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一场干部与群众的谈判:信访干部 >

第29章

一场干部与群众的谈判:信访干部-第29章

小说: 一场干部与群众的谈判:信访干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受了这6万块钱,这个案子是不是就了了?”杨百家试探性地问。
  “要说6万块钱了案子实在太便宜他们了,可是不了,又有什么好办法?不接受这6万就一分钱没有。”
  “它这不是一般的民事纠纷,涉及黑诊所,还涉及黑社会,如果就此了断,不彻底查出来,可是后患无穷啊,这个您想过没有?”
  “这些我都知道,我想再过一两年,等我上了新台阶再拐回来一块给他们算总账,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怕了。给你说实话,我能熬到今天真不容易,实在不敢轻易得罪洪书记,这里我算求你了,这个案子到此为止吧,都不要过问了。”
  杨百家看着新潮非常诚恳又非常为难的样子,嘴角很不自然地抽动性地一笑,没说什么,他知道他无话可说。他理解新潮现在的心情,也理解他的处境,他没有找到一个既能解决问题又不得罪洪书记的平衡点,自己也没有帮他找到一个这样的平衡点,洪书记那里到底会怎么样他没有把握,自己也没有把握,再说了,正如新潮所说,即使洪书记不生气,那洪书记的外甥肯定不自在,他会不会向新潮使绊脚呢?他可有的是关系。杨百家心里没有一点底儿,为了新潮的前途,他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他活了50多岁,遇到过多很多现实的抉择,而这一次无比痛苦。
  杨百家叹了一口气说:“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我也没什么好说的。还有一件事,本来我想这案子完了再向您提,今天看来也有必要提出来请您考虑。”
  新潮看杨百家不再纠缠张玉芳案,一种被理解的无限感激涌上心头,忙说:“你说,无论什么事我都会尽最大努力办。”
  杨百家道:“尚德镇离张玉芳家太远,来回很不方便,能不能把张玉芳调到大新来?这样照顾家也方便。”
  “这个没问题,我马上安排人办。张玉芳这么优秀的教师到我们乡来,提什么条件都可以。”
  “当然还要征求一下张玉芳的意见。另外,张玉芳的丈夫是我们乡唯一一个通过全国司法考试的法律专业人才,他虽然瘫痪了,但脑子很好使,不能让这个人才浪费在家里。现在涉法涉诉的信访问题比较多,看能不能给他开通个法律服务热线,每星期也可以让他在乡广播电视台做一期法律服务节目,这个作用可不得了。”
  “这个也没问题,我也马上安排人办。”
  “这些都不急,我还没有和他们沟通,沟通完了,看她本人的意思,我再向您汇报。”
  “那你马上沟通,有什么条件你尽管答应下来。”
  杨百家站起来要走,刘强根突然进来了,看到杨百家,多少有些尴尬,笑眯眯地说他没什么事,只是来给新书记看份思想汇报——很长时间没向组织汇报思想了。杨百家说他也没什么事,随即离开新潮办公室。刘强根见新潮此时的情绪不错,走到跟前问:“新书记,今天慰问张玉芳的节目还播不播?我都让电视台剪辑好了。”
  新潮刚才一种解脱后的兴奋情绪一下子被刘强根的问话打到九霄云外,脸子立即撂下来,看也不看刘强根一眼,“播你个头!那场面能播吗?”
  刘强根见新潮脸色由晴转阴,知道这病根在哪,给他满上杯子里的水说:“今天没想到让陈思齐唱了主角!他这个人是真能钻,老奸巨滑,你看又是发表演说,又是亲切握手,又是送红包,还掉眼泪了,真会装蒜啊,明眼人一眼就知道那是鳄鱼泪,可愚蠢的老百姓不明白。在这方面您是差得太远了,不会来虚的,就会实打实。”
  新潮被刘强根拍得心里痒痒的,撂下的脸子又提了上去,“唉,现在实打实不是优点了。你来还有什么事?”
