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种菜 >

第370章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370章

小说: 回到三国去种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丞成何闻言,忙道:“不可,不了,如今秋收在即,不可妄动刀兵,若误了秋收,如何向太守大人交差?”

    今年刘备准备屯田西凉,又准备在河南、东郡招募流亡,充实中原战区实力,这一切都需要粮草,更别说近在咫尺的鲜卑之乱,待鲜卑骑兵退后,代郡、上谷更需要粮食来稳定人心。

    成何身为县丞,又是从龙门书院出来的寒门士子,自然知道粮草对目前的重要性。

    成何属于刘备大力扶持的寒门系,戴陵出身颍川,背后靠着庞大的颍川系,想来看不起扣扣搜搜的寒门士子,如今见成何与阻其建功,大怒道:“秋收重要,难道剿匪不重要吗?万一戌夫山盗匪火烧麦田,百姓没有吃食,岂不造反?若贼势一大,不说雁门鲜卑之势有何变化,单说这贼寇杀进太原郡,你我就罪莫大焉!”

    成何自然明白戴陵这是在给自己扣大帽子,不过大敌当前不是派系斗争之际,于是笑道:“戴县尉误会了,某并没有说不剿匪,关键是怎么剿?怎样才能在不影响秋收的情况下完成剿匪。”

    戴陵冷笑:“哼!成县丞真是好计谋,只是某办不到,不如成县丞来做这个县尉吧!”

    “县尉莫要激动,莫要激动,且听县丞说完再议不迟,再议不迟。”

    卤城长几遭被戌夫山盗匪所杀,这任卤城长乃卤城本地士族,他当这个卤城长完全是捡漏,不管成何背后的学院寒门系还是颍川系,他都得罪不起,故很多事情只能在二人中间和稀泥。

    随着刘备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麾下派系也越来越多,军中且不说,文官以颍川系一支独大,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陈纪、钟繇、韩瑜等都是刘备的心腹谋士,外如贾诩、顾雍等都无法与庞大的颍川系比较。

    不得不说刘备早有准备,从陆城学院、龙门书院,再到刘备在长安设立的国子监,已形成县学、郡学、国学三大学校等级,当然这也为刘备提供许多低级官员,这类官员大多数是寒门士子,又从官场最低级的里长、亭长做起,因此又称为学院寒门系。

    书院寒门系在陆城军上层的人物不多,可整个基层政府九成以上都是书院寒门系,其中代表人物如贾逵、李立、孙资、刘放等,虽然官位不大,可都握有实权。

    刘备之所以大力提拔寒门士子,为的就是打破豪门垄断,让魏晋之后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不再出现,转而提前进入庶儒政治。

    庶儒政治,就是不断有新的士子步入士族,使得大豪门不得不断裂成小寒门,进而不断优胜劣汰来保持朝廷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加入。

    当然目前刘备还需要借重豪门士族的力量,因为治国理论与实践都是豪门口口相传的东西,这绝不是读几本书,看几个案例就能摆平的。

    话题扯远。

    戴陵见卤城长又是和稀泥的姿态,心中对其大为不满,决定待自己这回平定戌夫山盗匪后一定禀明太守大人,罢免了他的县长一职。

    成何见卤城长偏向自己并没有得意,反而更加慎重,转头对贼曹从事道:“某听说汝部下已秘密潜入戌夫山盗匪中,可有此事?”

    贼曹从事看看县丞戴陵,他所为贼曹从事,属文官体系,可自当他向戌夫山派遣第一位细作后,他就隶属于县尉管辖。

    贼曹从事见戴陵点头,才道:“不错,不过他来信中并没有提到戌夫山盗匪会在此时出山,据他的情报分析,戌夫山的盗匪只要也要等到十一二月份,遇到白灾(大雪)的时候再出山劫掠。”

    成何点头:“如此说来,戌夫山的盗匪没有动,可这股灭掉几个村落的势力属于何方?难道……”

    “难道是鲜卑人吗?真是可笑。”

    戴陵听成何怀疑来怀疑去不由怒喝道:“哼!某不要一千兵马,只率本县县兵两百人跟锦衣总可以了吧!”

