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种菜 >

第425章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425章

小说: 回到三国去种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番河北之战,如果不是毋极城立抗袁绍主力,晋军绝不会胜得如此轻松。

    当然这也是袁绍选择一大错误,毋极乃刘氏商铺根基之一,中山三大豪商分别生产武器、甲胄、箭矢、还有囤积粮草,这些都是战略物资。

    如果袁绍选择元氏、哪怕是涿郡,新陆城都没有如此多的战略物资。

    不过此战伤害也是巨大的,三氏私兵死伤惨重,三氏拥有的工匠很多被拉上城头当炮灰使用,还有被袁军投石车砸死的。

    此一战,三氏实力大损,颇有些伤筋动骨的意思。

    当然这也是刘备的意思,太过强大的外戚不利于王朝的统治,商贾只负责经商便可,像弓箭、铠甲等战略物资还是别涉及到。

    不过毋极三氏在河北之战做出的贡献还是巨大的,如果刘备不以同样重要的赏赐来笼络,必然会大失人心。

    自古盐铁为官营,刘备把弓箭、铠甲从他们手里收回来,另一边却把盐利放到他们手里。

    自从吕布在北海晒盐成功后,那渤海乃至莱州湾广大的地区都会成为晋军晒盐的场所。

    自袁绍吐血昏迷后,袁军又后撤到滹沱河边上,袁军做出的姿态很明显,那就是要背河一战。

    袁绍虽然经数败,麾下还有数万健儿,还有大戟士这样的精锐,若真的拼死一战,必然会在晋军身上重重咬上一口。

    刘备亦不着急,调张郃自安平而来,全面把袁绍主力包围在下曲阳附近的滹沱河两岸。

    另一侧令张飞、臧洪、徐庶加紧攻势,尽快攻下邺城、平原、南皮。

    辛评在回冀州的路上被晋军所擒,徐庶以辛评诱降辛毗,南皮遂归晋军所有,徐庶入城后,当即安民。

    南皮一下,王门、牵招、鲜于辅等人不分昼夜猛攻蓟县,蓟县将士不堪齐周、魏攸的高压,于夜斩杀齐周首级,开门投降,魏攸于乱军中自杀。

    广阳已平,王门驻守广阳,幽州士族鲜于辅、鲜于银、阎柔等率精骑南下助战。

    河北之战,仅剩邺城、平原、下曲阳三处战场。

    然而,公孙度派柳毅自海上进攻东莱。

    时臧洪留高顺齐国,自己督徐荣、郝昭围平原,又有魏续坐镇东莱,陈宫任北海相。

    时陈登父子为吕布心腹,陈宫被排挤,因此对于臧洪的举荐,陈宫没有犹豫,吕布虽有怨言,可北海之盐换晋军之兵乃其站稳徐州之根本,只能听之任之,再加上陈宫的确烦人,他也落得清静。

    魏续未曾料到公孙度大军会从海上来,等柳毅略取数县后才发觉,魏续忙派军与之战,却被管承设伏击溃。

    魏续死战得脱逃往北海国。

    陈宫得到魏续的消息后,随即以魏续为先锋、刘政为大将出兵东莱。

    陈宫临走前,派人前往齐国告知高顺,望其紧盯着泰山贼。

    高顺虽然有防备,可泰山贼在臧霸的指挥下一拥而上,陷阵营纵然精锐面对一团散沙的泰山贼也只是斩首数千,余者溃散入齐国、北海国各郡。

    臧洪得到消息不得不再次从平原调兵,让郝昭再领大军挥师南下,同时派人向吕布求援。

    吕布听到臧霸私自出兵齐国,袭北海之后大怒,随即起兵攻略泰山。

    吕布起兵讨泰山,徐晃自东郡而袭内黄,于禁坐镇颍川,这无疑是曹操压力大减,曹操一面派吕虔出镇泰山,一面令夏侯渊防东郡,令曹仁防徐州,自己再次于袁术战于淮汝。

    张勋等连战连败,曹操又派人赦封刘辟为汝南太守,令黄巾再起汝南,使得袁术焦头烂额。

    袁术不得不再次向刘备求救,黄忠得到消息后,一边派人向后方请示,一面以陈到为先锋,自己督黄叙、魏延数部入汝南。

    颍川的于禁亦派李通入汝南支援。

    一时间中原战局再起波澜,连带着河北战局夜出现不稳的状态,身为刘备的都城长安也是暗潮涌动,一时间天下风云又起。

 第七十八章这不是扯淡一样的吗(晚上还有一更)

