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愤怒-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军抵抗的强度超出德国国防军的预想。荷兰的抵抗最终被削弱,使得伞兵们能够占领基地的主要建设并展示纳粹国旗的标志。尽管德国国防军在战斗中获胜,荷军依然设法防止德国国防军从伊彭堡推进至海牙市区。
大约在同一时间,德国伞兵也被空投至奥肯堡机场,那里的抵抗就微弱多了。奥肯堡的卫兵无法阻止德国国防军控制机场,但他们却成功拖延了德国国防军进度,直到荷兰步兵赶到以防止德国伞兵进入海牙。德国使用了奥肯堡机场来加强他们在该区的军力,而荷军则轰炸他们以避免更多敌人在该地登陆。
瓦肯堡机场只有一部分是建造完毕。与伊彭堡的进攻一样。德国国防军在空投伞兵之前先对机场进行了轰炸,造成了机场卫兵极大的损失。虽然随后一波又一波的伞兵也遭受重大损失。但是卫兵依然未能阻止德国国防军攻占机场。然而由于机场仍然处在建设中,导致德国国防军的运输机无法起飞。也无法让更多的运输机降落。在经过几场战斗之后,德国国防军沿着莱因河占领了瓦肯堡村和卡特维克附近的桥梁及建筑物。
虽然德国国防军成功地攻占了三座机场,但他们进占海牙并迫使荷兰投降的主要意图却失败了。因此,荷兰军队在几个小时之后发动反击。
荷军首先反击位于伊彭堡的德国国防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借由他们之前从德国国防军手中取得的弹药,荷兰军队成功将迫击炮移至战斗阵地并向德国国防军开火,造成其严重的损失。在遭受此次的反击之后,德国国防军被迫撤入正在燃烧的机场建筑物里,并失去其强大的防御阵地。荷军终于可以向机场推进,然后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有许多德国国防军被迫投降,但他们其实没有被完全击败。
荷军也轰炸了奥肯堡机场。在轰炸之后,荷兰陆军也跟着一起进攻机场。德国国防军被迫撤退且有些人在途中也被俘。不过,一些德国国防军在撤回附近的森林里之后,成功地抵住荷军的攻势。荷军不久后就被下令从该区撤离至路斯杜因兰,因为德国国防军已经直逼鹿特丹了。
……(未完待续)
ps:鸣谢:
风中的奢华投了2票
上官挤骨投了1票
宅的很彻底投了1票
马德里犹安投了1票
dw文哥投了1票
审判者高达
起点币打赏100起点币R580
第290章 北欧完蛋
荷军在封锁了莱登之后,指派出了仅仅三个人就重新夺回瓦肯堡附近几座战略桥梁。当增援部队赶来时,荷军正在清扫地面的德国国防军,而荷兰轰炸机也赶来摧毁已降落的运输机。虽然德国国防军试图在机场的周围建立防线,但他们最终仍被迫撤离。解放被占村庄的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但荷军最终战胜了德国国防军。
到了6月10日(第一天的战斗)快结束时,荷兰军队已经重夺先前所有被占领的机场。
德国a集团军群进展顺利,这让李默松了一口气,因为李默率领的第七集团军就在阿登森林外面,只要德军顺利拿下荷兰和比利时,就可以彻底解除李默的后顾之忧。
此时的隆美尔已经被掉到了a集团军群担任副总司令,第七集团军的指挥先是李默全权负责
而李默指挥的德国的第七集团军也在六月十日早晨六点发动了全面的进攻,第七集团军面对的卢森堡,卢森堡的军事力量对于德国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整个卢森堡的全国人口就三十万人,正规军就一个师,第七集团军庞大的装甲力量一出现在卢森堡边境,当时就把卢森堡的士兵吓尿了,一枪未放,直接投降。
卢森堡地处阿登山区,地广人稀,第七集团军一路秋毫无犯,而卢森堡的居民也没有感觉到这就是战争,当第七集团军滚滚的装甲洪流从卢森堡的某个村子经过,那个村子里面的男女老少都会跑到道路的两旁来看,要知道卢森堡也是一个男少女多的国家,那些待字闺中的女孩,看见那些年轻英俊的第七集团军,就会追逐上去。送上自己的信物。
这那里是打仗,差点就变成卢森堡那些剩女的相亲会,李默也从来没有下个战场不准谈恋爱的命令。如果两人真有意思,就会留下联系方式。
当天下午十二点。第七集团军一到卢森堡的首都,卢森堡就直接宣布投降了,而李默居然没有接受他们的投降,这就怪了,李默居然不接受卢森堡的投降。
李默的意思很简单,卢森堡根本就没有宣战和参战,也就不是德国和欧盟的敌对国家,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投降与不投降的问题。第七集团军这次到卢森堡只是双方为了增加彼此的友谊,进行的一场军事演习而已。
李默这算是保住了卢森堡的颜面,没有让他们背上战败投降的耻辱,卢森堡也很知趣,当天下午三点就宣布加入欧盟,卢森堡也算是看明白了,英法联盟指挥出卖盟友,根本就是猪一样的盟主,跟着这样的老大混,不死才怪。现在欧盟赫赫军威。英法联军就是那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从德国边境到法国北部小城色当,距离一百五十公里,色当地处法国北部。马斯河畔,而人口也只有两万人,李默在第一天的时间只走了七十公里,阿登山区的的确确不好走,李默也不焦急,一边走一边用推土机,挖掘机,炸药修路,结果李默的那第七集团军。除了机械化兵种,其余的全部参加到修路大军中去了。(第七集团军只有两个军的编制。包括第七装甲军和第三空降军,空降军在后方机场。并不跟随专家部队行动。)
