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关云长-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此时的他已经进入洛阳了,而且随之而来的就将是他计划的一大转折了,而且这种感觉愈来愈近了,关羽一路走着一路琢磨着,很快便跟随董卓来到了洛阳,这个主宰普天之下人的命运的都城,这个皇上居住的地方,这个未来属于自己的地方。。。。。。。。。。。。。。。。。。。。。。。。
关羽置身在这洛阳,平生第一次看到了皇都的景象,此时的皇宫分为南、北两宫。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侧立两厢,十分威武。南宫的北门与北宫的南门两阙相对,即《文选?古诗》所说的“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整个宫城平面清楚地显示出一个“吕”字形。
南宫在东汉以前就存在,初为新成周城,秦始皇灭周统一中国后,将此城封给吕不韦,吕不韦精心经营,使此城规模雄伟,宏丽壮观。西汉刘邦初都洛阳,继续沿用此城,并不断地修葺,使其保持着繁华的景象。到东汉则进行了全面整修,正式作为皇宫。具体位置在今偃师龙虎滩村西北,这里地势隆起,当地群众称为“西岗”。
南、北宫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阙门,门两侧有望楼为朱雀门,东为苍龙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南宫的玄武门与北宫的朱雀门经复道相连,南宫朱雀门作为皇宫的南正门与平城门相通而直达城外。由于皇帝出人多经朱雀门,故此门最为尊贵,建筑也格外巍峨壮观,远在四十五里外的偃师遥望朱雀门阙,其上宛然与天相接,堪称东汉洛阳之奇观。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东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东侧两排,西排为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和东宫;
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中轴线两侧的四排宫殿与中轴线平行,使中轴线上的建筑更加突出和威严。这南北五排建筑若按与中轴线直交的横向排列,又可分为八排。这样,每座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都有直道与其他宫殿相通。因此俯视南宫地面,会看到一个格子形的布局,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规整、对称的艺术风格。
北宫主要是皇帝及妃嫔寝居的宫城,地位比南宫更加重要,因而建筑极尽豪华气派。北宫的宫殿少于南宫,建筑也没有南宫的规整和对称。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轴线西只有半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崇德殿南有两门,东金商、西神虎。两门南面有两观,东增喜观、西白虎观。中轴线东有两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依次是:西为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和崇德殿。东为永宁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宫。
德阳殿是北宫正殿,殿前有德阳门。德阳殿与德阳门之间有东阁和西阁,德阳殿是明帝修建北宫时修建的。当时由于钟离意谏阻而缓建,后来钟离意出任鲁国相后才继续建成的。德阳殿是北宫内规模最大的建筑,建制颇似西汉末年未央宫前殿,在东都宏伟建筑中壮丽莫比。新建成的德阳殿,台阶高二丈,花纹石作坛,白玉砌台阶,黄金铸成的柱子镂刻着三带缠绕的花纹,并套以橘红色,屋内的墙壁上画着优美的图案,红漆梁上镶嵌着青色翡翠,并引洛水注于殿下,当时人称“珠帘玉户如桂宫”,实不为过。德阳殿南北宽七丈,东西长三十七点四丈,可容纳一万多人。
李尤在《德阳殿铭》的铭文中写道:“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侧,弘涎弥光。大汉体天,承以德阳。崇弘高丽,包受万方。内宗朝贡,外示遐方”。汉代宫庭建筑,非常重视庭院大门。大门不但宽阔,而且两侧立有高大的石阙。石阙之上,往往有观。观是一种建在几丈高的高台上的建筑,可以远望。德阳殿门阙高耸人云,“自到偃师,去宫四十五里,望朱雀玉阙、德阳,其上郁律与天连”。
正文 第八十七章 入驻京城(求推荐、收藏)
德阳殿建成后,百官大聚会,明帝想起了钟离意的规谏,很有感触地对公卿说:“钟离意尚书若还在京城,此殿当不能建成”。每年正月初一,皇帝亲临德阳殿庆贺。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郡吏,蛮、貊、羌等少数民族使节,宗室诸刘计万余人前来朝贺。皇帝东上座,百官等万余人西向站。庆典开始,百官上寿,皇帝赐群臣以酒食,奏九宾乐曲,表演杂技魔术,共度升平之乐。东汉的多少朝政大事均在德阳殿定夺。
北宫的宫殿群除了上述建筑以外,还有百官朝会殿、承光殿、温明殿、九子坊、钩盾署、掖庭署、铁柱门、盛撰门、东明门、温德殿、章德殿、宣平殿、显扬殿、云气殿等。其中百官朝会殿是举行重要仪式、制定国策的处所,居于外朝,届时天子亲临其所。承光殿是太子的东宫。