  刘强根嬉皮笑脸说:“没什么大事。我总觉得今天的事有点蹊跷,您去,陈思齐也去,陈思齐还出手那么大方,这出奇的巧合是不是杨百家有意安排的,故意治您难堪?”
  新潮愣了一下,仔细回味了回味几个月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有些事确实有点蹊跷,感慨道:“这个杨百家,胳膊肘子还是往外歪。”
  刘强根笑眯眯地说:“不怕他歪,我早晚会给他和陈思齐点难堪。”看了看门外,“我掌握了杨百家违法的事实,准备检举他。我这是一箭双雕,让陈思齐不死也伤,永不得翻身,这样您就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了。”
  刘强根说得得意,新潮听得有些毛骨悚然,“你可不要胡来,诬告要负法律责任的!再说了杨百家是我手下的兵,出了问题,影响的是大新的形象,有什么事你给我说,家丑不可外扬。”
  刘强根又立即嬉皮笑脸地说:“没啥事,说着玩呢。这个杨百家我烦死他了!”
  “烦有什么用,该怎么着的还得怎么着,大面上的事不能差。”
  刘强根乖乖地称是,给新潮再次满上一杯水离开了办公室。走出办公室,刘强根窃喜,心想,不用你现在装正人君子,陈思齐不是你新潮的冤家对头吗,到时候我把他弄得灰头灰脸看你怎么感谢我。
  

第二十三章 联合调查(1)
市县联合调查组没有任何音讯地突然造访大新乡令新潮有点摸不着头脑,新潮在“天下第一楼饭庄”宴请洽谈业务的客商,端着酒杯正开怀畅饮,接到办公室主任白天明的电话,说市县联合调查组带着省委副书记的批示已到乡里,具体调查什么调查组的人守口如瓶,包括他熟悉的县信访局赵副局长也吱唔其辞,不肯相告。如此一个电话,不亚于晴空一个惊雷,新潮端起的酒没有喝下就脸色煞白地匆匆离开了饭庄。
  新潮到达单位的时候,联合调查组一行6人已经等在乡党委会议室,个个正襟危坐,白天明在殷勤地为每个人倒着茶水。新潮寒暄完落座,调查组组长示意白天明回避。白天明刚闭门离开,调查组组长就开门见山地发话了:“有人写信给省委,反映你们乡信访助理员杨百家超生,省委张副书记作了批示,要求查清事实,作出处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调查组来了解情况,希望你能给调查组提供一下相关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啥说啥,不冤枉一个好同志,也不包庇任何一个犯了错误了同志。”
  听着调查组长的话,新潮早就从刚才的惊魂失魄中复苏了过来,不仅紧张的情绪松驰下来,僵持的肌肉也跟着松驰下来,笑起来也总算有了个笑的模样了。新潮谦虚而又客气地说:“实在抱歉,对于调查组了解的情况我还真说不清楚。杨百家同志刚调到大新乡几个月,先前一直在尚德镇干。我只知道他有两个孩子,大的是个闺女,去年大学毕业,小的是个儿子,还在上小学,至于他是不是超生,我还真不敢乱说,因为他孩子都这么大了,也没谁问过这方面的事。调查组如果要了解真实情况,建议你们到一下尚德镇,他们那里应该最清楚。”
  调查组的同志认为新潮说的有道理,一致同意到尚德镇去一趟。望着调查组远去的汽车,新潮上下捋着胸脯,使劲做着深呼吸,嘴里轻声骂道:“妈的,肯定是刘强根这个鬼东西干的!玩过火了!”