    卤城长见戴陵大怒,忙道:“这会不会有些少呢?这样吧!前面各村民兵皆由县尉调遣如何?”

    “哼!”

    戴陵怒哼一声,朝卤城长作揖道:“使君就等某凯旋归来的消息吧!”

    戴陵说完扬长而去,丝毫不顾成何的呼喊,成何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戴陵离去。

    成何叹息一声,对卤城长道:“使君,若真的鲜卑骑兵,戴县丞必是凶多吉少,你我要多做准备啊!”

    卤城长哈哈一笑道:“县丞,鲜卑骑兵尚在恒山脚下跟张将军(对峙),又怎会突然出现的戌夫山,这于理说不通吗?”

    陆城军也有翻越米仓山、阴平道的故事,既然陆城军能做的,为何鲜卑人做不到呢?

    成何还想再劝卤城长,卤城长却带着六曹从事离去,成何无奈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命人抢收粮食,一边召集各村青壮力一起劳动。

    戴陵率两百铁甲骑兵威风凛凛进城,戌夫山今日却迎来一位贵客,这位贵客尚未及冠,可戌夫山的两位当家却已听过他的名声——河内司马懿司马仲达,其父司马防、其兄司马朗都是河北名士,他本身也被称为神童,又拜在名士胡昭门下,被胡昭赞有经天纬地之才,由此扬名太原。

    戌夫山的两位当家也是陆城军的老相好,祝奥与祝公道,自从其父祝智死在陆城军手中,二人每日都过着逃亡的日子,不久又隐姓埋名在戌夫山,祝奥兄弟靠着勇武、智谋成为戌夫山的头领。

    。

 第一百四十一章戌夫山二祝

    戌夫山。

    这座太行山脉北麓的一座小山因黄巾之乱而在并州声名鹊起,自黑山张燕、张白骑等陆续归顺刘备后,这座小山却以盗匪横行而闻名并州。

    雁门两任太守几次围剿都未能清剿干净,反而使得戌夫山名气大振,祝奥、祝公道兄弟更借机成为戌夫山的首领。

    早先祝奥以智谋立足,祝公道以勇武及在陆城军学的皮毛在戌夫山中占据一席之地,之后应对雁门郡郡兵的围剿中先后阴死前首领及异己者,数年间竟然把戌夫山数百盗匪弄成自家私兵而且甲械精良。

    祝奥一直未忘破家灭族之恨,总想报复陆城军,可是随着刘备吞并三辅、巴蜀、西凉,陆城军势力越来越强大,二人复仇的希望越来越小,以致于祝公道想前去投靠袁绍,祝奥阻止,与其带千人远至冀州投靠袁绍,还不如坐守戌夫山,等袁绍军灭公孙瓒后,为袁绍攻并的先锋呢?

    为此,兄弟二人在戌夫山苦练精锐。

    “司马,山下有一人自称是校尉故人,想要上山拜访校尉。”

    祝奥正在喝酒消愁,突然有心腹入内道。

    祝奥为了凝聚军心,令祝公道号戌夫校尉自任军中司马,山中皆以军中规矩称呼。

    “故人?”

    祝奥闻言一惊,他已离开晋阳数年,就是有故人恐怕也早逃离并州,怎还会冒死而来?再说他的身份极为隐秘,知者甚少。

    怎会有故人来访?

    难道是……

    祝奥酒意大散,随即看向那人:“你可认识?”

    心腹摇头道:“某并不认识,祝校尉已下山去看。”

    祝奥听到祝公道已下山心中稍定,稳了稳心神道:“来人何等打扮?”

    “来人为首者未及冠,一身深袍,腰悬宝刀,甚美貌,身边侍从皆勇士,只是看着不像汉人。”

    “不像汉人?”

    祝奥心中一跳,鲜卑大举入侵,并喊出荡平并州的旗号,祝奥早就等着鲜卑杀来的一天,可明明昨天还没消息,今天就有鲜卑人出现,他们是从哪来的呢?

