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汽车帝国 >

第37章

汽车帝国-第37章

小说: 汽车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他们做了初一,就不要怪我做十五,我这不整了个点子,特向您大老板寻求支持来了。”
第四十三章 蹊径
    “点子?”萧太一有些好奇了。

    说实话,面对这种情况,萧太一也没多大辙。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说得好听一点,他就一搞技术的,说得不好听点,就一技术宅,对技术方面当然是无话可说,但说到营销,他还真心没多大辙。

    当然没吃过猪肉并不等于没见过猪走路,后世那种让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的营销手段他也见了不少。他还准备什么时候给包玉刚、二胖唠叨唠叨、给这二人提点提点,看他们能不能用上。

    本来嘛,在萧太一的心目中,自己这种新式减震器一出,那绝对是在市场上横推一切对手,整车生产厂商都得上门求着他给发货才是,不想现在竟搞成这样;这完全有点出乎萧太一的预料和预期。

    其实这跟萧太一自身有关,在前世他就是个技术至上思想的受害者。虽两世为人,但前世的失败并没让他警醒,到了这世依然过份的相信技术能搞定一切。

    但很显然,他的企业要想发展、状大,技术仅仅是一个方面,要想在这个充满机会与机遇的时代闯出一片天空,仅仅是有技术是不够的。

    这个事来得很及时,让萧太一及时警醒,逐步开始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技术并不等于一切。

    “玉刚,有什么好点子,能对付现在这种情况?”萧太一问。

    “嘿嘿——”包玉刚学着电视里那种奸诈小人阴笑了两声,但一张国字脸,怎么也学不象。

    学得真逊,萧太一撇撇嘴。

    包玉刚倒有自知之明,见萧太一样,知道自己没学得象样,反倒露了洋相,赶快立直身子,清了清嗓子,做出一副正经相。

    “这次我可给这帮家伙准备了大招,保证让这些家伙到时吃不了兜着走,哭着上门来求我们。”

    “怎么个大招法?”看样子包玉刚这小子对自己的招法是相当的有自信啊,萧太一更是好奇了。

    “我们只需如此这般这般……”包玉刚指着一份市场推广方案的内容,向萧太一解释起自己的方法来,末了重重的加了一句,“萧大老板,这都得靠白花花的银子往外夯,除了你老人家,其他人都做不了主,所以我找您来了。”

    包玉刚眨吧眨吧着一双牛眼,极力装出一幅小白加可怜相来。

    我靠!这个包玉刚果真有搞销售的潜质,本大大真没看错,连在我面前都扮起可怜状来了。

    不过嘛,这小子提出的方案倒的确是个办法。

    萧太一沉思着。

    说起来,这减震器就一中间产品,其主要客户为汽车及摩托车的整车生产厂商,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汽车及摩托车整车生产厂商对产品的认同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销售情况。对消费者来说,他往往认整车厂家的牌子而不认配件厂商的牌子。这种情况导致在这种商业关系中,象迅雷公司这样的配件厂商一般情况下都处于弱势地位。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在有些情况下,这种关系得反着过来。

    至少萧太一就知道,在这世上有这么一家德国公司—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汽车技术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为世界各大汽车厂商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服务与质量最优秀的配件产品,就连奔驰、宝马、大众这样牛逼无比的公司都得求着他。

    当然,萧太一的迅雷公司想象博世一样牛逼,至少对现在的迅雷公司来说完全是不现实的。虽然萧太一脑海中尖端技术一大把,并把博世当做自己未来配件产业超越的目标,但以迅雷公司现在的情况,面对现实,必须得认跪。

    对减震器这种中间产品,后世的广告、宣传,其对象往往都是以整车生产商为目标的,但包玉刚这个方案,却打破了这种常规,其效果怎么样,萧太一还真不好把握。

    所以他有点犹豫。

    不过看包玉刚的样子,其他方法多半也没辙了,而且这种方法与思路虽然少见,但未偿也不是个办法。连穿越重生这种事他都能碰上,还有什么常规不能打破的。

    萧太一对这个方案上做了一定的修改后,重重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玉刚,不要有担心花钱的包袱,放心大胆的去干。让那些家伙见识见识我们迅雷公司的力量。”萧太一鼓励道。

    “放心,花钱我最在行,就怕你钱不够。”见萧太一签了字,包玉刚这下可来精神了,“有了你的支持,我绝对打一个大翻身仗。到那时,嘿嘿,我包玉刚再不用象现在这样,进自己公司的门都得象老鼠一样偷偷的躲着大家。真没面子啊,80号人,一个月一支减震器都没卖掉。”

    84年的时候,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正好处于一个中间过渡时期,价格双轨制从这一年开始获得了全面推行,不再局限于煤和石油两种产品;这一年工业生产资料比计划超产部分可在加价20%以内出售,到1985年取消了原订不高于20%的规定,超产部分允许按市场价格出售。