    长安。

    自刘备于骊山称王后,长安宣布戒严,雍州刺史王智改任雍州牧,与京兆尹荀攸、长安令杜裔三人共同掌管雍州事务,又有荀彧为尚书令督晋王六曹处理晋国事宜。

    刘备称王,这使得亲晋一系大喜,因为很快他们都要加官进爵。

    然也有一部分很不开心,他认为刘备这是篡汉之举,明面上虽不敢说,可私底下却诋毁刘备,暗自结党,宛若几十年前党锢之祸般。

    其中以晋王属吏耿纪、金袆、太医吉本活动最为猖獗。

    李傕、郭汜犯河西,河西大乱,高定举兵于益州,更使得这帮人大放厥词,说此乃刘备篡汉的惩罚。

    反倒是夷人高定,祸乱三辅大地的李傕、郭汜成了扶保大汉的忠臣。

    关羽因高定之乱去了益州,这下这帮忠于汉室的士族不由弹冠相庆,活动越发频繁。

    而之前欲引马腾入三辅的吴硕吴子兰因马腾不成事而苟活下来,不过李儒的盯梢让其有了警觉,反而一心用于公事,使得李儒不得不暂时放过吴子兰。

    明面上吴子兰一心王事,私下里却通过韦康结识大批不得志的关西士族,如弘农杨氏旁系杨儒、皇甫坚寿、第五巡之子第五休等。

    随着他结识的关西士族越多,吴子兰对推翻刘备在三辅的政权越有信心,恰逢袁绍派荀谌来长安。

    荀谌率先结交到耿纪几人,随后才发现几人不过是清谈之辈,不足成事,而后又结交王子服。

    王子服原本乃献帝舅家,献帝亲舅乃是王彬,王彬随献帝隐居于蓝田谷,王子服却因亲董卓而握有兵权,随后在保蔡邕时出过力,而为晋军所亲善。

    三辅几经战乱,加上王子服刻意隐藏身份,知其身份者少之又少,然而荀谌曾与王子服有过一面之缘,两人相谈甚欢。

    故荀谌来见王子服,王子服大惊,然而在荀谌说明来意后,王子服决定冒险一试。

    吴硕之所以能结识那么多关西士族,全因为他手中有献帝的衣带诏。

    曹操立献帝之子为帝,因其年少,继位时间短,地盘小,又有袁术为仲家皇帝,刘备为晋王,后世史家仍称其为献帝,为区别其父,又被称之为小献帝。

    吴硕之所以能得到衣带诏,很明显乃是王子服派人前往兖州的结果。

    曹操巴不得长安越乱越好,自然很利索的办好此事,又从水路运了一大批甲械秘密进入三辅。

    刘备称王,益州、西凉发生叛乱,晋军对打击走私甲械这种事自然更加上心。

    王子服能接受这批甲械,单靠其杂号校尉自然不可能做得到,这全靠一人,那就是京兆郡司马韦晃。

    韦晃乃韦康族兄,因配合杜裔安定长安有功,几年屡次升迁,因功升为京兆司马。

    刘备对官制改革,不仅军中有长史、司马、参军分主将军权,地方上亦将长史、司马品秩化,换而言之就是这官职都是朝廷官员,而不再是地方官聘请的属吏,包括太守治下六曹都是有品秩的。

    陈群新的设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把县吏都归为公务员,而不是官吏一家。

    因此吴子兰、王子服笼络一大股对晋军不满的士族,他们包括有兵权者,有职权者,有养私兵的世家大族,有名满天下的名士。

    荀谌得了王子服、吴子兰的底后大喜,当下根据当前局势,为二人制定新的计划,利用武都太守种辑的影响力,引白马、参狼羌入三辅,而后王子服名正言顺的起兵。

    因西凉、益州之乱,晋军把马腾、关羽、张济等有名的将领都派往前线,长安空虚至极,若引羌人来袭,定可在取长安后名正言顺的征兵,而后乱三辅,乃至整个雍凉地区。

    雍凉地区大乱,刘备定然会遣主力回三辅,河北之危可解。

    因信息的不畅通,荀谌还不知道河北局势糜烂不堪,袁绍之命危矣!