    祝奥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多,更加勾起见见故人的欲,望。

    祝公道没让祝奥多等,就亲自引着故人来到祝奥帐内,祝奥看着眼前这位美姿仪的弱冠少年,虽然身形单薄,可是眼睛里却透出一股子英气来。

    祝奥还没问,祝公道就介绍道:“大兄,这位就是晋阳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司马二郎。”

    “哦!”

    祝奥大吃一惊,司马一族被灭族在并州可谓人尽皆知,祝奥一心想给刘备上眼药,自然知道司马家的事情,为此他还特意让人描绘一张司马懿的图像,那图像虽然是别人回忆着画出,不过跟眼前的少年很有几分相似,只是画中少年更文弱些。

    司马懿能从陆城军的追杀中逃出并州,想必杀人无算,文弱气质自然再无从谈起。

    司马懿家族被陆城军屠灭,司马懿与刘备有灭族之恨,跟自己的杀父之仇一样如此算来他俩是天然的盟友。

    祝奥忙道:“莫非是晋阳神童,司马建公二子司马仲达乎?”

    司马懿闻言一笑:“某想没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冒充司马懿这个小人物吧!”

    祝奥闻言忙摆手:“仲达此言差异,司马可不是小人物,不是小人物。”

    司马懿之父司马防,字建公。

    二人相互吹捧一阵,祝奥见司马懿还稳坐钓鱼台,不由腹诽:不愧是河内望族之后,仅凭他这般年纪就有如此耐性,日后成就不可限量啊?

    祝奥眼光不错,司马懿就是靠耐性的熬着,终于熬死曹操,熬死贾诩、熬死曹丕、曹睿以及一干重臣,这才大权独揽,最终成就司马氏江山。

    祝奥问道:“仲达,此番前来见某,不会是为了叙叙旧情吧!”

    司马懿端起祝奥的酒樽抿了一口,语气缓慢的说道:“某来,是为了邀请校尉共谋大事。”

    祝奥饶有兴趣的问道:“如何共谋大业?”

    司马懿道:“趁鲜卑骑兵大举来袭,校尉可率本部随某杀入晋阳腹地,把晋阳闹个底掉,然后再迎鲜卑骑兵入并。”

    司马懿的话,说白了就是让祝奥当汉奸。

    当汉奸可是千古骂名,祝奥这边的局势还没崩坏到那种形势,尤其是陆城军越来越得民心的情况下,一旦鲜卑人战败,他等将死无丧身之地。

    祝奥还没说话,祝公道率先嚷嚷道:“某跟陆城军血仇再深,那是咱们汉人之间的事情,用不着别人来帮忙,否则某不介意让尔等越帮越忙。”

    祝公道嚷嚷的厉害,祝奥却沉默不说,司马懿知道戌夫山的主心骨乃司马祝奥,祝公道只是祝奥摆在明面上的一个摆设而已。

    司马懿想到之前看到军纪严明,而且纪律性很强,人人都希望有这么的本事,可事实证明人并不多。

    司马懿道:“祝校尉,刘备已平定西凉,您觉得刘备会不会趁这个冬季再次剿匪呢?那时你兄弟两人想报仇恐怕都办不成。”

    祝公道激动的一拍席案道:“剿匪又怎么了?雁门太守几次剿匪不都是功败垂成?哼!不管怎样?咱们都不能投靠鲜卑人,这可是千古骂名啊?大哥,难道你想做中行说、李陵吗?”

    中行说做了老上单于的军师,结果被骂数百年,李陵投降匈奴,陇西李氏的名望至此一落千丈。

    司马懿不理祝公道,对祝奥道:“祝司马,一旦陆城军剿匪完毕就是朝外扩张,不论打击鲜卑还是进攻冀州,并州必定是重兵把守,你觉得失去这次鲜卑入侵的机会,你还有机会复仇吗?”

    陆城军的厉害,祝奥自然心里有数,而且他知道司马懿说的没错,当下瞅向祝公道,祝公道自小接受节义思想,对投靠鲜卑人心里有莫大的障碍。

    司马懿又道:“两位,鲜卑骑兵入并只是劫掠,一旦入冬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