李默不急当然是有原因的,几万大军和坦克的补给,可不是开玩笑,先必须保证补充,才能让部队发挥更好的进攻,关于这点李默手下也是同意的,当李卑斯麦问李默要修路机械的时候,李默也是毫不迟疑,尽力调拨给卑斯麦。
……
剩下的七十公里,李默又走了一天,到6月1二日下午的时候,李默的先头部队一个师才到达色当小城的对面,这个师是李默的王牌第七装甲师,另外两个新编装甲师落后不少。(第七装甲军下面只有三个装甲师,分别为第5、6、7装甲师)
到达色当对面,饮水法国马斯河的第七集团军第七装甲师的副师长卑斯麦,自从当上副师长以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自己的装甲师争取荣誉。
现在机会来临,卑斯麦带着自己的装甲师,翻越阿登山区的坡坡坎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早于其他的部队到达色当的对面,可惜的是卑斯麦的装甲部队被法国的马斯河挡住了去路,卑斯麦的装甲师也有舟桥部队,一个师的舟桥部队,根本就不能假设起横跨马斯河的浮桥,没有办法的卑斯麦只能发电请求李默紧急调派舟桥部队去。
在色当附近布防的法国第二和法国第九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大部分都是由a级或b级预备役部队组成的,也就是说,是二流和3流部队。而李默的装甲军几乎是瞄准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后世有人怀疑德国已经相当了解法国的部署计划。其实那是李默早就熟悉历史的原因。
按英军北部总指挥官甘末林的计划,处于法国法国第二集团军北面的法国法国第九集团军将以它和法国第二集团军的结合部为原点,向前转动以占领比利时境内的那莫尔以南的梅斯河一线,这一行动计划将要求法国法国第九集团军向前行军超过70公里。而法国法国第九集团军占领的正面将达到80公里。
实际上这只是航空距离,实际考虑梅斯河的弯曲,要大大超过80公里。法国法国第九集团军共有九个半师,其中有二个轻骑兵师,他们将组成一道掩护幕处于法国第九集团军之前,以延迟德军可能的突然攻击,为后面的步兵师占领阵地争取时间。克拉普将军的法国第九集团军用于占领梅斯河防线的部队共有7个步兵师。(当时条例上,1个步兵师防守是的宽度只是10公里)
这7个师中,只有二个正规师,第5摩托化师和第4北非师。另有二个a级预备师,第18和二二师(二3%的军官,七%的军士,二%的士兵是现役),另外二个是b级预备师,61和53师(几乎全部人员都是预备役人员)。剩下的一个师,第10二要塞师,则只有很少的运输工具。在梅斯河色当下游8公里是法国第九集团军和法国第二集团军的结合部,法国第二集团军只有二个步兵军,另外也有象法国第九集团军一样有一道骑兵掩护幕。按甘末林的计划,法国第二集团军将停留原地不动。(未完待续)R580
第291章 马斯河畔
面对李默的装甲军第七装甲师猛攻的是法国第10步兵军。实际上,第10步兵军是以一种很危险的方式与法国第九集团军结合的。为了掩护马奇诺防线不被包抄,第10步兵军军长格兰德萨德将军和法国第二集团军司令亨特齐格将军把比较好的师,第3北非师(现役师)部署在右边,另一个B级预备役师,第55步兵师部署在左边,与法国第九集团军的最右翼,第53步兵师(另一个B级师)相连。
(法国第九集团军的克拉普将军为了防止挺进比利时的部队被包抄,把比较好的部队部署在左边)。
在这二个师的后面,是预备队,另一个B级师,属于第10军的第71步兵师。这3个B级师将守卫李默的装甲军猛攻的河段。也就是卑斯麦将要进攻的河段。
这二个集团军的士气极低,当布鲁克勋爵回忆检阅一支法国部队时回忆说:我很少看见这么糟糕的部队,士兵没有刮脸,马没有梳毛,军服懒散而且不合身,车辆肮脏,没有人对自己的部队有荣誉感。每个人都显示出怨恨和不服从的表情。当听到向左看的命令时,没有人服从。。。
卑斯麦很快收到李默的回电,电文命令卑斯麦立即向色当下游移动八公里,然后全军休息好,明天他们装甲师将担任渡河主攻任务,同时李默还对卑斯麦说明了,色当下游八公里就是法国第二集团军和法国第九集团军的结合部。
卑斯麦当即命令自己的装甲部队往色当下游赶,别看只有八公里的距离,卑斯麦整整用了两小时才到达指定位置,到这里后卑斯麦发现了另外一个第七集团军部队,那就是第七集团军的直航团,被李默紧急抽调一个到了法国前线。
当然这些直升机是FA223运输直升机,这个第七集团军直航团一共拥有一百六十四架飞机,这些直升机的运输两虽然只有两吨,装甲基本没有,挡下步枪还是可以的,高射机枪就没有办法的,就这点起飞重量,就算李默有日天的本事,也没有办法给FA223装备厚点的装甲。
难道这些FA223就没有用了吗?用处可大了,运输不说了,非常的方便的运输工具,另外李默已经把这些FA223直升机全部改装了,本来丑陋的FA223两边都挂上了德国的150毫米六管火箭炮《煤气罐形状》。就是德国的六管火箭炮,炮身重200多公斤,两个就是五百公斤,在加上十二发150毫米口径,射程8公里的火箭弹,一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