,李重九命人去宣何稠前来。李重九于观文殿接见何稠,观文殿在隋代时为隋炀帝的私人藏书处,隋炀帝整理各种书籍,经过豪华包装后珍藏于此。
  何稠见到李重九后行参拜之礼后。李重九温言道:“平身。赐坐!”
  当下何稠坐在李重九身侧,李重九看向他道:“听闻爱卿擅于奇技淫巧,于建筑一道十分精通是吗?”
  何稠听李重九说他擅于奇技淫巧,当下有几分失望,他想反驳他所擅的并非什么奇技淫巧,而都是堂堂正正东西,但因顾及于李重九皇帝之尊。不敢当面反驳只能言道:“微臣确实对于建筑略有所长。”
  “那么对水利之事,是否精通呢?”
  何稠听李重九这么说,连忙道:“陛下,微臣于……于……水利……也有所长。”
  何稠紧张下有就所结巴,面色涨红。李重九笑了笑道:“爱卿可以慢慢说。”
  何稠当下道:“当年征讨辽东,宇文尚书制浮桥不成,难以渡辽水,最后还是微臣制的桥。”
  李重九反问道:“那也只能说明何爱卿精通筑桥,不能说精通水利啊。”
  何稠又急了当下道:“回……回禀陛下,两者……者是一样的。”
  李重九哈哈一笑道:“那朕将疏通永济渠之事交给你办如何?”
  何稠听了大喜道:“陛下微臣一……一定能给你办……好。”
  李重九摆了摆手道:“话先不要说得这么满。要知道疏通永济渠之事,朝野上下多有反对,当年武皇帝动员百万民役修永济渠,间接导致了河北民乱,以至于大隋最后失了天下。眼下战乱之后。我大赵在河北的根基远不如当年大隋,故而朕要疏通永济渠不能给你太多人手。”
  何稠听了道:“微臣可以一段一段的修,永济渠就近郡县出民役就可以了,幽京出民役十万,河间出民役十万,信都出民役十万,清河出民役十万,武阳出民役十万,各服劳役两个月,如此平摊一下,微臣有把握十个月内疏通。”
  李重九闻言笑道:“何爱卿,一个郡出十万民役两个月,不行,就算百姓不要生计干活,朕也给你找不出这么多人来。”
  何稠闻言顿时犯难。李重九道:“朕决定调沿河郡兵帮忙,你挑选人手,再从各郡的民间招募河工,给与优厚的俸禄,告诉他们朝廷以后都养着他们了,凑齐两万人后,朕每个郡再给你派三万劳役,你给一段一段的疏通。”
  “两万河工!”何稠变色。
  李重九道:“百姓服劳役不过一时,怎么有专门从事河工的人,干事来得利索。出钱养着他们,也是朝廷来负担的,此事你有把握吗?若无把握,现在就说出,朕立即换人。”
  何稠犹豫了一阵,当下跪下道:“陛下,微臣可以的!”
  “好!”李重九龙颜大悦,当下将何稠扶起道:“朕立即下诏封你工部侍郎,正四品下,辖工部中水部。”
  何稠听李重九这么说,当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陛……陛下!”
  李重九道:“我将一国重任交托你,你万万莫要辜负,另外朕再给你挑选几名得力助手。”
  何稠听了当下重重地点头。
  随即李重九又召见温彦博问道:“今年各郡郡守考评,谁为甲等?”
  温彦博道:“东莱郡郡守赵欣,北平郡郡守周博二人皆得甲等。”
  李重九道:“立即拟旨,就言周博办事勤力,升任户部侍郎,正四品下,朕命他主事河道行台,统筹河间五郡河工,协助何稠疏通运河。”
  温彦博讶然问道:“河道行台?此全无先例啊。”
  李重九言道:“事有从权。”
  温彦博的讶异是有理由的,行台又称为行尚书省,一般都是由尚书省大员,直辖地方数州数郡,不干涉政务,而总辖的军务。同样的例子还有行省,行省就是行中书省,元朝中书省权力最尊,故而中书省在各地设立行省,统筹政务军务。
  河道行台,相对于尚书省的中台,以尚书省官员身份来统筹五郡河工之事。
  PS:第二更了,求推荐票,还有这个月票很给力,第一次杀到这么靠前的位置,再求求,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前一点。
  一切看在兄弟我两更的份上吧!拜谢!拜谢!
  
  第六百一十一章主仆二人
  
  听闻李重九要设河道行台,温彦博道:“陛下设河道行台,又调动这么多民役,不知钱从何来,要知道今年用兵,国库已是打空了。”
  李重九道:“这次攻陷洛阳,府库中缴获多有所得,可以将此清点了充作国库。”
  温彦博点点头道:“不过河工之事一起,我们就没有余力出兵作战了,眼下李唐在川蜀厉兵秣马,随时要向萧铣进兵,这样我们就很难援助梁国了。”
  李重九没有说话,温彦博上前一步道:“梁国距离我们太远,我军鞭长莫及,不如就让萧铣自处吧,我军还是全力收取山东为上。”
  李重九道:“若是李唐破了梁,就会顺势直下江南,将势如破竹,以我之见萧铣就算不敌,也与李唐久峙耗住唐军的精力,只要江陵不失,唐军就不能下江南。”
  “那陛下我们现在力有不足。”
  李重九道:“朕此事自有主张,你暂不用担心。”
  这时内侍言道:“陛下,李唐为清河陛下登基送来贺礼。”
  李重九闻言微微讶然,温彦博道:“李渊此人竟有这般好心,恐怕必是什么……”
  李重九道:“李渊登基为帝,处事还是有气度的,先看看再说。让李唐的使者在偏殿等朕。”
  李重九当下前往偏殿,但见一名身穿李唐官服的男子,笔直站立在殿上。
  李重九见了对方,不由微微惊讶。
  对方听到足音当下转过身来,向李重九拱手言道:“陛下,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否?”
  “无礼!”殿旁侍卫见对方不跪当下动怒。
  李重九摆了摆手笑着道:“无妨。这位刘弘基刘国公乃是朕的故交。”
  刘弘基当下再度深深一躬道:“多谢陛下。”
  “赐坐!”
  李重九与刘弘基各自入坐。刘弘基言道:“当初在雁门外,与陛下您一同杀入突厥二十万大军中之事,犹然还在弘基眼前。十年光阴匆匆,陛下能有今日之成就,实在令刘某刮目相看啊。”
  李重九道:“弘基不也是如此吗?大丈夫建业。十年足够了,我记得当年在雁门关外,秦王曾有言道,以十年平定天下,十年生养百姓,十年天下大治足矣。此言犹然在耳。只是十年已过,天下仍是未定,群雄割据。对了,秦王好吗?”
  刘弘基却反问道:“赵王陛下,难道希望秦王现在好吗?”
  刘弘基听李重九提到李世民心底有气,李世民今日自除兵权。还不是李重九暗中使得手段。现在还假惺惺来问李世民近况。
  李重九闻言笑了笑道:“秦王是朕最忌惮的对手,犹胜过李唐皇帝,你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