    从这一年开始,资源配置逐步开始走向由市场来配置,但在这个时候,市场资源在配制主要还是计划来执行。

    比如迅雷公司销售给大江摩托车厂及燕京汽车总厂的减震器,实际上都是由大江摩托车厂与燕汽总厂申请了计划配额,然后再由计委下下发给迅雷公司生产。

    而现在包玉刚、二胖要做的事,就是上各个整车生产厂商的门,说服别人用自己的减震器。如果各整车生产厂商确定用迅雷公司的减震器后,还有一道关要走,由这些整车生产厂商向计委申请计划配额,如果计委同意后,由计委向迅雷公司下发生产计划。

    这是一个非常烦锁、复杂的过程。

    对迅雷公司来说,要打开市场,关键点在于获取这种计划配额。没有计划配额,在这企业一统天下、计划满天飞的时代,萧太一的迅雷公司就算是能生产火箭也卖不出去。

    对萧太一来说,要想获取这种计划配额,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就是打通各地计委的关系,由计委直接向迅雷公司下发生产计划,这是最快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但也是萧太一最不愿意采用的一种方式。

    在后世时,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很多人都被认为是有原罪的,关键点就在于这里,往往被认为是官商勾结,损害大众与国家的利益而发家致富的。

    萧太一并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第二条路就是让各个整车生产商如同大江摩托车厂与燕汽总厂一样,主动向计委申请迅雷公司的减震器采购计划。要让这些整车生产厂商主动去申请配额,这必须要让这些整车生产厂商感到压力,这种压力一是行政上的,另一种是市场的。

    行政上的压力是萧太一绝对不愿意采用的,那就只能是市场上的压力了。

    要让这个时代国企感到市场上的压力,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时代的计划经济不但体现在生产资源的调拨上,更体现在物资的流通渠道上。

    比如大江摩托车厂的摩托车要经过省级、市级、县级、区级、乡级这五级计划流通渠道才能最终销售到消费者的手上。

    当然,最终决定买不买的依然是消费者。就如一年前的大江摩托车厂的产品,虽然自家产品按计划要求发至了各销售点,但由于减震器的质量问题,导致无人问津,最后只好退回厂里,逼得大江摩托车厂停用自家减震器产品。

    这个事实跟很多人计划经济下消费者是无任何话语权的印象是大相径庭的。其实无论是何种经济体制下,只要消费者有了选择权,他就可以通过用手或脚来投票,从而体现自己的话语权。

    中国大陆进入83年后,由于技术简单、投资相对较小,各地摩托车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即使是在计划经济体现下,市场上各类品牌的摩托车也是多如牛毛,同一个销售点,也不再象以前,只有一个品牌的产品,消费者有了选择的机会,当然得选择质量、外观、甚至是价格更好的产品了。

    这种大环境为迅雷公司减震器产品的推广提供了一个机会。

    这个时代的中国,道路普遍不好,不说农村,就是某些城市的边角处都还是泥石路,就算是水泥路,也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同时,中国引进的减震器产品多为50年代以前的产品,减震效果较差。在这种路上,骑着摩托车,那种颠簸感,不是几个人能受得了的。

    萧太一迅雷公司生产的减震器产品,虽然依然无法完全克服这种颠簸感,但相比现有的减震器产品,却可极大的减少这种颠簸,使得人们的驾驶摩托车时将更为舒适与安全。

    如果让大部分的消费者认识到这点,他们在购买摩托车时就会要求车上配置的减震器产品为迅雷公司所产,从而反逼各摩托车生产厂商采用迅雷公司的产品。

    这就是包玉刚设计方案的思路。

    而途径就来自于遍布各地的摩托车修理店。
第四十四章 云聪修理店
    与生产物资的配置、销售渠道的调拨相比,摩托车修理这个环节可以说在84年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为。随着摩托车在中国的普及,与之配套的摩托车修理店铺在各城市街道、乡村道路边忽如一夜间冒了出来。这些店铺多以个体经济为主,或一个人或夫妻店。

    江洲市,作为中国大西南的山城,骑摩托车出行,是大部分人出行的首选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江洲市摩托车生产厂商无数的原因,既使到了后世,中国的十大摩托车厂江洲都能占据七席的原因。

    这骑摩托车的人多了,与之相应的修理店铺也较多。就仅一个市区,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的摩托车修理店铺就不下三百家。

    对此,包玉刚是做了详细调查工作的。

    他将整个江洲市区划分为九个片区,让自己手下的人对每个片区的摩托车修理店铺进行了清查,然后画成分布图,并将之分解到每个工作小组,然后由每个工作小组分解到每个业务员身上。

    李云聪本是黄河摩托车厂一名子弟,是家里的老五。就如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工人子弟一样,到了工作年龄的时候,由于工作岗位有限,不得不面临待岗的窘境,李云聪也如此。

    他上面共有三个哥一个姐,他那当了一辈子工人的老爹,使出了老鼻子劲、求爹爹告奶奶的,终于算是把他三个哥和一个姐给安排进厂当了工人,但轮到他时,由于厂里实在是人员暴棚,而且他家已经安排了四个就业岗,他是怎么也安排不了进厂了。

    与其他人相比,李云聪是个脑瓜子非常聪明而且求上进的人。他很敏锐的感觉到了,照厂子里的情况,一时半会他是没就业机会的。

    因此他没在那干等着。

    托他老爹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