    王子服、吴子兰闻言大喜,随即派心腹去长安,径直去见种辑。

    武都,自氐人投降,赵云驱逐氐王千万后,在种辑的治理下,氐汉和睦,虽偶有战乱,可整个武都形势稳定,再加上商人自武都入蜀郡、羌人部落,整个武都一片大好。

    种辑也越来越适应武都太守这个职位,更希望借教化羌人功成名就,名垂青史。

    忽然收到王子服的信,种辑懵了。

    他好像忘记他曾与吴子兰、王子服签订的盟约,然而刘备占三辅后,百姓生活虽然有些苦,可毕竟能过活下去,而不是像董卓、李郭时期,百姓真真就是乱兵随意屠戮的对象。

    种辑已经习惯刘备的统治,不得不说习惯是种强大的力量,强大到种辑忘了之前内心强大的恶刘备执念。

    良久种辑回神过来,看到依然呆在原地的王子服仆人道:“你先回去吧!”

    “使君,某家主子有言:希望能得到使君的回信,哪怕是口信也可?”

    那仆人道。

    种辑一愣,随即道:“此事事关重大,且让某考虑考虑,就这么回复你家主子便可。”

    “喏!”

    那仆人无奈的退下。

    种辑拿着手中的信,思绪在左右摇摆,忠于汉室,还是忠于刘备?

    忠于汉室,就得引羌人入三辅,使三辅再遭一遍兵灾。

    忠于刘备,就是忠于大汉百姓,那就要出卖朋友,就要失信于天下,成为万人唾骂的对象。

    名与百姓,何轻何重?

    种辑一时间迷糊了,但他知道此信不能留,留下就是祸根,种辑亲手将其用烛火烧掉。

    此事太过重大,种辑不敢跟心腹商议,种辑所谓的心腹都是本地人,而郡尉、长史、司马都是由郎中曹吏选拔的,他们能助种辑处理政务,让他们造反,那不是扯淡一样的吗?

    种辑病倒了,无法视事。

    然而第二封信,很快就来了,来得还是吴子兰本尊,种辑知道此事已容不得他拒绝,打发吴子兰回长安后。

    种辑左右思量下,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第七十九章又出现的李郭二人(第三更)

    “武都太守自杀于郡廨中。”

    这一爆炸性的新闻几乎在一夜间传遍整个三辅乃至雍凉。

    这在古代那种信息闭塞的年代,的确是很不可思议的,但也同样说明其重要性。

    荀彧在百忙中召见刘缑笙以确定其真实性。

    刘缑笙身为锦衣大头目,总管雍凉地区锦衣捕快系统,可以说他是地方上第一消息灵通之辈。

    刘缑笙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深感震惊,忙派锦衣前去查探,荀彧召见他的时候,他派去的锦衣捕快还没回来,可是他又不得不去见荀彧。

    刘备在骊山前往河北前,把晋王行玺交给荀彧,那架势就差任命荀彧为晋国丞相了,其实现在的荀彧已有丞相之实,只是无其名而已。

    颍川系环绕刘备周边,贾诩又是明哲保身的姿态,难免刘备会起扶植河北系的念头。

    “荀公,您召某何事?”

    刘缑笙虽然是陆城刘氏族人,可其与刘备并无血缘关系,再加上他这个锦衣头目虽直属刘备,可上面还有个郭嘉在。

    郭嘉被刘备任命为散骑常侍,行军时乃祭酒参军,不行军就是刘稚然的顶头上司。

    刘备如此做,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