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中国档案--高层决策写真(全本) >

第34章

中国档案--高层决策写真(全本)-第34章

小说: 中国档案--高层决策写真(全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离不了它。南方人拿它调味,山东人拿它当菜。

煎炒烹炸不能没有它,葱花儿烙饼煎鸡蛋没有人

不爱吃,切了细细的葱末儿与细盐一道拌,滚油

一泼,拿来调面下饭,喷香。

老潘的真名叫潘晓峰,安徽省安庆市人氏,现年51岁,是至今为止“新闻30分”采编人员中序齿最大的一个,所以大家都叫他老潘。老潘很有事业心,他来“新闻30分”之前,是安庆电视台的副台长,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可他竟舍得下妻子儿女和地方上的许多的好处,跑到“新闻30分”来当一名普通记者。

老潘属于那种老而弥辣的族类,这一族类首推辣椒其次便是葱、姜、蒜。

老潘不属于辣椒,因为辣椒只是辣,辣得直截了当,辣得全无味道。当然也不属于老姜和老蒜,老姜和老蒜虽然都是调味的高手,但前者辛而后者熏,老姜者非寒不食,容易上火;老蒜者吃后便须独处,非得嚼食一撮茶叶,方可去了蒜臭。

老潘属于老葱一类,很不起眼地长在地里,冻不死也晒不死,干了外皮里边还鲜活着自己,打春时随便往土里一插,照样能活。说它辣它也辣,说它不辣它也不辣。正如俗话所说的,辣椒辣喉,大蒜辣口,大葱辣心。不喜欢吃辣椒的有之,不喜欢食姜的有之,不喜欢嚼蒜的也有之,但不喜欢炒菜放葱的人却很少。

东西南北的人都喜欢它,达官贵人庶民百姓都离不了它。南方人拿它调味,山东人拿它当莱。煎炒烹炸不能没有它,葱花儿烙饼煎鸡蛋没有人不爱吃,切了细细的葱末儿与细盐一道拌,滚油一泼,拿来调面下饭,喷香。

我印象里的老潘,就是这样一棵老葱。

如果说李风是因为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与淮河结下不解之缘的,那么生于长江边从小吃长江水长大的老潘,早先只是从李风1993年所做的那三条对小黑河与小洪河的报道中,才真正了解到淮河流域的污染问题。

安庆属长江流域,离安徽境内的淮河流域尚有300公里的路程,老潘从安庆一蹦子跳到北京,进入“新闻30分”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着做李风已经开头,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一时半会也做不完的有关淮河流域污染问题的报道。

什么时候才算做完呢?李风说,淮河一日不清,报道一日不停。

老潘走来时,正是中央电视台改版之时,也是“新闻30分”的草创之初。

李风荣膺重任,领着从新闻部分出的八个人,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如期在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上亮出了“新闻30分”的牌子。

用李风自己的话来说:当年真是逼上梁山,名副其实是个草头王,只有七八个人来八九条枪,为了如期完成台里规定的播出任务,可是玩儿了命啦!

现在的“新闻30分”,已经搬入了京信大厦的二楼,今非昔比,早已鸟枪换炮,人强马壮,盔明甲亮,使的都是清一色的长短“武器”,记者们能打会拼,摄像们奋勇争先。这批现在已经在“新闻30分”崭露头角的新闻人,悉是来自各省市电视台和各地报社乃至社会各界的精英,都是在江湖中历练过一番的好汉,独标一枝,各有所长。更为可贵的是,在单兵作战时,个个都能独挡一面,协同作战时,人人都甘当马前卒,是一支军容整肃号令严明个人素质很高的可以打硬仗的队伍。

