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K省纪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个,因而名震遐尔。它的市长和市委书记历来都是副省级的。那个大山子冶金
总厂的厂长和党委书记历来也都是副部级的。几十年来,它们给K 省输送过好几位
省委书记和省长,给国家冶金部和煤炭部输送过好几位部长和部党组书记。有人说,
它是我们这个共和国“国宝级”的特大型工矿企业。有人说,共和国的工业化进程,
曾经是踩在它的肩膀上起步的。还有人说,四五十年前,大山子发一天高烧,中国
的工业生产就得报三天病危等等等等,所有这些说法,即便稍许有一点夸张,但确
确实实并非故弄玄虚,骇人听闻。然而(请注意这个让人无可奈何的“然而”),
四五十年后的今天,当整个中国摆脱种种羁绊,犹如初春开河时的黄河河道,涌起
千万重冰排,匐然染绿左右两厢那一大片深沟大壑的古老土地时,大山子却在持续
发着高烧,报着“病危”……哦,这个曾被誉为中国和K 省的骄傲,共和国最重要
的钢铁煤炭生产基地啊,今天却颤栗着哆嗦着,踉踉跄跄地迈着久病中虚弱的脚步,
濒临绝境……
三年前,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由贡开宸亲自拍板,省委向大山子投入二十多
个亿的技改基金,意在挽救这个老基地。三年过去了,收效甚微。
更为棘手的是,在K 省,像大山子这样的老工业基地,还有好多处。虽然不能
说都在发着高烧,都已经报了“病危”,但大部分确实都处在举步维艰的境地之中。
高炉的烟囱不冒烟便罢,越是“冒烟”亏损越多。巷道不掘进,也会亏得少一点,
越是掘进反倒亏得越狠……
真是出鬼了。
更严重的是,由于它们的存在,连带整个K 省无力变革,同样显得“老态龙钟”。
而拥有七千万人口的K 省,也曾是中国一个工业大省。
问题在哪里?
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办?
如此局面又能残延到何时?!!
半年前,总理带人来视察,前后十天,贡开宸一直相侍左右。十天后,总理走
了。他作为K 省的一把手,却越发地忐忑不安起来。总理的此次视察,非比寻常。
一,以往,不管哪一位中央领导来K 省视察,一般情况下,在视察过程中,总会跟
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做一次长谈。这种长谈,总是很深人,很坦诚,针对性也强,
谈得非常知根知底。每经历一次这样的谈话,贡开宸都自觉受益匪浅。受益的还不
只是在工作方面。他觉得通过这样的谈话,自己和中央领导在内心里走得更近了,
相互更加了解了,得到了进一步的沟通。要知道,这种沟通,不仅重要,而且极为
难得;另一方面,在这种长谈中,可以品出中央领导更具个人特色的执政经验和对
大局的宏观把握,从中他也总能比评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可以做及时的调整。
而这一点,也是平时从公开的文件、指示、讲话中不容易获取的。他确信,中央领
导只有信任你,才会跟你“促膝长谈”。如果没有一点可信性,还跟你谈什么呢?
但这一次,就没有谈。他不知道总理是否跟别的省领导谈了。他也不便去打听。但
所能肯定的是,总理没跟他谈。二,以往,不管哪一位中央首长来K 省视察,结束
视察前,总会召开一次全省的干部会议,就中央最新的工作精神和此次调研中觉察
到的该省必须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一些相关指示。但这一回没召开这样的会,
也没做这样的讲话。为什么?他不安……三,总理此次来K 省的主旨就是为大型和
特大型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做调研。K 省的问题着重表现在大山子。但十天中,总
理偏偏没去大山子。平时在跟贡开宸的交谈中,也很少提及大山子。为什么?总理
是一个从不回避矛盾的人。这一回,他……为什么要持此种态度?难道中央决策层
对大山子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只是觉得还不到“摊牌”的时候?还是因为别
的什么?别的……还有什么呢?贡开宸越想越不安。
总理走后,不到一个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派
出一个工作组专门到大山子做“调研”。在大山子差不多待了有两个星期。让贡开
寰感到十分不安的是,他们走时,也是一声不吭。以往这些部委来人(其中不乏从
K 省调去的同志),见了贡开宸,总是有说有笑的。贡开宸向他们了解一点内部精
神,内部动态,他们也总是少有忌讳,把说话的界限放得很宽,忌讳也少。最多,
说完了,再笑着追加一句:“贡中委(贡开寰最近这一届的中央委员),咱们这可
是哪说哪了,一切都以正式文件为准。”一句抹平。但这一回,却完全一副公事公
办的架势。事先和整个调研过程中,只跟省委办公厅打招呼,一直回避跟贡开宸打
交道,说他们这一回“只是做一些常规性的社会调查,就不惊动省委主要领导了”。
他们临走时,贡开宸特地赶到他们住的宾馆去看望。这几位平时很熟悉的“钦派翰
林”却个个显得既“木衲”,又谨慎。现场气氛也相当“沉闷”。一直到走,他们
也没有向这位省委一把手做任何调研“汇报”。这也是极为“不正常”的。按惯例,
按组织原则,一般情况下,中央任何一个部委派到省里来做调研,或处理某一事件
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是“在省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结束工作时,一般也得向省委
做一次汇报。此类汇报,即便是例行公事,也总是要“例行”一下,除非发生了什
么非常情况……
后来,贡开宸便听说,在他们逗留大山子期间,省里有一个叫“马扬”的年轻
干部,曾去“告”了省委一状,在这些北京来的同志跟前,“历数”贡开宸和省委
这些年在“大山子问题”上的“失策”,足足谈了四五个小时。此后,又把这些
“失误”,写成了一份六七万字的“条陈”,给调研组的同志带回了北京。据说这
份“条陈”,最后转呈到了总书记手中,总书记阅后,当即批给了政治局全体常委
(还有一个说法是,批给了在京的政治局全体委员),在中央决策层里引起了相当
的“反响”。于是,才有了这次“紧急召见”。
听说此事后,贡开宸让人从侧面“查”(应该说“了解”)了一下,省里确有
这么一个叫“马扬”的人,曾在大山于冶金总公司属下的矿务局干过,担任过一届
该矿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职务,几年前调到省城,现任省城经贸委主任。正局级。
年纪不大,四十出一点头。此人“脑袋瓜相当够用”,跟调研组的同志的确长谈过
一次。至于,此次长谈,是他主动找人家调研组的,还是调研组得知K 省有此等知
情者后,主动去找的他,就不得而知了。事后,马扬是否真写了一份六七万字的
“条陈”,矛头所向。是否“直斥”贡开宸,那就更不得而知了。
贡开宸没有让人进一步去“追查”条陈的事。
他觉得,没必要显得那么“小气”。“谁挡得住哪块云彩要下什么雨?算了吧!”