  弄明白调查组的来意,陈思齐哈哈大笑,“你们来的正好啊,我正愁着我们的先进典型宣传不出去呢,我得感谢这个写信的人,他了却了我一个大心事。”陈思齐这番话,把调查组所有的人搞得有点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等待着陈思齐的下一步棋。陈思齐没有继续说,而是打电话吩咐文书送来一大摞稿子,“我什么都不说了,这里面写得非常明白,你们看了一切都明白了。”陈思齐把稿子递给调查组组长,“这是当时我安排文书写的新闻报道稿,杨百家死活不让发,就撂了起来。后来他不是调走了吗,头几天整理文件差一点没被文书给扔了,没想到今天派上大用场了。”
  提起杨百家的儿子还得从10年前说起。那时候杨百家在尚德镇任信访助理员,一天,有个青年妇女抱着个孩子到镇上上访,这妇女不修边幅,蓬头垢面,从言谈举止能看得出存在智力障碍。杨百家跟她交谈中隐约听明白这孩子的父亲不久前死了,孩子又得了病,不会走路,她养不了这个孩子了,家里又没有其他亲人,要信访办给孩子找个爹。干信访这么多年,遇到这样的事杨百家还是第一次。杨百家从身份证上知道她是附近一个村庄的人,于是就给那个村的村主任打电话,想从中了解一些情况。电话没有打通,扭头再看孩子被撂在门口的椅子上,那妇女却不见了踪影。杨百家急忙追出去,在大街上找了很久也没看见人影。此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杨百家狼狈地跑回办公室。直到天黑下班也没见人来,杨百家便把孩子抱回家。。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三章 联合调查(2)
第二天一早,他抱着孩子到青年妇女所在的村庄,现实令他大吃一惊,原来昨天她回家时经过一条河,由于天下大雨,河水暴涨,不小心掉在河里淹死了。村主任告诉杨百家,这女的丈夫是个二楞子,不大透明,40多岁了也没找到媳妇。三年前,村里不知从什么地方跑来一个要饭的妇女,进了二楞子家就再也不走了,二人也没登什么记,更没办什么婚礼,就住在一块了,过了一年有了孩子。当时,都觉得他们俩都半精不傻的,孩子肯定养不活,没想到孩子不光活了,还很健康精明,一岁多就会走路、说话了。可是就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村里给孩子吃糖丸,吃了以后人家的孩子都没事,这孩子突然不会走路了,谁也不知道啥原因。这事过了不到半年,就在上个月,下了一场大雨,不知是谁骗二楞子说北边河里上鱼了,二楞子的媳妇好吃鱼,又没钱买,二楞子一听河里上了鱼,冒大雨就往河里窜,由于雨太大,水太激,二楞子顺着河道就被冲走了,一下子冲走两三里,最后尸体被一口水闸挡住了才被人发现打捞上来。二楞子死后,他远房的一个叔叔出了300块钱,把人给埋了。人埋了,这位叔叔就想要二楞子家的房产,坚决把这母子俩赶走。村里人觉得这母子俩怪可怜,就七凑八凑凑了300块钱还给那位远房的叔叔,母子俩总算没被赶出去。谁知过了不到一个月,傻媳妇又在同一条河里淹死了,也是在那口水闸那里被人发现打捞上来的。由于那妇女没有娘家人,尸体停在那里一直没人管。杨百家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反复做村委会的工作,请村里出钱,将那妇女的后事简单处理完毕。杨百家本来想给这孩子找个人家养着,可大家都担心孩子大了会像他父母一样不精不傻,没人愿收养。
  杨百家将孩子抱回家,与朱桂英商量要收养这个孩子。杨百家家本来生活不怎么宽裕,朱桂英又下了岗,女儿还在上学,双方的老人年龄都大了,身体又都不好,各方面的开支很大,朱桂英虽然非常可怜这孩子,但真要收养他还真没那么容易。朱桂英建议杨百家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杨百家说,在福利院吃饭肯定没问题,可是在那里孩子毕竟缺少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特别是这孩子又是个残疾,对他今后的成长很不利。最后,杨百家告诉朱桂英,这孩子很可能是吃糖丸吃出的小儿麻痹症,如果是这样,政府还会给一些补贴。听说有补贴,朱桂英总算同意了收养这孩子。从此,朱桂英视如己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