如果用拳击打比方,“新闻联播”是打场次的,“新闻30分”是打点数的。

短、平、快是“新闻30分”外在的风格,稳、准、狠才是它真正的特色。

淮河行动不仅体现了这两个风格特色,还正式推出了一种新打法,那就是利用短、平、快的风格和稳、准、狠的特色,打立体新闻式的组合拳。

组合拳“新闻30分”以前也曾经不止一次打过,但因为经验不足,所以打得稍欠火候,淮河行动一举克服了以前的一些不足,得心应手漂漂亮亮打了一个场次。

安徽阜阳造纸厂弄虚作假

那天,督察组走入这家造纸厂时,厂里和车

间空旷无人,往日繁闹的生产景象已如明日黄

花,荡然无存,只有厂房中那些巨大的造纸的铁

家伙缄默无言,冷漠地迎接督察组一行,似乎每

一只齿轮每一个滚筒都轻蔑着不能诉说的诡诈。

从1993年小黑河和小洪河报道之后,李凤曾在1994年5月间与国务委员宋健和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一行,再访淮河,并再度播发了有关淮河流域小黑河小洪河治理情况的新闻报道,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1995年李风忙于草创“新闻30分”,忙得屁滚尿流,无暇也无力抽身重访黑洪两河,奈何缘深难解,情系淮河,只好遥遥助力,梦缠魂绕而已。

冥冥之中似乎真有个神灵,要促成淮河的好事,急忙就送来个老潘。

老潘出现在“新闻30分”似乎早有规定情节,是专门来接力李风的。

老潘起先来“新闻30分”,李风考虑到老潘年纪大,不适合在下边跑,就放在通联策划组,搞通联和策划。

老潘当时也并不知道李风便是当年小黑河和小洪河的报道者,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老潘发现关于淮河污染的报道,还没有固定专门的记者去做。

老潘当即和通联组的组长唐国东说:国东,关于淮河污染这个事好像还没有重视起来,我觉得淮河污染这篇文章是可以大做的。

唐国东一听就说:哎,你想到的这个事情,李风早就说过,但是因为没有合适做这方面报道的记者,有些记者对这个问题兴趣不是很大,所以一直没有定下人来!

唐国东告诉老潘:李风就是当年那个报道小黑河和小洪河的记者!

老潘一听,大喜过望,说:哈,我是看过那几篇新闻报道的,拍得都是很不错的,真没想到就是咱们“新闻30分”的制片人李风!

老潘很兴奋,兴冲冲地跑去找李风,说:没想到你就是那个拍小黑河和小洪河的,咱们一定会谈得拢,我觉得有关淮河污染的报道,咱们应该好好抓一下!

李风听了正中下怀,乐不可支,马上拍板说:这可是好事,您可以下去看看!

正好国家环保局的督察组要下去检查淮河流域关于19家企业的关停情况和限制企业排污的事情,老潘就背一个简单的包,跟着下去了。

老潘是7月中旬下去的,一路检查下去,到了安徽省阜阳造纸厂。

阜阳造纸厂是阜阳市造纸行业中的污染大户,属19家大造纸关停企业之一。

那天,督察组走人这家造纸厂时,厂里和车间里空旷无人,往日繁闹的生产景象已如明日黄花,荡然无存,只有厂房中那些巨大的造纸的铁家伙们缄默无言,冷漠地迎接督察组一行,似乎每一只齿轮每一个滚筒都轻蔑着不能诉说的诡诈。

厂方告诉督察组说这家企业已经按国家的规定关停有两个多月了。

督察组对此结果自然很是满意,你让人家关停,人家已经关停,你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只能是说几句淡话走人。可老潘总觉得厂里有什么地方不对头,东走走西看看的,终于给老潘看出了一些破绽。

老潘不觉为自己的发现欢欣鼓舞,可脸上却淡漠着一份糊涂,当下也没多说什么,很平静很沉着地与督察组的同志们一起和颜悦色地告别了厂方。

临走时老潘笑眯眯地望着那几个喜形于色的厂方负责人,在心里冷笑一声,暗暗道:哼,你们几个也别高兴得太早了,你们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我老潘,看我老活下一回再来时,捉你个死的!