在规模庞大的宫城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物,如群星拱月般地将宫城衬托得更加富丽堂皇。南宫西南角、宣阻门东北有凌云台,台东有冰室,专供皇帝消夏取凉之用;南宫东门外至城东望京门之间,依次排列着太尉府、司空府和司徒府。三公府第的建筑极为豪华,几欲超出皇家宫殿。东汉帝王因为倚重三公,也不加节制,甚至鼓励他们修建。
在北宫的东南,中东门西有高安馆,高安馆北是永安宫;宫周长六百九十八丈,宫内有景福、安昌、延休等殿,还有侯台和环境优美的花园;宫北为永和里。北宫东门至城东上东门的大道北面,自西向东有武库和太仓,是皇家军用仓库和供应中央御府的粮食仓库。
围绕着皇宫有许多苑囿,供帝王游乐。在北宫专门设钩盾署,管理京城苑囿游观。设令一人,秩六百石,由宦官提任,有从官四十人、员吏四十人。北宫东步广里有芳林园,园中有华光殿和崇光殿。华光殿在崇光殿北,杨震之孙杨赐和刘宽都先后在华光殿为灵帝讲过学。
北宫西北有濯龙园,内有明帝马皇后的织室,是皇后闲暇时养蚕和娱乐之所;至桓帝时,讨该园进行了苦心的经营,使濯龙园景色优美,令人游而忘返。古诗说:“濯龙望如海,河桥渡似雷”。可以想见其水波荡漾、碧空相连的迷人情景。在这优美极致的花园里,桓帝曾以祭祀天子的规格祭祀黄帝和老子,当时用带花纹的布包坛,用金银装饰,设华盖之座,用郊祀上天的音乐,声势浩大,场面隆重。
北宫西面的御花园称西苑,是供皇帝游乐的地方。初时规模和建制均不显眼,至东汉末,统治者重游乐而广修园囿,于是西苑被修饰得宛若仙境。灵帝执政,绢帛全部放入万金堂中。
董卓携二位少主入主了洛阳并且很快控制了京城的布放,除了宫中原有的御林军及各种侍卫,整个外围皆是董卓的兵马,董卓进入了京都并且很快找到了落脚点,他将北宫之中的永安宫收拾出来作为自己的府邸,吃喝住行都在此宫之中,俨然天子气派,众将无不愤怒,朝中大臣也多是敢怒不敢言,董卓又给自己增添了很多卫队,由华雄亲自统领,往来自己的住处,并且监视着皇宫的动向,这支队伍足有几千人之多,而且皆是整戈带甲,好不威风,董卓出入则是由华雄亲自压阵,跟随左右。。。。。。。。。。。。。。。。
关羽作为董卓身边第一武将,没能进入行宫居住,但却分得了一座正一品大员的府邸居住,这乃是大将军何进住的府邸,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将自己的府邸打造的是金碧辉煌、蓬荜生辉、豪华至极,就连皇宫比起来都要逊三分,不仅是大,造型也是相当的别致,各种雕刻更是精致典雅,从里到外都透着一种大气,整个府邸盖的具有皇族的气息,置身其中人顿时变得飘飘然起来,关羽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豪华的府邸,俨然一古代的别墅啊!
置身在这府邸,有赏不尽的奇珍异宝不说,单说这府邸的各种造型就让人流连忘返,整个一文化宝藏啊!要是能带到现代那简直就是发了,放到古代关羽也唯有鉴赏与享受的份了,自己坐拥这么大的府邸这可真够奢侈的啊,难怪古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这是一个有些严重贫富分化的时代,关羽作为一个出身贫贱的农家子弟亲眼见证亲身感受了这一极端的社会现象。。。。。。。。。。。。。。。。
董卓携20万大军簇拥着二位少主进入洛阳,整个洛阳都沸腾了,从民间到朝廷,可谓是人心惶惶,朝廷中的大臣们闻听董卓挟持了二主急的向热锅上的蚂蚁,尤其是董卓进驻永安宫后,他的浪子野心更是昭然若揭,此举更招来了朝中不少大臣们的愤怒与惶恐,不仅如此,在民间百姓对于董卓大军的入城也是深表厌烦,大军横冲直撞的进了洛阳,给百姓带来了不少麻烦,大军过后将整个接头路面搞得是一片狼藉,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董卓凭借自己人多势众、兵强马壮以强硬的姿态入驻洛阳,并且很快掌控了洛阳城的局势,他的野心也渐渐显露出来一并显露出来的还有他残暴不仁与欺君罔上和大逆不道,董卓先是霸占了永安宫进而便要酝酿一个更大的惊人计划,什么计划?那就是废黜汉少帝另立新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董卓有其深刻的考量。。。。。。。。。。。。。。。
自古的规律就是:主强则臣弱,臣强则主弱!废立之事虽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有时甚至会背上骂名,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权臣这么做了,为什么?难道他们不怕背上千古的骂名?还是别有用心,其实这么做也是有着这些人的具体考量的,董卓更是一个胸有城府之人,同时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
正文 第八十八章 拉拢袁术(求推荐、收藏)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有他的目的的,其目的有四:
一是为了突显自己的权威,皇帝由董卓来废立,借此昭示天下诸侯实权在己之手。
二、震慑忠于汉室的旧部,令其不敢多言,并藉此铲除旧势力。
三、亲手立的傀儡,更便于控制。
四、有威仪,聪敏好学等不过是董卓想出来的废立借口(只是借口而已,论道理董卓根本也没有废立皇帝的资格),总不能无理由的废皇帝。陈留王再聪明,毕竟只是个孩子,董卓根本也没将他放在眼里。
就是基于以上四点董卓权衡再三决定行废立之事,因为他本性就是一个奸雄,他不想做什么忠臣更不想做什么好人,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