他觉得,此类事,本不该追查。当然,也不便追查……
他觉得,多年来,自己俯仰天地,可以说,无愧多样。所能做的,都尽力地、
竭力地去做了。至于,依然没能做好,此亦是大江东去,木落萧萧,已不是他的本
意了……
但忐忑不安的心绪,却总是在他胸中郁积,屡屡地、屡屡地拂之不去……
;
省委书记——K省纪事
;
4
飞机起飞时,一大块黑突突的雷雨云恰好在机场L 空以东四五公里的地方形成,
并急速地向四周扩散翻滚。雷声因此不绝于耳。浅蓝色的闪电一再地把已然融进夜
色的两片机翼刻画出来示众。很明显,今年最后一场雷暴雨正在逼近。这也是秋即
将逝去的信号,是秋告别的倾诉吧。
机长过来请示,要不要推迟一点时间起飞,等这一阵雷雨云过去?
贡开宸问,那要等多长时间?
机长答,很难说。也许三十分钟。也许……三个小时……
三个小时?绝对不行。贡开宸迟疑了一下,马上问,假如在平时,你们执行军
事任务,遇到今天这样的情况,会起飞吗?
机长答,那,当然要起飞。但,今天您不是在机上吗?
贡开宸笑了,说,我也在执行任务啊。那就起飞吧。赶紧飞。
随后,郭秘书送来一片预防晕机的药片,送来一份由省经贸委汇总的本省近期
相关经济活动的一些数字。虽然汇总者已经把它们分类列成了清晰的明细表,但仍
然密密麻麻地占据了整整两页半的篇幅。每一回见中央领导,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准
备。不仅是数字,更重要的是数字和数字之间的关系,数字和数字后边的背景。这
堆数字和那堆数字碰撞以后可能发生的变化,那堆数字影响着这堆数字必然会产生
的某种走向、趋势……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和一系列解决
措施……这些都还没在这份明细表上列出。要是在以往,去一趟北京,总还要捎带
办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比如,省委组织部会请他顺便去中组部谈某个干部问题,省
财政厅(或省长邱宏元)会请他去财政部谈一点什么补充预算问题。有一回,省安
全厅的同志还把他带到了国家安全部,听了一回“惊心动魄”的情况介绍……他自
己也许会抽一点时间去广电总局或新华总社看一位中央党校省部级学习班的“老同
学”,去琉璃厂古文物一条街品品铜绿,嗅嗅墨香(去年,经北京方面老朋友介绍,
他去了一次京东南角的潘家园文物市场,真让他过了一把文物瘾。但他不可能有那
么多时间在那人堆里挤擦,也不可能蹲在地摊前跟摊主讨价还价,回过头来想想,
觉得还是琉璃厂那购物环境更适合来去匆匆的他)。但这一回,所有这些捎带要办
的事,一概都免了。也没人请他捎办什么事了。所有人忽然间都变得非常知趣。小
心。谨慎。
……飞机开始动了……他合上眼……往后靠了靠……并不想喝茶,但还是下意
识地把手伸到了那只青花茶杯冰凉的杯把上。空军的同志想得很周到,准备了他喜
欢喝的信阳毛尖。惯于运货的这位运输机的机长在操纵飞机爬升时,显然想到了今
天运的不是货,爬升得比客机还要平稳。但即便这样,贡开宸还是感觉到了一阵阵
头晕。药片得过三十分钟才生效……夫人在世时,曾教过他一个预防晕机的“绝招”
:临上机前,把治跌打损伤的狗皮膏药贴在肚脐眼上。这招,他使过不止一回,
应该说,每回还真管点用。自从夫人去世,他依然乘机,却再也没使过。他并不是
已经把夫人那时的“谆谆教导”丢在脑后了,也不是担心使旧招会触景伤情……只
是……只是……只是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就跟皮鞋、大衣这些零七八碎的物
事一样,家里备用的都挺多。大衣也有好几件。但自从夫人去世,他总是盯着今天
上飞机时穿的这一件灰呢大衣。为什么?同样说不清。
……他知道,此时此刻自己的脸色有一点灰白,甚至说它“苍白”,大概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