老潘是相当稳得住神的,他是大模大样地随督察组一起回京的。

老潘的意思是要那些心怀鬼胎的厂方放心大胆地干他们想干的事——瞅瞅,他们这种走马观花式的督察组,你们不是见得很多了吗?还不都是官样文章?还不都是些聋子和瞎子吗?只要你们稍许用一些心计,骗他们还不容易吗!

可是这一回经验主义害了他们,他们彻头彻尾地想错了。

老潘回京的当天,就找李风做了汇报,说可以做几方面的报道,一是关于小造纸厂的,一是关于大造纸19家企业在关停问题上阳奉阴违的。

李风当即就说:好呀,你发现的问题,就由你来做吧!

老潘是7月二十几号赶回北京的,又在7月底偕同摄像郭晓冰悄没声地出发,先坐飞机去了河南郑州,拍了一条河南加大力度治污的片子。

然后在7月31日又悄悄地潜回安徽阜阳市,悄悄地住下,美美的休息一夜又半天,一直等到下午5点钟才出动。

老潘,又捉了个死的

到了厂门口果然警卫不让进门,老潘亮出证

件和警卫商量,人高马大的辽宁摄像师郭晓冰则

乘机偷偷溜进厂子;真像打仗一样;一路狂奔,直

奔生产车间,进得门去拿摄像机瞄准一个正在张

牙舞爪旋转的蒸球,一抠扳机,突突的好一顿猛

扫,霎时间子弹日日的乱飞,把几个开蒸球的人

都打得慌了神,直问摄像你是干什么的?

老潘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出击,是因为每天下午5点多钟,正是农民给造纸厂送草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通往阜阳造纸厂的路上,一派繁忙景象,人力车畜力车机动车,满载秸草,络绎不绝地开进阜阳造纸厂的大门。

老潘心知这一回真要提个死的,便拎着话筒拦住一辆满载秸草的车子现场采访,摄像师郭晓冰则围着那些送草的车子大拍特拍。

老潘问一个送草的农民:大爷,拉这么多稻草干什么呀?

大爷说:给造纸厂送去造纸的!

老潘问:多少钱一斤?

大爷就窃笑,以为这人没见识,说:这是论吨的!

老潘也不计较,一笑了之,迅速和摄像郭晓冰赶往厂门口。

按原定计划由老潘出面,缠住警卫,郭晓冰则冲进厂去抢拍一些镜头。

到了厂门口果然警卫不让进门,老潘亮出证件和警卫商量,人高马大的郭晓冰则乘机偷偷溜进厂子,真像打仗一样,一路狂奔,直奔生产车间,进得门去,拿摄像机瞄准一个正在张牙舞爪旋转的蒸球,一抠扳机,突突的好一顿猛扫,霎时间子弹日日的乱飞,把几个开蒸球的人都打得慌了神,直问摄像你是干什么的?

老潘这当口也赶到,拎着话筒像拎着根哨棒,举着话筒一顿现场采访,把一只弄虚作假的活老虎,往死里好一顿痛打,等到有关领导闻风赶到,徒唤奈何,活老虎这时已经成了一只原形毕露的死老虎,变作了一只人人喊打的假老虎。

老潘得胜回朝,新闻编好在“午间新闻”一播,一则是表扬的,一则是批评的,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自是欢喜,不用去说它。

批评的那一则新闻,在全国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震动,那个弄虚作假的造纸厂被强行停产,那个厂长当时根本没有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回事,以为政府又是在走过场,玩花活,做样子,厂子从没有停过一天工,只因为应付检查才停了产,等到督察组一走,觉得风声已过,就又大模大样,原封不动地让造纸厂运转起来。

那个厂长是从来不肯为别人想一想的,满脑袋的损人利己思想,以为污染别人是别人的事,只要自己的厂子得利,倒霉的爱谁是谁。

万没有想到中央政府这一回是下了大决心的,一点也不玩花活不留情面,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应了这样一句老话,种玫瑰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恶果只能自食。没几天就很没面子地灰溜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